佛山有位美術老師,給傳統獅扎插上了創意的翅膀!

2021-01-09 佛山在線

【人物檔案】

歐琦輝

生於1980年12月,畢業於廣東省藝術師範學校,佛山獅頭(彩扎)國家級非遺傳承人黎偉嫡傳弟子,黎家獅第六代傳承人,小學美術高級教師。曾獲佛山市禪城區優秀教師稱號、中國可持續發展教育優秀人物稱號。出版了《扎獅娃——佛山獅頭工藝之寫色》,成為中國第一個將佛山獅頭工藝編寫為青少年教材並在小學推廣和使用的第一人。

4月15日~20日,全國規格最高的中小學生藝術盛會——全國第六屆中小學生藝術展演在蘇州舉行,作為廣東省唯一的小學代表,佛山市鐵軍小學獅頭藝術工作坊驚豔亮相併榮獲全國一等獎。現場,工作坊領銜人歐琦輝老師向全國人民展示了3D獅頭燈、3D獅頭信箱等創意作品,擦亮了「佛山獅頭」這張城市文化名片。

「如果我們的非遺產品不能適應當下需求,那麼其最終命運只能走進陳列櫃。如何把這種文化更有效地傳播出去,是我們這一代需要面對的問題。」歐琦輝是鐵軍小學的美術教師,也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佛山獅頭傳承人黎偉的大徒弟。為了更好地傳承獅頭文化,她花6年時間自費出版小學教材《扎獅娃——佛山獅頭工藝之寫色》,更著力開發文創產品,讓獅頭文化融入現代生活,插上了創意的翅膀。

拜師學藝:隨身帶著鐵絲隨時拿來練手

說起歐琦輝與獅頭結緣,也頗具偶然性。2012年有一天,歐琦輝帶著兒子在祖廟玩,偶然看到一個外國小朋友一邊看舞獅,一邊用英語說張飛獅、劉備獅。從那一刻起,歐琦輝就下定決心要深入研究和了解佛山的傳統文化,並將其推廣出去。

抱著這種想法,歐琦輝正式向師傅黎偉拜師學藝,還把師傅教她的每一步工藝拍成視頻記錄下來,整理成一本密密麻麻的筆記,抓住每一個空暇時間時時翻看。365天裡,她身上經常帶著鐵絲,隨時拿來練手。長期的扎作下,她的雙手手指已變形,但就在這孜孜不倦的練習下,歐琦輝的扎獅頭技藝不斷提升。2016年,歐琦輝帶著自己多年教學經驗總結的《扎獅娃》一書以及鐵軍學子的部分獅頭藝術作品走進清華大學進行展演,向大家展示佛山獅頭的藝術魅力以及傳承力量。

兩個孩子的母親、美術教師、非遺傳承人……兼顧多種身份的歐琦輝坦言,在8年的學藝生涯中,她也曾不只一次想放棄,「但每次在我想放棄的時候,身邊總有家人陪伴,也總會有貴人在我最需要時推我一把。」歐琦輝認為,這與佛山這座城市注重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又極具創造力的特質離不了關係,「這裡有著純樸、深厚的人文底蘊,所以在這片沃土裡,在這溫暖的陽光下,我能夠向下紮根,向上伸展」。

致力創新:5個月設計製作3D列印獅頭

在黃白色燈光的照射下,花紋繁複、雕刻細膩的鏤空獅頭,顯示出獅頭紋樣、祥雲和金箔三個不同的層次,威風凜凜,絢麗奪目。讓人意想不到的是,這竟是一件用3D列印技術「打」出來的藝術品。2018年6月,歐琦輝的《獅涵·美光》 在央視亮相展出,受到了多方關注。

「我們試驗到第9次才成功,這個獅頭裡有3000多根柱子,力學走勢稍有偏差,獅頭便會崩塌。」歐琦輝說,得益於清華大學一個月充滿啟發性的研學之旅,再加上佛山智造的良好氛圍,她頭腦中突然冒出了「不妨將獅扎與當下流行的3D列印結合」的念頭。」很多人都沒有認識到獅頭骨架的美感,比如裡面縱橫交錯的鐵線是一種繁複的美,我們就希望能讓非遺與科技結合,因此花了整整5個月時間出爐了這個作品。」

「獅頭文化要發展,首先要紮根傳統,吃透了再去跟當下產生共鳴,將傳統的元素做到極致,就是一種創新。」出於對獅頭傳統文化的執著與熱愛,歐琦輝在非遺傳承的路子上越走越遠,如今,歐琦輝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如何提升佛山獅頭的藝術性及生活價值方面,如何讓更多公眾能夠走近非遺、共享非遺的文化價值,是她作為傳承人下一步必須思考的命題。「希望通過衍生品讓更多的人了解獅頭文化,什麼時候非遺不叫非遺了,那它的目的才達到了。」

專注傳承:讓獅頭最傳統手藝代代流傳

「不用急著告訴孩子傳統文化有多美,你讓他們持續參與有趣的創造,他們自然會深刻地認識傳統之美。」自從拜師學藝後,歐琦輝也想在傳承上儘自己的一分力。為此,歐琦輝將獅扎帶進鐵軍小學,並且開發了一些獅頭系列的文創產品放在校園展示,讓孩子明白傳統要融入生活價值才有生命力。如今,在學校獅頭工作室裡陳列著200多個小獅頭,各不相同,這些都是學生們的作品。

不僅如此,在剛剛結束的全國第六屆中小學生藝術展演中,鐵軍小學10多名學生都帶來了自己的獅頭創意作品一起參展。「埋下一顆傳承的種子,靜待花開。雖然這些學生中將來未必會有人真正從事扎獅頭,但總會有人學創作,那麼有一天他可能會在創作中加入獅頭文化的元素。」從以前拉著別人介紹獅頭文化,到如今大家對獅頭的主動關注,看到這樣的變化,歐琦輝感到十分欣慰,「事實證明,我的方向是對的」。

下一步,歐琦輝打算將記錄了師父畢生技藝的筆記本和視頻、圖片都整理成「獅林秘籍」推廣出去。為此,最近她又回到了師傅手下從基礎學起,只為了將每一個步驟記錄得更加翔實。「只有系統化才能記錄傳承,才能夠推廣到更多的學校,真正讓更多的人受益,也能讓世人從中領略匠人的風採,讓獅頭最傳統的手藝能一代一代的流傳下去。」歐琦輝說。

【人物對話】

奮鬥,遇見更美好的自己

1.從一名普通美術教師到非遺文化傳承人,你認為實現這些人生飛躍的關鍵是什麼?

答:我想讓孩子們感受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並真正有機會去參與、實踐,增強民族自信。這是一種信念,也正是這種信念一直支撐我堅守在學校傳承,讓更多孩子受益。

2.你覺得奮鬥給你帶來了哪些價值?

答:我可以自豪地告訴我的學生,哪怕是現在,我都在奮鬥,都沒有放棄追求自身的價值。只有奮鬥,才有獲得成功的機會。你看,老師先做到了,你們也可以!

3.作為一個奮鬥者,你對年輕人走文創路線有什麼建議?

答:現在的我們肯定不是最好的我們,一定還有隱藏的潛能等待我們挖掘。只要有堅定的信念,善於思考、勇於創新、貴在堅持,你就一定會遇見更美好的自己!

原標題:國家級非遺傳承人弟子、美術老師歐琦輝:給傳統獅扎插上創意翅膀

來源丨佛山日報

文丨記者鄒婷婷

圖丨受訪者提供

編輯丨俞嘉麗

相關焦點

  • 佛山藏品級傳統獅頭扎作—祥獅獻瑞
    畢竟早年海外沒有人扎獅頭,在外謀生的華人都不容易,為不被欺凌,都會聚在一起教習武術,久而久之練武聚集之地自然成為華人們的會館武館。有華人就有武館就有醒獅,因為長期身處異鄉,或許見到獅頭猶如見到故裡,因為舞醒獅大多都在農曆新年,想到這裡自然就想念家鄉。因此扎作獅頭的藝人們會根據人們的生活祈願與祝福,會把一些吉祥意象的典故造型,塑造刻畫上獅頭上,更好地把起舞醒獅作為一種高度的愛國想家的情感表達。
  • (視頻)佛山醒獅之傳統佛山三星獅
    講起傳統佛山三星獅,2016佛山秋色巡遊裡面有一個方陣——張槎街道傳統佛山三星醒獅聯隊。這個方陣演繹的正是傳統的佛山三星獅技法(想回顧佛山秋色巡遊我隊的表演,請回復「2016佛山秋色巡遊」)。>獅頭扎作與三星獅兩者間相互並存的關係,奠定了發源地的基礎.
  • 《傳統·守·望》——緣聚佛山三星獅
    佛山,充滿嶺南文化的獨特韻味,其中包括出名的武術、醒獅、獅頭扎作等。這些都是佛山由古至今所傳承下來的傳統技藝,而這些技藝都是相輔相成,互相見證著各自的歷史與發展。佛山本土的人文氣息也如此,村與村之間,人與人之間,由古至今也相互聯繫著,保持著深厚的感情。
  • 剪紙+陶藝+獅頭…… 傳統工藝也跨界
    石灣公仔和彩燈組成燈具擺件、獅頭扎作工藝融合3D列印變身夢幻裝飾燈、剪紙和木雕碰撞創作出古雅的髮釵……昨日上午,「青春非遺多彩佛山———『非遺進清華』第五期研修班結業成果展開幕式」在佛山市民間藝術研究社舉行,共展出20位佛山研修班學員及清華導師近百件套作品,眾多傳統工藝跨界合作的創新作品讓人耳目一新。
  • 廣東佛山:獅扎技藝進校園 傳承非遺文化提升文化自信
    圖片來源:戴嘉信  一個獅頭有1300多個扎點,有需要堅守的傳統標準,扎作需要經年的時間,就連佛山獅頭國家非遺傳承人黎偉大師都學了七八年才出徒,鐵軍小學是如何讓小學生們學習並熱愛上這門艱深的技藝的呢?鐵軍小學校長張麗琴用了兩個字回答:「堅守」。
  • 非遺廣東|「誇張浪漫」——佛山獅頭彩扎
    彩扎是一種普遍流行於南北各地的傳統民間工藝,它與祭祀、節慶、遊藝等民俗活動密不可分,經過不斷的衍生發展,在民間形成巨大的影響力。由於各地風俗和物產不同,風格上存在著一定的差異。北方彩扎粗獷豪放,對比強烈;南方彩扎文秀細膩,活潑可愛。
  • 天津科技大學:為學生插上創新創業的翅膀
    原標題:為學生插上創新創業的翅膀──天津科技大學紮實推進創新創業教育和實踐工作紀實如果給你一些A4紙,你能疊成什麼?這個問題如果是問天津科技大學的「紙來紙往」學生創業團隊,答案可就花樣百出了。2017年7月,「紙來紙往」工作室正式成立,主要作品是將紙雕三角插的創意文化轉化成玩具和課堂體驗,致力於做中國的「紙質版樂高」。經過學校眾創空間兩年多的孵化,萬得生的企業已經漸漸步入正軌,「紙來紙往」團隊參加過很多活動,利用三角插製作各種各樣的紙雕作品。
  • 珠三角9城新媒體在順德結盟,美食旅遊發展插上網際網路翅膀
    珠三角9城新媒體在順德結盟,美食旅遊發展插上網際網路翅膀 2019-12-27 13:2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南京浦口:插上科技翅膀 傳統文化煥發新生
    當傳統書法文化與科技相遇,它又煥發出新生命力。「浦口自然歷史文化悠久,有2300多年的文明史。以文化為基因,以創意為翅膀,融合網際網路、新媒體、高科技等手段,我們探索以『文化+』賦能農業、商業、體育、旅遊等各類業態。」浦口區有關部門負責人表示。 點擊屏幕上的男士漫畫形象,選擇要挑戰的書法大師的照片,南京市民張慶開啟了緊張又有趣的「書商」等級考試。
  • 兩位美術老師關於「創意美術」互懟,孩子繪畫課程到底怎麼選擇?
    我就是一個給孩子報了創意美術班的媽媽,但前不久在知乎上看到兩個美術老師關於「創意美術」的互懟,則讓我對這個創意美術課程有了重新的思考。這個互懟,引發很多父母的激烈討論:創意美術到底是培養孩子的想像力還是扼殺孩子的創意?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
  • 佛山五區舉辦傳統特色活動 引導市民過文化中秋節
    共琴為老伴,與月有秋期。白居易的《對琴待月》讓人遐想聯翩。本周六,由市文明辦主辦的「我們的節日·中秋」——佛山秋月古琴音樂會,將在佛山市圖書館舉行。愛好傳統文化的市民可一飽耳福,過一個韻味十足的中秋節。
  • 讓古詩詞插上音樂的翅膀
    讓音樂與語文結合,讓古詩詞插上音樂的翅膀,這樣的課改研究我們已探索了近兩年,在《古詩詞音樂教育初探》中,我們把這一創新概括為六個字:配曲、教唱、表演。      ●曲曲動人唱古詩  為大量的古詩詞譜曲並非易事,音樂老師與語文老師「通力合作」,嚴格按照「古詩詞配曲三原則」進行:其一,樂曲是形式,必須服從內容的需要。其二,旋律要儘量簡單、簡潔,非常適合中學生視唱,真正體現唱歌為教學服務的目的。其三,「言之無文,行而不遠」,譜曲儘可能優美動聽,讓學生愛唱。
  • 專訪景若萱:插上夢想的翅膀
    搜狐娛樂訊 太陽給人以光明;月亮給人以溫馨;幼兒園給孩子插上夢想的翅膀。三歲半的景若萱,正在這夢想開始的地方與一群小夥伴無憂無慮的成長著。  景若萱,一個非常漂亮的小女孩。小小年齡的景若萱有非常強的凝聚力,這裡的她是小朋友環繞的對象。老師都說她像「大姐姐」一樣帶領小朋友一起玩耍,還會關心小朋友。  景若萱是一個學習能力非常強的孩子。面對她喜歡的舞蹈,看一遍就可以跟著跳,節奏、步調基本不會出錯。跟誰都談的來的她,語言表達能力也比同齡的孩子強。
  • 日照小學生插上「天使的翅膀」 始終保持一米距離
    老師給孩子們準備的「6個1」的驚喜為孩子們插上「天使的翅膀」校園生活快樂起航因為愛你 保持一米大眾網·海報新聞日照6月2日訊在東港區第五小學的校園裡,孩子們插上了「天使的翅膀」,每雙翅膀長度一米,因為愛你、保持一米。據了解,全校一年級290多名學生幾乎人手一副「天使的翅膀」。這一雙雙可愛的小翅膀是孩子和父母親手做的,旨在提醒孩子們學習、玩耍的時候始終保持一米以上的距離。此外,以這樣的形式開學,也給孩子們的校園生活增加了快樂的元素,讓他們開開心心地回學校。
  • 「佛山獅頭」背後的故事——挑戰中的堅守
    舞獅常用的基本動作有舐毛、搔瘙、探路、戲水、彩青等20多種,在感情上則以喜、怒、哀、樂、貪、疑、忌、慮、飽、餓、睡、醒為主,步形、步法有四平馬、子午馬、開合馬、騎龍步等20多種。技藝高超的師傅既能舞出獅子的各種心態,又能把一套的故事情節從高難的舞獅技巧中表現出來。舞獅以佛山最為有名,因為清末有一位大師黃飛鴻將舞獅發揚光大。
  • 「喻姐姐,為我們插上美好的翅膀」
    喻冰如從事教育工作已有22年,曾遊學德意法瑞等歐美國家,是一位酷愛生活和傳統文化的時尚達人,喜歡以色彩帶路,糅合各種反差元素形成自己獨特、時尚而又具有深刻文化內涵的視覺藝術設計風格。而在學生們的心中,專業上成績斐然的喻冰如更是一位優秀的老師、可親的姐姐。「喻姐姐為我們插上美好的翅膀,放飛了我們的理想。」
  • 源和1916創意產業園:插上「夢想翅膀」的文化創意園
    商業的發展與升級,總是有一個量變到質變的過程。文化創意產業也是如此。在一批以商業項目為主的創意產業園扎推而起,引起審美疲勞後,以「傳統文化」為主旋律的新興文化創意產業園便格外引人注目。在福建泉州的老城區新門街,就有著這樣一個文化藝術氛圍濃厚、極具夢想的文化創意產業園——源和1916創意產業園。
  • 為作文插上聯想的翅膀 - 泉州晚報數字報·泉州網
    12月1日下午,安溪縣第八小學學生記者站開展了一堂主題為「當作文插上聯想的翅膀」的講座,主講老師為東南早報記者黃碧雲。 黃老師親切地與學生記者分享、交流自己的寫作心得。她以足不出戶描寫黃河為例,告訴學生記者寫作時可以調動聽覺、視覺、味覺、觸覺、嗅覺等感官去聯想,這樣一定能寫出好文章。 小學記們也十分專注地聽著,時不時提筆記錄。
  • 傳承傳統文化 80後女教師把「扎獅頭」帶進小學
    課堂上,歐琦輝教學生們所扎的獅頭是佛山傳承了幾百年的黎家獅。 鄭仲 攝  佛山鐵軍小學的學生製作的小獅頭作品。 鄭仲 攝  每周三的下午4:30都是鐵軍小學非遺獅頭藝術班的扎獅頭課。她正在給小學生們上扎獅頭的「寫色」一課。教室裡黑板上掛滿了形態各異的獅頭圖案,這些都是學生們的作品,每個學生的手上還有一隻扎了一半的獅頭,正等待著孩子們發揮想像將它們做成一個個威風凜凜的小獅頭。  歐琦輝現在的身份不僅是鐵軍小學的美術老師,還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佛山獅頭傳承人黎偉的大徒弟,也是把非物質文化遺產編寫成小學生教材的第一人。
  • 十條新政為蕭山發展插上「創意」翅膀
    如今,文化創意產業儼然成長為蕭山經濟發展的一個新引擎,在為蕭山發展插上「創意」翅膀的同時,也為蕭山文化繪就了一張張全新的「藍圖」。蕭山納入省級產業帶核心區6月26日,浙江正式發布《之江文化產業帶建設規劃》。「之江文化產業帶」將以錢塘江杭州段為中軸線,以蕭山等6個沿江分布的主城區為核心的空間布局,全面推進文化產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