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玫瑾教授坦言:情商低的孩子,和這幾種父母離不開關係

2021-01-11 網易

2020-12-18 19:06:25 來源: 綠葉媽咪

舉報

  當今社會,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情商智商雙高,能在競爭激烈的社會佔有一席之地。

  什麼樣子的家長,教出來情商高的孩子呢?

  

  1.嚴於律己,有規矩,成方圓

  現在的孩子都是家中的「山大王」,家長對於孩子幾乎百依百順,很多家長在孩子面前時無底線無原則的,孩子的所有要求不論是否妥當合理,通通滿足,這樣的孩子幾乎都被寵成了溫室裡的花朵,身上都是「公主病」「王子病」,殊不知不是每個人都有公主命的,社會不會像家長一樣慣著孩子,所以這些孩子註定遭到淘汰。

  正確的方式是立規矩,比如孩子愛吃糖,那麼一天最多只能一顆,如果多吃了糖,那以後就沒有糖吃,當然家長首先自己遵守規矩,才能讓孩子信服。久而久之,孩子會學會守規矩,明白社會是有規則有底線的,不可以為所欲為。讓孩子更好的適應社會。

  

  2.克制情緒,自我控制

  情商高的人往往都是不輕易發脾氣的人,他們都懂得發脾氣不僅只是一種無用的發洩方式,還會對別人造成傷害,無法真正解決問題。有一句話說,如果大喊大叫可以解決問題,那麼統治世界的就是驢了。

  所以如果家長平時日常生活中從不用大吵大鬧來解決問題,而是可以克制情緒,冷靜下來用合理正確的方式解決問題。那麼孩子耳濡目染,自然不會養成暴躁,易怒,衝動,愚蠢等性格。

  

  3.父母關係融洽和諧

  和諧融洽的家庭環境對於孩子來說就是一個厚重的保護傘,因為他知道,自己無論何時都有父母這樣的堅實後盾,如果父母關係不和諧,婚姻搖搖欲墜,那麼孩子會缺失一份安全感,也體會不到來自家庭的溫暖,難免會養成自卑,自閉,孤僻等性格,這對孩子的成長發育十分不利。

  如果父母關係和諧,要麼是因為愛情,要麼是因為父母的情商很高,高情商的人總能很好的維繫自己的人際關係,包括愛情,懂得如何經營自己的人生,孩子平日裡看到父母如何共同經營維繫婚姻,如何相處,自然能漸漸的養成高情商。

  

  4.積極向上

  無論什麼時候,積極向上的人,老天都不會虧待與他,樂觀向上的人,總能找到各種理由快樂,就算遇到了困難,也能笑著面對和解決,良好的心態同樣是高情商的重要標準之一,如果父母都是樂觀積極的人,那麼孩子長期處於輕鬆愉快的家庭氛圍裡,自然有了良好的心態,有了煩惱也能及時化解,能迎接人生的各種挑戰。

  相反,父母如果成天怨天尤人,給孩子傳遞了一種消極的態度,孩子自然是悲觀的。畢竟人生註定面臨風風雨雨,悲觀的人,如何能面對人生的風風雨雨呢?

  

  當今社會,情商幾乎可以說是一個人的立身之本,情商決定一個人能否擁有良好的人際關係,能否交到朋友,甚至有什麼樣的人生。

  每個孩子的成長過程只有一次,無論如何,既然將孩子帶來這個美好的世界,請每一位父母都承擔起自己為人父人母應盡的義務和責任,畢竟什麼樣的家長自然教育出什麼樣的孩子,對於孩子的情商養成,無論高低,家長都是脫不了干係的。快來看看自己是不是高情商家長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李玫瑾教授:情商低的孩子,吃飯時有這3種表現,家長要及時制止
    李玫瑾教授:情商低的孩子,吃飯時有這3種表現,家長要及時制止中國公安大學的教授李玫瑾,在教育孩子這一領域有著獨到的見解,很多家長在看過李玫瑾教授關於育兒教育的講座視頻,都深受啟發,在一次講座中李玫瑾教授直言:情商不高的孩子,吃飯時有這幾種表現,家長要及時糾正
  • 李玫瑾教授:「情商低」的孩子,大多有這樣的父母,與旁人無關
    文\欣兒媽 編輯\欣兒媽 智商和情商對於每個人都至關重要,而一個「雙商」高的人在當今社會是非常吃得開的,尤其是「情商高」的人,這類人能說會道,走到哪都受歡迎。
  • 李玫瑾:孩子有這3種表現,說明「情商低」,家長6歲前培養還不晚
    李玫瑾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現為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教授,研究生導師,教育心理學的專家。 長期從事犯罪心理和青少年心理問題研究,曾對許多個案進行過詳細調查,由此提出預防犯罪要從未成年人教育抓起。
  • 李玫瑾坦言:孩子情商低大多是父母的原因,6歲前培養還來得及
    其實呢,這並不是其他原因,而正中情商低的下懷。情商對於人一生的影響至關重要,它表現在人與人的交際方面,處理家庭棘手的問題上面,為人處事的行為途中。一個情商高的人在這個社會中更容易立足,更容易討得別人的喜歡與理解,也會獲得更好的人脈,有了良好的人脈,在通往成功的這條道路上也顯得尤為容易。李玫瑾,長期從事犯罪心理和青少年心理問題研究,同時也是中國人民公安大學的教授。
  • 李玫瑾:「情商低」的孩子,通常有這幾種表現,你家孩子有嗎?
    李玫瑾教授曾表示:孩子的情商是直接受父母教育影響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如果父母對孩子的影響是積極的,那麼孩子就能建立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相反,如果父母沒能給孩子樹立好的榜樣,孩子的情商必然不高。孩子情商不高的4種表現1.
  • 李玫瑾:「情商低」的孩子,吃飯時有這幾種表現,家長要及時糾正
    李玫瑾教授想必大家都是熟悉的,她是中國公安大學心理學教授,專門研究青少年兒童心理學,在育兒方面也有著自己獨到的見解。她曾在一次講座中表示:「情商低」的孩子,吃飯時有這幾種表現,家長要及時糾正。而我們現在作為家長也要去教育孩子這些行為是不可以的,因為在外人看來,這些行為代表著這個人的家教不怎麼樣,因為孩子的一切都是從父母來的,也會認為這個孩子的父母不是很好。拉低別人對你的整體印象。
  • 李玫瑾:情商低的孩子,大多有這6種表現,家長要及時糾正
    對青少年心理頗有研究的李玫瑾教授曾提到過:情商低的孩子,大多有這6種表現,家長要及時糾正。 孩子情商低的6種表現 1、以自我為中心 不會反思、不站在別人的角度看待問題,遇到所有的問題都是從自己的角度出發
  • 李玫瑾:情商低的孩子,飯桌上常有以下表現,家長要趁早糾正
    不過,情商可不是一個人在為人處事之時表現出的圓滑,而是一個人在情緒、意志、性格、行為習慣這4個維度上的表現。李玫瑾教授曾說:「情商低的孩子,在飯桌上就能看出來,尤其是這幾種表現,根本藏不住!」可能在家時父母不會在意,但外出做客或者正式場合中,這都是沒有禮貌的行為,很容易讓主人難堪,別人也會覺得這孩子不懂感恩、難伺候。吃獨食情商低的孩子還有一個表現,碰見自己喜歡吃的,不但不分享給別人吃,而且要求別人不許吃。
  • 李玫瑾坦言:「低情商」的孩子,一般都有這樣的父母,怨不了別人
    不過,即使家長知道培養情商重要,但還有很多孩子達不到水平,為什麼這些孩子的情商低呢? 著名的育兒專家李玫瑾教授坦言:孩子情商低與父母有關係,「低情商」的孩子,一般都有這樣的父母,怨不了別人!
  • 李玫瑾:小餐桌暗藏著大講究,孩子的兩種用餐行為,暗示了情商低
    正所謂「見微知著」,在餐桌上這個區區的小地方,可能暗藏著大講究,孩子用餐時的某些行為,直接反映出情商的高低。餐桌上,8歲男孩的「無禮」行為,被大家批評為情商低周末的同學聚會上,有些成家生子的同學,也一併帶著孩子參加。
  • 李玫瑾教授坦言:是性格而非智力
    「我命由我不由天」這句話聽起來霸氣,那你是否思考過「我」中有哪些因素最終決定了你的命呢? 我年輕的時候不相信「性格決定命運」,人到中年我就在「稟性難移」這四個字面前低了頭,也隱隱約約感覺到性格對於人生的影響,直到聽了李玫瑾教授的講座,這種觀念越來越強烈。
  • 李玫瑾教授:小時候有這些「特徵」的孩子,長大後多半情商低
    小磊的情況讓人聯想到,李教授曾經說過:有這些特徵的孩子,長大後多半情商低。那麼究竟是哪些特徵暗示了小孩以後情商低呢?哪些特徵預示了孩子情商低。1、一個孩子很喜歡發脾氣。總喜歡抓住一點小事不放,一點點小事都可以被惹怒。
  • 李玫瑾:9歲前孩子有這些「臭毛病」,多半情商高,快看看自家娃
    而且在李玫瑾教授的觀點中,這些表現往往是情商高的特徵。9歲前孩子有』「臭毛病」,多半情商高一、愛送東西喜歡見面就送東西,這種行為很讓家長不解,而且送出東西後孩子還挺高興。跟同齡人玩耍時也很大方,仿佛什麼都可以分享。
  • 李玫瑾:將孩子路堵死的往往是父母,別因為無心之詞斷了孩子前程
    雖然文化水平低,但情商、智商均在線。郭麒麟的成就源於父親,普通家庭的孩子輟學肯定會遭到父母的謾罵,但郭德綱則認為是金子總會發光,考不上大學沒關係,條條大路通羅馬,這種教育理念正是很多父母欠缺的。李玫瑾:將孩子路堵死的往往是父母,別因為無心之詞斷了孩子前程我國青少年犯罪心理學家教授李玫瑾,憑藉其獨特的育兒觀受到眾多家長追捧,每場講座都很火爆,她提出的一些言論也被家長奉為育兒經。針對孩子「考不上大學怎麼辦」,李玫瑾曾做過一次講解。
  • 李玫瑾:在這4個方面使勁管,娃長大不僅情商高,做事也乾淨利落
    家長們熟悉的李玫瑾教授就提出了:在這4個方面使勁管,娃長大不僅情商高,做事也乾淨利落老話都說「三歲大,七歲看老」,這裡面需要我們注意的就是孩子成長過程中有一些的毛病習慣,需要家長們早點發現,如果時間長了孩子養成了習慣改不掉影響的是一輩子。李玫瑾教授就提出了四個方面來建議家長們多管管。
  • 李玫瑾教授:是性格而非智力
    在父母和孩子的眼中能夠決定命運的,大多數選擇的是智力。因為他們認為智商高的人,往往會更有成就,自然智力會決定一個人的命運。在很久之前我也覺得命運和自身的智商、學習有很大關係,不過在我看過李玫瑾教授的一次講座,讓我的想法有了改變。
  • 李玫瑾教授:孩子頂嘴時,父母要會說這3句話,勝過打罵懲罰
    李玫瑾教授:孩子頂嘴時,父母要會說這3句話,勝過打罵懲罰要說孩子長大以後家長最煩心的事情,頂嘴一定是其中之一。很多家長都會抱怨,說自己的孩子在家頂嘴特別厲害,有的時候甚至還會懟得自己無言以對,這讓家長們非常苦惱。
  • 孩子上名牌大學,真的有那麼重要嗎?聽聽李玫瑾教授怎麼說
    但李玫瑾教授的話不得不聽,她是犯罪心理學教授、也從事青少年心理研究,她都是通過案件去追溯孩子的心理,所以她的觀點獨到又犀利。李玫瑾教授認為,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心理陽光比智力更重要。如果一個孩子智力達到很高的水平,但是心裡不陽光,一旦人生到達了一個高度,自己無法排解就會出現各種問題。
  • 李玫瑾:孩子有沒有出息,不用等長大,吃飯時的舉動就能看出來
    李玫瑾教授作為我國育兒領域的紅人,在幼兒行為習慣這方面有著深刻的了解,李玫瑾教授發現,從小沒有接受過良好教育或者生活環境不幸福的孩子,長大後往往更容易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而越是接受過高等教育的孩子
  • 愛和孩子講大道理的,多半是「低層次父母」!一流父母這樣教孩子
    有育兒專家認為,愛和娃嘮叨講大道理,大多是「低層次父母」。李玫瑾教授也到過,在孩子6歲之前,父母的嘮叨是「黃金」,之後到了12歲,父母的嘮叨就是「垃圾」。而父母和孩子最好的溝通方式是雙向溝通,這就要求父母需要向孩子說明我們希望他這麼做的原因,再去傾聽孩子的想法,一起討論如何可以達成雙方都同意的雙贏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