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的傳統民居,東南西北美的各有不同!

2021-01-12 中規設計

歡迎關注「中規設計」

傳統民居體現個性,承載文化。不同地域,有不同的居住風格,呈現出各具特色的文化符號。

湖南,東南西三面環山,傳統民居多依山傍水,靈活多樣,從各具特色的民居建築就可以體現出當地的環境特點、風土人情、文化審美等等,然而,這樣的傳統民居越來越多的消失了......

今天我們來說說湖南不同地域的民居,感受傳統民居蘊含的文化與魅力。

湘 西

湘西,少數民族聚居地區,有苗族、土家族、侗族、瑤族,其傳統民居依山傍水、靈活變化,生動、直觀地體現出多彩的民族文化和地方特色。

河岸兩邊、峭壁之上有人家十分常見,當地居民巧妙利用自然空間進行布局成獨特的建築風格,使建築與自然環境和諧發展,無一不展現著先輩們非凡的建造智慧。

其中,我們最為熟知的「吊腳樓」就是湘西民居最為典型和獨特的,多建於傾斜度較大的山腰上或河岸邊,上層樓面伸出下層屋基1米多,懸空部分為走廊,有欄杆,整個建築顯得輕巧和空靈。

架空的底層既可通風防潮、避暑防寒,又可保證居室生活的安全。吊腳樓無論是在結構、裝飾還是布局上,都不同程度地展示了當地民族的生活環境、風俗習慣,及宗教信仰等。

鳳凰古城的吊腳樓充分利用水面以上空間,在河岸外懸挑建屋,下用大木構架支撐而形成吊腳,有些下面還有通到水畔的石踏步,極具地域特色。

推薦地點

鳳凰古城、永順王村、通道侗寨、鳳凰石頭寨、芙蓉鎮

湘 南

湘南,主要包括永州、郴州地區,主要是漢族及少數瑤族和苗族的聚集地,其傳統民居因地制宜的也形成了自己的獨特風格,建築靈活富有層次變化,而且在建築裝飾方面較突出。

湘南傳統民居布局基本上是以三合或四合天井院為基本單位,以長方形的小天井院落巧妙地與基本單元平面有機組合,靈活布置廚房等用房,及採光通風,有形成了變化的空間和豐富的造型。

民居裝飾上採用了一些木雕、石雕、凌雕等相互結合的形式,為民居增添了些許新意和特色。古井、寶塔、石板路等特色建築也隨處可見。

湘南建築形式還受到西方建築的影響,瓶式欄杆,山花,拱券,柱頭等西洋裝飾能夠在民居中尋得身影,這也是湘南傳統民居的一個重大特色。

推薦地點

江永縣上甘棠村、桂陽縣許家村、廟下村、永興縣馬田鎮板梁村、臨武縣郭家村、永州牽頭巖村

湘 北

湘北地處洞庭湖平原,平坦開闊,故湘北民居在布局上比較講究中軸線對稱,而且,大戶人家的院落往往向主院的縱深發展,而湘南、湘西等地由於地處高山丘陵,在建築的布局上對於中軸線的對稱就不那麼嚴格,往往隨地勢而變化。

位於湖南岳陽以東的渭洞筆架山下的張谷英村是湘北民居的傑出代表,這個明代繁衍至此的小村,以始祖張谷英的名字命名,其「家家相連,戶戶相通」,連體的建築形式,中軸線設計理念,使張谷英村被譽為「民間故宮」。

順著屋脊望去,張谷英村整個建築像是無數個「井」字。廳堂裡廊櫛比,天井棋布,工整嚴謹,格局對稱,形式、尺度和粉飾色調都趨於和諧統一。巷道縱橫交錯,簷內雕梁畫棟,栩栩如生,體現出高超的建築技藝。

推薦地點

張谷英村、左宗棠故居、林伯渠故居等

湘東與湘中

湘東、湘中傳統民居的建築樣式樸素、優美,由於氣候炎熱又多雨,房屋布置較開敞,前後院落廣闊,房屋較高,窗面積較大,出簷深,建築具有明朗輕快的格調。

民居的裝飾處理基本上遵循使用和經濟原則,充分地利用材料的特徵,配合結構的需要, 跟隨不同條件,機巧靈活地創造簡明而有力的形式。

眾多湖南著名歷史人物故居很好的體現了該區域民居特色,如毛澤東故居、曾國藩故居、齊白石故居等等。

推薦地點

師善堂、雲桂堂、存厚堂、毛澤東故居、曾國藩故居、楊開慧故居、任弼時故居、彭德懷故居、齊白石故居、羅榮桓故居、王船山故居、魏源故居等

湖南民居多為木造和石造,適應環境,既給人留下質樸純潔的印象,又很好的展現了當地的文化特色。這些民居作為歷史文化結晶的地域建築,是地域文化在物質環境和空間形態上的體現,蘊含著傳統的居住文化和精神,是非常珍貴的存在,不能丟棄。

▲中規設計湘西惹巴拉新村修建性詳細規劃

如今,居住需求的改變使我們對於居住環境和居住建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隨著美麗鄉村建設的不斷推進,如何規劃使民居既能更好的滿足現代居住需求,又充分體現地域特色,這一點十分重要。

更多精彩,歡迎關注中規設計~

相關焦點

  • 專家呼籲:加強保護利用特色傳統民居
    科技日報訊 (記者俞慧友 通訊員鄒平輝)「現在,許多城市在快速開發建設中漸失個性,能表現一座城市歷史文化的傳統建築群或區域越來越少。亟須加強對特色傳統民居的保護與利用。」11月11日,在湘潭召開的第21屆中國民居建築學術年會暨民居建築國際學術研討會上,湖南科技大學建築與設計學院副院長餘翰武稱。
  • 各具特色的中國傳統民居,你了解多少?
    歡迎關注中規設計~中國疆域遼闊,不同的地理條件、氣候條件以及不同的生活方式,再加上經濟、文化各方面的影響,造成各地居住房屋樣式以及風格的不同。按區域分,中國有特色的傳統民居建築包括江南民居、西北民居、北京民居、華南民居、以及少數民族民居等。
  • 什麼是中國傳統民居?
    由於地域廣袤,各地各不相同的自然條件、氣候環境,帶來文化風俗、民族習慣的差異,民居建築呈現出「十裡不同風、百裡不同俗」的樣態。所謂中國傳統民居建築,也就是億萬中國人的居住建築——我們的家。從原始社會時期開始,歷經史前文化時期、先秦時期、秦漢到南北朝時期、隋唐、宋遼金元、再到明清時期,中國人的家隨時間推移、生活方式改變、技術發展進步,民居形制也在不斷演進。中國傳統民居從何而來?又將走向何處?
  • 成都傳統民居建築的特點,特色建築有哪些?
    今天我們了解下成都的傳統建築特色。成都傳統建築特點成都的氣候特徵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成都民居「外封閉,內開敞,大出簷,小天井,高勒腳,冷攤瓦」的基本建築特徵。「外封閉」是四周建圍牆,牆上不開窗,周有竹林。其功能主要是安全和阻擋北風。
  • 中國古建|五大特色傳統民居
    中國傳統古建築 是我國寶貴歷史文化遺產 其中民居建築 更是傳統古建築中 重要組成內容 不同地理環境和人文情況 造就我國豐富多樣的民居建築面貌
  • 南北各異,百花齊放,盤點饒有特色的中國傳統民居
    恰恰是因為文明發展方向的不同,才產生了文明的區別。有了區別,不同的文明便有了自己的文化特色。這種文化特色表現在建築上就是形式不一、百花齊放的了。我國偉大的建築家梁思成先生同樣告訴我們「建築之始,起於實際需要,受制於自然地理,非著意創新形式,更無所謂派別。其派別結構之異見,乃材料與環境所形成。
  • 廣西「杆欄式」傳統民居解析
    在中國有五種最具鄉土風情的五大傳統住宅建築被統稱為中國五大傳統民居,它們分別是北京的「四合院」、陝西的「窯洞」,客家「圍龍屋」和雲南的「一顆印」還有我們今天的主角廣西「杆欄式」傳統民居。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廣西「杆欄式」傳統民居。
  • 黃土高原傳統民居「窯洞」解析
    中國有五大傳統民居建築,它們之間各不相同但均有自己的特色。今天,我們的主角是在黃土高原的傳統民居——窯洞。作為黃土高原的產物,在中國西部的千溝萬壑中可謂是隨處可見,它們或傍山而建、或平地而箍、或沉入地下,構成了一種獨特的地理風貌。說起黃土高原傳統民居「窯洞」的歷史,你可了解?
  • 楚雄彝族傳統民居裝飾圖案的象徵寓意
    雕刻自古以來在民居建築中就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我國傳統民居的裝飾藝術中,雕刻是最早的建築裝飾形式。在彝族早期,那個時候還沒有鋼筋水泥,木材是當時建造房屋最方便、最經濟的材料,因此,在傳統民居中,有很大比例都是用的木材,除了用木料搭建整個框架外,屋內的樓梯、柱子、樓板和隔斷也基本都是選用木質材料,尤其是彝族的木羅羅房,基本上都是用木材搭建
  • 中國古建築藝術典範:雲南白族傳統民居建築
    白族傳統人居文化受漢族建築文化影響最深的少數民族之一,也是雲南少數民族中建築文化發展最完善最發達的民居文化,是博大精深、歷史悠久的中國傳統文化一一個分支,其具有特色的民居裝飾藝術合理性和適宜性,引起越來越多人的關注。大理石頭多,白族民居大都就地取材,廣泛採用石頭為主要建築材料。
  • 濮陽東南西片區規劃調整了,這些變化你得知道!
    據濮陽房產網小編了解,8月7日,濮陽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官網發布《東南西片區(長慶路東、建設路南街坊)控規調整方案公示》,公示時間為2020年8月7日至2020年9月17日。意見和建議收集截止時間:2020年9月17日附圖:東南西片區(長慶路東、建設路南街坊)控規調整方案圖怎麼樣!是不是更期待了!
  • 臺灣傳統民居建築風格
    於是,他們自家鄉聘請工匠,甚至從家鄉購買石材木料運至臺灣,按照家鄉的傳統房屋形式建起一座座屋厝,移民們在臺灣建造自己家鄉的傳統民居,既是為了排遣「移民他鄉為異客,日日愁腸思故鄉」的思鄉之情,也是為了尊重自己的祖先和傳統的文化。因為閩南人居多,所以在臺灣的傳統民居中以閩南傳統民居風格為主要特色。
  • 長沙傳統民居概述
    長沙傳統民居概述本文原載2006年五洲傳播出版社出版《長沙老建築》,系第一章的概述長沙山水懷抱,民風淳樸,氣候溫和溼潤。長沙的傳統民居在這種條件下經歷了數千年的勞動洗禮和生活磨練,留存至今,其建築文化特色無不反映出鮮明的地方性和民族性。長沙屬於亞熱帶季風溼潤氣候區,季節變化明顯,春秋短促,冬夏綿長。
  • 閩南傳統民居建築形式:燕尾脊
    不但如此,人們還用不同的雲紋、神獸裝飾燕尾脊,代表不同的寓意,一般為蝙蝠、夔龍拱璧,獅首及圖像人物。 普通民居一般是用雲紋裝飾燕尾脊,有錢人家則會裝上些裝飾性的神獸作為鎮宅之用,而寺廟的話則多採用色彩絢麗的瓷貼,用五顏六色的瓷片貼成龍或其他神獸的樣子來做燕尾脊的裝飾。
  • 德國南部的傳統民居
    Fachwerkhaus是先用木條造出整體的框架,然後再以木材和粘土等材料填充。這一建築形式延續了很長時間,從古典時代一直到19世紀都極為流行。人們還樂於以各種方式裝飾房屋,比如在屋頂部分雕刻各種裝飾圖案。這些結構細節上的不同和造型各異的裝飾形成了多樣化的建築形式。
  • 泉州地區華僑閩南傳統民居屋頂建築特色是什麼?
    圖 1 溪底村民居空拍圖之一從圖1空拍圖可以看出,僅存建築物的下落部分,屋頂有三分之一的倒塌,頂落部分西五廳後軒部分有倒塌,相對來說,整個屋頂的保存還是不錯的。圖 2 溪底村民居空拍圖之二從圖2斜俯視圖可以看出頂落東西五廳的屋頂形式與在惠安地區甚至是泉州地區的許多傳統民居所不同的屋頂形式。
  • 建築文化︱山東傳統民居建築
    濟南四合院山東傳統城市民居大多集中在就舊時各地的府縣城鎮之中,分布與全省各地,只是各地規模不同而已。大都留存有清代民居,少數城鎮中保留有明代民居。各地城鎮民居中,最為典型的應為濟南就成的民居,濟南舊城區位於現在歷下區環城公園以內,其歷史迄今已有1000多年了。舊城民居一直沿著傳統而穩定的趨勢發展著,特別是明代以後,建築規模大大超過了前代。
  • 大江南北那些獨具特色的傳統民居
    北京四合院四合院,又稱四合房, 是中國的一種傳統合院式建築,其格局為一個院子四面建有房屋,從四面將庭院合圍在中間,故名四合院。 四合院就是三合院前面又加門房的屋舍來封閉。一般而言,大宅院中,第一進為門屋,第二進是廳堂,第三進或後進為私室或閨房,是婦女或眷屬的活動空間,一般人不得隨意進入,難怪古人有詩云:「庭院深深深幾許」。庭院越深,越不得窺其堂奧。 四合院至少有3000多年的歷史,在中國各地有多種類型,其中以北京四合院為典型。四合院通常為大家庭所居住,提供了對外界比較隱密的庭院空間,其建築和格局體現了中國傳統的尊卑等級思想以及陰陽五行學說。
  • 中國傳統民居與地理環境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民居文化也許最能反映地理環境特徵。在幅員遼闊的中華大地,由於南北緯度跨度廣,南北熱量差異明顯,體現了從熱帶、亞熱帶、暖溫帶、中溫帶到寒溫帶的過渡;東西經度範圍廣,從東部沿海到西北內陸,降水差異十分顯著,體現了從溼潤、半溼潤、半乾旱到乾旱地區的過渡。這種複雜、巨大的氣候差異深刻地影響分布其中的民居建築。
  • 海南、湖南、臺灣:三地檳榔風俗各不同
    海南、湖南、臺灣:  三地檳榔風俗各不同陳德雄攝  文\海南日報記者單憬崗  作為一個湖南人,記者親眼見到檳榔從嗜食此物最盛的湘潭市一路擴散到全省,最終幾乎成了可以替代香菸的一種食物,因此不得不多說說檳榔。  目前,在中國最常見的吃檳榔的地方有3個省份,海南、湖南和臺灣,但三地的檳榔風俗卻各有不同。將這幾個地方的檳榔風俗民情做一些對比也是一個不錯的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