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在人生哲學中的含義,你知道多少?

2020-12-17 騰訊網

同步公眾號古典命理原創文章,11月10號誤刪,現在重新發布,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提到中庸一詞,大家首先想到兩點,一是中庸指書名,是四書之一;二是中庸作為儒家的道德標準,指中庸之道。中庸作為書的名稱好理解,但中庸作為一種倫理思想指中庸之道時,一般大多數人會認為中庸指不偏不倚、折中調和的處世態度,這種理解當然沒錯,但中庸的含義卻不僅僅於此。經過上千年歷史的演變及中國歷代思想家的詮釋,中庸之道不但是種倫理思想,還是種方法論原則,中庸一詞已經從詞語的一般概念上升到哲學範疇的高度,其含義極其複雜豐富。因此,本文在辯證古人詮釋的基礎上,講一下中庸在人生哲學中的諸多含義。

首先說一下中庸一詞的出處。中庸出自《論語》。在《論語·雍也》中說:

「中庸之為德也,其至矣乎!民鮮久矣。」

這裡把中庸作為一種最高的道德標準。其次說一下中的含義。中這個字在中國古代思想中佔有重要的地位,是儒家哲學中的基本概念,許多古代典籍中都有過論述,如《易傳》中許多地方說到中這個字,多次讚揚正中、中正、中行、中道等。總結一下,中在中庸一詞中的含義主要有三。

一是指不偏不倚。如程頤認為:「不偏之謂中」。

二是指無過無不及。如朱熹認為:「中者無過無不及之名也」。

三是指兩端之間。如《禮記》中說:「執其兩端,用其中於民」。

再次說一下庸的含義。庸在中庸一詞中的含義主要有三。

一是指用,庸是用的通假字。如孔穎達認為:「庸者,用也」。

二是指常行。如鄭玄在注釋《禮記》中說:「庸,常也」,這裡的常行指的是常行之道。

三是朱熹認為的平常,這裡的平常指的是不易的平常之理。如朱熹說「庸,平常也」。

明白了中和庸的含義,中庸的含義就清晰了。總結一下古人對中庸的詮釋,主要有四點含義。

其一,認為庸即用,中庸即用中之意,即中和之為用。

其二,認為庸即常,中庸即無過無不及的常道。朱熹認為:

「中庸者,不偏不倚、無過無不及而平常之理,乃天命所當然、精微之極致也。」

北宋程頤認為:

「不偏之謂中,不易之謂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

對於朱熹的釋義及程頤「不偏之謂中,不易之謂庸」的觀點,自宋代以來已取得了主導地位,已被大多數人所接受。

其三認為中庸是兼德而至的最高境界。漢代劉劭認為:

「是故兼德而至,謂之中庸。中庸者,聖人之目也。」

其四認為中庸是極至,即最高境界之義。這是王夫之的觀點,他認為中是最高標準,只有不及,並沒有過之之說。王夫之堅決反對無過無不及的觀點,認為中庸只可能不及,不可能過之,顯然王夫之賦予了中庸新的含義。以上含義即古人對中庸有代表性的四種詮釋,當然中庸一詞在古代的含義並不僅僅於此,還有其他思想家的釋義,但都不具代表性,不再列舉。

文章最後,再講一下中庸的方法論意義。中庸作為道德指的是不偏不倚、無過無不及,但作為方法論指的卻是用中,即把無過無不及作為處理一切事物的原則和方法。如《中庸》中說:

「執其兩端,用其中於民」。

指的就是處事無過無不及的原則,不走極端。目前,這種處事方法和原則已被大多數人所接受,中庸之道已成為大多數人的處世準則。不過在現代,中庸的處世準則又逐漸演變出了許多貶義,比如現在人們認為中庸之道常用來指那些不分是非、含混苟且的圓滑態度。

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中庸的觀念有其兩面性。中庸觀念認為凡事都有個標準,都有個度,把中庸作為一種崇高的美德及判定道德的標準,這種認知是合理的。但「中庸的觀念又要求維護這個標準,堅持這個限度,防止向反面轉化,沒有促進發展變化的觀點,這是中庸思想的局限。」(張岱年語)從這個方面來說,中庸觀念的局限性就很明顯了。總之對於中庸的理解和運用,要在全面分析的基礎上,辨證理解,不可拘泥,固執一端。

相關焦點

  • 「終極關懷」——人生哲學無法迴避的一個問題
    人生最重要的事情並不是盡全力去追逐人人所欣羨的東西,而是先弄清楚:什麼是你一生中最重要,最不可或缺的東西。「『人生哲學』該討論什麼?」這本身就是一個問題!它不像「倫理學」、「形上學」或「邏輯學」,有一個普遍為人所接受的明確主題與論述範圍。
  • 人生的幸福哲學之道
    或許說明了人生的困苦吧。嬰兒之所以哭泣,是因為他有需求和意願得到不到滿足。如果我們從更哲學一點的方式去看,人一旦生下來,就意味著和這個世界建立一種對立的關係了。世界既是他生存依賴的對象,但又是他的一個非我的對立面和矛盾體。古希臘哲學家亞里斯多德說,人生的目的和意義在於幸福。所以,這是否也就是說,因為人生本來不幸福,人生本來的困苦,所以要去尋獲幸福。 這就是人生的目的和意義罷!這也就是幸福的緣起吧!
  • 《中國哲學簡史》精華摘選,不讀此書,莫談人生!
    為了更好的了解此書,認識中國哲學,今天就來一起品讀下第一章中的精華內容:1,中國哲學的精神馮友蘭認為哲學在中國文化中所佔的地位,歷來可以與宗教在其他文化中的地位相比。在中國,哲學與知識分子人人有關。在舊時,一個人只要受教育,就是用哲學發蒙。
  • 2020新生兒起名:中庸裡寓意深厚的男孩名,盡顯哲學智慧!
    《中庸》是一本論述人生修養境界的道德哲學專著,內容重在論述人的修養與德行,強調仁義禮智信對人的重要意義。如果你想為寶寶取一個詩意滿滿的好名字,可以考慮參考唐詩宋詞。如果你想為寶寶取一個福澤深厚、寓意深厚的好名字,那麼江南易林推薦家長朋友參考《中庸》。
  • 中庸之道隨想(3):辯證法的定義及西方哲學為什麼很無用
    西方哲學之所以很「無用」就是因為它太複雜了,太不簡單了。哲學要有用就必須簡單化,就必須讓人看得明白、聽得懂。這個「簡單」化就包括把「哲學」定義的簡單化,比如辯證法的定義、真理的定義、自由的定義和民主的定義等。當然,「把複雜的事情變簡單」——「很複雜」,也很難做到——這就是當前西方哲學的現狀。
  • 轉一篇好文章:鋼琴教學中的人生哲學探討(作者:依依)
    在現實生活中, 有各種各樣情感表達與思想包容, 如喜悅、悲哀、深沉、高昂等, 音樂形象表現的是人們的審美感受。可以說, 音樂對於現代生活中人生品格的塑造是深層次、內在化的感染, 更容易塑造人生哲學。二、鋼琴教學中的哲學思想鋼琴作為一門具體的學科, 它也和社會科學、自然科學一樣與哲學存在著密切的關係。中國音樂藝術的發展一直受到儒教、道教和佛教等哲學的影響。
  • 武漢大學教授談《大學》《中庸》的上古背景
    本次講座的主題為「《大學》《中庸》的上古背景」,主講人為武漢大學中國傳統文化研究中心教授歐陽禎人,哲學院中國哲學教研室盧興副教授主持了本次活動,哲學院博士、碩士研究生與會聆聽。  歐陽禎人在對《大學》《中庸》的關鍵詞進行訓詁考證和文獻分析的基礎上,對《大學》的「明明德」、「格物」和《中庸》的「中」、「天命之謂性」等範疇與命題的含義及其與文獻思想的關係進行了深入的研究,探賾索隱、闡幽表微,深刻揭示了這兩部經典的宗教性內涵,系統闡述了在儒家哲學理論框架下人之所以為人者只有在「天」與「人」的關係之中才能充分實現的根本道理。
  • 你真的知道「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的含義嗎?
    孔子在《論語》中曾提到「三十而立」,似乎三十歲已經成為一個人是否處於上升階段的分水嶺,如果你三十歲小有成就,那麼你可能就是別人眼中的成功人士。  現實中,想必不少人把「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作為自己奮鬥的目標。  可「三十而立」的「立」到底是什麼含義呢?「四十而不惑」的「惑」又是什麼呢?下面我們就孔子的人生正經的談下。
  • 《中庸》中10句人生格言,中正為人,中肯做事!
    《中庸》闡明誠意和正心為修身之前提,主要講天命性道,中心思想為「過猶不及」。宋儒程頤解釋道:「不偏之謂中,不易之謂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中庸》中10句人生格言,中正為人,中肯做事,1.
  • 《中庸》十條經典名句,學會中庸之道,你才不會平庸!
    《中庸》是中國古代論述人生修養境界的一部道德哲學專著,相傳為戰國時期子思所作。 時至今日,《中庸》中的許多道理依然具有現實意義,並不斷被人引用,詩詞君今天分享《中庸》中的10條經典名句,學會這些中庸之道,你才不會平庸!
  • 【漲姿勢】故宮中那些匾額的含義,你知道多少?
    然而,當你拿起相機拍照時,「正大光明」「中正仁和」「皇建有極」「允執厥中」……這麼多的匾額,每一塊的涵義你都了解嗎?我們給大家挑選了故宮裡最著名的一些匾額來說道說道,箇中涵義由易到難排列。漲漲知識!因此合起來可以這樣理解匾額的含義:懸掛於門屏上作裝飾之用,反映建築物名稱和性質,表達人們義理、情感之類的文學藝術形式即為匾額。
  • 「創作開運禮」中庸是個貶義詞?其實愛憎分明才是中庸的本來面目
    「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中庸.第一章》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中庸成了一個貶義詞,老好人、折中主義、和稀泥等成了其代名詞,平庸成了它的象徵。
  • 人生哲學的定義
    ,究竟人生是什麼呢?人生哲學有什麼用呢我們開宗明義,先把這問題說清楚。我們從三方面來說:先說人生,再說哲學,最後才說人生哲學。在「求生存」的階段中,「頂天立地」的理想蘊含著幾許競爭,容忍著幾許弱肉強食,而依照適者生存、不適者滅亡的進化原則,在人定勝天之後,人才成為萬物之靈,而成為世界的主人。可是,正在求生存的人,同時亦意識到自己不是孤獨的,身旁還有別人和你肩並肩地奮鬥,亦在求生活、生命、生計。
  • 哲學中的體系和定義怎麼這麼多?
    哲學首先是一種理論體系,這點是沒啥疑問的,每個哲學家都搞了自己的一套理論,來解釋世界的事情,來說明自己是怎麼理解這個世界的。理論體系都有論點,有論據來支撐這個理論體系的建立,所以,分析了一個理論體系的幾個結構,就基本上就知道了這個理論體系。
  • 凡夫俗子說平庸,君子之道謂中庸
    如果再加一個「為什麼」,則以「中庸」為擋箭牌,以踐行中華文明的傳統文化為噱頭。事實上,這是對中庸的曲解。何謂「中庸」,中庸實際強調的是一種處世態度:不偏不倚。而中庸之道,是有三層含義的。第一:不偏之謂中,不易之謂庸不偏於一邊的叫做中,永遠不變的叫做庸,這裡的不偏於一邊是指不偏激,在人生的路上不偏離道德,不偏離自己的初心;永遠不變不是不變通,而是對於一個目標矢志不渝,不變換自己的目標和主張。
  • 你了解哲學嗎?這本書中有個輕鬆的故事,帶你了解西方哲學簡史
    到了一定年紀,大概總有那麼一刻會思索人生的意義,誤打誤撞開始了解哲學,其實只要願意解決問題,方法總會有,無論如何,不要放棄努力。書中有兩個世界,一個是蘇菲的世界,她有自己的生活,有她的哲學老師艾伯特給她上哲學課。
  • 用神中「用」的含義你知道多少?
    用神一詞在易學預測中多見,可以說這個詞是整個易學預測中最重要的詞,它所包含的內容基本可以作為易學預測的核心,人們最難理解和掌握的也是這個詞。 就是這個規定,基本把用神的含義帶偏了一個時代。現在許多人對用神的認知也是這個概念,或者認為用神就是八字中治不及或太過的藥,諸如此類,不再列舉。這種認知不能說錯,也不能說對,因為用的含義複雜而豐富,這樣的認知僅僅是用的含義中很少的一部分,因此只能說這樣的認知有理但不全理。下面即簡單介紹一下用神中用的諸多含義。
  • 不懂哲學的人生不值得過
    脫離了「道」,而光談「術」,猶如金庸武俠中所寫的,不學心法,只練招式。其結果是,招式遠不能發揮其本應具有的強大功效,甚至還會遭其反噬,走火入魔。可憐的是,當今討論「道」的學科只剩下早已被冷落的哲學了。只在人遭遇了重大挫折之後,才被記起,拿來當做大災之後的救急包。可是經歷了大災大禍之後,才去領悟,不覺得為時過晚嗎?為什麼不事先領悟,以消災避禍?
  • 中庸之道具體來說是什麼意思?中庸之道的詳細解析
    這個問題是《中庸》的基礎,又難又不難。小編現在就給各位想學《中庸》的人科普一下,希望大家能夠愛上中庸的學問。中庸之道是人生的大道,事業成功、生活與健康的根本理論,基本包含三層理論:第一層理論:中不偏,庸不易。是指人生不偏離,不變換自己的目標和主張。
  • 唯意志論與中庸之道
    中庸裡面的至誠無息,和叔本華的唯意志論是非常相似的。中庸之道後世成了貶義詞,成了平凡和平庸的代名詞,甚至成了首鼠兩端左右逢源的意思。但是古人的中庸之道,是一種極高的道德標準。甚至,白刃可蹈,中庸不可能也。中庸把「誠」提高到事物本質的高度,「不誠無物,至誠無息」,至誠可以贊天地之化育,至誠之道可以前知。誠不但有物質的功用,還有智能道德的雙重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