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房頻
近日,位於荔灣的地鐵22號線白鵝潭站項目,所涉及的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補償方案正式公布。
小編細細地擼了一遍方案後得知,如果按照貨幣補償最高標準計算,一套白鵝潭站附近的二手房,最高能拿到45150元/㎡的拆遷款。
並非指責這補償不公道啊,小編綜合了幾大房屋租售平臺的數據,要拆遷的房屋所在小區,撐死每平房價也才3萬出頭。
只是對比了一下同為老城區的越秀和海珠,如今的荔灣真的自嘆弗如,甚至幾乎只有新貴天河拆遷款的一半。
根據公告,地鐵22號線白鵝潭站範圍內進行徵收所涉及的小區,包括知道園、餘慶園、花地大道北18號和鷹爪樹街65號,具體可見下圖。
按照該項目的《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補償方案》,如果選擇房屋產權調換,可在被徵收住宅房屋合法產權面積基礎上增加30%,安置到廣鋼新城安置房,或地鐵6號線河沙站附近的悅江上品苑房源。
如果選擇貨幣補償,最高能拿到45150元/㎡(註:不含搬遷費、生活設施補償費等),前提是拆遷人的房屋是框架結構,並且以最快的速度籤約和搬遷。
該補償價格主要由以下款項構成,即:框架結構(A)房屋33600元/㎡+臨時安置補助費150元/㎡+徵收獎勵費5000元/㎡+貨幣補償補助費3000元/㎡+籤約期限及搬遷時限獎勵費3400元/㎡。
可以對比的是,知道園、餘慶園這兩個建於上世紀90年代的老破小區,現時二手房價格最多3萬元/㎡出頭。
拿著45150元/㎡的補償款,或者到廣鋼新城和悅江上品苑換個大house,好像挺香的。
不過,要是跟同為老城區的海珠和越秀比,甚至跟新貴天河相比,荔灣的徵收補償款可就不那麼令人垂涎了。
小編梳理了一下今年以來海珠、越秀、荔灣和天河,公布的所有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補償方案,荔灣竟然處在最後一個梯隊,遠遠被甩在後頭。
雖然海珠近3年沒有相關的徵收動作,但它在2017年徵收補償價已經超過了4.5萬元/㎡。注意,是2017年。
不算上徵收獎勵費、貨幣補償補助費等,光是就住宅房屋而言的基礎補償標準,當年的海珠最高已經去到了3.3萬元/㎡。
而今年荔灣的徵收補償價最高介於3.4-4.8萬元/㎡,其中廣鋼竟然低於3.5萬元/㎡;越秀的徵收補償價介於6.8-7.7萬元/㎡;天河今年到目前為止只公布了十三號線二期石牌南站的徵收補償方案,最高補償價接近8.67萬元/㎡之多。
天河的補償價,在廣州的很多地方,就是豪宅的價格了。
荔灣拆遷補償,遠遠不如其它三大區域來得有力度,究其原因,本身荔灣也屬於這幾大核心區域裡的房價窪地。
從一手房來看,今年荔灣的一手住宅成交價格也處於這四大區域的最後梯隊,僅有4.82萬元/㎡。
對比2019年,荔灣區的房價漲幅,也是這四大區域中最尷尬的一個,倒退。
如果從二手房來看,荔灣的價格依然在這四大區域中墊底。但是天河的二手房價則超越了越秀,成為第一;11月份,天河的二手房成交量排名全市第一。
什麼原因?廣州中原研究發展院在其報告中指出,天河的樓市具備較強的保值、升值能力,在目前經濟環境下,不少購房客戶選擇將資金投資至珠江新城板塊的房地產市場。
曾經誕生過著名的十三行、西關、工業巨擘廣船廣鋼的荔灣,隨著經濟結構的變化,逐漸失去了往日的活力,從GDP來說,荔灣的排名經常性倒數。
盤活低效存量用地、優化用地布局結構與產業形態結構,是荔灣謀求突圍的途經,荔灣計劃用整個行政區域70.7%的面積,來打造白鵝潭商務區和國際科技創新產業區。
其中,白鵝潭商務區更是計劃與珠江新城叫板的廣州西翼CBD。如果一切落實,荔灣的基本面將得到大幅度的改善,而它也不會將是廣州老城區裡的小透明。
最近我們能看到,荔灣老城大力度地進行舊改合作企業的招標。舊改,是荔灣提質增效的主要途徑。
荔灣老城,正在重拾話語權。你看好嗎?歡迎留言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