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3日下午,在博羅縣湖鎮鎮坪山村,村幹部正帶領多名村民清掃村道。
黨群同心、幹群合力,這是坪山村不斷加強和創新基層治理的成果體現。
近年來,在博羅縣委政法委的指導下,該村積極探索以「政治」統領、「自治」基礎、「法治」保障、「德治」先導、「智治」支撐、「美治」提升為主要內容的「六治」基層治理模式,逐步凝聚起「六治」協同的基層治理合力,激活鄉村振興「一池春水」。
黨建引領激活黨員幹部幹事熱情
組織力是農村治理的關鍵,組織力強,農村就能固本強基。推進基層社會治理,首先要發揮基層黨組織的引領作用。
以「政治」為統領,該村激活了黨員、幹部的幹事熱情。這在鄉村振興戰略的落地實施中體現得尤為明顯。
如今的坪山村,主村道乾淨整潔,兩邊視野開闊綠意盎然。時光回到2015年,坪山村建成了一家集田園風光、親子拓展、古村文化、越野露營、農事體驗於一體的鄉村旅遊項目「歡樂稻場」,吸引了不少廣州、深圳、東莞等地的遊客前來。然而,由於當時村裡環境衛生髒亂,且缺乏配套的居住設施,遊客多是當日往返。
其實,這個癥結很明顯。「環境問題不解決,就留不住人,更別談發展產業了。」坪山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陳少明說,坪山村鄉村振興實踐破局的關鍵在於人居環境整治,而環境整治是一項需要全民參與的工作。
癥結的解決,關鍵在人,重點在行動。如何將群眾調動起來?黨員幹部的帶頭作用尤為重要。於是,坪山村突出基層黨建引領,形成了黨員領跑、幹群攜手、合力攻堅的良好態勢,築牢人居環境整治的政治堡壘。
村道拓寬要拆自家房子還沒錢補償,村民不理解不配合,怎麼辦?坪山村實行黨員掛鈎到戶,黨員幹部多次上門,反覆與村民溝通,取得村民的理解。房前屋後衛生髒亂,黨員幹部上門規勸,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同時黨員幹部帶頭做表率,帶領村民一起清潔村道。疫情之下復工復產,黨員幹部帶頭春耕春種,陳少明還帶頭復墾了30多畝,種上花生、水稻等作物……
村民主動參與鄉村建設提升人居環境
「看到村裡一天天美起來,我們生活在這裡也更舒服。」說起村裡的變化,村民袁杜香喜上眉梢,為了給美麗鄉村出力,她有空時就會與其他村民一起,自願清掃雜物,「這裡是我們生活的地方,村裡好了我們的日子才會更好。」
群眾是基層社會治理的力量源泉,村民自治是基層自治的重要載體。在坪山村,和袁杜香一樣積極參與建設的村民還有很多。這背後,正是坪山村通過規範培育村民自治,最大程度調動群眾參與基層社會治理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激活基層社會活力的結果。
以前,村民放養家禽,一來影響美觀,二來容易給過往車輛帶來安全隱患。於是,坪山村制定了「雞鴨圈養,雞鴨放出馬路壓死免賠」的村規民約,解決了家禽四處排便帶來的髒亂現象,也減少了家禽被路過車輛壓死導致的糾紛和安全事故。同時,坪山村還實行人居環境整治門前「三包」制度等,以村規民約激活鄉村的自我淨化和糾錯能力,推動大家心往一處想、智往一處謀、勁往一處使,為人居環境整治打下了良好的群眾基礎。
去年以來,坪山村充分發揮村幹部和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帶動、引領村民參與人居環境整治,拓寬改造村道約7公裡,拆除危房、舊房面積約1萬平方米,清理房前屋後、空地約5萬平方米,並開展河道溝渠、魚塘清理等。坪山村通過「美治」提升,讓人居環境得到顯著改善,讓人看得見山水、記得住鄉愁。
「法治+德治+智治」讓農村更和諧
開展普法知識下鄉、積極開展文明實踐活動、利用網際網路推進村務工作……坪山村大力加強「法治」保障,發揮「德治」先導作用和網際網路的「智治」支撐,讓基層社會和諧穩定。
該村通過開展普法宣傳走村串戶派發宣傳資料,並與村民面對面講解法律知識,增強人民群眾的法治意識,切實有效將矛盾化解在基層。同時,大力倡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文明鄉風民風,開展家風教育,促進健康和諧、積極向上的社會新風尚形成。此外,充分發揮網際網路等「智治」作用,通過微信群吸引外地遊客走進來,讓坪山農特產品走出去,助力鄉村振興。
如今的坪山村,正通過「六治」協同的基層社會治理實踐煥發出新的內生動力,把特色產業發展與人居環境整治有機結合起來,探索自身的產業發展之路,努力建設生態宜居宜遊的客家文化特色鄉村。
文/圖 惠州日報記者朱麗婷 李燕文 賀小山 通訊員代雲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