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經歷中世紀時,中國正在發生什麼?

2020-12-21 腦洞外星人

西羅馬帝國的滅亡,被認為是中世紀的開端。文藝復興和地理大發現到來,被認為是中世紀的結束。歐洲人如此劃分,將上千年的歷史統稱於此。

寫下《光榮與夢想》的威廉·曼徹斯特曾如此評價中世紀:「這是統一的基督教世界逐漸分裂為不同文明體的時代,這是一個現代歐洲就此誕生的時代。」(引自《黎明破曉的世界,中世紀思潮與文藝復興》)

對於歐洲歷史而言,中世紀有極為重要的意義。所以,我們接下來會推出一個系列的專欄科普文章,專門講述中世紀和文藝復興。為了更好理解中世紀,我們先把這段歷史跟中國歷史進行對比。這樣一來,大家就可以更清楚中世紀在整個歷史的坐標方位。

按照一般的劃分,中世紀從5世紀開始,一直持續到15世紀結束。在這漫長的上千年歷史中,在歐亞大陸的另一端,中國也在發生屬於自己的故事。

在西羅馬帝國滅亡的公元476年,中國正處於南北朝時期。這是東晉以後,中國歷史上的一個大分裂期。在南北朝時期,中國分為南朝和北朝,它們之間長期對峙,互相交戰,各自也都經歷過政權的迭代。但是這些政權的壽命都不長。

南朝中壽命最長的劉宋,也只有60年。至於像蕭齊,只存在24年,隨即滅亡。而且蕭齊24年政權中,經歷極為殘酷的鬥爭,幾乎每隔三年,就要更換皇帝,可見當時的混亂。

不過,當時也是一個融合期。西羅馬滅亡這一年,正是北魏孝文帝在位,這位鮮卑族皇帝極力推行與漢族的融合,甚至連姓氏、語言也一併改革。

南北朝後,中國重新進入大一統,隋唐兩個統一王朝先後出現。隋唐盛世,中國實力達到一個頂峰階段。當時無論文化、軍事、政治、外交等多方面,都有極為燦爛的成就。

唐朝後期,安史之亂爆發,唐王朝由盛轉衰。而在同一年,歐洲的拜佔庭帝國,也遭遇入侵。拜佔庭帝國在君士坦丁五世率領下,擊退入侵者,帝國重新延續。唐朝最終也平定了安史之亂。

不過,因為地方藩鎮勢力過大,唐王朝一直無法革除這一弊病,加上後期不斷衰落,又引起各地起義。最終在公元907年,唐王朝滅亡。唐王朝的滅亡,讓中國重新進入另一個大分裂階段,也就是後來的五代十國。

五代十國從公元907年開始,一直持續到北宋成立結束,先後出現十多個割據政權。同時期的歐洲,開始進入平穩第。除了拜佔庭帝國延續外,還出現其他新王國,如英格蘭、法蘭西、奧託王朝、波蘭王國。也有一些王國開始衰落。如羅馬教皇的教皇國,聲勢已經大不如前。

此後,歐洲進入中世紀中期。這是歐洲中世紀一個較為穩定發展的階段。除了在13世紀時遇到蒙古騎兵入侵外,歐洲基本沒有外患。維京海盜不再四處劫掠。

到11世紀時,匈牙利王國在中歐建立。歐洲的人口逐漸恢復。再加上印刷術等因素的影響,歐洲人識字率提高很多。這為後來文藝復興打下基礎。

中國進入北宋後,也迎來一個文化燦爛的時期。詩詞繪畫都有很高的成就。而且商貿發達,對外交流頻繁。歐洲人喜歡的茶葉、瓷器、香料等,大多從中國運出。

但北宋也是一個軍事實力較差的朝代。除了自身體制弊病,也是因為北宋外患較多。遼國、金國、西夏,北宋遇到很多強勁對手。北宋被金國滅亡,為延續國祚,只能遷都杭州,史稱「南宋」。

歐洲經過一段時期的恢復後,開始內部折騰。十字軍東徵就是其中之一。當時的拜佔庭帝國曾被十字東徵軍攻陷。戰爭對歐洲打擊很大,無論是人口,或者其他。

不過,拜佔庭帝國還有重新收復,繼續沿襲的機會。而南宋卻在蒙古帝國的打壓下滅國。中國進入元朝。元朝也是一個大統一王朝,疆域極大,存在時間卻不長,只延續了98年就滅亡了。中國就進入到明朝。在這個階段中,歐洲人告別了連續幾個世紀的繁榮,迎來黑死病的打擊。

黑死病的可怕,也是人們對中世紀黑暗的一個印象。瘟疫像鐮刀一樣收割性命。歐洲人口銳減。與此同時,歐洲好幾個地方都爆發戰爭。

扎克雷起事、百年戰爭,都是在這個階段發生的。天主教教會,也出現極大的分裂。整個歐洲社會動蕩混亂,進入一個黑暗期。直到14世紀時,文藝復興出現,歐洲人才開始告別中世紀。

到15世紀時,才進入歐洲的近現代歷史。所以,威廉·曼徹斯特才會把書名定為《黎明破曉的世界,中世界思潮與文藝復興》。

因為隨後歐洲進入工業革命、大航海時代,帶來大量財富,歐洲人開始進入他們的黃金時代。

相關焦點

  • 哥倫布發現新大陸時,中國正在發生什麼
    在當時,美洲大陸並不在歐洲人繪製的地圖當中,以至於當哥倫布到達這裡時,竟然以為自己來到了印度。所以,他把美洲大陸上的土著人,都稱為印第安人。雖然哥倫布沒有找到自己嚮往已久的神秘東方,但對於人類歷史,卻有極為重大的意義。在那以後,越來越多人在哥倫布激勵下,願意到海外探險,尋求新的大陸。大航海時代的第一波高潮,就此來臨。而在哥倫布沒有到達過的中國,在相同時期,又在發生什麼呢?
  • 歐洲中世紀生活與今日世界重塑
    歐洲漫長的中世紀被歐美歷史學家看作是黑暗時代,那是一個被神權和王權所統治的時代。翻看世界地圖我們不難發現整個歐洲和中國國土面積相當,但就是在這樣的國土面積中卻存在大大小小几十個不同宗教信仰的國家,有些信仰基督教,有些信仰天主教,有些信仰東正教。
  • 歐洲中世紀真的黑暗嗎?
    這樣講,是沒錯,不過,這裡面有個問題是大家一直所忽視的,那就是歐洲在公元476到公元1453將近一千年的時間裡都過著沒有科學,沒有文明還整天被教會束縛得喘不過氣的歐洲人怎麼就一下子變得靈光起來,這簡直和近代中國突然從世界老大掉入世界末尾一樣突如其來而又不可思議,光這樣說的話沒有任何邏輯性可言,就好像在說一個學生從來不努力,成績一直很差,突然有一天,他變得特別勤奮,然後成績一飛沖天。
  • 一面是文藝復興,一面是獵殺女巫,歐洲中世紀到底發生了什麼
    在歐洲中世紀,一股「獵殺女巫」的運動瘋狂興起。在《舊約出埃及記》中說:「行邪術的女人,不可容她存活。」在巫術理論家們看來,女性因為其思維能力的低下、身體的薄弱、強烈的欲望,所以她們非常容易被魔鬼引誘,成為魔鬼的使者。
  • 中世紀只有「黑暗」嗎?沒有中世紀,就沒有新歐洲
    人們普遍認為,歐洲的中世紀是一個「黑暗時代」。提到中世紀,我們首先聯想到的往往是被燒死在火刑柱上的布魯諾,荒唐的贖罪劵,罪惡的「初夜權」,有導致一個城市1/3人口死亡的可怕的黑死病。換句話說,要是沒有經歷中世紀,就沒有今天獨特的西方文化。歷史並不是沿著「進步」這一條單一的線前進的:西羅馬帝國的滅亡帶來了無數的混亂、死亡和毀滅,出現了巨大的倒退,城市被付之一炬,歐洲淪為農村。中世紀早期的歐洲,確實在各方面都落後於同一時期的阿拉伯帝國和中國隋唐王朝。
  • 肆虐歐洲中世紀的黑死病,差點毀滅整個歐洲
    當歷史學家討論「鼠疫」時,他們通常是指由鼠疫耶爾森氏菌引起的鼠疫流行。OleJrgenBenedictow在他的著作《 1346-1353年的黑死病:完整的歷史》(Boydell出版社,2018年)中估計,歐洲人口中有50-60%死於黑死病,這一比例甚至比黑死病還要高。人們經常提到的「三分之一」的歐洲人死於這種疾病。
  • 黑暗的歐洲中世紀為何沒有農民起義?
    連金碧輝煌的宮廷都如此,當時的歐洲社會髒亂差可見一斑。比較中國和歐洲的中古歷史,會發現一個奇特的現象:中國自秦末以來,每隔百十年就會暴發一次驚天動地的農民大起義--陳勝吳廣、赤眉軍、黃巾軍、瓦崗寨、黃巢、紅巾軍、李自成、白蓮教、洪秀全等等,每一次都是狂飆突進,能量驚人。
  • 歐洲中世紀的飲食
    現在西方的很多主要的食品在中古時尚還未傳入歐洲,如土豆、番薯、玉米、西紅柿等等,而在上古時甚至連豆子都沒有,除了主食小麥大麥基本上沒有什麼變化外(但是烹飪方法今古也差別很大),歐洲人的飲食結構今古是區別很大的。
  • 為什麼古代中國大規模修建城池,而中世紀的歐洲卻更多修建城堡?
    城堡乃是歐洲中世紀的特有產物,主要是歐洲貴族為保護守衛自己領地而修建的軍事堡壘。中國城池則起源較早,早在殷商時期便已經開始利用版築技術修建城池,後世只是在規模和材料上有所變化而已。那麼為什麼古代中國熱衷於修建城池,而西方則熱衷於修建城堡呢?
  • 城堡,歐洲標誌性建築,中世紀的產物,歐洲旅行不能錯過的風景
    說起歐洲,最讓你痴迷的是什麼?是北歐挪威的夢幻森林,還是丹麥、瑞士的童話世界?歐洲,不得不承認,它是一個最讓人感到幸福,最讓人流連忘返的地方,在這片土地之上,有太多大自然賦予的驚喜,也有許許多多人文藝術的沉澱,城堡是歐洲標誌性建築之一,它的存在是歐洲歷史的文化的印證,同時也是一種美的呈現,所以去歐洲旅行,一定不能錯過那些斑駁的城堡。佩納宮。混搭、不拘一格、色彩絢麗,這座辛特拉小鎮青山上的佩納宮,充滿了浪漫。
  • 歐洲中世紀三部曲
    歐洲中世紀三部曲之《維京傳奇》 在距今天蘇格蘭西海岸不遠處的海面上,矗立著一座名叫艾奧納的小島。那是從北海中升起的一個岬角,島上綠草如茵,沙灘如銀。如今的這裡是個靜心冥想的好地方,雖然有著充滿魔幻色彩的廢墟,卻很少受到遊客或者淘氣孩童的侵擾。
  • 中世紀的歐洲,人們窮得只能吃燉豆子,黑麵包,當時中國人在吃啥
    提到「黑暗料理」這個詞,大多數人都會不由地聯想到一千多年前歐洲人的食物——那時的人們窮得只能吃燉豆子和黑麵包。當時正處於中世紀的歐洲大陸,似乎自公元476年西羅馬帝國滅亡至公元1500年的一千年間,歐洲人民的飲食結構都沒有發生太大的變化,始終依靠著那些只能果腹,但沒有滋味的東西。
  • 黑死病,歐洲中世紀的大瘟疫背後,和苦命的小黑貓有什麼關係
    英國和德國在2010年合拍過一部電影《黑死病》,故事以1348年開始在歐洲蔓延的黑死病為背景,探討了歐洲中世紀的大瘟疫之下,關於信仰的問題。01黑死病爆發之前,歐洲都發生了什麼?首先,羅馬教皇國建立,基督文化佔據一切,燒死異教徒和女巫。
  • 西羅馬帝國滅亡時,中國正在發生什麼
    西羅馬的終結,標誌著歐洲古典文明的終結。西羅馬的滅亡是個複雜的過程,充斥著暴力、反抗、叛亂,而同時期的中國,正處於南北朝時代,同樣動蕩混亂。今天我們就看看這一時期兩者的對比。西羅馬帝國的滅亡是多方面原因促成的。首先是人民反抗:自公元4世中葉開始,羅馬各地的人民運動就不斷發展:不列顛、西班牙發生激烈的納稅人行動。
  •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時,中國正在發生什麼
    中國也不例外。當時中國為了取回德國在青島的主權,曾先後派出14萬勞工,遠赴歐洲,參與一戰。不過,除了派出勞工,當時的中國,還發生了另外一些事情。一戰從1914年的7月開始,到1918年的11月結束。所以,我們的講述,也以時間作為基本線,講一些當時的大事件。第一年:1914年。
  • 中世紀風雲︱中國的火藥如何改變歐洲歷史的進程
    中世紀晚期兩百年,被活捉的法蘭西國王就有兩位,一位是在百年戰爭期間被英格蘭俘虜的約翰二世(公元1355年),另一位是在義大利被西班牙俘虜的弗朗索瓦一世(1525年)。封建歐洲的國王只是「山大王」貴族們各自在莊園裡養著私家軍,之間發生衝突的時候多半由「私家戰爭」解決,國王拿他們沒什麼辦法。
  • 中世紀歐洲鄉村發展的停滯與饑荒:不是天災,而是人禍
    與自古以來就是農業大國,深懂「深耕細作」原理的古代中國相比,古代歐洲的農業在世界歷史上似乎一直以來都默默無聞,進入中世紀之後,歐洲的中世紀農業才開始緩慢發展,公元14世紀至17世紀,歐洲的鄉村農業發展一度出現停滯和倒退,直到英國在17世紀中葉開展「農業革命」之後,歐洲的農業水平才得到了進一步的提高。
  • 【專欄】歐洲中世紀騎士的戰馬
    編者按:對於歐洲中世紀,大家的第一印象是什麼?是美麗的公主還是雄偉的城堡?
  • 活在中世紀的羅滕堡(身臨其境)(圖)
    最經典的幽默小段子 掌握第一手軍事情報搜狐新聞,告訴你正在發生什麼。這座曾在羅馬帝國時期因貿易繁榮而盛極一時的古城,雖然遭受過多年的戰火洗禮,依然保留下眾多中世紀和文藝復興時期的建築。這些遺蹟至今還令羅滕堡散發著歐洲古城迷人的浪漫氣質。  早在學校學習德語時,從一部陳舊的德語教學片中初次見到羅滕堡。我的眼睛穿過那座建於14世紀末的古樸城門,遨遊在片中黑白影像的古城裡。13世紀時羅滕堡在羅馬帝國的統領下商貿往來相當繁榮,到了中世紀更是盛極一時。
  • 中世紀的歐洲為什麼城市能興起?內因和外因兩方面共同支撐
    中國在唐宋年間就有了城市,當時中國的綜合國力是可以傲視全球的,引得四海臣服,萬邦來朝。在同時期的歐洲,各個封建國家也開始有了自己的城市。那麼中世紀的歐洲城市實際發展水平是怎樣的呢?又是如何興起的呢?一、 歐洲中世紀城市的實際水平首先說一下歐洲的中世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