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譯日文作品字數最多,獲得日本皇室授勳的中國女性

2020-12-24 銥竹鏃

近些年來,在喜歡閱讀外國文學著作的讀者中,喜歡日本文學作家的也不乏少數。

諸如村上春樹、井上靖、川端康成、水上勉、三島由紀夫等人的文學作品。

但是,在喜歡的讀者手中興致勃勃的閱讀品味時,可曾想到過著作的第二作者在幕後費時費精力的將日文原著精髓翻譯成中文這項浩大工程嗎?

文學著作的翻譯工作可不是簡單地理解為直譯,而是需要將文學原著中的精髓、經典、隱含深意、潛臺詞等,通過中國文字語法進行翻譯,不亞於原著作者的創作。

在當下喜歡閱讀日本知名文學作家的著作時,著實不應該忘記一位名叫文潔若的女翻譯家,因為她是翻譯日文作品字數最多的中國女翻譯家,換句話說,當中國讀者閱讀的日本文學作家的著作時,多數是出自於這位文潔若之手,也使得原著作者被中國讀者所熟知,並得到日本國內的廣泛認同。同時,與丈夫蕭乾合譯的意識流文學開山之作《尤利西斯》更添一抹傳奇。

文潔若,1927年出生於北京,祖籍貴州省貴陽人;別名雪子。出身於官宦之家,父親文宗淑曾任中國駐日本橫濱總領事、三等秘書官。

翻譯家,是中國翻譯日文作品字數最多(800多萬字)的翻譯家。

1933年進入北平北京大學的實驗學校孔德學校接受啟蒙教育;1934年6月舉家被父親接往日本東京日文名字「雪子」;1935年1月插班入日本麻布小學;1940年進入聖心學校英文班;1942年1月~8月因家境所限輟學在家,自修初中課程,9月考入輔仁女中初三並一直就讀到高三;1946年考入清華大學外國語言文學系英文專業,放棄了同期考取的輔仁大學女校西語系。

1950年考入三聯書店當校對;1951年調至人民文學出版社後歷任整理科編輯、編審,蘇聯東歐組編輯,外文部亞洲組日本文學翻譯,為此後在日本文學翻譯的道路上的成就埋下了伏筆。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文潔若在日本文學著作翻譯上的成就其實是來源於她的童子功。

因為早在日本上小學時的文潔若就在身為外交官的父親引導鼓勵下,將閱讀過的的日文書籍翻譯成中文。

1936年3月因為日本國內的政治原因回國。在回到北平後被父親文宗淑要求將10卷多國文字的《世界小學讀本》翻譯成中文,沒想到竟能翻譯出百萬字的書稿,並立志成為翻譯家。

在上大學時,文潔若成為了一名書呆子,同學有時間都是自行活動,而文潔若卻一得空就鑽圖書館看書,學習成績也始終保持在90分上下,不敢說是當年的「學霸」,但也差不多該用什麼詞來形容。

與此同時還嘗試著將郭沫若的《女神》、英國小說家查理·裡德的《修道院與家灶》翻譯成中文,當不幸再後來動蕩的歲月中手稿被毀。

文潔若在出版行業工作時,是有名的「愛找事」的主,因此便和幾個有同樣愛好的同事單獨組成負責譯稿的整理工作,直抒己見的提修改意見。

1954年與蕭乾結婚後合作完成數部國外知名文學著作,只可惜手稿均毀於特殊的歷史時期,後來也未在進行重譯。1958年在被下放後以業務骨幹為由調入亞非組從事日本文學翻譯組稿、發稿等編輯工作。1973年從湖北省鹹寧「五七幹校」回到北京後進入第三次工作「高峰」,在極為簡陋的居住條件下,往我的從事自己所熱衷的翻譯事業。

1985年被邀請為日本國際交大學客座研究員,赴日一年研究日本近現代文學。

1994年和蕭乾一起翻譯出愛爾蘭作家詹姆斯·喬伊斯創作的意識流文學開山之作《尤利西斯》。

2000年8月獲「日本外務大臣表彰獎」;2002年11月日本政府授予文潔若「勳四等瑞寶章」(中國女性唯一獲得者)。

2012年12月6日被中國翻譯協會授予「翻譯文化終身成就獎」榮譽稱號。

不知當大家閱讀完後,有何感想、感受,小編非常歡迎並樂意接受大家的批評與指正,如有不嚴謹之處或有罕為人知的趣聞還望廣大讀者告知小編,並給予更多的探討評論與大家分享,謝謝!

相關焦點

  • 日文翻譯第一人文潔若:我為翻譯而生
    作為中國翻譯日文作品最多的人,文先生曾獲得過日本天皇授予的特別嘉獎狀。她與丈夫蕭乾晚年曆時四年合譯愛爾蘭作家詹姆斯·喬伊斯的《尤利西斯》,堪稱文壇盛事。作為中國翻譯日文作品最多的人,文先生曾獲得過日本天皇授予的特別嘉獎狀。她與丈夫蕭乾晚年合譯愛爾蘭作家詹姆斯·喬伊斯的《尤利西斯》,堪稱文壇盛事。蕭乾先生既是文潔若一生的靈魂伴侶,也是她翻譯事業的良師益友。 89歲高齡的文先生不願隨子女去美國過清閒日子。她體格健朗,文思敏捷,如今雖已年至耄耋,生活上仍事必躬親,從不假手於人。
  • 中文翻譯讓日文翻譯羨慕
    前幾天,在德國召開了一場國際翻譯大會。在會上,中文翻譯和日文翻譯的不同處境引起了人們的關注。她說,中文翻譯正越來越受歡迎。以前,她主要為中國來德企業及留學生做口譯和資料翻譯。這幾年,德國公司對中文翻譯需求大增,於是她成立了一家翻譯公司,如今手下有5名員工。
  • 國際翻譯大會中文翻譯讓日文翻譯羨慕
    環球在線消息:前幾天,在德國召開了一場國際翻譯大會。在會上,中文翻譯和日文翻譯的不同處境引起了人們的關注。來自法蘭克福的王燕(音譯)已經做了10多年中文翻譯。她說,中文翻譯正越來越受歡迎。以前,她主要為中國來德企業及留學生做口譯和資料翻譯。這幾年,德國公司對中文翻譯需求大增,於是她成立了一家翻譯公司,如今手下有5名員工。
  • 這些日本的中文翻譯、中國的日文翻譯看完笑噴!
    在中國也可以經常吃到日式料理,購買到日貨了。而國內去日本旅遊的人也越來越多,所以,為了讓這些跨國消費的「金主」們能夠有更好地消費、旅行體驗,不論是中國還是日本都會在各種標牌上打上對方國家的語言來方便遊客,但是這翻譯真的是夠夠的……先來看看國內的日文翻譯吧!
  • 解讀這本日記,亟需日文翻譯
    「我們博物館有一本關於抗日戰爭期間臺兒莊戰役的日軍日記,裡面記錄了戰事的一些訊息,因為記錄有漢字也有日文,我們對裡面的內容一知半解,現在誠邀一名日文翻譯,幫助我們詳細翻譯一下這本日記的內容,讓我們能更好地掌握日本侵略中國的罪證。」8月11日,在膠州革命歷史博物館,館長趙方賢誠懇地說。據了解,趙方賢收藏這件藏品約三年,一直未完全破譯其中內容。
  • 《繁花》輸出英文日文版權,金宇澄:希望用本國流暢口語翻譯
    彭倫也表示,儘管《繁花》由於上海方言的靈活運用和鮮明的語言風格給翻譯帶來一定難度,但偉大的文學作品是可以跨越國界被世界讀者所欣賞理解的。而另一方面,中國臺灣著名文化人、出版人詹宏志曾對金宇澄坦言,《繁花》應該交給外國一流的出版社出版,才能讓更多普通讀者看到,而且經過翻譯的過濾,原作中的滬語方言對外國讀者也就不構成了閱讀障礙,可以讓外國讀者將注意力放在小說精彩的城市故事中。
  • 這些日本的中文翻譯、中國的日文翻譯簡直都錯的辣眼睛!
    在中國也可以經常吃到日式料理,購買到日貨了。而國內去日本旅遊的人也越來越多,所以,為了讓這些跨國消費的「金主」們能夠有更好地消費、旅行體驗,不論是中國還是日本都會在各種標牌上打上對方國家的語言來方便遊客,但是這翻譯真的是夠夠的……先來看看國內的日文翻譯吧!
  • 一個日本翻譯家眼中的莫言
    而在諸多版本中,莫言作品的日文版本又是最多的,他的作品在日本的流傳離不開翻譯家的努力。8月13日,莫言大部分作品的日文版譯者吉田富夫來到上海思南文學之家,攜新書《莫言神髓》與中國讀者分享了他與莫言的宿緣軌跡。
  • 清朝滅亡後皇室珍貴老照片:末代皇后婉容,還有在美國的格格
    1934年戴著眼鏡的婉容,當時的婉容已經隨著末代皇帝在長春第二次復闢,甘願當日本侵華的傀儡,在長春粉墨登場上演一出出醜劇。偽滿時期滿清皇室很多人都跟隨溥儀甘願成日本人的傀儡,幻想恢復所謂大清江山。當時是1934年6月,日本皇室派秩父宮雍仁親王至長春慶賀溥儀登偽滿洲皇帝位,並代表日本天皇昭和為溥儀授勳,贈溥儀大勳位菊花大綬章,贈婉容一等寶冠章。照片中婉容在佩章後退出勤民樓。與婉容一生跟隨末代皇帝溥儀不同,末代皇妃文繡在溥儀被趕出紫禁城以後不久就和他斷絕夫妻關係,成為中國歷史上唯一一位與皇帝離婚的皇妃。圖中左為民國時期文繡。
  • 日本皇室人口稀少,公務壓力巨大,出嫁女性要被召回?
    摘要:日本皇室人口稀少,公務壓力巨大,出嫁女性要被召回?日本皇室延續至今,由於二戰戰敗,大量皇室人員被盟軍司令部下令脫離,由此陷入人口稀少的窘境中。特別是到了現代,日本皇室更是陷入繼承人危機,好在前任天皇的兒子文仁親王生下兒子,解決了日本皇室迫在眉睫的繼承人問題。
  • 對話│《繁花》日文版譯者浦元裡花:「不響」用省略號來翻譯
    編者按:近年來,中國當代文學作品在日本的譯介步伐逐漸加快,這其中就有金宇澄的《繁花》,其日文版將在不久之後與日本讀者見面。面對這樣一部語言風格獨特、地域色彩鮮明的長篇小說,日本讀者將如何閱讀並接受?日語翻譯又將如何進行?就這些問題,賈海濤對《繁花》的日文譯者浦元裡花進行了訪談。
  • 九一八博物館日文翻譯錯誤引發歧義 日本人發笑
    「中國人民使日本戰犯蒙受巨大損失」?  九·一八歷史博物館日文錯誤令人驚愕  本報訊 「中國人民使日本戰犯蒙受巨大損失」,這是瀋陽「九·一八」歷史博物館的一段日文解說。瀋陽某大學日語系的王老師經常帶日本朋友到該博物館參觀,每當日本朋友提出日文翻譯上的錯誤時,王老師都很尷尬。
  • 《日文圖書漢譯出版史》:近代以來向日本學習的一個總結
    他說,田雁所著《日文圖書漢譯出版史》是一部全方位展示日文圖書近現代以來被中國出版界、學術界引進翻譯的完整的史實概述,在中日邦交正常化40周年之際輸出,是一個很好的紀念。田雁在發言中說,這本書是對近代以來中國人如何向日本學習的一個總結。
  • 華人翻譯家林超倫的不凡人生:從英語零基礎到獲英女王授勳
    中新社北京11月9日電 題:華人翻譯家林超倫的不凡人生:從英語零基礎到獲英女王授勳中新社記者 刁海洋從英語零基礎到考上大學、從留學英國到從事口譯培訓、從為英國王室和政府擔任翻譯到獲得大英帝國官佐勳章,
  • 專訪莫言作品日文版翻譯吉田富夫:願莫言獲獎後多多保重
    吉田富夫是莫言日文版的主要譯者,還曾翻譯賈平凹的《廢都》,對莫言乃至其他中國作家的作品得以在日本傳播作出了非常重要的貢獻。 採訪開始後,吉田富夫用流利的中文回答了我們的提問,儘管他自己表示擔心有些意思表達不夠清楚,但我們依然從他的話語中聽懂了他對於中國文學的摯愛、坦誠和期待。在被問到最想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後的莫言說些什麼的時候,吉田富夫說「保重,多多保重」。
  • 赴日本宣傳農產品 臺"農委會"日文翻譯被抓包有誤
    ,但影片日文字幕被抓包有誤,例如「為您獻上愛的臺灣味」,翻成日文竟成了「您所提供的臺灣味」,主受詞都不對,遭疑根本是複製Google翻譯。影片先被上傳網絡影音平臺後,有眼尖網友發現,影片字幕的日文翻譯錯誤百出,若在國際場合播送恐破壞臺灣形象。
  • 晚清教育改革師法日本 大量科學名詞從日文移植
    鳳凰衛視1月14日《騰飛中國》,以下為文字實錄:何亮亮:在中國近代科學史上,洋務運動和百日維新都對科學在中國的發展起了很大的推動作用,前者學的是船堅炮利,是宗西方列強為師,而後者則是要變法圖強,多少是受到了鄰國的刺激,這是鄰國就是日本,在歷史上都是日本以中國為師,而明治以降,日本「脫亞入歐」成功,國勢漸強,1894年甲午一戰
  • 日本和扇文化:日本的皇室女性,為什麼手裡總是拿著扇子?
    日本自稱大和民族,所以一些帶有日本特色的東西,其前面往往會被冠以「和」字。例如,帶有日本風格的衣服叫和服,帶有日本特色的詩歌叫和歌,還有,日本料理也被稱為和食。而所謂的日本和扇,實際上就是我們中國人眼裡的摺扇,但有一些日本人認為,摺扇原產於日本,並非中國人發明。這種說法自然也是無稽之談,因為扇子的發源地有兩個,一個是埃及,一個是中國。而這裡主要聊聊日本的和扇文化。在古代,日本一直受中國文化的影響,特別是受唐朝的文化影響。
  • 翻譯郭敬明九把刀暢銷書就是「沒節操」?話可不是這麼說的
    不過,說到字數,翻譯最多的還是莫大謝馬諾夫教授。上述三位翻譯家不只從事翻譯,還自己策劃文集的出版。對這一時段的譯者來說,文學翻譯沒有任何經濟好處,在有些時候,譯者不僅沒收到多少報酬,甚至還投入了自己的經費或靠各種關係資助出版。這一階段翻譯隊伍和活動的特點是:人少、質量高、報酬低、翻譯量小。
  • 日本皇室再起波瀾,設立女性宮家呼聲再起,愛子公主有望成女帝?
    摘要:日本皇室再起波瀾,設立女性宮家呼聲再起,愛子公主有望成女帝?關於日本皇室的消息再度引起大家的興趣,有人在留言中曾問道這個問題:設立女性宮家後,愛子公主是否有望成為女帝?按照日本保守派對於歷史的尊崇,女帝想要讓自己的孩子成為下任天皇的可能性微乎其微。表面上看,日本民眾對於女性成為天皇抱持支持態度,但也只是從路人甲、路人乙的角度衡量。從日本高層而言,是絕對不會答應這種事情發生。在2012年,當時的德仁親王大力推進女性宮家的創立,甚至引起了全社會的大討論,一度有望立法,日本高層也有意推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