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黃花」與「明日之星」作者:陳益林
在900多年前,蘇東坡在《九月次韻王鞏》一詩中那次瀟灑的揮毫,留下了「相逢不必忙歸去,明日黃花蝶也愁」的詩句。可惜他的後輩們大多不怎麼讀書,卻偏喜歡附庸風雅,一不小心就將「明日黃花」掉包成「昨日黃花」。於是一切過時的或無價值的東西統統叫作「昨日黃花」。
黃花錯拾,一時紛紛,大有假作真時真亦假之勢,真應了王朔那句話——無知者無畏!終於有有識之士拍案而起,挺身而出,引經據典,力批眾謬,還「明日黃花」以本貌。但有個別聽眾心不在焉,結果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只知道「昨日黃花」已被判處死刑,卻不知「明日黃花」真義如何。一日,筆者偶見一畫報,有一欄目赫然名曰「明日黃花」,細看欄目內容,卻是小學生書畫比賽獲獎名單。讓人愕然之餘繼以絕倒,為何?蓋「明日黃花」一詞,據權威詞典解釋,其義為「比喻過時或無意義的東西」。何以獲獎眾小學生竟成了「過時或無意義的東西」?細思之,想必是辦報人將「明日黃花」誤認為「明日之星」的同義詞吧。也許辦報人嫌「明日之星」太俗,想玩點雅的,但強不知以為知,這一「雅」卻雅出個笑話!
最後推薦兩例「明日黃花」的正宗用法:⒈假使對於我毫無認識,介紹了,也等於明日黃花。(郭沫若《蘇聯紀行·六月二十七日》)句中「明日黃花」指無意義的東西⒉上海各報登出來的電報,有的是支離破碎,語氣不全,有的則成為明日黃花。(《北洋軍閥統治時期史話》第四十三章)句中「明日黃花」喻過時的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