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是「昨日黃花」還是「明日黃花」?許多人張口就錯!
所謂成語,乃眾人皆說,成之於語,故為成語。成語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很大一部分是從古代相承沿用下來的,在用詞方面往往不同於現代漢語,它代表了一個故事或者典故。成語有固定的結構形式和固定的說法,表示一定的意義,在語句中是作為一個整體來應用的。
因此,知識準備不足,而又喜歡「賣弄」成語的人,往往就會出錯。比如「明日黃花」與「昨日黃花」,到底哪個是正確的、哪個是「盜版」的,許多人都傻傻地分不清。
「明日黃花」或「昨日黃花」,是比喻過時或無意義的事物,後多比喻已失去新聞價值的報導或已失去應時作用的事物。那麼,這個詞到底哪個才是正確的呢?正確的就是那個常常被人誤以是錯誤的「明日黃花」!
「明日黃花」個詞出自蘇東坡的《九日次韻王鞏》詩:
我醉欲眠君罷休,已教従事到青州。鬢霜饒我三千丈,詩律輸君一百籌。聞道郎君閉東閣,且容老子上南樓。相逢不用忙歸去,明日黃花蝶也愁。
這首詩是蘇東坡和朋友王鞏在九月九重陽節聚會中所作,黃花就是菊花。重陽賞菊,是自古以來的傳統習俗。此詩記述的就是蘇東坡與王鞏重陽賞菊時的唱和情景。由於玩得還不盡興,蘇東坡不願早早離去,就勸朋友要享受當下,花期一過,就無趣了。
所以,他在詩的最後一聯說「相逢不用忙歸去,明日黃花蝶也愁」,這是詩人勸王鞏要珍惜眼前的景色,趁著黃花開得正盛,在花叢裡喝酒吟詩,盡興方歸,不要等到「明日」黃花謝了,才感到哀愁。
詩中的「明日」,指的是重陽節後。重陽賞菊正當時,如果錯過了,此後的黃花就一日衰敗一日,就沒什麼看頭了。
後來,大家便將「明日黃花」作為一個固定詞組(成語),用來表示事情已「過期」之意。宋代胡繼宗 在他的《書言故事·花木類》中就稱:「過時之物,曰:明日黃花。」
現在知道了吧,「明日黃花」才是正版,不要再「昨日黃花」惹人笑了!
(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