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知識|「明日黃花」,並非「昨日」!

2020-12-15 明月長照

「明日黃花」常用來比喻過時的事物。有些人對這個詞一知半解,以為「昨日」才代表過去時,用「昨日黃花」才能比喻過了時的事物。所以,在平時我們經常看到有人錯把「昨日花」當「明日黃花」。可是,「昨日」與「明日」一樣嗎?這一字之差,意義卻有了很大的不同。

《雙語成語詞典》解釋「明日黃花」也作「過時黃花」。早在宋代胡繼宗的《書言故事·花木類》就有說:「過時之物,曰明日黃花。」清人程允升在《幼學瓊林·花木》中也說:「明日黃花,過時之物;歲寒松怕,有節之稱。」而對於「昨日黃花」卻沒有任何可供考證的資料。

「明日黃花」出自北宋蘇軾《九日次韻王鞏》一詩,詩日:

「聞道郎君閉東閣,且容老子上南樓。相逢不用忙歸去,明日黃花蝶也愁。」

意思是說,如果在九月九重陽節之後去欣賞菊花,那時金黃的菊花已經枯萎,觀賞時也就沒什麼趣味了。蘇轉城嘆「明日黃花蝶也愁」,其實是想表達自己懷才不遇的境遇,暗示自己就如同那過時的菊花一樣。

由此可見,以「明日黃花」來比喻已經過時的人或事物是有其深刻的文化背景的。我們現在無法考證是否有「昨日黃花」一詞。

姑且承認有「昨日黃花」一說,那它又表示什麼意思呢?菊花是重陽節的時令花,秋季屬金,金為黃色,菊花大多數是黃色的,因此農曆九月九日的黃花特指菊花,如李白的《九日龍歌》:「九日龍山飲,黃花笑逐臣」。

按照這樣的說法,黃花應該以重陽節為基準了。

今日黃花」是正當時,「明日黃花」已過時,「昨日黃花」正是含苞待放、嬌豔欲滴等待人們觀賞時的菊花。所以,用「昨日黃花」指代已過時之物,是錯誤的用法!

學會了嗎?記得下方點讚留言噥~

相關焦點

  • 「昨日黃花」還是「明日黃花」,這個成語你用對了嗎?
    因為,倘等到「明日」,重陽已過,不但人觀之無趣,恐怕飛舞的彩蝶看了那過時的菊花也會犯愁的。這,就是人們熟知蘇大學士的所謂「相逢不用忙歸去,明日黃花蝶也愁」之名句。後來,大家便將「明日黃花」作為一個固定詞組(成語),用來表示事情已「過期」之意。
  • 「明日黃花」和「昨日黃花」
    本來漢語中只有「明日黃花」這個成語,但不知從何日起又冒出一個「昨日黃花」來了。於是,這兩個成語竟有了「競爭」之勢,甚至有人提出依「從眾」原則,立「昨日黃花」,廢「明日黃花」之建議。這就不免引起一番討論。「明日黃花」這個成語來自宋代大詩人蘇東坡筆下。
  • 到底是「昨日黃花」還是「明日黃花」?許多人張口就錯!
    到底是「昨日黃花」還是「明日黃花」?許多人張口就錯!所謂成語,乃眾人皆說,成之於語,故為成語。成語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很大一部分是從古代相承沿用下來的,在用詞方面往往不同於現代漢語,它代表了一個故事或者典故。
  • 到底是「昨日黃花」,還是「明日黃花」?不要再用錯了!
    到底是「昨日黃花」,還是「明日黃花」?不要再用錯了!成語:「明日黃花」還是「昨日黃花」?許多人一用就錯!「人老去西風白髮,蝶愁來明日黃花。」為何是「明日黃花」?曲中有「人老去西風白髮,蝶愁來明日黃花」之句,其中,就有一個我們非常熟悉的成語「明日黃花」,因為詩題是「九日(重陽節)」,明日就指的是重陽節過後的日子,黃花指的是菊花。重陽賞菊正當時,重陽一過,秋風勁吹,菊花就慢慢枯萎了。
  • 到底是「明日黃花」還是「昨日黃花」,千萬別搞錯了!
    (《國際金融報》2000年8月2日)又如:「經濟搞活了,時代進步了,什麼外匯券僑匯券早就是昨日黃花,什麼站立式服務自選式超市到處都是。」錯拿「昨日黃花」當「明日黃花」的例子比比皆是。「昨日」可以替代「明日」嗎?能輕易的忽略這一字之差嗎?答案是:絕對不能!
  • 「明日黃花」和「昨日黃花」到底有何區別?很多大學生都理解錯了
    所謂「明日黃花」意思是重陽節之後,盛開的菊花開始凋零,慢慢枯萎,引起此人無限惋惜,「明日黃花」這個成語由此演變而來,用來比喻過時或者無意義的事物,在現代新聞界多用來比喻已經失去新聞價值的過時報導。但是不知道從什麼時候,「昨日黃花」這個詞突然流行起來,流行程度甚至大有趕超「明日黃花」的趨勢,甚至有一些學者提議廢除「明日黃花」,將「昨日黃花」扶正,因為他們認為「昨日」代表的才是過時的東西,而「明日」應該代表的是新事物。
  • 到底是「明日黃花」還是「昨日黃花」?來聽聽當代兩位專家的解讀
    詞中「明日黃花蝶也愁」句,曾聽到不少人誤為「昨日黃花」。記得在第三季詩詞大會的第九場比賽上,就出現過東坡先生的這闕詞。當時的點評嘉賓酈波老師曾這樣點評:「明日黃花」大家老以為是「昨日黃花」。其實蘇東坡寫的是「明日黃花」。意思是說過了重九之後,大家都不去管菊花了,連風都不去理他了。
  • 「明日黃花」什麼意思?來自蘇軾的趣詩,讀懂再不會說成昨日黃花
    在平時的生活中,有不少亂用成語的現象。比如成語「望其項背」,出自明代文人朱有燉的《三度小桃紅》,本意是指雖然有一定差距但還是趕得上的,並不是很多人誤以為的趕不上。同樣常被用錯的成語還有「耳提面命」,很多人都覺得它是指一個人頤指氣使、為人傲慢,但事實上這是一個出自《詩經》的褒義詞,是形容一個人對晚輩或者下屬的熱心教誨。本期要和大家說的也是一個常被用錯的成語,叫做「明日黃花」。很多人不但理解錯了還經常亂用,將它說成了「昨日黃花」。其實古代從來沒有「昨日黃花」的說法,這不過是大家誤解「明日黃花」的意思後衍生出的一個錯詞。
  • 到底是「明日黃花」還是「昨日黃花」呢?
    今天呢,說一下「明日黃花」這個詞。其實這個詞很容易說成「昨日黃花」。因為這個詞的原意是說重陽過後菊花逐漸枯萎,比喻意是說過時了。既然過時了,正常思維習慣,用「昨日黃花」不正好嗎?可查閱典籍後大峰才知道,這個詞還真不能用「昨日黃花」。這個要從蘇軾的 《九日次韻王鞏》的詩說起。
  • 「昨日黃花」和「明日黃花」,這兩個詞語有什麼區別?
    就比如「昨日黃花」和「明日黃花」這兩個詞從字面上看,兩詞之間只有一字之差,而且都有「黃花」二字,注意此處黃花並不是指黃花菜而是指超凡脫俗的菊花。看似區別不大的兩詞卻大有不同,因為昨日黃花這詞本就不存在,是後人對明日黃花的誤用,所以昨日黃花一詞雖然現在很多人在用,本身其實毫無意義。
  • 明日黃花變昨日黃花 重振國學有必要
    主持開口,「明日黃花」變「昨日黃花」   國學不只是在校園內失落,整個社會都一樣。記得有次看電視,有幾個多時髦的主持人在辯論,到底是「昨日黃花」還是「明日黃花」。一位主持人堅持說「肯定是『昨日黃花',這樣文理才通」。   蘇軾《九日次韻王鞏》裡有「相逢不用忙歸去,明日黃花蝶也愁」,這是指重陽節之後,菊花日漸枯萎。
  • 「昨日黃花」和「明日黃花」這兩個詞有什麼區別?很多人都搞錯了
    我們時常聽人說,XX事物已經過時了,是昨日黃花了。又有人說,你看那個女人,年輕時多好看啊,現在也老了,是明日黃花了。這就讓人感到奇怪,怎麼這兩個詞長得這麼像,「昨日黃花」和「明日黃花」到底是什麼意思?其實,「昨日黃花」是「明日黃花」的文盲版,這就跟有人把「閾值」寫作「閥值」一樣。正確版本只有「明日黃花」一個詞,出自蘇東坡的詩。《九日次韻王鞏》我醉欲眠君罷休,已教従事到青州。鬢霜饒我三千丈,詩律輸君一百籌。
  • 「明日黃花」與「明日之星」
    「明日黃花」與「明日之星」作者:陳益林在900多年前,蘇東坡在《九月次韻王鞏》一詩中那次瀟灑的揮毫,留下了「相逢不必忙歸去,明日黃花蝶也愁」的詩句。可惜他的後輩們大多不怎麼讀書,卻偏喜歡附庸風雅,一不小心就將「明日黃花」掉包成「昨日黃花」。於是一切過時的或無價值的東西統統叫作「昨日黃花」。黃花錯拾,一時紛紛,大有假作真時真亦假之勢,真應了王朔那句話——無知者無畏!終於有有識之士拍案而起,挺身而出,引經據典,力批眾謬,還「明日黃花」以本貌。
  • 相逢不用忙歸去,明日黃花蝶也愁
    「這事物已經過時了,是明日黃花了。」「那女人年輕時好看,現在是昨日黃花了……」我們是不是常常聽到這樣的言調。這就讓人感到奇怪,怎麼這兩個詞長得這麼像,「昨日黃花」和「明日黃花」到底是什麼意思?其實「昨日黃花」這詞本就不存在,是後人對「明日黃花」的誤用。為什麼這樣說呢?宋·蘇軾《九日次韻王鞏》詩:「相逢不用忙歸去,明日黃花蝶也愁。」
  • 「明日之子」「明日黃花」,「明日」到底指哪日?用錯可真尷尬了
    近日新一季《明日之子》又要開播了,聽一下這名字,就知道有著美好的寓意:指的是有光明未來,將來能成就一番事業的人,這裡的「子」,應該是男子的意思。也經常聽到一些祝福的話,如「祝你明天會更好」等,是不是說,「明日」都是指美好的未來呢?
  • 給最容易望文生義的成語正名 你用錯過嗎
    七月流火【qī yuè liú huǒ】誤區:這個成語很多人望文生義,想當然的會以為意思是指七月的天氣熱得像著火一樣。成語出處是《詩經·國風·豳風》本義是說農曆的七月天氣開始變得涼快了, 天色剛剛黑下來的時能夠看見大火星從西邊落下去。
  • 植物與文化---植物的成語趣事
    儘管有椿櫟庸才之說,但臭椿也並非一無是處。臭椿木材輕韌有彈性,易加工,耐腐朽,可用於建築、家具等。它還是很好的環保植物,可以用於重汙染地區的綠化。    這個成語與蘇東坡有關。他在詩中《九日次韻王鞏》寫道:「相逢不用忙歸去,明日黃花蝶也愁。」意思是既然已來了就不要著急回去,趁這菊花盛開的重陽節賞花正好。因為,如果等到「明日」,重陽已過,菊花凋零,那麼遊人覺得無趣,蝴蝶看了也愁啊。
  • 非常容易弄錯的成語
    成語誤用的現象近年來頻頻出現,這對規範和傳承中國語言文字極其有害。對於成語,要「善辨」,不能隨意改動和亂用。成語之所以被誤用,主要因為沒有理解其真正含義,使用時望字生義、先入為主,被其中的某一關鍵詞誘導所致。比如:1.
  • 《中國詩詞大會》李清照朱淑真蘇軾都愛黃花,董卿蒙曼酈波笑了
    A:萬事到頭都是夢,休休,昨日黃花蝶也愁。B:萬事到頭都是夢,休休,今日黃花蝶也愁。C:萬事到頭都是夢,休休,明日黃花蝶也愁。董卿董卿:呵呵,這道題出的很有意思,昨日黃花,今日黃花,明日黃花,其實考的就是這個點。酈波:哈哈,對。
  • 十個常被誤用的成語,有文化的你,用對了嗎?
    當然我們日常生活中,不會這麼咬文嚼字,但是偶爾能用上幾個成語,還是能顯出一些「文學氣息」,不過據官方統計,我國有10個成語成語常被人誤用,你用錯過嗎?第一個成語:炙手可熱該成語原本是指,手一靠近該物品,就感覺到非常燙手,所以不敢靠近,用來形容權勢滔天的人,有非常囂張的氣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