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黃花」和「昨日黃花」

2020-12-15 光明網

本來漢語中只有「明日黃花」這個成語,但不知從何日起又冒出一個「昨日黃花」來了。於是,這兩個成語竟有了「競爭」之勢,甚至有人提出依「從眾」原則,立「昨日黃花」,廢「明日黃花」之建議。這就不免引起一番討論。

「明日黃花」這個成語來自宋代大詩人蘇東坡筆下。蘇東坡在《九日次韻王鞏》一詩中有云:「相逢不用忙歸去,明日黃花蝶也愁。」此詩寫於九月九日,即重陽節。中國古代習俗,重陽節是賞菊的日子。據說,過了重陽菊花即將凋謝,成了過時的東西了。因此,用「明日黃花」來比喻過時的事物。

有些寫作者不知道這個成語的來源,以為「昨日」才是過去時,「昨日黃花」必然是比喻過了時的事物。這是因為他們不了解這「明日」「昨日」劃定的標準——「今日」何所指。如上所述,「今日」是指九月九日重陽節,賞花的正經日子。過了今日才是明日,花當然會隨著時間推移而變得不鮮豔了(這裡「明日」宜作寬泛的理解,不一定就是第二天)。既是如此,說成「昨日黃花」就缺乏理據了。細想,「昨日」菊花也許尚未盛開,也許尚在作蕾,怎麼會成為「過了時的東西」呢?

由此可見,用「昨日黃花」來比喻過時之事物,不但不合此成語的原意,也有悖於邏輯,實在不可取。

那麼為什麼還有人要為它鳴鑼開道,主張立「昨日」而棄「明日」呢?我想他們之所以要那樣做,是因為要遵從一條原則「從眾」,即使是錯誤的,但大家都這樣用,也就成了正確的。所謂「約定俗成」是也。對於這種主張,我不敢苟同。不錯,語言中習非成是的現象是有的,例如:「每下愈況」變成了「每況愈下」就沒什麼道理好講。因此我們並不否認「習非成是」的現象存在。我不贊成的是濫用這種手法,把錯誤的東西人為地扶持起來,並以這種錯誤的東西去取代正確的東西。我認為,這種做法只會造成語言的混亂,使學習者無所適從,也給成語辭典的編纂工作造成麻煩;對語文教學也只能帶負面影響。因此我主張,在成語運用上也應正本清源,恢復成語的本來面貌及其確切的含義。所謂「從眾從俗」,一要慎重,二要注重理據,不可隨意改變之。

相關焦點

  • 到底是「明日黃花」還是「昨日黃花」呢?
    今天呢,說一下「明日黃花」這個詞。其實這個詞很容易說成「昨日黃花」。因為這個詞的原意是說重陽過後菊花逐漸枯萎,比喻意是說過時了。既然過時了,正常思維習慣,用「昨日黃花」不正好嗎?可查閱典籍後大峰才知道,這個詞還真不能用「昨日黃花」。這個要從蘇軾的 《九日次韻王鞏》的詩說起。
  • 到底是「明日黃花」還是「昨日黃花」,千萬別搞錯了!
    (《國際金融報》2000年8月2日)又如:「經濟搞活了,時代進步了,什麼外匯券僑匯券早就是昨日黃花,什麼站立式服務自選式超市到處都是。」錯拿「昨日黃花」當「明日黃花」的例子比比皆是。「昨日」可以替代「明日」嗎?能輕易的忽略這一字之差嗎?答案是:絕對不能!
  • 「昨日黃花」和「明日黃花」,這兩個詞語有什麼區別?
    就比如「昨日黃花」和「明日黃花」這兩個詞從字面上看,兩詞之間只有一字之差,而且都有「黃花」二字,注意此處黃花並不是指黃花菜而是指超凡脫俗的菊花。看似區別不大的兩詞卻大有不同,因為昨日黃花這詞本就不存在,是後人對明日黃花的誤用,所以昨日黃花一詞雖然現在很多人在用,本身其實毫無意義。
  • 「明日黃花」和「昨日黃花」到底有何區別?很多大學生都理解錯了
    「明日黃花」和「昨日黃花」到底有何區別?讀到這裡想必很多讀者都有和筆者一樣的疑惑,「明日黃花」和「昨日黃花」這兩個詞到底有什麼區別呢?筆者便在這裡有各位讀者一同研究一下,歡迎收看。先看「明日黃花」,顧名思義,就是明天之後的菊花,這個明日指的是重陽節之後的日子。
  • 成語知識|「明日黃花」,並非「昨日」!
    「明日黃花」常用來比喻過時的事物。有些人對這個詞一知半解,以為「昨日」才代表過去時,用「昨日黃花」才能比喻過了時的事物。所以,在平時我們經常看到有人錯把「昨日花」當「明日黃花」。可是,「昨日」與「明日」一樣嗎?這一字之差,意義卻有了很大的不同。
  • 到底是「昨日黃花」還是「明日黃花」?許多人張口就錯!
    到底是「昨日黃花」還是「明日黃花」?許多人張口就錯!所謂成語,乃眾人皆說,成之於語,故為成語。成語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很大一部分是從古代相承沿用下來的,在用詞方面往往不同於現代漢語,它代表了一個故事或者典故。
  • 到底是「昨日黃花」,還是「明日黃花」?不要再用錯了!
    到底是「昨日黃花」,還是「明日黃花」?不要再用錯了!成語:「明日黃花」還是「昨日黃花」?許多人一用就錯!「人老去西風白髮,蝶愁來明日黃花。」為何是「明日黃花」?張可久的「蝶愁來明日黃花」其實是化用了北宋詩人蘇東坡的「明日黃花蝶也愁」。「明日黃花蝶也愁」一句出自其《九日次韻王鞏》詩:我醉欲眠君罷休,已教従事到青州。鬢霜饒我三千丈,詩律輸君一百籌。
  • 「昨日黃花」還是「明日黃花」,這個成語你用對了嗎?
    昨天偶見自己寫的一篇文章有讀者好心留言,「昨日黃花」使用錯誤,應該是「明日黃花」,該讀者雖然沒有責難,但是也是殷切希望作為文化領域的創作者,儘量精益求精。本來漢語中只有「明日黃花」這個成語,但不知從何日起又冒出一個「昨日黃花」來了。當然才疏學淺的沽酒客,也是水平不夠,以訛傳訛,造成了之前某篇文章的笑話,實在是汗顏,但是知錯能改,以後再用就不會再犯了。
  • 「昨日黃花」和「明日黃花」這兩個詞有什麼區別?很多人都搞錯了
    我們時常聽人說,XX事物已經過時了,是昨日黃花了。又有人說,你看那個女人,年輕時多好看啊,現在也老了,是明日黃花了。這就讓人感到奇怪,怎麼這兩個詞長得這麼像,「昨日黃花」和「明日黃花」到底是什麼意思?其實,「昨日黃花」是「明日黃花」的文盲版,這就跟有人把「閾值」寫作「閥值」一樣。正確版本只有「明日黃花」一個詞,出自蘇東坡的詩。《九日次韻王鞏》我醉欲眠君罷休,已教従事到青州。鬢霜饒我三千丈,詩律輸君一百籌。
  • 到底是「明日黃花」還是「昨日黃花」?來聽聽當代兩位專家的解讀
    詞中「明日黃花蝶也愁」句,曾聽到不少人誤為「昨日黃花」。記得在第三季詩詞大會的第九場比賽上,就出現過東坡先生的這闕詞。當時的點評嘉賓酈波老師曾這樣點評:「明日黃花」大家老以為是「昨日黃花」。其實蘇東坡寫的是「明日黃花」。意思是說過了重九之後,大家都不去管菊花了,連風都不去理他了。
  • 明日黃花變昨日黃花 重振國學有必要
    現在學生上網成「瘋」,成天只幹兩件事:上網聊天和打遊戲。我專門問過一個研究生:「天遠地遠地聊那些東西有啥子用?」他沒有說出個究竟。這種狀態咋個重振國學?   事實上,每個國家都在強調自身的國學。比如法國、德國、西班牙,只要對他們的文字有貢獻的人,都會得到獎勵。文化一元化是人類的大悲哀,西方文化對我們的衝擊不可估量。
  • 「明日黃花」與「明日之星」
    「明日黃花」與「明日之星」作者:陳益林在900多年前,蘇東坡在《九月次韻王鞏》一詩中那次瀟灑的揮毫,留下了「相逢不必忙歸去,明日黃花蝶也愁」的詩句。可惜他的後輩們大多不怎麼讀書,卻偏喜歡附庸風雅,一不小心就將「明日黃花」掉包成「昨日黃花」。於是一切過時的或無價值的東西統統叫作「昨日黃花」。黃花錯拾,一時紛紛,大有假作真時真亦假之勢,真應了王朔那句話——無知者無畏!終於有有識之士拍案而起,挺身而出,引經據典,力批眾謬,還「明日黃花」以本貌。
  • 「明日黃花」什麼意思?來自蘇軾的趣詩,讀懂再不會說成昨日黃花
    本期要和大家說的也是一個常被用錯的成語,叫做「明日黃花」。很多人不但理解錯了還經常亂用,將它說成了「昨日黃花」。其實古代從來沒有「昨日黃花」的說法,這不過是大家誤解「明日黃花」的意思後衍生出的一個錯詞。那麼」明日黃花「到底什麼意思呢?
  • 相逢不用忙歸去,明日黃花蝶也愁
    「這事物已經過時了,是明日黃花了。」「那女人年輕時好看,現在是昨日黃花了……」我們是不是常常聽到這樣的言調。這就讓人感到奇怪,怎麼這兩個詞長得這麼像,「昨日黃花」和「明日黃花」到底是什麼意思?其實「昨日黃花」這詞本就不存在,是後人對「明日黃花」的誤用。為什麼這樣說呢?宋·蘇軾《九日次韻王鞏》詩:「相逢不用忙歸去,明日黃花蝶也愁。」
  • 「明日之子」「明日黃花」,「明日」到底指哪日?用錯可真尷尬了
    近日新一季《明日之子》又要開播了,聽一下這名字,就知道有著美好的寓意:指的是有光明未來,將來能成就一番事業的人,這裡的「子」,應該是男子的意思。也經常聽到一些祝福的話,如「祝你明天會更好」等,是不是說,「明日」都是指美好的未來呢?
  • 昨日「黃花」今又開!看貴州岑鞏地城村黃花產業新生之路
    「那時候供銷社提供肥料和種苗,發動農戶種,鼎盛時期,村裡的黃花種植面積達到300畝。」村主任柳文楊介紹說,依靠種植黃花,那段時期,村裡的發展走在了鄰村的前頭。  「放學了我們就去採黃花,背去賣,家裡還建了加工黃花的作坊。」
  • 《中國詩詞大會》李清照朱淑真蘇軾都愛黃花,董卿蒙曼酈波笑了
    A:萬事到頭都是夢,休休,昨日黃花蝶也愁。B:萬事到頭都是夢,休休,今日黃花蝶也愁。C:萬事到頭都是夢,休休,明日黃花蝶也愁。董卿董卿:呵呵,這道題出的很有意思,昨日黃花,今日黃花,明日黃花,其實考的就是這個點。酈波:哈哈,對。
  • 「黃花閨女」中的「黃花」是什麼花?來源於梅花妝
    眾所周知,黃花閨女指未婚女子,即處女。那詞語中的「黃花」本來指什麼呢? 其實,這裡的「黃花」既指臘梅,又指菊花。
  • 長沙黃花國際機場微信公眾號昨日正式上線
    長沙黃花國際機場微信公眾號昨日正式上線 來源:紅網 作者:盛磊 劉全 譚曉紅 編輯:周芬 2015-09-16 11:32:16
  • 古代沒有出嫁的女子叫作「黃花閨女」,黃花到底是什麼意思?
    有一個稱呼大家都很熟悉,便是我們常說的"黃花大閨女"。沒有結婚的女子才能得此"雅號"。很多朋友肯定會感到疑惑:為何女子要被稱為黃花呢?難道黃花不應該值得是遲暮之年的老婦人嗎?"黃花閨女"的起源。之後壽陽公主和宮中所有女子,都會採幾片梅花貼在額頭,這便是"梅花妝"的來源。這種妝容傳到民間之後,許多富家千金和舞女紛紛效仿。但過了季節後,梅花便開始"斷貨"。一些聰明的姑娘,便決定用各種黃色的花粉,製成塗粉,然後通過各種形狀的剪紙,將塗粉做成各種形狀印在額頭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