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中國地主階級最厲害之人

2020-12-21 東方網

  近年來,曾國藩熱的持續是一個很耐人尋味的現象,究其原因也是很複雜的,如果仔細追究起來又顯得頗為簡單,為什麼?因為從中國傳統的處世觀點來看待曾國藩的話,齊家治國平天下,那麼,他是離我們最近的一個名利雙收,成功的典範,是一個世俗之人可以達到、可以追求的成功的楷模,當然這種熱潮的興起,我們很難說是好還是不好。

  毛澤東曾經評價他是"地主階級最厲害的人物",這個評價不可謂不高,他的一生確實也很值得我們仔細去研究。

  曾國藩,生於嘉慶十六年1811年,卒於同治十一年1872年,字伯涵,號滌生。湖南湘鄉人。他出身於一個並不富裕的地主家庭,又屬於中國理想中的耕讀家庭,既要親自參加田間勞動,又有條件讀書學習。曾國藩很以自己的家庭自豪,他性格中的諸多因素也和他的家庭有關。他爺爺識字不多,卻很能料理家務,曾家在他爺爺手裡很是興旺,他父親曾麟書因為家庭經濟情況好一些,可以專心讀書,卻也只中個秀才,做了私塾教師。直到曾國藩這一代,曾家才開始成為顯赫門庭。

  他父親就其家風擬就一付對聯,令曾國藩抄貼堂中道:"有詩書有田園,家風半耕半讀,但以箕裘承祖澤以勤儉持家繼承祖業;無官守無言責,時事不聞不問,只將艱巨付兒曹",頗以田園生活自足。曾國藩曾寫詩描寫道:"高嵋山下是儂家,歲歲年年鬥物華,老柏有情還憶我,夭桃無語自開花。幾回南國思紅豆,曾記西風浣碧紗,最是故園難忘處,待鶯亭畔路三叉。"他享受祖蔭,小時生活在頗為秀麗的山莊中,童年可謂幸福。

  曾國藩幼年便顯示出他超卓不群的才華,六歲入塾讀書,八歲隨父學五經,讀八股文,十四歲赴長沙應童子試,成績頗佳。繼讀《周禮》、《儀禮》、《史記》等。後就學於長沙嶽麓書院,同年入京考進士未中,在道光十八年1838年,二十八歲的曾國藩再次入京會試,一舉中進士第。隨後又考中庶吉士,入庶常館學習,散館後任翰林院檢討,開始了他一生的仕宦生涯。

  曾國藩以兢兢業業的精神和不凡的才華得到了道光皇帝的賞識,官運亨通。在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充文淵閣直閣士,次年升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銜,時年三十七歲。曾國藩對自己仕途的順利也很得意,他曾自負的說:"湖南三十七歲至二品者,本朝尚無一人。"後又出任吏、兵兩部侍郎。曾國藩得意自負的同時,也深感皇恩深重,這也是他後來為清王朝忠心耿耿的原因。

  當時大理寺卿倭仁,太常寺卿唐鑑在京都講授義理學問,曾國藩便拜唐鑑為師,向他學習義理。唐鑑告訴他"讀書明理,當以朱子全書為宗"朱子即南宋理學大師朱熹,後人將他的著作收編為朱子全書。"修身養性"要在'靜"字上下功夫。倭仁注意修養,每天的言行都有札記。曾國藩頗受影響,每天做日記,以朱子全書為日課,每天安排課程和作息,內容如:早起,靜坐,養氣,保身,讀書,寫字等。他自稱在學習中力求"考信於載籍,問途於六經,苦思以求其通,躬行以試其效"。當朝大學士穆彰阿也是曾國藩的座師,對他很器重。加上他能勤於供職,謹慎從事,所以上得皇帝嘉勉,下受同僚欽服。

  曾國藩雖然仕途順利,但如果不是動蕩的時代給了他特殊的契機,他也只能是一個平凡的官僚,不能成為受後人矚目又倍受爭議的曾國藩。

  鹹豐元年1851年,洪秀全在廣西領導農民起義,在桂平縣衝破清軍的重圍後,便如滾滾洪流湧遍半個中國,滿清的八旗、綠營軍在起義軍面前一觸即潰,太平天國大有一舉席捲全國之勢。剛剛即位的鹹豐帝急忙下詔讓群臣評議朝政得失,曾國藩在《應詔陳言疏》中提出天下有三大患及解決辦法,即人才、財用、兵力三大問題。他認為解決人才問題是關鍵所在。他說:自古治世不外招賢能,安百姓,正風氣三事。如能使賢者都能掌權,人民就能豐衣足食,人民豐衣足食了,社會也就安定了。鹹豐帝批道:"剴切明辨,切中事情"。後來又在鹹豐二年在《議汰兵疏》中提出"兵伍不精"、"長官空名坐糧"坐吃空額等弊。主張"兵在精,不在多",建議裁軍。曾國藩的奏議倒是不錯,可是當時鹹豐帝已現有的兵力已經難以應付太平軍的進攻,根本無法實行裁軍的舉措。但還是勉勵他"奏疏切中時弊,等廣西亂事平定再辦"。太平天國起義後,發展迅速,清軍雖攔截窮堵,但無濟於事。曾國藩又大膽上奏《敬陳聖德,預防流弊疏》,批評朝廷鎮壓太平天國用人欠當,下面虛飾不實,上面驕矜獨任,這是一個大膽直諫,事後他也深怕犯顏獲罪。但鹹豐帝未譴責,僅說"語涉過激,未能持平,意尚可取"。曾國藩當然是感恩了。出於保護封建專制的忠心,他又上了一個《備陳民間疾苦疏》,提出民間疾苦:一、銀價太昂,錢糧難納。二、"盜賊"太眾,"良民"難安。三、冤獄太多,民氣難伸。他說:"國貧不足患,惟民心渙散,則為怨甚大"。這都是些實情,但清廷態度漠然。曾國藩不由得深為失望。這時正好派他往江西主考鄉試,隨即悄然南下。中途聽到母親去世的消息,便星夜奔回家鄉,為母親守孝。

  太平天國運動是中國近代史上最偉大的一次農民運動。洪秀全率領的太平軍僅用了兩年多的時間,便攻克了南方軍事重鎮江寧(南京),改名天京,立為國都。清政府感到無力組織軍隊,調集兵力圍攻起義軍,只好效仿東漢末年鎮壓黃巾起義一樣,讓各地地主階級建立自己的武裝,就是"團練"。這些武裝由各地的官僚和地主聯合組建,指揮權統屬創建者。鹹豐帝的這一無奈的舉措卻改變了清朝晚期的權力結構,這也許是他始料不及的。

  在家鄉為母親守孝的曾國藩接到鹹豐帝的旨意,命他和湖南巡撫張亮基共同組建團練。曾國藩開始時看到太平天國勢力越來越大,擔心自己難成大業。便以守孝為名堅辭不出,上疏請求讓自己守滿孝期。後來在同鄉郭嵩燾的勸告下,才決心出山組織地主武裝,便開始了他的"元兇"生涯。

  曾國藩採用明朝名將戚繼光練兵的辦法,招募樸實壯健的農民為士兵,而將官則選用同鄉、同學、師生、親友中的讀書人,這些人都是儒家弟子,滿腦子忠君衛道的思想。先是湘鄉儒生羅澤南。受知縣委託,招募鄉人千名,加以訓練,以防衛縣城,號稱湘勇。曾國藩與羅澤南同為儒教信徒,素相欽慕。於是就以湘勇為基幹,曾國藩又親自招募擴展,統一加以編練,由他統一指揮,建成了一隻幾千人的地主武裝,號稱"湘勇"。而後來湘軍的稱號是在他東徵以後才正式使用的。

  曾國藩組練的湘軍有以下特點:-士兵:不收遊卒滑弁,不要城市壯丁,只擇"鄉民壯健樸實者",為易於訓練制馭。二軍官:從同鄉、同學、師生、親友中聘任。都是孔孟的忠實信徒,以"忠君"、"衛道"相標榜。營官條件是:一、才堪治民,二、耐受辛苦,不怕犧牲,三、不急於名利,四、智勇深沉,文經武緯。三招募方法;先聘營官,由營官自己招募士兵。每營士兵只服從營官一人,整個湘軍只服從曾國藩一人。以封建宗法關係為維繫湘軍的紐帶,建立起嚴格的封建隸屬關係。中國近代軍閥即由曾國藩創始。四編制:360人為營後增為500人,營分四哨,哨分八隊,每隊正勇為10-12名,數營設一統領。水師,每營388人,分船長、炮手、篙手、舵手、槳手等。各有制規。五教育:曾國藩為訓練出一支有別於八旗綠營的勁旅,很強調教育,提出"教以忠義之氣為主,而輔以訓練之勤,相激相削切,而後可以言戰"。平時灌注忠君衛道之說,戰時強調齊心相顧,行止嚴格軍紀。六軍餉:湘軍糧餉來源,初由捐募,後仰給於稅收,尤依仗於釐金清政府為籌措鎮壓太平天國的軍餉,於鹹豐三年1853年創行的額外商業稅,原定稅率值百抽一。百分之一為一釐,故稱釐金。出省時奏準發給空白執照四千張捐虛銜執照,捐監生執照各一半。一來用於募捐籌餉,二來可用於攏絡地方士紳。湘軍糧餉一般比綠營要高。曾國藩編練出一支所謂"諸將一心,士兵一氣"的湘軍,在晚清可謂異軍突起。就是這支湘軍終於成為太平天國的兇惡敵人,晚清封建專制統治的支柱。

  曾國藩覺得軍隊已經練好,可以和太平軍一較勝負了。便把湘軍開出湖南,準備同太平軍作戰。湘軍出省作戰時,兵力一萬人,水陸各五千,加上其他人等共一萬七千餘人。他又力薦滿族塔齊布為湘軍大將,薦舉多隆阿為湖北湘軍將領,隸胡林翼部。旨在爭取滿州貴族的信任。鹹豐四年1854年二月,湘軍出戰。先發布檄文《討粵匪檄》,攻擊太平天國"荼毒生靈","舉中國數千年禮義人倫詩書典則一旦掃地蕩盡,我孔子孟子之所痛哭於九原。......凡讀書識字者,烏可袖手安坐,不思一為之所也"。湘軍在宣傳反對太平天國的拜上帝教和保衛孔孟儒教方面,產生了一定影響。

  湘軍出師後與太平軍首戰於嶽州,一觸即潰。曾國藩親自在靖港督水師與太平軍對陣,也遭慘敗,水師幾乎被全殲。曾國藩羞憤交加,投水尋死,被隨從撈起。接著他用了近三個月時間重整旗鼓,修造戰船,重新出動,攻陷嶽州,初步扭轉了戰局。十月經激戰攻取了武漢。朝廷加給他兵部侍郎銜。繼而率部東下,破田家鎮。鹹豐五年1855年一月,進逼九江。於是曾國藩氣焰囂張起來,聲稱"肅清江面,直搗金陵"。

  面對這一局面,太平天國派石達開為統帥,率大軍西援。於江西湖口,誘敵深入鄱陽湖,而後截堵湖口,焚擊江上湘軍大型戰船,湘軍水師喪失慘重,被燒毀船隻百餘艘,連曾國藩的座船也被奪走,他僅以身免。惱羞之下,又一次投水尋死,被官佐拉起。接著武漢又被太平軍克復。曾國藩退守南昌,處於太平軍包圍之中,"呼救無人","魂夢屢驚"。

  太平天國到鹹豐六年1855年上半年,除北伐戰爭失敗外,西徵取得了很大勝利。在長江中下遊控制了從武昌、九江、安慶到鎮江等沿江城鎮,安微、江西、湖北東部,江蘇部分地區,這一廣大領域,都掌握在太平軍手中。在天京外圍,打垮了清軍的江北大營和江南大營,從而達到了軍事上的全盛時期。就在這時,太平天國領導集團內部爆發了內訌,為爭權奪利而致自相殘殺,楊秀清被殺害,韋昌輝、秦日綱被處決,二萬多骨幹精銳倒在血泊之中。史稱天京事變。從此太平天國元氣大傷。石達開被擁主持政務,又遭洪氏集團疑忌。石達開憤而出走,帶走精兵十餘萬人,又進一步削弱了力量。這就為曾國藩提供了絕好的反攻良機。

相關焦點

  • 為什麼是東漢,一個弱勢王朝的共生體,士族地主階級的背景與原因
    說起士族地主階級,人們一方面想到的是其魏晉人物的風流神採,另一方面卻是男人塗脂抹粉,吸食"五石散",只會高談闊論看門第,評出身的腐朽墮落。這些矛盾之處卻又奇妙地融合在這個中國歷史上曇花一現的群體上。在此後的昭宣兩朝,國家政策開始回調,與民休息,一方面確實減輕了底層小民的痛苦,但更大的好處卻被地主階級享用,反而進一步促進了地主階級的發展。而隨著小農經濟的破產,大批失地農民或淪為流民,聚嘯山林;或淪為奴婢,成為地主的家奴;或淪為佃戶,成為地主的附庸。
  • 曾國藩相人口訣,白話文翻譯,收藏閱讀!
    在曾國藩的倡議下,建造了中國第一艘輪船,建立了第一所兵工學堂,印刷翻譯了第一批西方書籍,安排了第一批赴美留學生。可以說曾國藩是中國近代化建設的開拓者。在術數方面,曾國藩平時留心觀察人,並提出著名的「五到」。其中「眼到」特別強調「著意看人」,「手到」提出「於人之優劣,事之輕重,隨手筆記,以備遺忘」。
  • 曾國藩:真正厲害的人,都是「克勤小物」
    #曾國藩在日記中總結道:古之成大事者,多自克勤小物而來。那麼,曾國藩所說的「克勤小物」有哪些方面值得我們現代人借鑑呢?其實,我們不妨學習一下曾國藩的一句經典名言——「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敗。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敗。
  • 清末有曾國藩湘軍 明末為何沒有地主武裝強行續命
    倒是曾國藩匆忙之中訓練出的另外一群湖南農民——湘軍,在與太平軍作戰時表現耀眼,成為清廷的中流砥柱。最終,也正是曾國藩率領的湘軍,將洪秀全創建的太平天國政權撲滅,為清廷強行續命50年。那麼,在明朝即將覆滅之際,為何沒有出現湘軍這樣的地主武裝力挽狂瀾呢?我們知道,湘軍是在團練的基礎上組建出來的,團練相當於古代的民兵,不屬於國家常備武裝力量。可這種武裝力量得到了清廷的認可。
  • 曾國藩的最高職務,相當於現在什麼官職?官職太高,你可能都不信
    曾國藩,「晚清中興四大名臣」之一,平定太平、徵戰捻軍,憑一己之力為晚清強力續命十幾年;興辦洋務、重視教育,強勢開拓中國近代化建設。除了晚清諸位猛人的至高評價,後世對於曾國藩的溢美之詞更是毫不吝嗇,蔡鍔將軍稱其為「中興名臣之錚佼者」;蔡東藩先生稱其「文足安邦,武能禦侮」;甚至連蔣中正都稱其為「國人精神之典範」。胡哲敷先生更是將曾國藩評價為「五百年來能把學問在事業表現出來的首推第一人」。
  • 士族及歷史上的三個地主階級
    然而在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以後將建國之初的以同姓宗族和武將為主的政府,逐漸改造為文官政府。於是讀書做官成為了風尚。各宗族開始讓族中子弟讀書,從而入朝為官,得勢之後來推動了家族財勢的發展。於是讀書的後代繼續讀書,也延續做官。這些家族把持政權,兼併土地,經營莊園,割據一方,逐漸形成了名門大族。到東漢時期,已出現了累世公卿的情況。東漢末年群雄爭霸更可以說是各地士族之間的爭鬥。
  • 「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曾國藩和太平天國的關係!
    但是太平天國的興起,給了曾國藩名留青史的機會。也許,是曾國藩抓住了這個機會。自天地玄黃,宇宙洪荒始,就是這麼個道理。你要想辦小事,你得有朋友捧場。當你要幹番大事,那你就需要有敵人幫忙了。曾國藩的做大,洪秀全功不可沒。最起碼,洪秀全為曾國藩的做大,從必要性方面提供了可能。曾國藩和太平天國的戰爭中相互依存,你強我弱,我強你弱。1,鹹豐三年,曾國藩四十三歲。
  • 曾國藩:真正厲害的人,一半君子一半小人
    經學家邵懿辰與曾國藩有著不一般的「道義之交」,但是這位好朋友曾忍不住吐槽曾國藩虛偽,稱其「對人能作幾副面孔」。 左宗棠更是直接用一「偽」字當做曾國藩的標籤,逢人就毫不客氣地說「曾國藩一切都是虛偽的」。
  • 唐朝時,這個階級開始掌握政權,一直統治到清朝滅亡
    唐朝建立之後,一個新的階級開始出現了,這個階級在唐朝時開始掌握政權,之後一直統治到清朝滅亡。這個階級就是庶族地主。對於封建社會的統治階級,我們想到的就是地主階級。確實,地主階級確實是封建社會的領導者,不過封建社會的地主階級也有明顯的不同。地主階級有貴族地主階級、世族地主階級、庶族地主階級之分。他們在不同的歷史階段領導著當時的社會。
  • 曾國藩:真正厲害的人都會做到這3點,你做到了幾點?值得一看!
    曾國藩是晚清四大名臣之一,仕途十年,連升十級,成為整個清朝第一個以一介文人之軀而封武侯的人,並在晚清惡劣、劇變的政治環境中全身而退,去世之時還獲得了清廷國葬的最高優待,讓自己的子子孫孫獲福。古往今來,真正厲害有所成就的人都是能夠做一件事堅持不懈,決不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人。不怨天,不尤人「牢騷太甚者,其後必多抑塞。蓋無故而怨天,則天必不許,無故而尤人,則人必不服,感應之理然也。」
  • 曾國藩:時運不濟的人,一旦參透這兩條天規,否極泰來大有出息!
    品讀古典名言,探討人生哲理,關注「淺陌曉蘇」,學習古人的處世之道!大家好,我是原創作者「淺陌曉蘇」,今天討論的話題——曾國藩:時運不濟的人,一旦參透這兩條天規,否極泰來大有出息!很多人都有這麼一種錯誤的思想,認為自己做事不順是因為時機不對,沒有好運降臨。但其實,一個人能否有所成就,最重要的是他做事的態度和方法,機遇只佔很少的一部分。
  • 話題|曾國藩,一個笨拙的人
    曾國藩是一個奇人。毛澤東曾說:「愚於近人,獨服曾文正。」他被後世稱為「千古完人」,同時,卻也有著「天下第一笨人」之稱。曾國藩用他一生的經歷在告訴我們,笨,未必是一件壞事。有的時候笨是一種優勢,是一種智慧,是一種風度,更是一種人品。
  • 蘇區時期的「赤白對立」——階級革命中的非階級現象
    [4](p133)湘鄂西、贛西南、左右江等都有類似的報告,湘鄂西紅色武裝在「白色區域見人殺人,見屋燒屋,於是赤色區域交界之處三十裡往往無人煙,赤白區交通完全斷絕。赤色區域的人固然不敢過去,白色區域的人也不敢過來,因為一來則殺無赦,造成一個相互仇殺的地帶」[5](p36)。贛西南在早期的農民暴動中由於「對消滅地主與反對富農問題缺乏明確致演成了一些盲動燒殺傾向。
  • 領讀歷史風雲曾國藩:人生成敗的關鍵
    孔門教人,莫大於求仁,而其最初者,莫要於欲立立人、欲達達人數語。立人達人之人,有不悅而歸之者乎?四曰習勞則神欽。人一日所著之衣所進之食,與日所行之事所用之力相稱,則旁人韙之,鬼神許之,以為彼自食其力也。若農夫織婦終歲勤動,以成數石之粟數尺之布,而富貴之家終歲逸樂,不營一業,而食必珍饈,衣必錦繡,酣豢高眠,一呼百諾,此天下最不平之事,鬼神所不許也,其能久乎?
  • 曾國藩:謀國之忠,知人之明。讓人終生受用的家訓值得收藏!
    這個孩子就是曾國藩。曾國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初名子城,字伯涵,號滌生,宗聖曾子七十世孫。中國晚清時期政治家、戰略家、理學家、文學家、書法家 ,湘軍的創立者和統帥。曾國藩出生普通耕讀家庭,自幼勤奮好學,6歲入塾讀書。
  • 曾國藩:最頂級的智慧,是做個又穩又笨的人
    最頂級的智慧,是做個又穩又笨的人中國兩三千年來,能稱得起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人物屈指可數,而曾國藩就是其中一個。梁啓超盛讚曾國藩:「有史以來不一二睹之大人也。」他還是一個成功的統帥,一手創立起湘軍,成為當時清朝最強大的軍事力量。他還是一個了不起的學者,對中國傳統文化中的諸子百家有深入研究,並且跟人生實踐有很好的結合。他是一個好父親,還是一個優秀的教育家。在他的教育下,兄弟子侄後輩,人才輩出。
  • 秦朝之後我國的封建社會共分為三個階段,統治階級明顯不同
    最主要的就是統治階級有明顯的區別。我們看一下統治階級有哪些變化。其實,封建社會的統治階級都是地主階級。不過同樣是地主階級,還是有差別的。從秦朝到清朝滅亡,一共分為三個階段。我們看一下每個階段都是哪個地主階級進行統治的。第一階段是秦朝到東漢滅亡。這段時間統治階級是貴族地主階級。
  • 曾國藩:真正厲害的人,往往能做到「五忍」,人生會越來越順
    中國有一句老話叫性格決定命運,氣度影響格局。一個人的性格往往決定著一個人的命運。一個人有多大的氣度,就決定了他能做多大的事情。「忍」得眼前虧正所謂大丈夫能屈能伸,真正聰明的人懂得避開險境,保留自己的實力,等到自己強大的時候便一舉取得勝利。曾國藩就是在一次一次的逆境中不斷成長的。面對逆境,他不主張逃避,而是主動忍受。因此,我們要懂得人活在世間最重要的就是看清當下的形勢,懂得順勢而為,這樣才能讓自己處於不敗之地。2.
  • 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晚清名臣留下的輓聯,哀思悠悠,讓人淚下
    大家都知道,晚清有四大中興名臣:「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這些人名震一時,對後世的影響頗大,比如現在很多人還在學習《曾國藩家書》。其實這些名臣寫的輓聯,同樣很有韻味,充滿哀思,讓人情不自禁的淚下。關注小編,一起來欣賞吧。
  • 曾國藩:閒著經常借借錢是好事,細細品味,百年後發現其高明之處
    曾國藩大家都知道,只要對晚清歷史稍微了解的人,都會聽說過他的大名。同治五年,五十五歲的曾國藩在家書中對九弟曾國荃回顧了他一生三次為眾人所唾罵以及三次軍事大敗績(嶽州之敗、靖港之敗、湖口之敗)。第二年,曾國藩又在家信中對曾國荃回顧了平生」四大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