簋街龍蝦傳:簋街是個江湖,因為小龍蝦的緣故,這個江湖從未平靜

2021-02-13 小寬招待所

簋街龍蝦傳

小寬

我沒有趕上簋街小龍蝦最初的火爆。我第一次來到這條街的時候已經是2003年,那一年我畢業來到北京,居無定所,隔幾個月就要搬一次家,到東直門簋街吃一次飯,算是人生大事。那時候簋街給我印象最深的是滿街的紅燈籠。

那次去了哪一家餐廳吃飯,早就忘了,似乎點了麻辣小龍蝦,水煮魚,饞嘴蛙,喝了不少啤酒,最後踉蹌著走在初秋的風裡,夜很深了,紅燈籠遍地,四周有拉客的夥計吆喝著攬客,跟現在似乎沒有區別,一個酒徒悲從中來,因為時間太晚,沒有公交和地鐵,我只能坐計程車回位於通州的暫住地,我努力從往來的車輛中辨識著一塊二的夏利和一塊六的富康。

從那時起,簋街已經形成了現在簋街的風格:招搖的字體、紅燈籠、麻辣、小龍蝦,這是一種獨特的暴力美學,試圖用強有力的LOGO符號衝擊著往來者的眼球。事實上,2003年的簋街,算是簋街歷史上最蕭條的時候,2002年簋街東段開始拆遷,許多簋街名店都客走他鄉,包括在簋街起家的金鼎軒搬到了地壇,做麻辣小龍蝦頗為出名的接頭暗號去了天津,還有一家金三角也不知所終。簋街東段的修整還沒有結束,剛好又趕上了2003年的「非典」,北京大大小小的餐廳一片蕭條。

2003年,北京的餐廳遠遠沒有現在多,也沒有現在這麼多么蛾子的網際網路思維。因為非典的緣故,不少餐廳關門了,卻意外使後海出了名,因為這裡有不少酒吧都有露天座位,銀錠橋邊沒有現在熱鬧,最熱鬧的地方是菸袋斜街,現在摩肩擦踵的南鑼鼓巷還是一個安靜的小胡同,五道營胡同裡面也什麼都沒有。也正是那一年,我成了一個美食記者,開始了我走街串巷找館子的生涯,並且是以工作的名義。也同樣是2003年,簋街上的另外一家名店花家怡園開始牽頭籌辦「簋街龍蝦節」,試圖在大蕭條中抱團取暖,給整條街聚集一點人氣。


花家怡園的老闆叫花雷,我們在2015年夏天的花家怡園四合院店的院子裡閒聊,北京剛剛頒布了史上最嚴的禁菸條令,所有餐廳室內都禁菸了。花雷姓花,這個姓氏不太常見,在他之前,我只知道有《水滸傳》裡的小李廣花榮。

花雷在1988年開始自已創業,在東直門南小街開了一家小飯館,叫怡園酒樓,聽著名字挺大,其實就4張桌子,僱了3個人,那時候他19歲,剛從北京服務管理學校的廚師班畢業。19歲,不管怎麼看都還是太小了,算是」小鮮肉老闆」。幾年之後,趕上了平安大街拆遷,小飯館沒了,拿著一筆50萬元的拆遷款,來到了簋街,找了一家四合院,開始做花家怡園。那時候,是1997年,這一年,花雷28歲。

簋街的歷史,似乎也應該從1997年算起。我找不少簋街的老人聊過天,其實簋街這個名字也是後來的,原本就是東直門內大街,東起二環路東直門立交橋西端,西到交道口東大街東端,全長1442米。1997年的時候,這裡就有40多家餐廳聚集,而到了2000年,這裡的餐廳迅速增長到100多家。這條街是夜裡歡,越夜越美麗,當地的居民管這裡叫「鬼街」,後來覺得不好聽,於是給起了個名字:簋街。簋,是中國古代的一種喝酒的容器。北京許多地名的得來也是由俗入雅,比如雅寶胡同以前叫啞巴胡同,而現在成了文藝青年聚集地的楊竹梅斜街以前叫楊媒胡同。

簋街的興盛有跡可循,上世紀90年代,北京夜生活開始活躍,最早自然是在三裡屯,這裡是使館區,1995年,三裡屯終於有了第一家酒吧,叫咖啡咖啡。在這之前,三裡屯一帶是汽配一條街。很快,三裡屯名聲鵲起,成為了夜生活的代名詞,離三裡屯不遠的簋街自然成為夜生活的第二落點,那些在酒吧刷夜的紅男綠女們,自然需要一個地方解決宵夜。坊間傳聞,簋街的最早的客人是深夜拉活兒的計程車司機和夜總會的姑娘。北京的潮流生活貌似繁盛,夜生活貌似發達,算來算去,不過二十年的光景,所謂二十年河東,二十年,年華老去。


至於小龍蝦什麼時間進入簋街,許多人莫衷一是。誰第一個把小龍蝦引入簋街,就像誰是第一個吃螃蟹的人一樣。我聽說過不少說法,有的說是通樂,有的說是胡大,有的說是接頭暗號,後來花雷很確認的跟我說,是他在1999年開始正式售賣小龍蝦,一炮而紅,周圍商戶競相模仿,最終成為現在的模樣。

那時候小龍蝦便宜,兩塊五一斤,一斤10隻,加重麻重辣炒制,賣2塊錢一隻,一天光賣小龍蝦就能賣得盆滿缽滿。

我也跟不少人探討過小龍蝦在中國的發展史,這種學名克氏原螯蝦(Procambarus clarkii)原產地是墨西哥北部和美國南部,最繁盛的地方在路易斯安那州。我看過一個美國的紀錄片,講述的是一名高級餐廳的女大廚去路易斯安那州料理小龍蝦的故事,當地吃小龍蝦也是大桶煮,吃得隨意且豪放,女大廚用了各種方法把小龍蝦做成能上檯面的高級料理。根據網際網路上得來的信息,上世紀20年代,小龍蝦最早被引進日本,30年代又到了中國。

很長時間來,小龍蝦在中國是以蒸為主,蘸食一些姜醋汁,吃法與大閘蟹相似。關於到底是什麼時候,小龍蝦改蒸為炒,完成了一次從猿到人的歷史性跨越,《舌尖上的中國》的總導演陳曉卿給我的答案是:上世紀80年的湖北潛江,這裡是江漢油田的所在地,油田的人來自四面八方,油田家屬們最早開始炒制小龍蝦,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小龍蝦的勢頭從南向北蔓延,各有各的講究,各有各的說法,在傳播之中不斷變化口味,到了2000年初的時候,江蘇盱眙開始舉行小龍蝦節,小龍蝦不但成為一種日常消費的食物,也成了地方支柱產業。

花雷就是在報紙上看到江蘇舉行龍蝦節的消息,準備大幹一場,召集簋街商戶做一次「簋街小龍蝦節」。那時是2003年,非典剛過,人心惶惶,簋街拆遷,許多名店遷走,整條街猶如工地。事實上,這一次成功了,幾乎算是異常成功,到了晚上,簋街幾乎成了步行街,車水馬龍,擦肩摩踵。簋街也開創了小龍蝦論只賣的先河,我查了一下那時候我寫的報導,根據大小不同,2-4元不等,滿大街都是紅彤彤的吃小龍蝦的盛景,人們管它親切的叫「麻小兒」,而偏愛吃麻小的人,則被稱為「麻小戰士」,三四個人坐在露天的攤位上,一晚上啃兩百隻小龍蝦是司空見慣的事。


簋街算是北京平民美食的風向標。簋街流行什麼,很快就會蔓延到全城。從上世紀90年代起,不同的流行菜品,各領風騷三五年,最早是河南風格的紅燜羊肉,後來是酸菜魚,接下來是水煮魚,水煮魚一道菜成就了沸騰魚鄉和麻辣誘惑。間或流行過貴州酸湯魚,開此先河的是三個貴州人,當然少不了烤魚,早年間的烤魚都是打的重慶萬州風格。簋街有一段時間流行鴨脖子,武漢風格,那幾年電影《吉慶街》熱鬧一時,要是沒有鴨脖子都不好意思在簋街開店,如今大浪淘沙只剩下周黑鴨、哈哈鏡等幾家。還流行過饞嘴蛙,簋街最火的是嘉陵樓,還有一家小店叫火鳳凰。一條街,也可以有波瀾壯闊的歷史。

2010年之後,簋街逐漸風平浪靜,只是暗流湧動。胡大後來者居上,日日排隊,在簋街上開了幾家分店;仔仔烤魚也是有了一店二店,簋街的品牌往往不出街,專注在這條街上過小日子,而早年間因為拆遷搬走又遷回來的店則有點無力回天,酒聖居搬回來沒幾年就消失了,接頭暗號當年是北京刷夜客的標誌,而對更年輕的食客來說,有點笑問客從何處來。

市場在變,食客也在變,簋街成了北京夜生活的新名片,成了旅遊景點,我在這裡也能看到打著旗子的導遊和成群結隊的遊客,一代代的食客猶如一年年破殼生長的小龍蝦,90後已經成為簋街最主力的消費者。當然也有不變的,紅燈籠、超大的字體、車水馬龍,和小龍蝦。

當年2塊錢一隻的小龍蝦賣到了6塊錢起步,稍微大一點的8塊、10塊,縱情吃小龍蝦喝啤酒似乎也成了有點小奢的行為。口味也在延伸,從主流的麻辣口味,衍生出十三香,蒜蓉,甚至酸菜口味。

上次我在花家怡園吃到了幾種新口味的龍蝦,有咖喱,酸菜以及清水小龍蝦。我個人的口味也慢慢從濃烈暴躁轉向清淡悠長,當年無辣不歡,沒有麻小與啤酒,就不知道如何度過漫漫長夜,到現在雖然饞重麻重辣,但是一兩個就足夠了,反而會覺得酸菜口味的不錯,清水小龍蝦更是禁得住品味,蝦的品質不好,往往是不能做原味的。

十幾年來,吃過的小龍蝦沒有一萬,也有八千,蝦兵蝦將,在我身體裡仿佛可以沙場秋點兵,它們紅彤彤排列,我的胃口分明就是它們的戰場。吃這麼多蝦,到是能吃出一點門道。

許多人不能分別小龍蝦的公母,大閘蟹好分,看是尖是團即可,吃小龍蝦一般看螯,雄性比雌性更大,我的經驗是看雄蝦前面有一層薄膜,活的時候是紅色,炒制之後往往不顯眼。還有人用腮部是否乾淨來辨別蝦是從清水裡長大的還是從汙水裡長大的,這種原理就如同經常抽菸的人,肺部似乎應該比不抽菸的人要黑。其實腮部泛黑是小龍蝦一種常見病,往往是由於持續陰雨或者強降雨之後,池塘水質渾濁引起的。而有的小龍蝦殼很軟,不少人覺得這是蝦脫殼不夠,其實這也是一種常見病,叫軟殼病,也是因為養殖環境缺少光照,水的PH值偏酸性造成的。小龍蝦含有的蝦青素比一般蝦要多,所以適應能力能強一些,但並非含有超標的重金屬和大量寄生蟲,這些往往是聳人聽聞的傳言。唯一要特別注意的是,別吃死蝦做的麻小,就如同看蒸魚新鮮與否看魚眼睛,看小龍蝦新鮮與否要看尾巴,如果尾巴彎曲緊實,可以放心吃,如果尾巴是直的,並且肉鬆散,那麼不吃就是了。


有一段時間,簋街是眾多媒體的眾矢之的,這裡髒亂差橫行,有媒體暗訪,發現有的店衛生不達標,做魚用死魚,油用地溝油。這種店不光在簋街有,在許多地方都有,一個餐飲店老闆的底線決定著這家店出品的底線,古今中外皆然。從這一點來說,我很佩服花雷。

在我看來,花家怡園代表著簋街的最高水準,無論是外地來客還是朋友小聚,我總是把這裡當成簋街首選。而且花雷並沒有把簋街當成桎梏,而是四處開花,除了花家怡園,還有八爺府,除了做小龍蝦,還做京味菜,他的目標是做成京味菜的第一品牌。更叫我感慨的是,花雷試圖沿著京味菜的脈絡向上,尋找到傳統的根脈,這就是滿漢全席。

在品嘗到八爺府做的滿漢全席之前,我對這種東西都是嗤之以鼻,無非是鑲金邊兒忽悠客戶的事兒。而花雷真的很用心的找到一個宮廷菜的年近八旬的老師傅教授廚師們做滿漢全席,老師傅叫王希富,滿腹經綸,和老爺子聊天是一種享受,他本非勤行,而是建築學教授退休,他祖上都在宮裡御膳房當差,哥哥舅舅叔叔伯伯都是各大飯莊的名廚,從小耳濡目染,知道了許多宮廷菜和老手藝菜的做法。他一邊給廚師們講歷史,一邊教做菜,就這樣培訓了兩三年,從老規矩到餐具的講究,從燻魚兒的製作到舊時的一道甜品,娓娓道來。

事實上,時代過去之後,那時風流只有展覽價值和歷史價值,商業價值微乎其微,除非把滿漢全席當招牌,糊弄一下高端消費。花雷也很明白,但是他願意花這個錢,就是希望作為北京菜,這些傳統不能丟,畢竟能有個傳承,哪怕一年也做不了幾桌也認了。

明知不可為而為之,這是一種勇敢。


簋街是個江湖,因為小龍蝦的緣故,這個江湖從未平靜。江湖自有方術,比方說要想一家店火,有辦法,每天僱一群人在門口排隊,簋街不少店就是這麼做的。但是人在江湖,總是備受局限,放開看,更有海闊天空。

小龍蝦並未局限在簋街,隨著網際網路O2O的大潮,不少年輕人創業會以小龍蝦為切入點。我隨便能想到的就有卷福龍蝦、魅惑龍蝦、大蝦來了……他們都是從小龍蝦切入外賣市場,用網際網路思維來把小龍蝦溫柔的撫摸一遍。其中優劣,無需置評,這也是大浪淘沙,看誰能走到最後。從這個角度,小龍蝦發跡於簋街,卻不止於此,有夏天有年輕人的地方,就該有小龍蝦,似乎從來沒有一種食材,如此上升成為一種生活方式,改變著一代人的飲食偏好。

我細細梳理著我心中的簋街龍蝦傳,其實我心中還有一個龍蝦江山,我也曾惦記著武漢的峇里蒸蝦、靚靚整蝦,揚州運河味道的清水龍蝦、漢口街頭的烤蝦球、南京街頭的十三香、盱眙的龍蝦節、長沙的口味蝦,長沙有兩家店緊挨著,一家叫不怕辣,一家叫辣不怕,感覺像是唱對臺戲,我還惦記著湖北潛江的龍蝦一條街,也惦記著在江蘇高郵湖去一個朋友的農莊裡,吃到龍蝦豐腴的蝦黃,那種來了蟹黃也不換的爽快……

小龍蝦的發跡史,幾乎可以是中國味道的變遷史,以管窺豹,得時代口感的千萬分之一。

相關焦點

  • 簋街的餐飲江湖:如小龍蝦一樣辛辣,複雜且粗暴
    小龍蝦饞嘴蛙烤魚!辣的不辣的都有!」這是每家餐廳的攬客標配,這份工作需要如房地產中介一般不依不饒的小強精神。已經在簋街工作5年的保安老張因為不停說話,聲音變得沙啞,這份工作缺乏技巧,他不會因為多領進一位客人而得提成,每月不足3000元的薪水,他的動力來自「別家都坐滿了,咱家沒坐滿不也看著不舒服嗎」。
  • 別只知道簋街了!北京這7家小龍蝦才是真的好吃!趕緊收下!
    據說前兩年新聞曾報導,三個月北京人吃掉了2000萬隻龍蝦emmmm…居!然!還有小夥伴不知道哪些地方的小龍蝦好吃?小編可坐不住了,這就給你們安利——北京人氣龍蝦店!雖然是私家菜館,但這裡卻隱藏著北京市面上很好吃的小龍蝦喔。清蒸的小龍蝦吃的是一個原汁原味,而麻辣小龍蝦,蝦頭被貼心的店家剪掉,所以更容易入味。雖然是麻辣口味,但是吃起來很溫和,並不會感覺多麼躁。
  • 一隻小龍蝦賣30元,在簋街「搶」生意,它是炮灰還是勇者?
    眾所周知,北京的簋街小龍蝦已經競爭的「頭破血流」,僅僅1400米長的一條街就有90家小龍蝦店!想在簋街開小龍蝦店就像是「在找死的邊緣試探」!而這家店吃了「熊心豹子膽」,非要擠進簋街做小龍蝦,並且地理位置十分「優越」,胡大左右夾擊,仔仔前後圍攻,這無疑是「虎口奪食」!它一隻小龍蝦賣30塊錢,用水果酵素養龍蝦,另闢蹊徑做清蒸和冰醉小龍蝦,成為簋街獨一家!
  • 升級後的簋街,不僅僅是小龍蝦
    如今,簋街已成為北京飲食文化的代表和時尚餐飲的標誌。餐飲街以餐館多、風味全、特色強、價格廉、夜裡「火」而著稱。飯館雲集的簋街,流行過家常菜、麻辣燙、紅燜羊肉和麻辣小龍蝦等等。簋街作為北京飲食文化的代表和時尚餐飲的標誌,自去年9月份開始升級改造,如今修葺一新的簋街,街道寬闊整潔,店鋪風格鮮明,令人眼前一亮,停車位變多了!而且吃的不僅僅是小龍蝦哦~《吃喝玩樂大搜索》主持人熊麗、孫濤和高磊,邀請花家怡園創始人,董事長花雷先生,帶我們來看看升級後的簋街有什麼新變化!
  • 小龍蝦出道前,簋街只寫了它的前傳
    在那時候,銀錠橋邊沒有現在熱鬧,最熱鬧的地方是菸袋斜街,現在摩肩擦踵的南鑼鼓巷還是一個安靜的小胡同,五道營胡同裡面也什麼都沒有。但非典卻讓後海出了名,因為這裡有不少酒吧設有露天座位。在簋街,則有一家名為花家怡園的店鋪開始牽頭籌辦「簋街龍蝦節」,試圖在大蕭條中抱團取暖,給整條街聚集一點人氣。
  • 【北京吃貨】簋街6家麻辣小龍蝦測評
    簋街胡大的宣傳鋪天蓋地,名氣遠揚。中午12點開始就要等位了,晚上5點到都不一定能進得去,平均等位時間一個半小時。店內牆上公示有衛生許可證等多種證件,讓人比較安心。小龍蝦分為4、5、7、10、15元五個檔位,按理說越貴個頭越大,可相鄰價位的基本看不出差別,不過4塊的和15塊的一比還是明顯不一樣的。跟別家相比,菜量不算大,但小龍蝦處理的算是乾淨,而且做的足夠入味兒。
  • 走,去吃麻辣小龍蝦!正宗「簋街麻小」空降溫哥華
    簋街,麻小,夜晚,這三個詞穿起來你會聯想到什麼?當然是夜晚去簋街吃麻小。  麻辣小龍蝦是簋街最具有特色的一道菜。在長達一千四百米長的簋街,一百零六家店鋪賣麻小,一天大約能賣出三萬公斤。可用蝦流成河、人潮如湧來形容,小龍蝦蝦肉新鮮彈牙,味兒重,夠麻辣,吃得人大呼過癮,這樣的誘惑有誰能擋住呢?
  • 吃遍簋街的所有小龍蝦店,竟然還想去吃這 4 家!
    簋街是個爭議性很強的地方,如果你熱愛美食,恐怕對這個每到下班高峰 1 公裡能堵 1 小時的街避之不及,到處都是勸你進店吃飯的接待員。步行得目不斜視,尤其是對於那些不知道晚飯吃什麼又意志不太堅定的人,一不留神就進了一家不好吃的餐館。前三次去簋街吃飯都是被朋友帶去的,第一次是「老媽蹄花」還開的時候,記得椒鹽味兒的豬蹄子擺在小竹籃裡,一整隻很快就被我吃光了。
  • 簋街夜市現「答題熱」,等位顧客沉迷小龍蝦專八考試
    全國高考剛過沒多久,北京簋街上又迎來了一場別開生面的考試——小龍蝦專八考試!近年來網紅小龍蝦自帶話題屬性,#小龍蝦的100種吃法#、#小龍蝦自由#都曾為廣大年輕網友津津樂道。小龍蝦"好吃,但小貴"的印象也因此深入人心,可這並不意味著年輕人的青睞會因為其價格而降低。
  • 探店|著名餐飲品牌簋街胡大登陸東營 延續現代美食的新傳奇
    魏俊玲:我們從今年年初開始選址,從選好址到裝修完酒店就用了5個多月的時間。在裝修方面突出「京味」風格,就是為了給東營食客營造一個輕鬆、舒適的溫馨用餐環境。記者:魏店長,簋街胡大登陸東營,東營有哪些方面吸引了您們?
  • GQ報導|北京簋街的老闆們最近有點煩
    近40萬播放量中,花雷介紹著自家招牌菜,天壇造型菜碟盛放的雍正王朝烤鴨,活動中100隻原價258的烤鴨打一折。兩位主持人對摺扣力度的極聲讚美中,坐在中間、戴眼鏡穿白襯衫的花雷笑容越來越燦爛,「我們在簋街是大店嘛。」儘管直播評論區已因某款折扣兌換時間被弄錯而罵聲一片,看不見評論的花雷依然爽朗大笑:「大店,要有大店的氣度。」
  • 吃貨眼中的北京 只有那條長長的簋街
    簋街位於北京的東直門內,乘坐地鐵在東直門站下車,往西走簋街就映入了你的眼帘。這條街在今天也是京城美食集中展示的一個絕好場所。簋街周圍有許多大使館,這也使得國外的遊客和國外在京工作人員能夠方便的品嘗到正宗的華夏美食。喜歡簋街是因為這裡是他們了解中國飲食文化的一個好地方。
  • 北京簋街 !這周五,不見不散!
    不喜歡堂食,還可以購買紅巷子的外賣龍蝦!儘管是外賣,完全不縮水!每一隻小龍蝦個頭都很大,並且非常乾淨。怪客龍蝦,真的是前所未有的怪,龍蝦和榴槤芒果組成新組合,紅彤彤的小龍蝦外面裹著一層榴槤果肉炒成的醬汁,還撒了不少芒果粒。十分佩服這家店的腦洞了~
  • 從廉價飼料到夜宵界霸主 小龍蝦是怎麼上位的?
    有個段子這麼說的:為什麼小龍蝦變成了最受歡迎的夜宵?因為吃小龍蝦時雙手油乎乎的,不能玩手機只能專心聊天……夏天到了,喜好小龍蝦的吃貨們開心了,有夏天的地方就有小龍蝦。從一開始小龍蝦就貼著平民的標籤,相對低廉的價格,鮮香的味蕾刺激,小龍蝦天生具有成為流行食物的特質,碰上這個「食色性也」成為信條的全民吃貨時代,「小龍蝦」成了夜幕降臨後大街小巷的寵兒。
  • 大興有個「羊簋街」
    」,而在大興區薛營村出現了一條「羊簋街」,這裡的烤羊肉、涮羊肉、羊蠍子不僅在大興有名,還吸引了不少城裡的食客前來一飽口福。「羊簋街」又名燒烤街,是大興區龐各莊鎮薛營民族特色食品商業街的簡稱,其位於京開高速輔路及薛趙路沿線,以回族風味、清真美食著稱。每到飯點,行走在這條街上,羊肉烹製後的鮮香撲鼻而來,讓人胃口大開,餐飲街的餐館建築是統一的伊斯蘭風格,現宰的鮮羊肉,地道的烹飪,不禁讓人垂涎。
  • 炒龍蝦肉散還不入味?北京簋街廚師長分享10種刀法,從源頭解決它
    天氣一天天的熱起來了,朋友聚餐的餐廳也漸漸的從東來順轉到了簋街,北方的朋友尤其是北京周邊城市的小夥伴一定曉得東來順就是涮鍋的代名詞,而說到簋街,很多朋友不曉得,那我說的食材你一定「門清」那就是小龍蝦!「簋街的小龍蝦是集大成世間所有的龍蝦做法」這樣說一點都不為過,什麼常見的麻辣、油燜、蒜香還是白灼等等一應俱全,更有你不一定吃過的避風塘龍蝦等等做法,夏天約上好友到簋街龍蝦一條街,目不暇接的各式燒烤店,小龍蝦店一家擠著一家的排列,每家的人都是爆滿,門口還排上了長隊。
  • 媒體探秘:北京簋街小龍蝦的殼兒去哪兒了
    北京的簋街是一條頗負盛名的特色美食街,這裡有將近120家餐飲企業。來這裡吃小龍蝦的人,每天能達到6000人次。然而美食的背後,卻是大量的餐廚垃圾。就拿吃小龍蝦來說,一盆小龍蝦會產生兩盆的龍蝦殼,簋街一天大概要產生20多噸的餐廚垃圾。
  • 簋街排隊王「胡大」上線美團外賣 昔日「等位3小時」如今「30分鐘...
    近日,京城著名打卡地——曾每天賣出80000隻小龍蝦、隊伍最長排到2600多號的「簋街神店」胡大飯館靠外賣迎來了一團煙火氣。   作為上世紀80年代發展起來的北京特色餐飲街,簋街雲集了119家餐館,主打小龍蝦、燒烤、麻辣火鍋
  • 2019北京簋街不夜節成京城夜文化超強廠牌
    說到北京的夜市,想必您第一個想到的就是簋街!簋街就是東直門內大街,作為北京飯店密度最大的一條街,簋街早已成為了北京人夜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吃夜宵,必然會選擇簋街!在地處東直門綿延一公裡的簋街上,百餘家餐廳在夜間燈火闌珊,噴香的小龍蝦、熱辣的火鍋、冰爽的啤酒等待著食客們的到來。
  • 賞味直播預告: 簋街胡大、SM主題、正宗口味蝦!京城三家小龍蝦店究竟怎麼樣?
    在北京說小龍蝦永遠都要談到排長隊的簋街胡大,那麼究竟還值不值得一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