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藏秘境,麥克·山下鏡頭記錄下的正消失的茶馬古道

2020-12-24 福布斯中國

對於攝影師而言,西藏不僅是一個充滿祥和、寧靜、永恆和神秘的世外桃源,它更是一個夢想,一個像環境一樣的天堂。現在我正在做的,是儘自己的力量把西藏一些可能在未來會消失的東西能夠用相機留下來。

——麥克·山下

《發現·秘境》影像藝術展

麥克·山下(Michael Yamashita)

當代世界最著名攝影大師之一,他從1979年成為美國國家地理攝影師至今已逾30年,曾獲得很多項專業攝影大獎,包括國家新聞攝影協會(NPPA)、亞美新聞記者協會(AAJA) 最佳照片等獎項。他的作品曾經在國家藝廊、洛杉磯郡美術展覽館等地展出。

30年前,麥克·山下的腦子裡突然閃過了一個念頭:不如到處走走。非洲、南美、歐洲各地都是他行行攝攝的目的地。直到他來到亞洲拍攝,一種莫名的幸福感油然而生,以至於在接下來十年的攝影生涯,他選擇守候在亞洲這塊廣袤的土地上。麥克自詡為「現代的約瑟夫洛克(美國探險家)」,他曾在1996年,沿著約瑟夫洛克的腳步,追尋他當時拍攝的角度,從青海、四川、雲南沿路直抵西藏,探訪了漸漸消失的茶馬古道。他用鏡頭記錄下巍峨壯麗的雪山、縹緲深邃的湖泊、奇美險峻的峽谷、輝煌的寺廟、以及牧民生活中的動人瞬間。

發現滇藏 藝術展-唐卡長卷單元(圖片來自:發現無止盡滇藏文化周主辦單位)

西藏之美,美得極致,高得極致,神聖得極致。如果你沒有到達海拔超過五千米的高度,沒有在耀眼的陽光下被冰雪的反射光照耀得無法睜開雙眼,沒有在急劇下降的溫度中體會漸漸變輕的生命,就不會明白「極致」這個詞的真正含義。在眾多進藏路線中,從雲南抵達西藏的滇藏線,集萬千景色於一身,複雜多變的地質景觀,造就了舉世難覓的旖旎風光和豐富多彩的人文風情。

紀錄片:山居來谷、芒康鹽井、滇藏公路 白瑪多吉作品

就在本周,由松贊文旅集團發起的「發現無止境—滇藏文化周」在上海的Modern Space空間內又雙叒叕拉開了序幕,我們有幸欣賞到來自麥克先生和他的摯友白瑪多吉先生,追尋滇藏茶馬古道多年,帶來的嘔心力作。他們通過鏡頭,記錄變遷中的西藏面貌,以獨特的視角挖掘滇藏線風景的本質與魅力,在茶馬古道消失在西藏的雲霧中之前,留下了它的傳奇與神秘。

Modern Space二樓影像空間

當我踱步於二樓的影像空間,欣賞著影像所呈現的滇藏秘境時,一位頭髮灰白而蜷曲,身材有些微微發福的老先生,笑臉盈盈地出現在我的面前,他,就是麥克·山下,就是那個我迫切想要從他身上挖掘無窮無盡「寶藏」的美國攝影師。還沒等我開口,他便和我暢聊起,那些關於穿越西藏,關於滇藏文化,關於茶馬古道,關於牧民生活的點點滴滴。

《發現·秘境》影像藝術展

和幽默風趣的麥克先生聊天,每一句話語仿佛都是立體的,呈現出一幅幅壯美的畫面,霎那間把我帶到了那個如夢如醉的天堂。談笑間,你可以明顯感受到他身上自然流露出的、那種好似牧民獨有的「以天為被,以地為席」的隨性和悠然自得,這,或許是他多年穿越西藏、深入西藏後自然養成的一種個性吧。

究竟怎樣的攝影作品稱得上優秀?在麥克看來,一幅偉大的攝影作品,能通過構圖、光線、色彩和主題牢牢抓住觀者的眼球、內心,並在心靈深處產生共鳴。以下是福布斯中國與麥克的對話。

福布斯中國:在眾多進藏線路中,您為何會選擇挑戰滇藏線?

麥克·山下:美國有一本名為《孤獨星球》的書,更像是一本寫給旅行家們的指南。在一次機緣巧合下,我翻閱到了這本書,書中是這麼描繪「滇藏線」的——這或許是世界上最危險、海拔最高的一條路線,當時,我就被深深吸引,懷揣著好奇、期待和未知,決定親自去走一走這條危險卻又神秘的道路。

福布斯中國:您眼中的「滇藏文化」是怎樣的?

麥克·山下:我是在2010年穿越滇藏線的,當時那裡的道路非常泥濘,或者說,從未鋪過路,基本上都是土路,前行舉步維艱。相信十年之後的今天,當地的道路情況應該已經改善很多。這條線路,也是700年前馬可波羅所穿過的這條線路,這也是為何我會對這條線路至今依舊執著的原因。在海拔5,000米的高度見到的景色,是那種稀有的美。我個人非常喜歡觀察整個路線上的遊牧人群,他們的生活節奏很慢,靠養殖牛和馬的方式生活,這些遊牧人群可歷經百年乃至當下都是同一種狀態。

福布斯中國:穿越西藏時,您通常會住在哪裡?

麥克·山下:很多次我都會選擇住在位於梅裡雪山的松贊酒店,於我而言,這裡不僅僅是一個住所,它更是一個絕美的攝影地。它的位置避開了一些傳統大眾旅遊的一些景點,是能真正深入到腹地的一些區域,很多遊客是不會去的,只有極致的攝影師或者探險家才會去到。也要感謝我的摯友白瑪多吉先生,他是松贊文旅集團創始人,也是他帶來了進藏旅行的新的希冀和驚喜。他的酒店選址都非常獨特,我相信他的眼光。由於酒店地處高海拔地區,所以景色格外迷人,而且是當地山上唯一的一個住所,所以是一個非常與眾不同的的地方。如果從窗口眺望而出,眼前山巒一片,可以拍攝到梅裡雪山的卡瓦格博峰。我特別喜歡呆在屋頂上,這裡非常暖和,邊飲咖啡,邊欣賞美景,好不愜意。

常常住在松贊梅裡雪山酒店

福布斯中國:您的攝影靈感通常來自於哪些方面?

麥克·山下:首先我拍攝照片是要講述故事的,我每次都希望下一個故事能比上一個更精彩,所以我經常會很主動的尋找故事。我經常說,我們最好的作品永遠都是最後一個作品。於我而言,我的工作是儘可能的將我的每一張照片或者每一個故事描述好,這也是從來沒有人做過的事情。吸引我不斷的去到西藏進行探索和拍照的原因,就是當我每一次駕駛在這種自然環境當中,都能找到一些新的景點去進行探索和拍攝。

福布斯中國:有沒有好的建議給到普通的攝影愛好者,讓他們在穿越西藏的過程中能拍攝到自己喜歡的、高質量的照片?

麥克·山下:我是一名攝影師,也是一名攝影傳記記者,更是一個喜歡用照片來講故事的人。我希望通過視覺的方式將照片以故事的形式展現給我的觀眾,我在去到任何地方前都會先做一些研究,西藏最吸引我的地方,除了當地友好的西藏人民,還有就是當地的一些文化包括當地人的穿著,以及他們在精神層次方面。在文化方面,沒有地方像西藏擁有這麼豐富的文化情節,包括他們對於神明的熱愛,對於宗教的狂熱。

福布斯中國:可以和我們分享下您對「茶馬古道」的感悟?

麥克·山下:關於茶,很多老外認為茶來自於印度,或是非洲一些國家,他們壓根不知道茶其實都來自於中國!茶,起源於西雙版納。在當地,茶的製作工藝十分考究,而品茶也有一定的儀式感。這裡不得不提「禪修」,西藏的一些僧人和僧侶,他們每天需要禱告,即使是寒冷的冬天,他們仍需禱告,為了抗寒,他們會飲用大量的茶來保持每天的能量,並隨時處於清醒的狀態。當地人通常會給遊客提供名為「酥油茶」的茶,這種茶非常濃厚,通常會在這茶裡加上鹽再加上羊奶進行製作。如果你喝得非常快,當地人很快會給你再添一碗。再來說「馬」,在蟲草讓當地人發家致富之後,很多人都成為了中產階級,馬匹的作用在當地就漸漸消失了,因為可能更多的人會買摩託車,甚至說是汽車。那麼,現在的馬匹何時會作為「主角」出現呢?那就是在賽馬節的時候,當地的一些牧民會穿著自己最美的著裝,佩戴最精緻的瑪瑙配件趕赴一場賽馬節。

福布斯中國:在滇藏的攝影取材,哪些畫面和故事是您個人非常青睞的?

麥克·山下:相比城市中的一些景象,我更喜歡去拍攝一些小鎮上的可能在未來會即將消失的一些景象。我在過去十年當中所拍攝的一些照片,或者說行進過程中留下的一些足跡,大家現在去看可能已經完全找不到了。在西藏地區,人們對宗教的信仰是根深蒂固的,我曾拍到過比較滿意的一張照片,呈現的是宗教儀式的一個場景,畫面中僧侶們正在準備進行祈禱,當時下著雪,當雪飄落在他們的身上,便會起到反光作用,這時僧侶們的每一張臉都能拍得非常清楚,活靈活現。

福布斯中國:在整個行進過程當中最困難的時刻是什麼?

麥克·山下:在山路上行進的時候,由於地處高海拔,山上容易下雪,一旦下雪的話會完全擋住開車的視線,一不小心就會墜崖。

福布斯中國:美好的瞬間稍縱即逝,您是如何留住那些動人瞬間的?

麥克·山下:作為攝影師,我不會特地去布景拍攝,換而言之,我一定要以真人實景為前提,然後進行隨機的拍攝,最終拍出我想要的照片效果。如果你有特別想要捕捉的瞬間,首先你要特別了解你將要拍攝的地方,預知你想要拍攝的照片效果。列一個拍攝清單,然後根據它來拍攝。好的照片需要縝密的規劃、現場的捕捉以及對偶然事件或情況做出快速的反應。

相關焦點

  • 滇藏茶馬古道要塞,是自然的秘境也是民族的瑰寶
    △滇藏茶馬古道佇望著瀟瀟古道,隱約蕩漾著,悠長的馬蹄鳴哨。那抑揚頓挫的音調,如演奏一場觸及靈魂的歌謠。-張煒傑在那個沒有公路、鐵路的年代背夫、馬幫和犛牛駝隊成為運輸載體以川滇茶葉與西藏藥材貿易為主開闢了三條主要的經貿路線川藏、滇藏、青藏茶馬古道川滇藏三角地帶為核心
  • 體驗雲南茶馬古道——滇藏茶馬古道主幹線
    茶馬古道是千百年來由一條條的古山道、古驛道互相連接、延伸、發展形成的,主要路段還用青石塊、青石板鋪設。西雙版納是雲南茶馬古道的起點區域,普洱茶由西雙版納經茶馬古道運銷海內外。雲南茶馬古道主幹線有兩條:1.滇藏茶馬古道主幹線:西雙版納→
  • 沿著茶馬古道,走遍雲南秘境中的悅榕莊
    有多少人像我一樣,想去親眼看看傳說中的茶馬古道,同時又不想做辛苦的旅行,期待遍賞雲南秘境美景的同時,享受到最好的度假體驗,留下最美的旅行回憶呢?今年8月,悅榕中國雲南地區四家酒店(仁安悅榕莊、麗江悅榕莊、騰衝瑪御谷悅榕莊、西雙版納悅椿溫泉度假酒店)同發起以茶馬古道文化為背景的度假活動,用繁盛一時的茶馬古道將幾家雲南秘境中的悅榕酒店串聯,,結合悅榕品牌獨特的在地文化與度假基因,呈現更具文化特色的旅行線路,推薦讓心靈更有歸屬感的休憩秘境。
  • 茶馬古道上的奢享自然之旅
    茶馬古道茶馬古道源於古代西南邊疆的茶馬互市,興於唐宋,盛於明清,二戰中後期最為興盛。茶馬古道分陝甘、陝康藏、滇藏等三條主要路線,連接川滇藏,延伸入不丹、錫金、尼泊爾、印度境內,直到抵達西亞、西非紅海海岸。
  • 滇藏茶馬古道的馬幫生涯
    茶葉一經傳入西藏,它所具有的助消化、解油膩的特殊功能,頓使它成為肉食乳飲的藏民的生活必需品,上至王公貴人,下至庶民百姓,飲茶成風,嗜茶成性,紛紛竟相爭求。於是,一地產茶,一地需茶,聯繫兩地之間的茶馬古道便應運而生。這正如絲綢之於絲綢之路。
  • 重走滇藏茶馬古道有懷 金仁章
    湘商重走滇藏茶馬古道有懷。 金仁章 10月底至11月初,參加湘商重走滇藏茶馬活動,共計裡程88公裡,有逾百名湘商健兒參加。10月30日,跋涉28公裡,我所在小組耗時3小時48時。翌日,跋涉36公裡,我所在小組耗時6小時17分。11月1日,跋涉24公裡,耗時3小時,我榮獲男子組第3名。同時,以總分計,我所在長沙市常德商會奮進組獲9家小組第3名。
  • [茶馬文化]普洱茶:茶馬古道,古道茶香
    《中國紅:茶馬古道》是對中國優秀傳統文化進行的全景式記錄和梳理,以中英文圖文對照的形式介紹中國文化。其所關注的100個文化專題,有著悠久的歷史和豐厚的文化底蘊,不但博大精深,而且極富中國特色。它們表現了特定的歷史文化、風俗習慣和中國文化特有的價值觀、審美觀,具有濃厚的生活氣息和獨特的藝術風格。
  • 滇藏茶馬古道舊驛奔子欄的「文藝復興」
    中新社雲南迪慶10月24日電 題:滇藏茶馬古道舊驛奔子欄的「文藝復興」作者 繆超奔子欄,藏語意思是「美麗的沙壩」,是「掛」在金沙江畔洪積扇上的一座小鎮,與四川省得榮縣隔江相望這座近萬人口、以藏族為主的小鎮,自古就是滇西北進入西藏的咽喉之地,曾為滇藏茶馬古道上有名的古驛站渡口。
  • 一次度假秘境與消逝於歲月更迭的文化牽手——重拾茶馬文化,體驗...
    這次活動則是用那一條繁盛一時的茶馬古道將酒店串聯,將雲南旅行串聯,呈現更具文化特色的旅行線路,推薦讓心靈更有歸屬感的休憩秘境。* 茶馬古道滇藏線,南起西雙版納,經普洱、大理、麗江、香格裡拉、德欽進藏,一路向西穿過察隅、邦達、林芝、最後達到拉薩。
  • 相約松贊滇藏文化周 領略藏地的壯美風景與多元人文
    《國家地理》雜誌攝影30多年的資深攝影師麥克•山下(Michael Yamashita)的鏡頭,飽覽巍峨壯麗的雪山、縹緲深邃的湖泊、奇美險峻的峽谷等神聖動人的瞬間。著名攝影師麥克•山下為《國家地理》拍攝過許多大型專題,旅居亞洲七年期間,以關注亞洲地貌與傳奇史詩報導著稱,作品屢獲專業獎項。因追尋滇藏茶馬古道多年,貼近變遷中的西藏面貌,在茶馬古道消失之前留下了它的傳奇與神秘。
  • 他花19年造10間頂奢酒店藏入絕世秘境,終結「進藏難」歷史
    從此,「新滇藏線」將不再只是一個地理名詞,而是一條真正意義上走得通的現代茶馬古道。 繪圖由一級唐卡工藝美術大師歷時2個月純手工繪製而成,以「新滇藏線」為繪畫主線,完整的呈現了路虎與松贊的滇藏秘境穿越星級路線,從麗江始,與拉薩終。肉眼可見的震撼! || 「味」- 讓味蕾搶先一步去旅行
  • 光明茶馬古道
    2020年9月25日,秋雨細濛濛的下著,遇周五休假一天,那麼難得的一天假怎麼也得好好利用一下!最後決定與先生一起探尋光明茶馬古道。茶馬古道源於古代西南邊疆的茶馬互市,興於唐宋,盛於明清,二戰中後期最為興盛。茶馬古道分陝甘、陝康藏、滇藏大概路,連接川滇藏,延伸入不丹、錫金、尼泊爾、印度境內,直到抵達西亞、西非紅海海岸。2013年3月5日,茶馬古道被國務院列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行走在麗江的「茶馬古道」上
    滇藏茶馬古道 茶馬是流韻,古道是載體,其中的經濟、軍事、文化、宗教的交流便是茶馬古道之魂。 大研古鎮,曾是滇藏茶馬古道之重鎮,茶馬古道主臥、展廳內茶馬古道上馬鍋頭的背包衣物等用品、茶馬古道後花園……,一位英姿颯爽的馬鍋頭正牽著馬走在古道上,蜿蜒而上的道路,與牆上的壁畫相融,繁盛的馬幫好似就在眼前。
  • 封印千年的茶馬古道,滇藏新通道——丙察察究竟什麼樣子?
    今天我們從地理位置、自然風光、茶馬古道、風土人情來說道說道,歡迎大家來補充。丙察察地理位置。3.茶馬古道在中國茶馬古道有三條,陝甘、川藏、滇藏。此次我們所說的丙察察,就在滇藏茶馬古道上。算是「倖存」著的最後一條茶馬古道。
  • 旅遊隨記:茶馬古道
    茶馬古道是在中國西南地區,以馬幫為主要交通工具的民間國際商貿通道,是中國西南民族經濟文化交流的走廊,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茶馬古道分川藏線、滇藏線兩條路線。茶馬古道源於古代西南邊疆的茶馬互市,興於唐宋,盛於明清,二戰中後期最為興盛。茶馬古道分陝甘、陝康藏、滇藏大概路,連接川滇藏,延伸入不丹、錫金、尼泊爾、印度境內,直到抵達西亞、西非紅海海岸。
  • 滇藏線進藏,沿途欣賞茶馬古道絕世畫廊
    目前為止,已有五條進藏線路可以滿足你自駕或是騎行進藏的願望,它們分別是:川藏線,青藏線,滇藏線,新藏線以及著名的中尼公路。川藏線是最多的進藏路線,很多遊客對它也非常熟悉,那麼我們今天來給大家說說滇藏線。滇藏線是幾條線路海拔最低的路線,這裡也是古代大名鼎鼎的茶馬古道。
  • 茶馬古道—亞洲的「天堂走廊」
    你很難想像,就是這樣的道路,維持了川滇藏地區的貿易往來,甚至做起了國際買賣,它就是被譽為「亞洲天堂走廊」的茶馬古道。、藥材交易,以馬幫運輸,故稱「茶馬古道」。,難以描述清楚,因此我們就只看這張交通網絡圖的主幹線——滇藏茶馬古道、川藏茶馬古道和唐蕃古道(西寧到西藏)三條。
  • 茶馬古道歷史簡談
    相信茶馬古道大家多多少少都聽到過,接下來我們就來簡單了解一下它。茶馬古道源於古代西南邊疆的茶馬互市,興於唐宋,盛於明清,二戰中後期最為興盛。茶馬古道分陝甘、陝康藏、滇藏大概路,連接川滇藏,延伸入不丹、錫金、尼泊爾、印度境內,直到抵達西亞、西非紅海海岸。
  • 千年古鹽田,滇藏路上一條活著的茶馬古道
    滇藏線上,從迪慶州出界,剛入西藏芒康境內時,有一個叫鹽井的地方。與西南許多偏僻小村鎮一樣,這裡並不出眾,也許你的車就這麼疾馳而過。實際上,這裡曾經是茶馬古道上的重鎮,是滇茶入西藏的必經之地。如今,在這個村子裡,還保留著完整而古老的製鹽方式,是一條活著的茶馬古道。鹽井古鹽田已有1300年歷史,當地村民至今仍在這片「田地」裡耕作。看瀾滄江兩岸的緩坡上,搭建了層層土木曬鹽平臺,千百年如一日,形成了獨特的人工曬鹽風景線。那一塊塊寬窄不一的鹽田,被稱為陽光與風的作品,浸滿了瀾滄江之水,映著天光雲影,光彩奪目。
  • 茶馬古道主題雕塑,再回絲綢之路的歷史
    茶馬古道,中國西南地區以馬幫為主要交通工具的民間國際商貿通道,是中國西南民族經濟文化交流的走廊,茶馬古道是一個非常特殊的地域稱謂,是一條世界上自然風光最壯觀,文化最為神秘的旅遊絕品線路,它蘊藏著開發不盡的文化遺產。茶馬古道分川藏線、滇藏線兩路。茶馬古道源於古代西南邊疆的茶馬互市,興於唐宋,盛於明清,二戰中後期最為興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