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交通先行主動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
擬建三水中心環 爭取廣湛高鐵三水設站
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主動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全面對接廣州、深圳、香港等中心城市,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樞紐城市。近年來,三水藉助高鐵、城軌、高速等大交通,交通區位優勢日漸明顯。圍繞如何藉助大交通更好地融入粵港澳大灣區,來自三水的市人大代表、市政協委員積極發言,建言獻策,建議以交通建設為先導,藉助軌道交通,拉近與深港的時空距離,接受中心城市的輻射。
以軌道交通為先導連接深港
早在100多年前,三水就進入了軌道交通時代,廣三鐵路開風氣之先。近年來,貴廣(南廣)高鐵、廣佛肇城軌開通,三水軌道交通持續完善。軌道交通通過高速列車,縮短了城市之間的距離,以前的「遠親」都變成了「近鄰」。
如今,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新背景下,如何主動融入大灣區建設?「我們要主動加強與周邊核心城市,特別是深港的合作。接受深港在資金、人才、產業轉移等方面的輻射,承接資源的外溢。」市人大代表、三水區副區長戴志新說,而軌道交通對於拉近三水與廣深的意義十分重大,通過軌道交通可以直接對接港深,對接優勢資源。
目前,三水沒有直達的軌道交通對接深圳、香港,只能通過三水南站搭乘高鐵到達廣州南站中轉。
廣湛高鐵正在規劃中,該高鐵是廣東省規劃建設的東西走向的新通道,規劃線路經過廣州、佛山、雲浮等。「按照目前的規劃,在南海和高明設有兩個站點,經過三水卻不設站點。」戴志新說,該線路距離貴廣(南廣)三水南站僅800米,從技術上完全有條件經停三水南站。
「我們正在與有關方面協調,希望廣湛高鐵在三水設站。」戴志新說,也希望得到市裡的大力支持。「廣湛高鐵經過三水卻不設站,這對於三水人來說,就好比火車經過家門口,卻上不了車。」市人大代表、三水區區長胡學駿說,高鐵沒有形成網絡,這麼好的軌道交通資源就浪費了,他希望,廣湛高鐵在三水設站的訴求能得到各方的支持。
昨日,三水區代表團分組審議政府工作報告。/佛山日報記者張弘弢攝
「如果廣湛高鐵能經停三水南站,就能與貴廣(南廣)高鐵形成網絡。」市人大代表、三水區委書記黃福洪說,高鐵成網,交通效率就更高了。
戴志新表示,廣湛高鐵在三水設站後,將對三水產業和城市格局產生重大影響。三水人在三水南站搭乘廣湛高鐵,到達高明,轉乘深湛高鐵,到達深圳、香港,更好地對接粵港澳大灣區的中心城市。同時,廣湛高鐵還是串聯長三角、海南、粵港澳大灣區、北部灣及東協貿易區的沿海高速新通道的重要組成部分,今後三水就多了一個聯入這些區域的最佳連接點。
在市兩會期間,有委員建議建設「三水中心環」,形成三水內部環線交通。初步設想,「三水中心環」的大概範圍東至塘西大道三期、北至西樂路、南連進港路,多條路網形成高等級環形公路。
「路網整合帶動城市融合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三水中心環』對於三水區經濟社會發展的促進作用,可以類比佛山一環對佛山經濟的貢獻。」市政協委員、三水區政協副主席羅俊宇說,2016年11月,在佛山一環建成10周年之際,「一環西拓」工程啟動,為三水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如今三水城市發展以及產業發展已經上了一個新的臺階,三水區亟須構建一個特色的環線公路網,連通西南、雲東海街道、樂平鎮以及南海丹灶,將三水更好納入「佛山一環」圈層的輻射區域,以「佛山一環」(大環)套「三水中心環」(小環)的模式,將三水的交通路網與周邊路網相接串聯,為佛山城市規劃的形態產生新的思路。
在羅俊宇看來,建設「三水中心環」對於促進三水乃至全市的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具體來說,「三水中心環」可以把西南街道、雲東海街道兩個新、舊中心城區,水都工業園、三水中心科技園兩個工業園區囊括在內,環繞在三水經濟、製造業最為發達的幾個板塊周邊,並可輻射其餘周邊鎮街。中心環線的打造不僅讓鎮街間聯繫更為密切,也讓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更加合理地在各鎮街之間流動。站在三水往外看,「三水中心環」還能夠和廣三高速、西二環等區交通幹線連通,建成後,三水前往廣佛、珠三角區域等地將更方便快捷。
來自三水的市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建議,三水正按計劃加快推進一環西拓工程,而三水要打造「三水中心環」需要市級層面的統籌支持。環線上的部分項目跨越三水、南海兩個區,需要兩區共同配合推進,希望市政府對「三水中心環」以及西二環和桃園路互通立交的建設多給予關注和支持,納入市級層面統籌考慮。在「三水中心環」的規劃建設中,應當儘可能多地參考佛山一環以及佛山一環西拓工程的先進理念和經驗,立足城市長遠發展、統籌社會經濟效益,以高標準的公路建設標準,建設及改造相關道路。
來源|佛山日報
文|記者賓水林、陳夢
編輯|何欣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