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現60座古墓,船棺引考古隊大喜,2顆廢棄玻璃珠被捧為國寶!

2020-12-23 水煮文化魚

四川挖出2000年前船棺,2隻蜻蜓眼引專家驚叫,或與埃及有關!

文/婉清

四川是一個擁有濃厚文化背景的省份,這裡有獨特的蜀文化。大家或許不陌生李白的一首詩歌《蜀道難》,而裡面提及的「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然」講的就是兩位古蜀國的帝王。古蜀國文化,或者說是巴蜀文化源遠流長。古蜀人與黃河流域的黃河文化有交流,但是形成了卻與中原大為不同的古蜀文化。

因為一個「三星堆文化遺址」,四川出了一次名,教人們對於古蜀國惦念不忘。然而至今,古蜀國的密碼都沒被破解。2016年,在四川成都一個叫做飛虎村的地方,因樓盤開發發現了60座古墓。考古隊趕來進行搶救性挖掘,卻挖出了2000多年前的船棺,這神秘的喪葬模式引得考古隊大喜。

考古隊認為這60座古墓是屬於春秋戰國時期的,墓的朝向是南北向,分成了4排排列,每排大約有7-17座墓。可見這樣的墓地規劃是經過縝密思考的,是有人嚴格規劃的。而且因為船棺的原因,使得墓葬平面多呈狹長形,大點的墓壙長9米寬2米,中等的墓則壙長6米寬1.5米,小墓則壙長4米、寬1.2米。大墓有5座,中等有50座,小墓5座,可見中等的墓葬才是這墓群的主體。那麼為何又是船棺呢?

關於喪葬文化大家或許並不陌生,在中國的土地上有多種多樣的喪葬,除去我們最熟悉的土葬,還有天葬、懸棺等等。而船棺是很少見的,主要是將棺材製作成船的樣子,就像一艘艘獨木舟,在土地這片「海洋」中遨遊。考古隊在這裡勘探了3個月,除去船棺,還在300多件隨葬品中有了驚人的發現。

這隨葬品本並無多大的起眼之地,有些陶器、銅器、鐵器,還有些漆木器、竹質器、草編器,這都不是什麼罕見器物,甚至於在一眾戰國古墓中這是極其普通的存在。而在泥土有2顆廢棄的玻璃珠,之所以說廢棄,是因為工作人員並沒有發現它,而是連同淤泥一同清理到了垃圾堆中。

是考古隊長因隨葬品中無顯眼之物鬱悶抽菸時候,才發現這2顆珠子,拿回去就引得專家大喜驚叫。因為這2顆玻璃珠可不簡單,是2隻蜻蜓眼。蜻蜓眼是一種飾物,為琉璃製造。公元前2500年,蜻蜓眼首次發現於埃及地區,當時這蜻蜓眼是被用來當做珠飾的。早期的蜻蜓眼是單色的玻璃,直達公元前1500年才出現彩色且有斑點的蜻蜓眼。蜻蜓眼在古代相當於玳瑁的作用,僻邪祈福,古人將它作為首飾,用來擋災。尤其是在遊牧民族中,最多見這種珠子。

這兩枚蜻蜓眼的發現,表明在2000多年前春秋戰國時候我們就已經有了這種珠子,雖不說是自己造的,但極有可能與埃及有關,是從埃及傳過來的。這樣一來,或許可以表明春秋戰國時候,埃及與中國就已經聯繫密切了。中國文化與埃及文化都這樣神秘,或許是從老早就有跡象了!於是這2顆珠子被專家捧為了國寶!

婉清觀點:其實埃及文化與中國文化聯繫之深,仔細鑽研就能看出來。有一點大家或許不知道,如果去搜埃及的葬喪文化,你會發現與中國大同小異,他們居然也要披麻戴孝穿白衣!這也難怪近年來專家在研究文化起源時候,就要與埃及聯繫了,畢竟埃及也是黃皮膚黑頭髮,或許真的有什麼問題吧!大家怎麼看呢

相關焦點

  • 成都挖出千年古墓,出土17具金絲楠木船棺,專家:墓主人是王族
    這點其實在中國古代尤其表現得非常突出,還有也影響了南北地區喪葬文化,比如北方墓穴一般是車馬坑,而南方則會把棺木打造成船的形狀,也叫船棺,意味著去往一個世界。而這裡要說的這座船棺墓就是位於四川成都,而且還是在鬧市區,起初一下子就挖出了17根「獨木舟」,獨木舟就是船棺,只不過看著像獨木舟而已,讓考古隊趕到興奮不已的是這些「獨木舟」居然都是用堪比黃金的金絲楠木鑄造而成的。
  • 3年前,成都船棺墓出土兩隻「玻璃珠」,專家:是蜻蜓眼,能闢邪
    說起船棺墓,我們自然是會聯想到的是四川這邊的墓葬, 船棺墓可以說是四川地區特有的墓葬形式,說實話第一眼看到的話真的是會被驚訝到的,因為船棺墓真的是非常另類的風格。而這次我們要介紹的這件古文物,應該說是非常的神秘的,它乍一看就是玻璃珠,但其實它並不是什麼普通的玻璃珠,相反而是蜻蜓眼,當然了是因為看著像蜻蜓眼,而且據悉它具有闢邪的功能,確實讓人覺得很是神秘呢。
  • 廣西發現大石頭,上面沾有「龍鬚」,考古隊:這是七星巨棺
    沒多久文物局同志就趕來了,結果證實了發現的這塊大石頭確實是棺材,後來封閉挖掘,考古隊發現除此外還有另外一塊大石頭。顯然這是兩副棺材,這兩副「石棺」一大一小,專家猜測裡面或許為夫妻兩人。後來經過吊車等設備提拉,眾人才知道這石棺堪稱巨棺,一副有5噸,一副有1噸重。
  • 工地現戰國船棺墓 很神秘!墓主腰佩蜻蜓眼玻璃珠
    去年年底,在蒲江發現60座戰國船棺墓葬,並出土了11枚印章,這些印章上的印文是否就是已經消失的古蜀文字?它們攜帶了什麼意義?成都這一最新的重大考古發現,帶來了一個又一個等待破解的歷史之謎。  戰國船棺墓葬群  面積1萬平方米  已出土隨葬器物300餘件  2016年9月初,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蒲江縣文管所在配合蒲江縣縣城中一處商建項目進行文物勘探工作時,探測出大型墓葬群。經進一步確認,施工範圍內共存戰國船棺墓葬60座,面積達1萬平方米。9月中旬,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開始對墓葬進行搶救性發掘,至今年1月中旬,共清理墓葬47座。
  • 重慶冬筍壩遺址集中出土「船棺葬」
    12月18日,記者從九龍坡區冬筍壩遺址2020年度階段性考古工作新聞通氣會上獲悉,作為我國最早確認的巴文化遺址,冬筍壩遺址今年新發現了28座墓葬,其中船棺葬佔4座。這是1957年以來重慶地區首次集中出土船棺葬,專家將這次考古發現稱為「近十年來重慶地區巴文化遺存最為重要的發現」。
  • 專家在長白山發現古墓,墓主為「萬奴王」,九龍抬棺原來是真的
    對網絡小說感興趣的朋友,肯定對一個詞不陌生,那就是「九龍拉棺」。在小說《遮天》中,正是這口神奇的棺材將主角帶到了《遮天》世界中。而在小說《盜墓筆記》中,也曾介紹到神秘的九龍抬屍棺。原本以為,九龍抬棺只是小說家筆下的產物,但考古資料卻顯示,九龍抬棺是真的存在。
  • 四川一座荒山上,農民發現大量瓷器,考古隊大喜:該我們接手了!
    四川一座荒山上,農民發現大量瓷器,考古隊大喜:該我們接手了!文/一休道四川也被稱之為川蜀之地,在四川之地有不少文化地區,比如成都、德陽等地的川中文化區,自貢等地的川南文化區,還有南充、達州等地的川東北文化區,和攀西文化區以及川西高原文化區。在川中文化區的德陽市有一個歷史文化名城,什邡。
  • 白濮民族遷入船棺葬俗 在巴蜀興盛500年(組圖)
    上世紀50年代,考古工作者在四川發現了這種奇特的葬俗,將其命名為船棺葬。隨後,四川多地發現船棺葬,數量多、分布廣,令人驚嘆。初見船棺廣元寶輪9座墓葬 驚現「獨木舟」古人眼中,對待死後要像對待生前一樣。《禮記》裡寫道:「國子高曰:葬也者,藏也。藏也者,欲人之弗得見也。是故,衣足以飾身,棺周於衣,槨周於棺,土周於槨。」
  • 一座遊牧少女墓,出土一件純金珍寶,考古家:勝過埃及國寶
    1922年,英國一支考古隊在埃及首都開羅附近的帝王谷挖到了一座震撼世界的古墓,墓主為古埃及歷史上大名鼎鼎的法老圖坦卡蒙。 後來,我國相繼挖出了同樣足以震撼世界的隨州曾侯乙戰國墓和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的全套青銅編鐘以及辛追不腐女屍也在世界上引發了一股中國古文明熱的旋風,甚至有國外考古專家將這兩座中國古墓和埃及的圖坦卡蒙墓並列為世界三大古墓
  • 一座千年古墓,專家三次尋找未果,老人隨口一言,破解古墓鎖鑰
    探測工作從1月25日開始一直持續到2月10日結束,探測時間為半個多月,最後形成了一本長達200多頁的《綜合物探、探測古墓研究報告》。上山勘測尋找這個《綜合物探、探測古墓研究報告》指出,經過多物探方,打殲滅戰,發現約有2000平方米的山體內存在「異常區域」,其中有三條節狀異常區域非常明顯,條狀區域寬度約為2米左右
  • 逆天古墓驚現9噸重青銅棺,棺內還有埃及法老王最喜歡的奢飾品
    內棺中出土了173顆玻璃珠子,洗乾淨一看,據說當時現場就有考古學家嚇得一屁股坐到了地上。這可是埃及法老王最喜歡的奢侈品。怎麼可能出現在2400多年前的湖北古墓當中還一次有173顆?很快就有專家站出來解釋,這不是埃及蜻蜓眼,就是中國自己研發的玻璃珠。他們還拿出了1965年出土的越王勾踐劍作為證據,因為那把劍上也有玻璃成分,但是中國的玻璃和西方的玻璃成分不同,中國玻璃含鉛高。
  • 巴蜀船棺葬形似木舟埋深土
    ,在巴蜀地區還有一種船棺葬,以木船為棺,卻葬在土裡。1月6日,記者來到廣元市博物館,在一樓歷史展廳裡,看到了一件出土於昭化寶輪院 (今廣元市利州區寶輪鎮)的戰國船棺。這具船棺長約5米,形似一艘獨木舟。據博物館館長蒲泯宏介紹,這種船棺是楠木質地,直徑在1米以上,製作時將其平放於地面,沿木縱切面削去上半部一小半,使其略呈半圓形,再將中部鑿空成船艙狀,底部亦稍削平,兩端由底部向上斜削,使其翹起成船形。
  • 【羅江旅遊故事2】古孱船棺王國之秘
    到了清乾隆時,湖廣填四川定居羅江御營壩的劉姓耕讀子,「有懿行」,被周家壩一孤身老嫗看中,託以身後事。老嫗為周家壩兵禍後唯一倖存的周姓遺孀。劉姓子允諾,時時問省。老嫗死後,劉姓子以一匹白布裹身,行孝子禮厚葬之。鄉人稱其為處。裡長轉老嫗遺囑,將房屋、田地契約全部交由劉處士繼存。
  • 杭州寺廟挖出一塊青磚,考古隊大喜:下面有大墓,墓主與嶽飛齊名
    導讀:半山鎮位於杭州市東北部,境內有多座海拔數百米的小山峰,從西往東依次為:半山、黃鶴山、元寶山、皋亭山、桐扣山、佛日山等,半山鎮的名字也因此而來。在眾多小山峰中,皋亭山海拔最高,有360多米,因此當地統稱這片山區為皋亭山。
  • 探秘新川科技園古墓群③|神秘龍紋鉛餅與印太琉璃珠
    6000多座各朝古墓,海量的文物出土,它們中有沒有稀世珍品?4月22日,記者跟隨考古隊領隊左志強走進這次考古發掘的文物庫房,庫房中存有大量出土的兵器、農具、廚具、陶俑等隨葬品,但在左志強眼裡,最特別莫過於下面這兩件文物。
  • 內蒙古挖出血棺,考古隊揭開女屍的面紗,專家大喊:危險,快跑!
    中國的古墓葬歷來比較特殊,它們都是那個時代的特色,甚至可以說是那個時代的文化結晶。在古代,許多地方有很多有權勢的人。在許多地區發現墓葬,尤其是挖掘地基或採礦時。在內蒙古,一名礦工在採礦過程中意外挖出一座古墓。這不是件小事,很快消息就傳開了。
  • 考古發現南宋丞相墓,出土1500斤巨棺,棺材板就值一個億
    盜墓賊從一座古墓中盜取了大量的文物,剛準備交易時,便被警方逮了個正著。從盜墓賊的口中,警方得知古墓地址位於浙江省餘姚市河姆渡鎮五聯村。於是當地考古隊立刻趕往五聯村對古墓進行了搶救性發掘。盜墓賊這座古墓為長方形石頂磚槨單室墓,南北平行相距兩米。古墓由甬道、排水道、墓道三部分組成,墓頂頂端還覆蓋著一整塊經過雕鑿的梅園石大石板。
  • 四川雙流機場發現大型古墓 挖出南宋夫妻火葬墓
    好氣派  築5000平米土臺當家族墓地  昨日上午,在雙流縣東升鎮青岡村四組,被彩條布圍起來的新航站區一號墓地,數十名考古工作人員正緊張地對數座墓室進行清理。從中間貫穿長達68米、寬2米的大探溝,表明這裡的古墓群規模十分宏大。
  • 每月一講——戴宗品:雲南為什麼有船棺葬
    而末次發掘清理墓葬二十五座,刊於《考古》二零一五年第七期,資料詳盡,一改大波那墓地考古發掘資料不全,文化遺存面貌及特點模糊不清的狀況。僅有四川學者童恩正、宋治民二先生早年嘗試過對其族屬的分析,童恩正先生早年發文認為大波那銅棺墓為昆明人所有之見,與文獻記載昆明人分布地望不符,昆明人當居於洱海以西;況大波那出一銅人像,腦後梳髮髻,異於昆明人辮髮習俗,大波那當為滇人之西境,屬與滇人混居之靡莫之屬。宋治民先生在八零年代著文認為,大波那、萬家壩相距未遠,屬於雟、昆明這一系統。
  • 茅臺瓶子裡,為什麼有2顆玻璃珠?很多人不知道,原來另有玄機!
    所以生活中有很多的酒類品種,而其中最廣受人們所了解的,那就是茅臺酒,然而在喝茅臺酒的時候,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茅臺酒的瓶子裡面總是有兩顆玻璃珠,很多人不知道這些玻璃珠有什麼作用,而來他們另有玄機。茅臺酒的2顆玻璃珠,並不是隨便用裝進去的,也不是為了起到裝飾作用,因為並沒有什麼可觀性,而且很多人都認為非常的雞肋,而其實這兩顆珠子的作用有很多,接下來就給大家仔細講一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