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 1982年,十六鋪客運碼頭作為上海水上客運始發港正式啟用,對外開通了20多條沿海客運航線,日發送旅客量達到4萬多人,與公路、鐵路並稱申城三大交通門戶。2003年9月25日,「百年老碼頭」十六鋪迎來最後一班客輪,之後退出水上客運歷史舞臺。
今 十六鋪碼頭按照申城水上旅遊中心規劃推進發展。與此同時,乘坐郵輪出境遊成為市民旅遊新方式。申城開啟大船時代,吳淞口國際郵輪港更在今年5月18日接待出入境遊客總量突破1000萬人次,7月實現三船同靠,四船同靠硬體也已具備。
人說,先有十六鋪,後有上海灘。「每天4萬多人次,每年670多萬人次!」當時在十六鋪負責船運票務工作的胡建民回憶道,「阿拉十六鋪出發去溫州的船票一票難求到什麼程度呢?船票要提前3天買,要排3天3夜!黃牛的票從原價80塊可以炒到500塊。」為什麼會這樣一票難求呢?因為當時從上海到溫州既沒有鐵路,也沒有公路客運,只有水路這一條道!
20世紀末,隨著延安東路隧道、南浦大橋相繼建成與滬杭甬高速公路全線開通,十六鋪水路客運量日趨式微。十六鋪客運碼頭一步步從上海水上交通門戶,轉變成為上海水上旅遊的「心臟」。
2001年,上海啟動黃浦江兩岸綜合規劃開發,將十六鋪客運碼頭的定期跨省沿海航線全數遷至吳淞口客運碼頭,十六鋪客運碼頭開始轉型升級,作為規劃中的黃浦江水上旅遊公共遊船碼頭主碼頭重新建設、重新定位、重新出發。
歷經5年施工改造,2009年8月全新的十六鋪旅遊碼頭正式亮相。2010年適逢上海世博會召開,新啟用的十六鋪旅遊碼頭作為「世博水門」之一,既承擔了世博水上交通功能,又將上海水上旅遊——「浦江遊覽」再次帶入人們的視線,創下了浦江遊覽客流量歷史新高。
2016年至今,按照市委市政府將浦江遊覽打造成為世界級旅遊精品項目的目標,對標國際知名水上旅遊城市的最高標準、最好水平,申城浦江遊覽發展邁入了全新階段。
首先,全面升級遊船、碼頭硬體配備。浦江遊覽34艘遊覽船、5個運營旅遊碼頭的外觀建築、景觀燈光、內部設施等進行了全面升級改造。遊船外觀顏色更加新穎,不再是一片純白,增添了「金屬色」、「漸變色」等多種風格;碼頭外觀更加整潔,燈光效果與濱江兩岸更加和諧;遊船和碼頭也提供更多人性化的服務項目,比如助老助殘愛心服務、周邊旅遊景點諮詢、手機充電、APP電子航程導覽等。
其次,加快新規劃碼頭建設、改造力度。今年10月,十六鋪3號遊船碼頭完成建設並投入試運營。該項目總投資6億人民幣,佔地面積約20000m2,沿黃浦江岸線全長462米,水域部分設置5個遊船停靠泊位。地面一層平臺以「浦江之睛」造型,與十六鋪1、2號遊船碼頭的「浦江之雲」相互輝映。地下二層為旅遊碼頭候客站,新增自助售取票設備、遊客諮詢服務中心、碼頭歷史文化長廊等。同時,今年底楊浦時尚中心、徐匯夢工廠等遊船碼頭也將陸續開工建設,未來將以十六鋪碼頭為中心,不斷拓展上下遊航線,進一步豐富上海水上旅遊項目。
圖說:寶山郵輪港。新民晚報記者 徐程 攝
同時,打造浦江遊覽班輪航線。目前,會同市旅遊局等相關部門正在積極研究未來3年的浦江遊覽班輪航線發展規劃。結合兩岸貫通提升工程,開設楊浦大橋至南浦大橋、楊浦大橋向下遊延伸至徐浦大橋的循環班輪航線,與浦江兩岸陸上景觀資源聯動發展,形成「水上觀景、岸上遊玩」的水陸聯動旅遊新體驗。
與此同時,郵輪旅遊這一水上出境旅遊方式從稀奇高大上到普通市民喜聞樂見,只經過了短短數年。吳淞口國際郵輪港於2011年10月15日正式開港,因其造型被冠以「東方之睛」的美稱。繼2014年超過新加坡成為亞洲最大郵輪母港後,吳淞口國際郵輪港於2016年超越西班牙巴塞隆納,成為全球第四大郵輪母港。
開港7年以來,「東方之睛」累計接靠郵輪近2000艘次,出入境遊客更於今年5月18日突破1000萬人次,繼續穩居「亞洲第一、全球第四」,成為上海第二大出入境口岸,帶動中國成為全球僅次於美國的第二大郵輪客源地市場。今年7月13日,吳淞口國際郵輪港後續工程新客運大樓正式開啟試運營,迎來「三船同靠」,也開啟了郵輪產業高品質發展的新紀元。今年又有多艘重量級郵輪敲定要來——包括皇家加勒比郵輪超量子系列第一艘的 「海洋光譜號」、全球最大級別郵輪22萬噸級的「海洋綠洲號」系列,歌詩達郵輪專為中國量身打造的首艘Vista級郵輪「威尼斯號,雲頂郵輪集團以俄羅斯獨家目的地為航線的「探索夢號」,以及首艘20萬噸「環球級」郵輪。
新民晚報記者 郭劍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