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上海6月22日消息(記者 李雪南 石昊鑫)十六鋪,上海深厚的航運史上無論如何也繞不開的一筆,也是黃浦濱江尤為繁華的一段。從新開河路漫步至復興中路,你會聽到城市遠航的的精彩傳奇。
在北宋天聖元年裡,就已經出現了對這片碼頭的最早的記載。當時,由於吳淞江上遊嚴重淤塞,一時鼎盛的青龍鎮逐漸衰落,風水輪流轉,位於如今十六鋪一帶的上海鎮就此崛起。
明清時期,這裡已經發展成為了貨物集散中心,「江海之通津,東南之都會」。
上世紀90年代以來,隨著鐵路、公路交通的迅速發展,水上交通所佔比重急劇下降,十六鋪碼頭「水上門戶」的地位自然日益消減。最終,在2004年12月2日凌晨,一陣沉悶的爆破聲宣告著十六鋪碼頭結束了它的「前半生」。
涅磐重生後的十六鋪,以大型公共綠地、現代化水上旅遊和配套商業設施的面目開啟了它的新時代。在萬國建築群與南外灘的黃金水道中間,新十六鋪以一個S形彎道的姿態盤踞於此。
十六鋪水岸廣闊的地下兩層空間雲集了一系列滬上獨一無二的文創體驗館。如今的十六鋪,已經成為了上海綜合性文創旅遊的新地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