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網記者劉歆8月21日綜合報導:美食的誘惑是令人難以抵擋的。上海食客們對於夜市排檔情有獨鍾。華亭路、襄陽路、吳江路、臨汾路一個個上海本土夜市從風生水起到被取締消失,不禁讓人感嘆,上海什麼時候能有屬於自己的經典夜市呢?作為本土文化的一個培養器,夜市到底如何擺脫「黑暗料理」、佔路擾民、環境汙染等弊病,而成為一道靚麗的城市風景?今夏,錦江士林夜市、彭浦夜市、周浦夜市相繼的亮相和回歸,或許能帶來一些啟示。
士林夜市:「金字招牌」嚴格自律
圖為上海食客在錦江樂園排隊品嘗士林夜市美食。
今年夏天滬上最火的餐飲夜市非進駐錦江樂園的士林夜市莫屬,引來全城食客聚集。最火爆的時候,每晚都有上萬人前來追捧,周邊交通一度癱瘓,攤檔大排場龍。
此次引入的夜市攤頭共30個,基本囊括了士林夜市的所有經典小吃品種。「掌勺者」來自臺灣,食材和烹飪方式保證原汁原味,再加上「士林夜市」的金字招牌,一下子就引爆了全城食客的味蕾。
錦江版的迷你士林夜市火在哪?據了解,為了讓上海市民嘗到正宗臺灣美食,攤主們的烹飪可謂一絲不苟,嚴格按照小吃原本的烹飪方法來調製。食材在上海本地採購,保證新鮮度。用來調味的「秘制」醬料,則都是從臺灣空運而來。
要把正宗的臺灣士林夜市移植到上海,光有「士林」的金子招牌是不夠的。更重要的是保持品牌背後的信譽和品質。臺北士林夜市從1910年發端算起來有百餘年歷史了。很多攤主不僅將經營特色小吃作為一種謀生手段,更當成是對祖傳事業的繼承和發揚。通過高度的自律和誠信經營,加上我國臺灣地區比較完備的攤販管理法律制度,從而保障了食品安全和環境友好和諧。
周浦夜市:「統一管理」規範經營
圖為周浦夜市統一管理,為攤主配備滅火器。
最近,上海周浦萬達廣場對面一塊3000平米的臨時停車場變身「周浦排檔」。小龍蝦、燒烤等40多個各式美食小攤匯聚其中,夜排檔獨特的滋味兒,吸引著絡繹不絕的食客們。其實,這個固定疏導點內的攤點原來絕大多數都是四處打遊擊的「黑暗料理」。
通過政府購買服務,「周浦排檔」由第三方管理公司統一日常管理,市場建立了食品安全、消防、夜市管理等規章制度。一家家原本在路口擺攤的熟面孔都走進了「周浦排檔」。如今,每天都有相關人員對攤位進行巡查;每日經營結束後,經營戶都會將使用的煤氣瓶帶離現場。食客最擔憂的地溝油問題也得到了有效監管,市場規定排檔的食用油不得自帶,而是由市場從正規渠道進貨,按成本價統一供應。
而夜排檔滋生的環境汙染問題也得到了較好的解決。由於周浦排擋位於黃金商業區的核心地段,所以不存在佔路擾民等問題。周浦鎮政府通過買服務的方式,出資96萬元讓第三方民間機構建了一個大棚式的夜排檔食品加工區,並統一配備了水、電、桌椅、店招以及廁所,按照每個商戶15平方米的面積設置,共有104戶夜排檔商戶入駐,優化了夜市經營的硬體,減少了環境汙染問題。
彭浦夜市:「黑暗料理」變身正規軍
圖為彭浦夜市「黑暗料理」變身正規軍入駐「夜食尚夜市」。
由於吸引了近百家原彭浦夜市商販入駐,共康路上綠地新都會商業廣場內的「夜食尚夜市」被媒體集中報導後,一下成為今夏的熱門去處。
目前,設於露天商業廣場內的百貨夜市吸引了百餘戶固定商家,客流量雖不及彭浦夜市,卻也熱鬧有序。然而,此前令彭浦夜市名聲大振的「黑暗料理」,並沒有出現在露天夜市中,而是進駐了綠地新都會商業廣場內部的美食廣場,變身「正規軍」迎客。
東方網記者了解到,目前彭浦第一炸、小陳燒烤等10餘家原彭浦夜市的招牌小吃都在廣場正規店面安家,原本佔路設攤髒亂差的景象被精緻、整潔的店面所代替。不過,每個鋪位的房租卻不便宜,從五六千元到2萬不等,比佔路擺攤要增加不少開銷。
目前各小吃點正在加緊辦理各種與餐飲相關的許可證。「賈不假臭豆腐」的老闆告訴東方網記者,幾家店已經通過了環評和消防的評估,正在辦理食品安全方面的證照,估計最快9月1日可以開始營業。
據稱,綠地方面曾表態,既然要正規經營,就必須把證照辦齊,所以否定了8月進行試營業的計劃。看到「夜食尚夜市」人氣日益提升,接受「招安」的「黑暗料理」攤主們都心急如焚,希望證照儘快到位開張迎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