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不留作品:實拍寮國僧人託缽乞食 百姓沿街供養

2020-12-24 手機鳳凰網

王不留作品:實拍寮國僧人託缽乞食 百姓沿街供養(1/18)

2014-04-04 18:08 0人參與 0條評論

說到寮國,首先提到的必然是他的世界文化遺產琅布拉邦。說到琅布拉邦,首先讓人腦海裡浮現出的場景,一定是這個小鎮上每天清晨都會出現的「齋僧」習俗。(圖片來源:鳳凰網華人佛教 攝影:王不留)

閆秀勇

相關焦點

  • 上海玉佛寺短期出家爆滿:女白領多,7天收費兩千需託缽乞食
    學員們要出寺託缽乞食。繼「玉佛問禪」入寺禪修後,百年古剎上海玉佛禪寺又推出「玉佛禪寺佛門僧人生活體驗營」,提供真實體驗寺院僧人生活、修行的機會。該體驗營每期時長一周,又稱為「短期出家」。區別於此前的公益禪修,「短期出家」內容更多樣,更注重體驗僧人的生活,如與寺院全部約150名法師一起早晚課誦、一起過堂(吃飯)等。而增設的項目中,最特別的要數剃度、受戒及託缽乞食。根據活動規劃,「短期出家」10月15日活動首日,108名學員將一一進行剃度,16日受沙彌戒,21日則會出寺託缽乞食。
  • 佛陀為什麼要託缽乞食?這種修行方式值得後世學習!
    佛陀託缽乞食乞食,又稱託缽、分衛、行乞,是比丘為了滋養色身而乞食於他人的一鐘行儀,同時也是佛陀教導眾弟子門的修行方式。比丘託缽乞食同時出家人是眾生福田,乞食是給眾生種下福德的種子,福利世人的。佛陀接受眾生供養託缽是出家人每天應做的事,於四種資具的供養,懂得適量,不積蓄物品。
  • 一位出家師父真實的託缽乞食經歷
    託缽也是一場佛事。(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行腳,在佛教中又作遊方,謂僧侶無一定的居所,或為尋訪名師,或為自我修持,或為教化他人而廣遊四方。 在中國的文化裡,「乞討」是卑賤的行為,僧人乞食,被視為「不事勞作,不事生產」,難以獲得社會大眾的認同與尊敬;其次,僧團人數增加,寺院偏遠,端賴託缽乞食有實質的困難。在此情況下,自南北朝以來,皇室貴族以賜田與舍田的方式供養僧人,不再直接布施飲食;相應地,僧團也必須自行組織生產的方式,以便自給自足。
  • 僧人在印度「乞食」,為何中國僧人住「寺院」,什麼情況?
    僧人在印度「乞食」,為何傳入到中國就住寺院?是什麼讓其發生了變化?今天跟大家來分享~~佛當年在世到處講學,跟周遊列國由孔老夫子沒有兩樣。在印度的時候,佛的這個大團體,哪個地方邀請,就到哪個地方去;講一個時期之後,別的地方邀請,又去了,所以都不是久住。
  • 杭州千名僧人 託缽行腳
    來自杭州各大寺院、杭州佛學院等1000名僧人著衣持缽,頭戴鬥笠,從上天竺法喜講寺出發,沿天竺路,一路託缽行腳至杭州靈隱寺,接受沿途信眾的慈善捐贈,所得善款將全部捐贈給慈善機構。新華社記者黃宗治 攝5月22日,來自杭州各大寺院、杭州佛學院的僧人託缽行腳,接受沿途信眾的慈善捐贈。當日,浙江杭州舉行「東南佛國·杭州」託缽行腳慈善活動。
  • 上海玉佛寺短期出家爆滿:7天收費兩千需託缽乞食
    兩年前,繼「玉佛問禪」入寺禪修後,百年古剎上海玉佛禪寺又推出「玉佛禪寺佛門僧人生活體驗營」,提供真實體驗寺院僧人生活
  • 面對到處圈錢的寺廟,我想說真正的僧人是不需要金錢供養的
    到底是牧民放下了執著成了佛還是你寺院的僧人是佛?做為現在喜歡往功德箱投錢的信徒應該要知道佛經的本義是什麼?你給窮人、老年人、殘疾人等需要幫助的人給上1元錢,比給佛供養了100元、1000元還重要。因為佛是不需要你的供養,佛關心的是眾生。把你的錢、物拿去關心那些可憐的眾生,佛更高興,比供養佛有更大的功德。這才使佛經的本義。
  • 佛教僧眾為何要託缽行乞?其原因竟令世人稱道
    入舍衛大城乞食。於其城中。次第乞已。還至本處。飯食訖。收衣缽。洗足已。敷座而坐。——《金剛般若波羅蜜經》乞食,也稱「託缽」,「化齋」,「化緣」,是佛教的一種修行方式,能夠降服心中的貪念和傲慢。事實上佛陀可以不必託缽乞食,但是他為了使眾生獲得利益,因此還是託缽乞食。
  • 我國最窮的寺廟:謝絕旅遊、禁止捐錢,僧人穿破爛衣服乞食!
    影視劇中的寺廟給人一種非常淳樸和厚重的感覺,而現實生活中大多寺廟都給人一種非常濃鬱的商業氣息,進門需要花錢買門票,上香需要花錢燒香,求籤也要花錢,總之好像在寺廟做任何事情都要花錢,而僧人做頭等艙、開豪車等現象更是讓人對寺廟以及僧人印象大大降低。
  • 遂寧廣德寺暨高洞尼眾禪院三壇大戒法會第二十五日:託缽行腳
    他表示,此次託缽行腳活動,旨在追憶佛陀腳步,弘揚佛教文化,高舉愛國愛教旗幟,堅持佛教中國化方向。通過託缽行腳,希望新戒感國家恩,感佛陀恩,感傳戒師承教導和常住成全之恩,感施主恩,感成就戒期工作的義工之恩。
  • 佛教出家僧人吃什麼?怎麼吃?
    原因有兩個:1、比丘的飯食是由居士供養,每天只託一次缽,日中時吃一頓,可以減少居士的負擔;2、過午不食,有助於修定。這個制度,在今天南方的國家和地區仍普遍實行。最嚴格的只喝白水,連牛奶、茶、椰子水都不喝。但一般的僧人午後可以喝茶、汽水、果汁,也可以吃糖。我國漢族禪宗僧人從古有自己耕種的習慣,由於勞動的緣故,晚上非吃東西不行。
  • 鏡頭記錄中國的女性苦行僧生活 行腳乞食露宿野外
    鏡頭記錄中國的女性苦行僧生活 行腳乞食露宿野外 (1/9) "← →"翻頁
  • 蘭風寺盂蘭盆會 傳供法會 託缽儀式
    「傳供」就是一種重要的供養儀。法會後託缽進食,感受佛祖歷程。託缽可去除自己的貪心。託缽是次第乞食,培養平等心,去除貪心。託缽讓在家人有機會接近三寶,進一步學習佛陀純正的妙法。在家人透過布施的善業與三寶結緣,或則親眼目睹三寶住世而有緣學習佛法。
  • 中國最清貧的寺廟,主持每天只吃一頓飯,僧人視金錢如糞土
    在中國,隨處可見寺廟和僧人。隨著時代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人們能夠近距離的關注到僧人的生活,許多的寺廟往往是金瓦碧牆,佛鍍金身,非常的莊重森嚴氣派。每年吸引大量的香客前往,甚至每年正月初一的頭香,高達數十萬一支。不僅有香火錢,進入寺廟還需要支付門票,雖然這個可能是當地政府所為,但是也給寺廟帶來了許多不好的影響。
  • 中國女性苦行僧的生活:行腳乞食露宿野外
    海城道源寺與海城大悲寺一樣,全體僧人持不捉金錢戒,僧人依照佛陀戒律終身不摸錢,不儲蓄。(圖片來源:溯源網) 道源寺僧團從2000年起開始行二時頭陀,行腳乞食,至今已有15年歷史。(圖片來源:溯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