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買力和利率平價助推人民幣貶值

2020-12-19 搜狐

  ⊙海通證券研究所 於建國

  國務院12月3日常務會議確定的金融促進經濟發展9項措施中,第一次明確地把匯率列為繼存款準備金率和利率之後,當前貨幣調控政策三大手段之一。這預示著今年7月份以來實際執行的盯住單一美元匯率政策將告結束。

筆者認為,除了匯率波動幅度擴大外,人民幣對美元亦進入長期貶值通道。因此,今後市場關注焦點將是人民幣貶值的未來匯價水平。為了按照漸進、可控、主動的原則調整匯率,央行也需要從匯率理論出發把握住人民幣未來可能的調整水平。

  購買力平價要求的人民幣對美元為7.55-8.00

  2005年,世界銀行在其組織實施的ICP調研計劃基礎上,推出了一份「全球購買力平價和實際支出」報告。但是,其一,該項研究是在中國匯改之前進行的,所以對當前我國匯率水平調整不具有指導意義;其二,該報告結論並沒有得到各國政府認同,在實踐上也不具有操作價值。

  筆者認為,聯合國「工作地點差價調整指數PAI」(Post Adjustment Indexes)可以作為人民幣購買力平價的重要參考指標。聯合國以紐約生活費水平為基準,計算其駐世界各國官員基礎薪水的調整係數。該指數按規定每年公布6次。匯改前夕(2005年6月),中國(北京)PAI指數(不包括住房)為95,比美國(華盛頓)PAI指數(不包括住房)低2點,即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低估。匯改後的2008年10月,前者為99,後者94。中國PAI指數比美國高5點,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嚴重高估。根據聯合國歷史數據,中美PAI指數平衡時的人民幣對美元匯價應該在7.55至8.00之間。

  

  利率平價允許的人民幣貶值幅度可以達到50%

  美國央行從2007年9月18日開始啟動利率政策,聯邦基準利率由前期的5.25%調低至4.75%。當時中國人民幣一年期存款利率為3.87%。此後,美元利率一路下行,2008年10月29日下調至1%。在此期間,中國央行先行上調人民幣利率,最高達到4.14%(2007年12月21日),而後下調利率,2008年11月27日降至2.52%。經過這輪中、美利率調整後,相對於美國,中國由先前的低利率國轉變成高利率國。

  在遠期外匯市場上,人民幣則由先前的升水方轉變為貼水方。隨著中美基準利率調整,美元和人民幣3個月期LIBOR也由2007年9月的月均5.4939%和3.5511%,2008年11月份調整至2.2790%和3.6940%。該期間人民幣對美元升值10.5%。因此,按照利率平價,人民幣對美元未來的貶值幅度可以達到49.7%。

  總之,無論從購買力平價還是利率平價,人民幣都有貶值要求。我國政府啟用匯率政策順應了人民幣匯率的市場變化要求。人民幣貶值也為未來央行利率政策打開了空間,央行貨幣政策的獨立性不會因為人民幣貶值而被削弱,相反,將進一步得到增強。至於人民幣貶值引起外資大規模外流,筆者認為,是不存在的。這次危機與之前的亞洲金融危機不同,其市場主導力量來自於政府,而不是諸如對衝基金。無論是美國政府大規模對金融體系和國內企業注資還是各國政府之間的大規模貨幣互換,這些都是對衝基金無法比擬的。所以,筆者認為人民幣較大幅度貶值不會給我國帶來很大的國際金融風險。

  

(責任編輯:賈海濱)

相關焦點

  • 人民幣匯率破7,未來會繼續貶值嗎?
    在傳統的利率匯率聯動機制中:利率對匯率、匯率對利率的的傳導機制均可分為兩部分:經常項目影響和資本項目影響。兩個項目的影響傳導方向相反,一般認為資本項目的影響強於經常項目的影響。綜合兩個項目,利率上升(或下降)給本幣帶來升值(或貶值)壓力;而本幣貶值(或升值)時,會給利率帶來上升(或下降)壓力。
  • 利率平價理論 為何在中國失靈了?
    ◎傅 勇  經濟學博士 財經專欄作者  利率平價理論在多大程度上能成立,取決於利差在資本流動性因素中所佔的比重。所以,中美利差不應是國內貨幣政策不可逾越的天花板,我們只有強化而不是放鬆資本項目管制,在人民幣匯率制度和國內金融體制足夠完善之前,資本項目放開步伐應慎之又慎。
  • 利率和匯率的交互影響及利率平價理論
    原標題:USG外匯點學院丨利率和匯率的交互影響及利率平價理論   利率對匯率的主要影響
  • 人民幣貶值的背後!
    結合各類消費品價格以及權重,聯合國國際統計委員會得出了基於購買力平價的匯率,根據這個匯率,目前1美元在美國的購買力大約相當於4人民幣在中國的購買力,這樣看,人民幣在現在7.17的匯率上是被低估了很多的,看幾個我自己比較熟悉的例子:3人民幣起步的北京地鐵 VS 2.75美元的紐約地鐵,
  • 什麼叫購買力平價理論?購買力平價理論的主要內容
    購買力平價理論使得他們已經初步認識到貨幣數.、貨幣購買力平價理論和匯率之間的聯繫。購買力平價理論漣行於18世紀和19世紀的勸典、法國和英國的金塊主義學限之間。  購買力平價的理論指出:在對外貿易平衡的情況下,兩國之間的匯率將會趨向於靠攏購買力平價。通常這個指標要根據相對於經濟的重要性考察許多貨物才能計算得出。
  • 人民幣非拋補利率平價為什麼不成立 中國將蒙受巨大福利損失
    當時中美利差每年大概有3個百分點,人民幣匯率相對美元每年升值2%。這非常反常。因為按照國際金融理論中的非拋補利率平價,高利率的貨幣應該在遠期貶值。  過去的研究將人民幣非拋補利率平價不成立歸咎於資本管制。但是,2013年的人民幣國際化政策已經在一定程度上放鬆了資本管制,利差與匯差之間的偏離反而越來越遠。
  • 眾裡尋他千百度:三種理論視角下的人民幣匯率均衡水平
    但影響供求的因素紛繁複雜,難以衡量,根據國際金融理論中的匯率決定理論,在假設前提後可將匯率決定理論簡化為購買力平價說、利率平價說、國際收支說等多種學說。這裡我們從短、中、長期角度分別選擇利率平價說、購買力平價說和巴拉薩—薩繆爾森效應(簡稱巴薩效應)說三種理論來對當前的人民幣匯率水平加以審視。
  • 《品今觀市|線上課堂》品今集團"人民幣匯率淺析"
    2)2014.01-2018.04,人民幣先貶後升。經濟增速換擋、貨幣政策先松後緊,基本面因素主導下人民幣先貶後升。同時,預期引導下,居民企業部門主動調整自身資產負債的本外幣結構,加劇資本流入流出,擾動因素加大匯率短期波動幅度。3)2018.05-2019.12,人民幣波動貶值。中美貿易摩擦不斷、避險情緒上升,不確定性增強,驅動人民幣匯率波動貶值。
  • 剛剛,人民幣破7!100人民幣拿到美國立馬變成52元,人民幣全球購買力...
    那麼,今天就來探討一個咱們普通人都很關心的問題:人民幣破7了,會影響它在全球各國的購買力嗎? 2百元人民幣走全球 8月5日人民幣貶值,基本對主要貨幣都貶了。  在岸人民幣最高貶值達1%,人民幣兌日元則貶值2.2%,兌歐元貶值2%,兌英鎊貶值1.6%,兌港幣貶值1.5%……  這無疑影響了人民幣在全球的購買力。
  • 人民幣升值帶給投資者的紅利在哪?看品今集團李學軍的分析
    整體而言,以經濟增長、貨幣政策為主的長期性結構性因素是主導人民幣匯率歷史走勢最重要的力量。1)2005.07-2013.12,人民幣持續升值。強勁的經濟增長、巨額貿易順差、不斷湧入的外商投資、穩健的貨幣政策等基本面因素提供了中長期內持續升值的基礎。2)2014.01-2018.04,人民幣先貶後升。經濟增速換擋、貨幣政策先松後緊,基本面因素主導下人民幣先貶後升。
  • 人民幣升值趨勢不變 當期人民幣匯率走勢判斷
    當期人民幣匯率走勢判斷:12月維持6.60~6.80震蕩人民幣匯率趨勢總結來講,取決於:1)中美經濟預期差;2)美元指數;3)央行態度;4)中美利差(理論上,決定匯率的理論包括保值功能——購買力平價理論,投機需求——利率平價理論,支付功能——國際收支理論。
  • 目前澳元兌換人民幣匯率4.841,較去年同期5萬澳元購買力如何?
    另外,由於澳洲是一個多元化的移民國家,獨特的動植物與自然景觀吸引了大量的國內遊客觀光旅行,或者留學、工作以及談生意等,從而人民幣兌換澳元的外匯匯率成為不少人關心的問題,因兩種貨幣利率時刻處於不斷變化當中,而且經濟與物價的震蕩也會直接影響貨幣的購買力。
  • 匯率分析框架與人民幣展望
    從外匯交易層面來看,選擇外匯還是持有本幣,取決於保值、支付和投機需求;而從經濟要素角度出發,一國長期匯率取決於其經濟基本面。代表性理論包括:保值功能——購買力平價理論,「支付功能」——國際收支理論,投機需求——利率平價理論。「巴拉薩-薩繆爾森效應」,「匯率超調理論」和「匯率的資產組合理論」等可看作前述三種理論的延伸。
  • 世行:按購買力,2017年的時候大約是4.184元人民幣等同於1美元
    按購買力,4.184元人民幣等同於1美元很多經濟學家認為美元被高估了,換言之咱們中國的人民幣被低估了。他們認為用匯率計算的GDP就「放大了美國的經濟實力,縮小了中國的經濟總量」,並建議使用購買力平價,看看兩國經濟總量差距會出現什麼變化。
  • 人民幣匯率不存在大幅貶值的基礎
    而在近期美元走強的情況下,人民幣匯率連續下行,一時間,市場對於人民幣匯率的擔憂情緒有所上升。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研究員王洋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儘管近期人民幣匯率出現一定的下跌,但並不存在持續大幅貶值的基礎,因為支撐人民幣匯率的根本條件——中國經濟長期穩定向好的基礎條件並未發生改變。
  • 換算不科學,那麼同樣面值的美元和人民幣,購買力如何?
    很多人在換貨幣後會有一些問題,比如1000人民幣和1000美元,他們的購買力是一樣的嗎?由於世界各地的國家有不同的經濟發展水平也各不相同,所以每個國家自然相同的貨幣價值,相當於貨幣(購買力)是不一樣的。那麼,我們如何衡量1000人民幣與1000美元的購買力差距呢?
  • ​牛初墨:人民幣貶值有無底線,人民幣對美元匯率會破7嗎?
    8月份以來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延續快速貶值趨勢。    美元升值的情況下,人民幣對美元必須適度貶值。考慮相關因素,人民幣對美元貶值幅度應該相當於美元指數升值比例的60%。從2014年6月以來,美元指數從80升值到目前95.22,升值19%。2014年6月30日人民幣匯率中間價6.15。人民幣貶值應該在11.4%左右,匯率相當於6.85左右。目前匯率已經基本接近均衡匯率。人民幣現階段貶值過程已接近到位。
  • 購買力平價是根據各國不同的價格水平計算貨幣之間的等值係數
    購買力平價匯率用於比較不同國家之間的生活水平。現行的貨幣匯率對於比較各國人民的生活水平將會產生誤導。例如,如果墨西哥比索相對於美元貶值一半,那麼以美元為單位的國內生產總值也將減半。可是,這並不表明墨西哥人變窮了。
  • 人民幣升值趨勢不變,升值利多股市、利空債市
    當期人民幣匯率走勢判斷:12月維持6.60~6.80震蕩人民幣匯率趨勢總結來講,取決於:1)中美經濟預期差;2)美元指數;3)央行態度;4)中美利差(理論上,決定匯率的理論包括保值功能——購買力平價理論,投機需求——利率平價理論,支付功能——國際收支理論。
  • 人民幣貶值的苦與樂,對股市有什麼影響?
    正值全球金融市場動蕩期間,人民幣對美元卻出現了貶值,一周內貶值2%,一個月貶值2.62%,一個季度貶值2.85%,為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