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內經》言「春夏養陽」。夏季顧護陽氣常從三方面著手:一顧護脾陽,少食冰鎮冷飲,老人、小孩、心血管疾病人群、痛經、虛寒體質人群尤其要注意。二顧護衛陽,空調等冷空氣易傷衛陽,勿久居空調房內,適當戶外運動。三「冬病夏治」養陽,如艾灸、天灸、節氣灸等。
1
關於長夏
飲食調養方面,夏季炎熱,汗出較多,宜適當增加酸味、鹹味之品,如梅子、海帶、乾貝等。食材要新鮮,多食時令蔬果,不食隔夜飯菜。糖水、甜品進食適量,少食寒冷冰凍之品。不食辛熱、煎炸、肥膩之品。
暑溼傷人,輕則精神不振、周身疲倦、酸懶,重則嘔吐、腹瀉、胃脘脹滿,或皮膚瘙癢、溼疹,或關節疼痛、腫脹。
那麼,夏至養生適合什麼湯水、茶飲呢?一起去看看吧!
2
消夏湯水&茶飲
解暑飲
西瓜皮30克 綠豆15克 冰糖適量
做法:
1.將西瓜皮最外面的綠色外皮削去,裡面的紅色部分也削去,只留中間白色部分。綠豆淘洗乾淨備用;
2.湯鍋內放水,待水沸後加入西瓜皮、綠豆,大火煮5分鐘即可;
3.關火後,放入冰糖,並攪拌至冰糖完全融化。靜置待湯變為常溫飲用。
提示:
如體質壯實,面紅,聲亢,便秘,脾氣急躁者,也可以將解暑飲放入冰箱冷藏後飲用。
真正身體虛寒的人,往往不會遇到高溫而不可忍受,所以也不必飲用,注意喝些溫開水即可。
如煩躁又有痱子,色鮮紅者,可加金銀花10-15克同煎。如暑熱煩躁,舌紅苔黃,可加梔子6克同煎,以清心除煩,寧心安神。
化溼飲
廣陳皮10克 佩蘭6克 生薏仁30克
做法:
1.廣陳皮、薏仁冷水泡30分鐘,佩蘭另取容器泡30分鐘;
2.將泡好的陳皮、薏仁放藥鍋內煎煮,水開後轉小火,再煎至15分鐘時放入佩蘭,再煎5分鐘;
3.將藥汁空出後,代茶飲。
提示:
溼氣為陰邪,所以此茶應溫服,不建議冷服。如同時食慾不佳,可加神曲10克同煎,如飲食肥膩而胃部脹滿者,可加普洱茶6克同煎。
本方僅適用於暑溼輕症(周身睏倦、酸懶、飲食不香、頭部昏沉如有物裹而有膩苔者),如上吐下瀉,病情嚴重則不在本方適用範圍之內,請務必及早就醫,以免耽誤病情。
冬瓜海帶排骨湯
食材:冬瓜400克、鮮海帶100克或幹海帶30-50克、排骨300克、生薑3片、陳皮1瓣、蜜棗1枚、鹽適量。
烹調:冬瓜洗淨去皮、籽,切塊,幹海帶先用清水泡開,洗淨、切小段,排骨斬大塊、洗淨、先飛水,生薑切片。上料同放鍋內(除海帶外),武火煮沸後轉文火煲半小時左右,再放入海帶煮15-20分鐘,以鹽調味即可。
功效:利水祛溼、消暑。
解暑三豆飲
食材:赤小豆30克、白扁豆30克、綠豆30克、冰糖或紅糖適量。
烹調:將三豆洗淨,先浸泡半小時左右,後加適量清水煮至豆爛,調入適量糖即可。也可煮粥食用。
功效:清熱、解暑、祛溼。適用於夏季暑熱、暑溼氣候出現肢體睏倦、腹脹滿、大便臭黏、舌苔厚或膩等不適。
3
日常調理
除了代茶飲,無論應對暑熱還是暑溼,建議大家更多的從生活、飲食上去做調整。
如果暑熱太盛,就適當增加飲水量,小口頻飲,也可以適當吃些應季的水果,比如楊梅、西瓜等,既補充了水分,又補充了因出汗而丟失的營養,該降溫的時候就吹吹空調、風扇。
飲食清淡,不暴食暴飲,這樣就不會增加脾胃負擔。即使有了溼邪,平素脾胃負擔不重,也不至於生病。 夏季養生,如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