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畢業之後,都面臨著找工作的壓力和難題,在找工作的時候,考慮到工作的穩定性和薪資待遇,每年都有很大一部分畢業生,想要考上鐵飯碗。哪些工作被譽為是鐵飯碗呢?一般情況下,稱得上鐵飯碗的工作,主要有三種:第1種就是公務員單位,第2種就是事業單位,第3種就是國有企業。
對於公務員單位,大家都比較熟悉:黨的機關,各級政府和政府部門,人大機關,政協機關,群團機關,公檢法系統,等等,都屬於是公務員單位和參照公務員管理的事業單位。對於事業單位,大家最熟悉的中小學老師就是事業單位的員工。除此之外,博物館館員,圖書館工作人員,展覽館工作人員,也是事業單位員工。至於國企,國有銀行就是最典型的國企。去這些單位上班,工資高,沒有下崗的風險,福利待遇好,當然是很大一部分大學生夢寐以求的事。
可是,以上這三個單位,大學生更喜歡去哪個單位上班呢?很多人都以為,大學生肯定更願意去公務員單位,也就是去國家機關上班。但其實你猜錯了。恰恰相反,大學生願意去國家機關上班的,反而是最少的。
我們來比較畢業生期望就業的企業性質,就知道結果了。願意去國企上班的高達35.2%,願意去事業單位上班的,高達16.6%,而願意去國家機關上班的僅僅只有6.7%。也就是說,想去國企和事業單位上班的人,遠遠超過想去公務員單位上班的人。為什麼會存在這種狀況呢?
雖然說,公務員單位是鐵飯碗,成為了公務員,就成為了國家幹部。但是,很多大學生還是會覺得,到了公務員單位,自己的能力和優勢,不一定能夠得到發揮。現在的公務員單位,主要都是綜合部門。一般情況下,大學生的專業和能力,在公務員部門中,並不一定能夠得到充分的發揮。相比之下,去國企和事業單位,更容易實現專業對口。比如,學習的是教育類專業,去中小學教書,當然更容易人崗相適應。學習的是金融學專業,去銀行工作,更容易如魚得水。
因此,千萬不要以為,公務員一定是搶手貨,一定是香餑餑,有的人朝思暮想著考公務員,但是,並不代表多數大學生都想成為公務員。 #大學生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