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二十多歲開始寫詩,一首《滁州西澗》我們現在都在學

2020-12-25 百家號

唐朝是一個繁榮的,開放的,包容的鼎盛時期。同時詩歌——唐詩這個時候也達到了一個頂峰。

唐詩按照時間的跨度可以分為四個時期,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初唐有四傑,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盛唐有王維,孟浩然,李白,杜甫。還有邊塞詩人高適,岑參。都說「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出自孟子「觀於滄海者難為水,遊於聖人之門難為言」)。在唐朝詩歌達到頂峰的一個朝代,盛唐的李白,杜甫的詩歌是那樣的開闊,那樣飛揚,那樣的濃厚,那樣的沉重,就已經驚豔到我們了。但是韋應物在唐詩的歷史,還是不能不談。

韋應物

韋家家族是一個貴族世家。在唐朝時期,祖先曾經做官做到了宰相的位置,民間流傳著「城南韋杜,去天五尺。」這裡的韋杜指的是韋待價,杜如晦。他們都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角色。可是官場如同戰場,局勢總是瞬息萬變。韋待價做到宰相之後被貶。等到韋應物出生的時候,家室衰落,已經是很清貧了。

韋應物,出生在唐玄宗開元年間。十四五歲就入宮做了唐玄宗的侍衛。古代皇帝的衛兵都是從貴族,世家裡邊選的,因為這樣的人比較忠心,值得信賴。天寶年間,安史之亂,長安淪陷。唐玄宗逃到了四川。這些侍衛們都走散了,沒有人跟著玄宗入蜀。這個時候韋應物有一首詩《逢揚開府》,詩如下:

少事武皇帝,無賴恃恩私。身作裡中橫,家藏亡命兒。朝持樗蒲局,暮竊東鄰姬。司隸不敢捕,立在白玉墀。驪山風雪夜,長楊羽獵時。一字都不識,飲酒肆頑痴。武皇升仙去,憔悴被人欺。讀書事已晚,把筆學題詩。兩府始收跡,南宮謬見推。非才果不容,出守撫煢嫠。忽逢楊開府,論舊涕俱垂。坐客何由識,惟有故人知。

安史之亂之後,太學恢復。韋應物進入太學讀書。杜甫「七歲思即壯,開口詠鳳凰」,可韋應物二十多歲才開始學習寫詩。《周禮》中說,學詩要學「興、道、諷、誦、言、語」。韋應物從小沒有學詩,後來才「把筆學題詩」,所以他的五言比七言好,古體比近體詩好。這一切都是有意的,學陶淵明,學謝靈運。他的詩也影響了唐朝後期的一些詩人,比如李賀。李賀在自己的很多詩歌的創作中都多多少少有韋應物的影子在。

我們現在提起韋應物,就是他的山水自然詩,最有名的一首就是《滁州西澗》。其實不然,這只是說明我們大多數人對他的了解還是不夠的。

韋應物

韋應物學詩比較晚,各方面都做了嘗試。後來蘇東坡寫了兩句詩,「樂天長短三千首,卻愛韋郎五字詩。」韋應物的在五言詩的成就要比七言高的多,我們今天主要討論的是他的生平,其他的作品大家可以去讀讀,此處暫且不提。

後來廣德元年出任洛陽丞,大曆十年前後任京兆府功曹參軍。後來又擔任過滁州刺史,江州刺史,蘇州刺史。貞元七年罷職,寄居蘇州城外永定寺,貞元八年(公元788年)去世。後人稱他為韋江州,韋左司,韋蘇州。直到今天,保留下來的他的詩歌大概有五百六十多首。

山水圖

趙先生認為,韋應物和中國歷史上大多數的文人一樣。從最底層開始,雖然他的家族之前很顯赫,但是到他出生的時候已經沒落了。從最底層開始讀書考取功名,到最後的辭官歸隱。多多少少都有一些不得志的成分在的。但是這些經歷也成就了他的文學創作,所以到今天我們還能看到這麼多的優秀的詩歌。

相關焦點

  • 每日一首小詩—滁州西澗
    最開始學習這首詩時,就「野渡無人舟自橫」這句在腦子裡盤旋了好多天,而整首詩就如景在眼前。滁州西澗韋應物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這首詩是詩人韋應物的一首七言絕句,是詩人在任滁州刺史時所作。
  • 滁州西澗古詩 《滁州西澗》精講
    這是一首寫景的小詩,描寫春遊滁州西澗賞景和晚潮帶雨的野渡所見。首二句寫春景、愛幽草而輕黃鸝,以喻樂守節,而嫉高媚;後二句寫帶雨春潮之急,和水急舟橫的景象,蘊含一種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無可奈何之憂傷。全詩表露了恬淡的胸襟和憂傷之情懷。詩寫暮春景物。「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
  • 詩詞 | 滁州西澗
    《滁州西澗》是唐代詩人韋應物的一首寫景七絕。作者任滁州刺史時,遊覽至滁州西澗,寫下了這首詩情濃鬱的小詩。此詩寫的雖然是平常的景物,但經詩人的點染,卻成了一幅意境幽深的有韻之畫,還蘊含了詩人一種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無奈與憂傷情懷,也就是作者對自己懷才不遇的不平。【注釋】⑴滁州:在今安徽滁州。西澗:在滁州城西,俗名稱上馬河。 ⑵獨憐:唯獨喜歡。
  • 解讀《滁州西澗》:走自己的路,讓別人去說吧,做好自己就行
    公元781年,任滁州刺史的韋應物已經44歲了,也曾年少風流,也曾流離失所,好歹迷途知返。人的命運無常,可能他得感謝安史之亂,正因為安史之亂,唐玄宗李隆基逃離了京城,他這個侍衛長失去了工作,才不得不棄武學文,否則就沒有他的自我反省,也就沒有他後來的華麗轉身。
  • 廣益小升初語文古詩詞考點解析:滁州西澗
    廣益小升初語文古詩詞考點解析:滁州西澗 滁州西澗 韋應物 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 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   注釋   1.滁州:現在安徽省滁縣。   2.西澗:在滁縣城西,俗名上馬河。   3.憐:愛。   4.深樹:枝葉茂密的樹。   5.野渡:郊野的渡口。
  • 韋應物《滁州西澗》詩賞,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
    《滁州西澗》是唐代詩人韋應物的一首寫景七言絕句。作者通過寫遊玩時所見之境,抒發自己對待生活的態度。寫作背景韋應物出生於京兆的望門貴族,韋氏家族不但貴宦輩出,文學方面亦人才迭見。韋應物14歲時因門蔭(上輩有功而給予下輩入學任官的待遇)補右千牛,15歲在玄宗身邊做侍衛,當時他豪縱不羈,橫行鄉裡「朝提樗蒲局,暮竊東鄰姬。」(早上去賭局,晚上尋歌姬)少年荒唐,並未認真讀書、做人。直到23歲,安史之亂後,唐玄宗出逃,他流落失職,才開始立志讀書,痛改前非,從一個富貴無賴子弟變為一個忠厚仁愛的儒者,從此開始了詩歌創作。
  • 小學語文古詩《滁州西澗》精講
    這是一首寫景的小詩,描寫春遊滁州西澗賞景和晚潮帶雨的野渡所見。首二句寫春景、愛幽草而輕黃鸝,以喻樂守節,而嫉高媚;後二句寫帶雨春潮之急,和水急舟橫的景象,蘊含一種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無可奈何之憂傷。全詩表露了恬淡的胸襟和憂傷之情懷。詩寫暮春景物。「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
  • 必背古詩 |《滁州西澗》只是在寫景嗎?
    【賞析】大詩人韋應物在滁州做刺史時,經常到郊外散步,他最喜歡的地方,就是滁州西澗。詩人可急壞了,但看看四周沒處躲雨,索性,就欣賞一下西澗雨中的景色吧!因為這場雨,西澗的水勢開始上漲,水流也變得湍急起來。
  • 古詩賞析第十九首:韋應物《滁州西澗》
    滁州西澗唐·韋應物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注釋1、滁州:在今安徽滁州以西。西澗:在滁州城西的一條河流。 2、獨憐:獨愛,只愛。古詩中「憐」常為「愛」的意思,如「可憐九月初三夜」。3、野渡:郊野的渡口。橫:船隨意漂浮。
  • 唐詩學習:韋應物的《滁州西澗》解讀
    唐詩學習:韋應物的《滁州西澗》解讀 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滁州——在今安徽滁州以西。西澗——在滁州城西,俗名稱上馬河。憐——唯獨喜歡。幽草——幽谷裡的小草。這是作者在滁州任刺史時,到西澗漫遊後作下的一首詩。不僅把春雨荒山野渡的景色寫得優美如畫,而且,含蓄地傳出行人待渡的悵惘心情。這首詩在寫西澗晚潮雨中景物時,特別要提到它的用意造詞之妙。單就詩人對「雨」字的表露為例,在一二兩句中,「澗邊」、「深樹」已多少帶出了晚潮的雨意。
  • 鄭州小學必備古詩解析:《滁州西澗》
    鄭州小學必備古詩解析:《滁州西澗》   《滁州西澗》——韋應物   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   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   【注釋】   ①滁州:在今安徽滁縣以西。   ②西澗:在滁縣城西,俗名稱上馬河。   ③幽草:幽谷裡的小草。   【譯文】   我憐愛生長在澗邊的幽草,澗上有黃鸝在深林中啼叫。春潮伴著夜雨急急地湧來,渡邊無人船隻隨波浪橫漂。
  • 詩文典講詩詞-滁州西澗-野渡無人舟自橫是什麼意思?
    01原詩滁州西澗安史之亂時唐玄宗被趕下了臺,他才幡然悔悟,發奮讀書。27歲時終於又當了一個小官,他工作十分勤懇,47歲時調任滁州刺史,可只幹了一年就被罷職了。官場的起伏對於韋應物來說不算什麼,他聽說滁州西邊的上馬河不錯,就搬去了那裡。春天天氣暖和了,他就在周圍散心遊玩。
  • 讀一首詩韋應物《滁州西澗》,一個人的景致,清幽獨賞
    ——唐代: 韋應物《滁州西澗》孟子曰:「獨樂樂,不如眾樂樂。」有些事,卻不是那樣,而是惟有一個人時,才能獨得於心,比如一個人獨訪幽境。獨訪時,則行止都隨自己的心。心則大暢,無所顧忌。對於一個景觀,想要怎樣理解就怎樣理解,喜歡就讚美,可以多流連一會,不喜歡,則徑直走過去。貪戀美景,則可以遲遲不去,興致盡時,大可轉身就走。
  • 夜渡有人橙舟行——消防指戰員用赤橙書寫抗洪版《滁州西澗》
    《滁州西澗》韋應物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滁州西澗》是唐代詩人韋應物的一首寫景七絕。作者任滁州刺史時,遊覽至滁州西澗,寫下了這首詩情濃鬱的小詩。此詩寫的雖然是平常的景物,但經詩人的點染,卻成了一幅意境幽深的有韻之畫。千年後的2020年夏,洪澇中的滁州現已不再如詩歌般意境幽深,與之相對,卻有一種橙色的風浪穿梭於古城之間,盪氣迴腸。
  • 三年級語文下冊語文園地四《滁州西澗》教學知識點
    滁 州 西 澗【唐】韋應物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注釋:滁州:在今安徽滁州以西。西澗:在滁州城西,俗名上馬河。獨憐:唯獨喜歡.幽草:幽谷裡的小草。深樹:枝葉茂密的樹。賞析:這是一首寫景的詩,描寫詩人春遊滁州西澗的所見所感,表達了詩人恬淡的胸懷和憂傷之情。一二兩句描寫春景,喜愛澗邊幽草而輕描淡寫黃鸝,詩人以此比喻自己守節操而嫉高媚;三四兩句描寫春潮帶雨之急,以及水急舟悠閒橫臥水面 的情景。整首詩蘊含著詩人不在其位而不得其用的無可奈何的傷感。
  • 每日一首詩 | 《滁州西澗》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
    《滁州西澗》·韋應物dú lián yōu cǎo jiàn biān shēng獨憐幽草澗邊生,shàng yǒu huáng lí shēn shù míng上有黃鸝深樹鳴。【注釋】: 滁州:在今安徽滁州以西。西澗:在滁州城西,俗名稱上馬河。獨憐:唯獨喜歡。幽草:幽谷裡的小草。幽,一作「芳」。生:一作「行」。深樹:枝葉茂密的樹。深,《才調集》作「遠」。
  • 「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滁州西澗》賞析
    《滁州西澗》是唐代詩人韋應物的一首寫景七絕。作者任滁州剌史時,遊覽至滁州西澗,寫下了這首詩情濃鬱的小詩。
  • 中國最具山水田園的詩-《滁州西澗》(用心去品讀)
    《滁州西澗》是唐代著名的詩人韋應物的一首寫景抒情詩。作者任滁州剌史時,遊玩至滁州西澗時,寫下了這首詩情畫意的詩。雖然描繪的都是生活中極其平常的景物,但經詩人的渲染,卻雕刻成了一幅意境幽深韻味十足的山水畫,其中蘊含了詩人對自己懷才不遇的一種無奈與憂傷情懷!
  • 品讀《滁州西澗》,你所欣賞的風景或人,也就是你自己的寫照
    例如韋應物寫的《滁州西澗》,在他的眼中,唯有這邊的風景才入得了他的眼,合他的心意,他的寫照應該便是這山水田園的恬靜自然。春潮帶雨晚來急韋應物的這首《滁州西澗》,對我而言,是韋應物最為出名的詩了,他其他的詩詞我最多不過知道名字,裡面的內容走馬觀花般的看了些,卻沒有深入去讀,只有這首《滁州西澗》,讓我讀了進去
  • 《滁 州 西 澗》
    滁州西澗唐代:韋應物 獨憐幽草澗邊生, 上有黃鸝深樹鳴。 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最是喜愛澗邊生長的幽幽野草,還有那樹叢深處婉轉啼唱的黃鸝。滁州:在今安徽滁州以西。西澗:在滁州城西,俗名稱上馬河。 獨憐:唯獨喜歡。幽草:幽谷裡的小草。幽,一作「芳」。生:一作「行」。深樹:枝葉茂密的樹。深,《才調集》作「遠」。樹,《全唐詩》注「有本作『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