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是一個繁榮的,開放的,包容的鼎盛時期。同時詩歌——唐詩這個時候也達到了一個頂峰。
唐詩按照時間的跨度可以分為四個時期,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初唐有四傑,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盛唐有王維,孟浩然,李白,杜甫。還有邊塞詩人高適,岑參。都說「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出自孟子「觀於滄海者難為水,遊於聖人之門難為言」)。在唐朝詩歌達到頂峰的一個朝代,盛唐的李白,杜甫的詩歌是那樣的開闊,那樣飛揚,那樣的濃厚,那樣的沉重,就已經驚豔到我們了。但是韋應物在唐詩的歷史,還是不能不談。
韋家家族是一個貴族世家。在唐朝時期,祖先曾經做官做到了宰相的位置,民間流傳著「城南韋杜,去天五尺。」這裡的韋杜指的是韋待價,杜如晦。他們都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角色。可是官場如同戰場,局勢總是瞬息萬變。韋待價做到宰相之後被貶。等到韋應物出生的時候,家室衰落,已經是很清貧了。
韋應物,出生在唐玄宗開元年間。十四五歲就入宮做了唐玄宗的侍衛。古代皇帝的衛兵都是從貴族,世家裡邊選的,因為這樣的人比較忠心,值得信賴。天寶年間,安史之亂,長安淪陷。唐玄宗逃到了四川。這些侍衛們都走散了,沒有人跟著玄宗入蜀。這個時候韋應物有一首詩《逢揚開府》,詩如下:
少事武皇帝,無賴恃恩私。身作裡中橫,家藏亡命兒。朝持樗蒲局,暮竊東鄰姬。司隸不敢捕,立在白玉墀。驪山風雪夜,長楊羽獵時。一字都不識,飲酒肆頑痴。武皇升仙去,憔悴被人欺。讀書事已晚,把筆學題詩。兩府始收跡,南宮謬見推。非才果不容,出守撫煢嫠。忽逢楊開府,論舊涕俱垂。坐客何由識,惟有故人知。
安史之亂之後,太學恢復。韋應物進入太學讀書。杜甫「七歲思即壯,開口詠鳳凰」,可韋應物二十多歲才開始學習寫詩。《周禮》中說,學詩要學「興、道、諷、誦、言、語」。韋應物從小沒有學詩,後來才「把筆學題詩」,所以他的五言比七言好,古體比近體詩好。這一切都是有意的,學陶淵明,學謝靈運。他的詩也影響了唐朝後期的一些詩人,比如李賀。李賀在自己的很多詩歌的創作中都多多少少有韋應物的影子在。
我們現在提起韋應物,就是他的山水自然詩,最有名的一首就是《滁州西澗》。其實不然,這只是說明我們大多數人對他的了解還是不夠的。
韋應物學詩比較晚,各方面都做了嘗試。後來蘇東坡寫了兩句詩,「樂天長短三千首,卻愛韋郎五字詩。」韋應物的在五言詩的成就要比七言高的多,我們今天主要討論的是他的生平,其他的作品大家可以去讀讀,此處暫且不提。
後來廣德元年出任洛陽丞,大曆十年前後任京兆府功曹參軍。後來又擔任過滁州刺史,江州刺史,蘇州刺史。貞元七年罷職,寄居蘇州城外永定寺,貞元八年(公元788年)去世。後人稱他為韋江州,韋左司,韋蘇州。直到今天,保留下來的他的詩歌大概有五百六十多首。
趙先生認為,韋應物和中國歷史上大多數的文人一樣。從最底層開始,雖然他的家族之前很顯赫,但是到他出生的時候已經沒落了。從最底層開始讀書考取功名,到最後的辭官歸隱。多多少少都有一些不得志的成分在的。但是這些經歷也成就了他的文學創作,所以到今天我們還能看到這麼多的優秀的詩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