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一小縣城,被兩大沙漠包圍,治沙綠化堪稱世界模範

2021-01-17 辭職來旅行

我是辭職來旅行,一個曾經早九晚五,現在辭職了的職業旅行家。歡迎點擊右上角「關注」,我會持續分享旅途中的故事給大家哦。

在甘肅省河西走廊東北部,石羊河流域下遊,有一座以「俗樸風醇,人民勤勞」而得名的縣城,它的名字便是民勤。我們抵達武威的第二站剛好就是民勤,所以我這次也算是領略了一番民勤的自然風光和風土人情。

民勤縣南依武威,西毗金昌,東北和西北面與內蒙古接壤,東西北三個方面則被騰格里和巴丹吉林兩大沙漠包圍,各類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積佔百分之九十,在兩大沙漠併攏最危險的時候,民勤一度甚至被人們稱為「第二個羅布泊」。

就是這樣的一個地方,在2019年9月20日,竟然榮獲了全國綠化模範單位榮譽稱號。曾經被稱為第二個羅布泊」的地方,居然能獲得如此榮譽,我們懷著好奇的心情來到了老虎口。

老虎口曾經是民勤縣西線最大的風沙口之一,全長37公裡,沙漠面積達17萬畝,區內沙源深廣,沙層深厚。據說這裡沙患最嚴重的時候,曾經影響沿線及周邊5個鎮、18個村群眾的生產生活、交通通訊、水電設施安全。

從上世紀70年代初開始,老虎口大規模的風沙治理共有三次,但都以失敗告終。後來經過不懈的努力,終於完成了工程壓沙造林10萬畝,實施封沙育林2.4萬畝,建成防沙治沙技術展示區0.2萬畝,治理區植被蓋度高達到36%。

說到這裡的時候,同行的一位小哥有些疑惑,特意諮詢了陪同參觀的一位當地嚮導:原來通過長期的治沙實踐,在民勤當地已經創造出了一套科學的治沙模式,也就是將黏土壓沙與林木封育相結合,在草方格圍成的沙窩邊上種上樹木,中間種上莊稼。這種治沙模式,被民勤當地人稱為「母親抱娃娃」。

在老虎口參觀了一番以後,驅車前往紅崖山水庫,該水庫位於騰格里和巴丹吉林兩大沙漠的包圍之中,是整個亞洲最大的沙漠水庫。放眼望去,那煙波浩蕩的湖面以及掠過湖面的飛鳥構成了一幅和諧的畫面。

距離紅崖山水庫不遠的地方,是石羊河溼地公園,在沒有親眼看到石羊河溼地公園之前,我實在是不敢相信,在在沙漠之中的綠洲附近,居然還有如此和諧自然的溼地。在溼地公園中居然還有野雞從林間穿梭,樹上還有可口的沙棗可以品嘗,真是太意外了。

整整一天時間,陸續參觀了老虎口、紅崖山水庫、石羊河溼地公園三處最能代表民勤治沙成果的景點,心中的感慨還是很深刻的。也正是有無數民勤人數十年如一日的堅持和努力,才換來了如今的這片綠洲。

果然正如有人評價的那樣,一部民勤志,半部治沙史。民勤的這片綠洲,就好像是一個阻擋板,隔絕了騰格里和巴丹吉林兩大沙漠的合攏,從而成就了一個偉大的奇蹟。是的,事實證明了富饒而又美麗的民勤絕不是第二個羅布泊!

相關焦點

  • 中國治沙「第一縣」,耗時10年開闢綠洲,還在沙漠當中修建水庫
    2019年,民勤縣更是獲得了全國綠化模範單位的榮譽稱號。雖然說民勤縣如今取得了驕人的成績,但是只有當地百姓才知道這一切有多麼來之不易。因為民勤縣屬於溫帶大陸性乾旱氣候區,所以縣城東西北三面被騰格里和巴丹吉林兩大沙漠包圍。
  • 甘肅建投的治沙「革命」 沙漠治理邁入機械化時代(圖)
    這是由甘肅建投研製的全球第一臺立體固沙,鋪設了第一片機械化治沙草方格沙障,目前甘肅建投工程與生物裝備治沙試驗基地,被國家林業局列為全國荒漠化防治(機械治沙工程)試驗示範基地,為推動全國防沙治沙工作作出示範。  從人海戰術、人工作業到機械化作業,甘肅建投啟動了人類機械化治沙新時代。  治沙須先固沙。
  • 河西走廊上的治沙典範,曾被稱為第二個羅布泊,如今號稱塞上江南
    在甘肅省河西走廊東北部,石羊河流域下遊,有一座以「俗樸風醇,人民勤勞」而得名的縣城,它的名字便是民勤。我們抵達武威的第二站剛好就是民勤,所以我這次也算是領略了一番民勤的自然風光和風土人情。民勤縣南依武威,西毗金昌,東北和西北面與內蒙古接壤,東西北三個方面則被騰格里和巴丹吉林兩大沙漠包圍,各類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積佔百分之九十,在兩大沙漠併攏最weixian的時候,民勤一度甚至被人們稱為「第二個羅布泊」。
  • 中國四大沙漠之一毛烏素沙漠,即將從陝西版圖消失,堪稱治沙壯舉
    在我國的西北地區,有著很多大大小小的沙漠,其中一些沙漠主要是因為過度開墾導致的。因為水土流失嚴重,很多沙漠由小變大,嚴重影響附近居民的生活。不過中國四大沙漠之一的毛烏素沙漠,即將從陝西版圖「消失」了,堪稱治沙壯舉。
  • 沙產業理論忠實踐行者 挑戰荒漠的大漠之子 ——人物特寫:治沙模範...
    這片基地苗圃不但擋住了沙漠向東南移動,還摸索出了沙漠地區綠化及節水的經驗,引起各方關注。從中央到地方先後來這裡考察、參觀的團體超過千個,近十幾萬人次。在2002年召開的全國光彩事業「國土綠化項目現場會」上,被列為「風沙防護林工程全國重點項目」。沙產業界人士稱柴在軍是繼陝北毛烏素沙漠治沙英雄牛玉琴、甘肅騰格里沙漠治沙英雄石述柱之後湧現出的又一名在西北大漠上的治沙英雄。
  • 甘肅金塔治沙:成片栽種梭梭林 猶如沙漠「刷綠漆」
    殷春永 攝中新網蘭州5月30日電 (殷春永 張婧 高瑩)在甘肅省域西北角的金塔縣,胡兵被當地人稱謂「沙漠油漆工」。雖然不太貼切,但胡兵聽到後仍是靦腆一笑,繼續堅守在巴丹吉林沙漠邊緣種著梭梭林。「一年一場風,初一到年終。」這是甘肅河西走廊特別是西段地區,過去數十年面對的自然狀態。當地居民的生活窘境,讓很多人不得不外鄉謀求生計。
  • 巴丹吉林、騰格里兩大沙漠在甘肅合圍得到初步遏制
    新華網蘭州11月29日電 (記者連振祥 陳俊) 隨著防沙治沙和生態治理措施逐步落實,中國第三大沙漠巴丹吉林沙漠和第四大沙漠騰格里沙漠在甘肅的合圍之勢,目前已得到初步遏制。  甘肅省民勤縣地處巴丹吉林和騰格里兩大沙漠之間,隨著氣候條件的變化和上中遊用水的加劇,作為兩大沙漠重要屏障的石羊河尾閭青土湖於1959年乾涸,湖區演變為沙區,兩大沙漠在這裡「握手」連為一體。  為了不讓民勤成為「第二個羅布泊」,2007年,中國政府啟動了石羊河流域重點治理規劃,讓石羊河水再次流入青土湖是規劃的一項重要內容。
  • 【聚焦2020甘肅兩會】澳門師生捐款12萬餘元助力民勤治沙(圖)
    6年來,澳門學子情牽民勤治沙事業,累計捐款40餘萬元用於綠化祖國。1月11日上午,出席政協甘肅省十二屆三次會議的甘肅省政協澳門委員帶來澳門鏡平中學、澳門培正中學師生捐贈的12萬餘元治沙捐款,表達澳門師生對民勤治沙的關注與支持。    甘肅省政協澳門委員、澳門培正中學校長高錦輝說,民勤是他們牽掛的地方,防風治沙綠化祖國,澳門也要盡一份責任。
  • 甘肅民勤:沙漠裡長出「黃金」產業
    甘肅民勤縣地處全國荒漠化防治的最前沿,東西北三面被巴丹吉林和騰格里兩大沙漠包圍,總面積1.59萬平方公裡,沙漠和荒漠化面積佔90.34%。長期以來,「沙患」一直侵害著民勤人民,防沙治沙是民勤人永恆的主題,「沙漠生金」是世代民勤人不懈追求的目標。面對黃沙連綿,寸草不生的「死亡之海」,防沙治沙與扶貧開發的雙贏課題,怎麼破?
  • 【中國夢實踐者】甘肅武威紅水村一對父子義務治沙二十年
    劉靜怡攝在甘肅武威市涼州區長城鄉紅水村北面的騰格里沙漠腹地,有一片花棒、梭梭、榆樹、沙棗樹等耐旱植物組成的綠色海洋,這片8000多畝的綠地阻斷了沙漠前進的「腳步」,守住了被風沙侵蝕的農田和家園。這片綠地的造就者,是紅水村村民王天昌和王銀吉父子。
  • 世界「沙漠特多」的國家,佔國土4分之一,如今綠化後種土豆
    導語:世界「沙漠特多」的國家,佔國土4分之一,如今綠化後種土豆但也是一個非常熟悉的地方,因為即便相隔百裡也能感受到沙漠帶來的眾多災難,比如沙塵暴侵襲城市、霧霾天氣籠罩大地。即便沒有去過也如雷貫耳,以至這樣的地方更加令人畏懼。中國是世界上受沙漠化影響最嚴重的國家,很多地區都被沙漠佔據,令沙進人退的節奏飛速加快。不過我國治沙已足足有70年有餘,首次將整片沙漠全面擊敗,令當地成為遼闊無垠的巨大綠洲。
  • 中國沙漠綠化的成就被世界讚譽「中國奇蹟」
    近些年來,人們不斷意識到沙漠的存在所反映出來的生態問題和發展問題,為此,治理沙漠環境,恢復生態活力就成為了當下人與自然共存和發展的重要舉措。我國自上個世紀以來,為恢復荒漠生命力,一直艱苦的不懈努力,期間也湧現出不少治沙人的傳奇故事。如今,中國的沙漠黃地已逐漸變成了生機綠地,而這樣難以置信的變化,也恰好在美國NASA衛星的觀察和拍攝下一一顯現,這不僅引發了國際關注,而且還被世界讚譽「中國奇蹟」。
  • 撒哈拉沙漠還在擴張,中國人能否可以治理?中國治沙有神秘魔方?
    1、埃及2次大規模引入尼羅河水灌溉撒哈拉沙漠?失敗了嗎?其實,很多人都不知道。在20世紀1958年,埃及發起了一項世紀級別的沙漠灌溉大工程,叫做「新河谷計劃」。該計劃最初設想是在圖什卡窪地建造一座巨型水站,把尼羅河的水攔住,同時修建五條數十公裡的灌溉網,若是計劃成功的話,埃及圖什卡窪地附近將多出數百萬畝良田。
  • 高林樹捧回了「綠化大沙漠 保護母親河終身成就獎」
    高林樹捧回了「綠化大沙漠 保護母親河終身成就獎」 2020-09-10 23:4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治沙問題這麼嚴峻,中國的沙漠到底有多大?盤點中國最大三個沙漠
    大家都知道,中國國土面積很大,國土總面積達到了963萬平方公裡,是世界上國土面積排名第三的國家。擁有這麼大的國土,中國的秀麗的山水景色自然是數不勝數。然而,在我們過多的關注山水美景的時候,請不要忘記,中國的沙漠總面積達130萬平方公裡,約佔全國土地總面積的13.6%,下面就來盤點一下中國最大的三個沙漠。塔克拉瑪幹沙漠,它除了是中國最大的沙漠外,還是全世界排名第二大的流動沙漠,總面積達到32.4萬平方公裡,這個名字用當地維吾爾語翻譯過來就是"進去出不來的地方",所以人們會把塔克拉瑪幹沙漠稱為"死亡之海"。
  • 防沙治沙數十春秋 生態治理,中國給世界帶來了什麼
    防沙治沙數十春秋 荒漠添綠黃沙生金  生態治理,中國給世界帶來了什麼中國遏住了荒漠!  八大沙漠、四大沙地,分布在中國西北、華北以及東北西部,形成一條西起塔裡木盆地、東至松嫩平原西部的萬裡風沙帶。
  • 又一沙漠綠洲遭到二次破壞,治沙人幾十年付出付諸東流!
    沙漠從古至今它一直都很神秘,不管是電視上、小說裡又或是現實中都給人一種危險的感覺,因此吸引了很多喜歡探險的人,因為沙漠裡有許多讓人無法描述的美景,只有親眼看到,才讓人覺得不可思議,而且沙漠中留下了很多的人文古蹟。
  • 阿郎治沙夢:今年新種了15畝梭梭,沙漠逼近村莊速度放緩了
    阿郎大名楊志鑫,是中國綠髮會在中國西北治沙項目中支持的一名志願者。阿郎的老家,在甘肅民勤縣的薛佰鎮張八村。小時候他記憶中的村莊周邊,都生長著密密的紅柳、梭梭和白刺果等灌木,沙丘也是不移動的,孩子們經常在那些灌木林裡掏鳥窩、捉迷藏、或摘野果子吃。
  • 甘肅一國家沙漠公園項目獲批!快看在哪?
    按照《國家沙漠公園管理辦法》(林沙發〔2017〕104號)要求,經國家沙漠(石漠)公園專家評審會審議,我局同意建設河北沽源九連城等17個國家沙漠(石漠)公園(名單見附件)。現將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請各有關省、自治區、直轄市林業和草原主管部門按照專家委員會提出的審查意見對規划進一步進行修改完善,修改後即可開展建設工作。
  • 甘肅被低估了的城市,戈壁沙漠雪山人文都有,來到這裡瞬間被驚豔
    對於生活在東部的我而言,心中一直嚮往著有機會可以到廣闊無垠的大西北逛一逛,這次的武威一區三縣之旅,確實讓我如願以償,圓滿了心中多年念念不忘的心願。這裡東西北三面被騰格里和巴丹吉林兩大沙漠包圍,治沙工程與沙漠風光就是這裡唯二的風景區。走過老虎口、紅崖山水庫以及石羊河溼地公園,既被這片神奇的綠洲所吸引,又感嘆人定勝天的偉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