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中國地圖,我們把目光聚焦在祖國960萬平方公裡疆域的正中心,找到一個地方,那個地方就叫漢中。這個名字起的好啊,正好是大漢子民的正中心,也是漢作為一個民族的正中心。這個地理位置和這個名字,註定了漢中是一個不平凡的地方。
芳姐有幸十幾年前到漢中遊玩,住了十幾天,體驗了漢中的風土人情,至今歷歷在目。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除了鍾靈毓秀的山山水水,還有她濃重多彩的歷史文化,當然了,少不了那一碗熱騰騰的漢中麵皮。
漢中是漢江的源頭,翻開中國歷史書籍特別是三國演義,許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撲面而來,他們的足跡經過千年的滌蕩,身後的各種故事依然在這片土地上流傳,哥不在江湖,江湖依然有哥的傳說。這些哥裡邊,有張良、韓信、蕭何、劉備、諸葛亮、曹操、黃忠、姜維、馬超、張飛、李自成,還有出使西域的「絲綢之路」外交家張騫,造紙術的發明者蔡倫等等,統統化為漢中這座城市的底蘊,流傳千古。
我們普通人一想起陝西,就想起昂揚剛勁的秦腔,赳赳老秦百折不屈的精神,很少想到百八裡秦川靠南邊一點,還有像漢中、安康這樣婉約的小城,就像蜀地的小城那樣,閒暇特別多,擺擺龍門陣,這種悠閒的生活,在陝北是看不到的,但在陝南則是稀鬆平常的,陝南陝北儼然兩個世界。這就是陝西,也反映了中華民族大熔爐的文化特性。
而最能反映這種文化融合的載體,非漢中麵皮不可。我們平時想起陝西美食,涼皮和肉夾饃必不可少,但陝西漢中的麵皮,卻是熱乎乎的一大碗。
關於麵皮的傳說,有好幾個,有的說和劉邦有關係,有的說和曹操有關係,我們也不管它和誰有關係,總而言之,與老百姓的生活是息息相關的。當然,也是這方水土產出的、大自然最好的饋贈吧。
每天清晨,芳姐找到一個隨處可見的麵皮攤,要一份麵皮。老闆熟練的拿出一張熱乎乎的做好的麵皮,切成條狀,放到碗裡,潑上一點油辣子,加上一點醬油、醋和蒜泥等佐料,端上來,食客慢慢把它拌勻,翻出了碗底下放好的黃豆芽、土豆絲和一些小青菜,放入口中,各種食材嚼在一起,味蕾瞬間打開,這裡吃到的,是獨一無二的,也是芳姐強烈向大家推薦的。
其他一些歷史人文還有自然風光,大家都可以自己查到,漢中有「漢家發祥地,中華聚寶盆」 的美譽,自古以來就是「魚米之鄉」,被稱為熊貓故裡,生存有世界瀕危鳥類、「世界珍禽」——朱䴉,又被稱為「朱䴉之鄉」。境內有一些古代遺蹟,有石門、武侯墓、青木川自然保護區、張良廟等等,值得大家去深度遊,逛個十來天,還是可以的,這裡氣候溫暖,一年四季都可以遊玩。
現在交通也方便了,以前芳姐去的時候從西安坐火車晃晃悠悠一晚上,後來高速開通了,開車4個小時左右吧,一路玩一路休息,自駕遊很愜意的。等以後有時間了,我打算再去一次。
濃濃的中國風,融入在一碗熱乎乎的漢中麵皮裡,這就是我的漢中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