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制航發快用完了,運-20接下來用啥?渦扇-18穩了!

2021-01-09 復仇尤裡

作為我國第一架大型運輸機運-20的戰略意義不言而喻,不僅可以有效地提高我國的遠程功率投射能力,而且還可以改裝成各種特種作戰型戰機,例如大型預警機和加油機。運-20是一個出色的平臺。儘管這是大型運輸機的首次嘗試,但運-20的性能已經非常成熟在過去的一年中,運-20經常出現在現場執行許多運輸任務表現出穩定可靠的性能。

對於任何飛機動力系統都是最關鍵的部分,運-20目前使用的是俄羅斯製造的D-30KP-2渦扇發動機。發動機的最大推力接近13噸翻新壽命為3000小時,D-30KP-2發動機被廣泛用於俄羅斯製造的伊爾-76/78整體穩定性非常可靠。

除俄羅斯製造的大型飛機外,我國的運-20和轟-6K/N型號目前還使用D-30KP-2發動機。根據數據,在過去的十年左右的時間裡,我國引進了460多種D-30KP-2發動機。使用這些發動機,我國製造了約120架轟-6K/N轟炸機,消耗的發動機數量約為240架。剩餘的發動機用於製造運-20架,但只能製造50架。考慮到備用引擎的存在,這個數目實際上會更少。

運-20於2016年投入使用首批六架飛機投入使用,運-20的產量逐年增加。通常有幾架運-20飛機在停機坪上等待交付。到目前為止,在役的運-20數量至少為30。從服務數量和生產速度的角度來看,剩餘的D-30KP-2發動機將在短時間內被消耗掉。那麼下一個運-20將使用什麼引擎?

如果您繼續使用俄羅斯製造的航空開發產品,則目前無意再次引入它。引入航空發展並不是購買食品的市場。這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因此,在介紹現有的D-30KP-2之前,它不會等待完全耗盡。因此,仍然沒有關於重新引入D-30KP-2的消息,也沒有消息稱下一代運-20將被國產渦扇發動機WS-18正式取代。WS-18被稱為國內版本D-30KP-2,因為兩者的技術水平相對相似。實際上,WS-18的開發中已經使用了許多新技術,可以將其視為D-30KP-2的升級版本。

早在2014年,WS-18就完成了首次飛行測試並取得了成功。下一步是改善細節。開發大型航空發動機需要很長時間,特別是對於我們國家而言,這是第一次嘗試。我寧願花費更長的時間來確保航空發動機的技術指標是完美,穩定和可靠的。從停止引入D-30KP-2的角度來看,WS-18的研究和開發應進入最後階段,並開始批量生產。而且,當前配備D-30KP-2的型號可以直接替代WS-18,因此無需引入一批D-30KP-2作為備件。

我國對運-20的需求巨大,運輸和其他改進的特殊模型的總需求至少為200。運-20需要製造800臺發動機,加上備用發動機這個數字將超過千臺,因此WS-18研發不僅解決了"卡脖子"問題,而且降低了運-20的生產成本和無限的產量。

相關焦點

  • 460部俄制航發即將消耗完,運20接下來用啥?渦扇18穩了!
    運20不僅性能好顏值也非常高對任何一架飛機來說,動力系統都是最為關鍵的一部分,運20當前使用的是俄制D-30KP-2渦扇發動機,這部發動機的最大推力接近13噸,翻修壽命為3000小時。D-30KP-2發動機研發成功後廣泛用在俄制伊爾-76、伊爾78等飛機上面,經過多年使用改進整體穩定性非常可靠。
  • 梟龍航發之爭塵埃落定!俄制航發最終獲勝,渦扇13為何落敗?
    當然了,新增了這麼多設備也讓這款戰機的重量進一步增加,這個時候之前的俄制RD93發動機就有些不夠用了,同時新增的大量電子設備也需要更加強勁的電力供應,我們都知道,戰鬥機所有設備的供電系統電源也都來自於發動機
  • 是什麼限制運20量產?進口俄制航發只夠幾十架,WS20剛首飛
    而國內的運20從研製以來,雖然性能在增強,數量也在不斷增加,可以進行大象漫步,但目前看其量產還是被某些因素所限制,導致此次無法滿足全部需求,那到底是什麼限制了運20的產能呢?其實這個答案並不複雜,那就是老生常談的「心臟病」航發,可能有的軍迷會說,我們不僅有了WS-18這樣替代品,還有了全新研發的WS-20,運20應該不用擔心這個問題。
  • 國發研製迎來井噴,運20不再擔心卡脖子,中國軍民大飛機有底了
    運-20經過多年礪劍空天,終於網上曝出了消息,它開始換裝了國產渦扇-20發動機。另一款C919飛機的標準配置CJ1000A發動機,也準備開始換裝在伊爾-76飛機上進行試飛。而除了上述2種發動機之外,中國還至少有6種大涵道比渦扇發動機,正在緊鑼密鼓的研製當中。
  • 專家:渦扇-20最關鍵
    就環球時報報導,多家媒體近日猜測,中國運-20戰略運輸機終於獲得了期待已久的國產發動機,最近首次公開亮相。儘管WS-20在最頂尖航空發動機的排名並不佔優,但一個優勢令其成為運20最可靠動力。 前段時間,傳出運-20大型運輸機裝備4臺WS-20發動機進行首飛的消息,令不少軍迷感到由衷的高興。
  • 空軍又有好消息,殲20在訓練基地出現,俄制航發逐漸被淘汰
    01空軍又有好消息,殲20在訓練基地出現,俄制航發逐漸被淘汰在現代化戰爭中,空軍在戰場上發揮的作用不亞於海軍與陸軍,在戰爭中能夠保證制空權的主動性,那麼就能夠輕鬆取得戰爭的勝利據國內媒體1月7日報導,中國空軍某綜合訓練基地突然出現一架殲20隱身戰機,並且裝備了WS10「太行」發動機,這意味著殲20已經進行全面升級,直接引起了世界各國的關注。眾所周知,中國近幾年來突飛猛進,在各種先進的武器裝備研製上遙遙領先世界各國,但是在發動機系統上持續很多年都沒有取得重大突破,所以一直被動採用俄制發動機。
  • 國際航發格局已呈中美俄三足鼎立之勢,六代航發或將破局
    世界航發格局世界上主要的航發巨頭有通用、普惠、羅羅、CFM及其他們合資控股的公司,在2019年的民用航發領域,佔據世界航發的90%市場份額。而在軍事領域更是處於絕對壟斷和技術領先地位。因此從國際民用航發格局來看,就是美國一家獨大,但是隨著中俄民用航空的發展,俄羅斯的PD14和PD35發動機的研發成功,俄羅斯也將掌握民用航發技術,而中國更是加快了長江大推力發動機的發展,用於替換C919的LEAP-C發動機和PD35發動機,所以說,未來國際民用航發技術將掌握在中美俄手中,雖然在市場份額上很難對通用、普惠、羅羅公司造成很大的影響,但是從國際民用航發技術格局上來說,技術將掌握在中美俄手中
  • 殲-20戰鬥機自亮相以來,大推力發動機到底是國產還是俄制呢?
    殲-20戰鬥機自亮相以來,在收穫巨大讚譽的同時,使用什麼型號發動機,一直是輿論爭論的焦點。  近日央視新聞節目走進中國航發集團瀋陽黎明公司,詳細報導航發集團兩位高級技術工人的事跡,報導了殲-20戰鬥機發動機的加工和最新裝配情況。出現了這樣一段話:「。。。。。。
  • 中國航發水平究竟如何?雖落後於美國,但後勁十足
    因此航發研製水平直接和本國航空能力掛鈎。長期以來,由於我國工業基礎薄弱航發研製起步非常晚。因此幾乎我軍所有戰機,都不同程度的患有「心臟病」的困擾。建國初期我國採取仿製蘇聯航發的路線,只有製造的能力而沒有研製的能力。並且和同時代西方航空發動機相比,蘇/俄制航發在推力、壽命等方面本身就存在差距。
  • 國產客機攻克「心臟病」,自主航發打破歐美壟斷,優勢更加明顯
    近日國產航髮長江-1000獲得技術大獎,商飛團隊攻克了冷端風扇葉片製造技術,距離長江-1000渦扇航發裝備C919客機更進了一步,中國技術在民航航發領域上的空白也填補了一大塊。事實上民航航發技術在某些方面上研發難度遠遠大於軍用航發,在國際市場上競爭也更加激烈,通常情況下一款客機可以根據航空公司需要同時適配多種不同公司生產的航髮型號,國產客機C919也是一樣,由於國產航髮長江-1000距離成熟還需時日,所以早期生產的C919客機統一採用了美法合資賽峰公司的LEAP-1C渦扇發動機。
  • 運20喜提國產心臟!涵道比和風扇直徑更大,俄專家:落後50年
    "魯斯蘭"戰略運輸機上使用的D-18T都差了不少。 在這種情況下,用我國自主研製的大涵道比渦扇發動機去取代俄制D-30KP-2就是我們必須要做的事情。運-20戰略運輸機早在2013年就試飛成功,一般認為與之配套的渦扇-20發動機在此之前就已經開始立項研製,目前渦扇-20已經進入了測試階段的中後期。
  • 上了先進工藝後,渦扇10壽命已達美國1/2,中國航發漸入自由王國
    運20誕生前,長期佔據國產主力運輸機位置的是運8,發動機為渦槳6。運八仿前蘇聯安12,渦槳6仿安12的AH-20m發動機。民用的航空發動機現在主流是渦輪風扇發動機,渦輪風扇發動機比渦輪噴氣發動機要複雜,因為多了一個外涵道,多了一套前置的風扇。
  • 當年美國用MD-82擠掉運10,如今這樣對C919,航發依舊被卡脖子
    國產運20作為國產三種大飛機之一,和C919以及鯤鵬AG600並稱為國產大飛機三劍客。當然,在定位上運20是軍用平臺,C919負責民用,而AG600則是特種機。不過老軍迷都知道,這一刻實際晚來了40年,因為1980年9月,運-10二號機就已經試飛成功了。
  • 運20首次空運人員創紀錄:大軍空降可瞬間淹沒敵人
    圖為中國空軍國產運-20大型運輸機,在我國航空工業的三個「20項目」中,殲-20五代機起步最早也最受關注,直-20直升機起步較晚也進展順利,而運-20作為進展最快的一款國產大飛機,給人的印象卻是非常低調,實際上,大型運輸機對於中國空軍的重要性絲毫不遜於殲-20等作戰飛機,中國空軍想要打造戰略空軍
  • 中國能造核武器水漂彈,為何不能造出頂尖航發?工藝材料是關鍵
    國內網際網路曾這樣極端的形容中國航發工業;即使美國白送中國頂尖航空發動機的圖紙,中國也造不出性能相近的航空發動機。那麼,事實真是如此嗎?航空軍用發動機是作戰飛機的心臟,亦是驅使作戰戰機飛上天空並發揮相關作戰能力的重要核心。
  • 「20系」戰機全換國產航發,五代機年產將破百
    而今,這一期盼已久的目標,終於近在眼前……日前,"空軍在線"證實,最新生產的國產殲-20隱身戰鬥機已配備了新型渦扇-10發動機,鋸齒狀噴口與俄制發動機截然不同。據悉,這款被認為是渦扇-10C的新型發動機採用了全新的數字控制技術,動力燃燒室也做了改進,進一步提高發動機推力,可讓現階段的殲-20發揮出相當一部分設計立項時確定的指標性能。
  • 我國同時研製8種大涵道比渦扇發動機,運20和C919不用擔心
    而運20和C919則一直飽受發動機的困擾,直到最近才開始取得突破。其中運20在經過多年的等待之後,終於在近期開始換裝渦扇20,而C919標配的CJ1000A發動機,也在近期開始上伊爾76進行試飛。不過你知道嗎?除了渦扇20和CJ1000A之外,我國還至少有6種大涵道比渦扇發動機正在研製當中,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個話題。
  • C919頻傳捷報卻是外國發動機,為何不使用運20發動機
    該發動機將擁有18片風扇葉片,其數量比CFM56-5C減少一半,是CFM56-7B的四分之三。當然,我們國家也在努力的搞自己的航發,中商航發也在研製配套國產發動機,最初推出的是SF-A大涵道比渦扇發動機,從相關資料來看,它應該來源於國產FWS-20渦扇發動機,從技術水平來講相當於國外CFM-56渦扇發動機。
  • 日本航發跨越性突破,公布數據不輸渦扇15,研發周期竟然不到十年
    寓軍於民或虛張聲勢,日本航發技術解析,趕美超中幾分可信(一)》中,我們講了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日本的航空發動機產業是如何在和平憲法的限制之下夾縫中求生存中國的航發也面臨著設計技術缺陷的問題。在日本XF9-1發動機地面試車成功、中國渦扇15發動機裝機測試的今天,中國和日本同時來到了第五代戰鬥機航空發動機技術突破的門檻前。這確實是一個相互對比的好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