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徐霞客」這三個字,腦海中首先浮現出來的三個標籤,分別是「旅行家」、「地理學家」和「《徐霞客遊記》」。
除此之外,我對他的了解一無所知,甚至連他的本名叫什麼都已經忘記。這也是我選擇閱讀《徐霞客山河異志》這本書的原因之一。希望通過這本書打破對徐霞客除了這三個點之外的認知。
作為一部歷史虛構小說,作者必然會在遵守歷史的基礎上,進行創作。所以就這方面的內容,也可以幫助我去了解徐霞客這個人。
翻開書的時候,就看到作者茶弦對於這本書的一個介紹:《徐霞客山河異志》系列是以旅行鼻祖徐霞客的歷史記載為基礎,進行虛構創作的旅行懸疑小說。他自己也強調:
創作歷史題材,小事可以不拘,但大事定要不虛。
這本書的書腰和底封上都寫著一段話:
旅行30年,3次遇盜,4次絕糧,徒步21省,上百次出生入死,僅一部《徐霞客遊記》留存於世,被稱為「明末社會的百科全書」,開篇之日(5月19日),被定為中國旅遊日。
這段文字不到百字,卻是徐霞客一生的剪影,讓我們看到他對旅行的堅定和執著。
人的一生能有多少個30年?在明代的話,我想能活到60歲已經挺不容易的一件事情了。一查,果然,他活了54歲左右,還沒到60歲。這就說明他用超過二分之一的生命去做了旅行這一件事情。
中國一共有34個省級行政區,包括23個省、5個自治區、四個直轄市、2個特別行政區。這麼算下來,徐霞客走遍了21/34個中國,差不多走過了3/5個中國。這個數據在現在這個交通如此發達的時代也是很不容易的,更不用說當時的他完全徒步行進。
3次遇盜,4次絕糧,上百次出生入死,這說明了在旅途之中,徐霞客充滿了危險。在前行的道路上,他甚至不知道自己是否會客死他鄉,但他依然堅持著自己的夢想。幾乎沒有理會這樣未知的危險,從數字上來講。
他一生僅一部著作《徐霞客遊記》被稱為「明末社會的百科全書」,這樣的評價可以看得出,除了山河大地等地貌的記錄,也有人文風俗的記錄,為後世人認識明末社會,了解民俗民風提供了基礎。這本書的開篇之日——5月19日,被定為中國旅遊日,也說明了後世對於他貢獻的肯定,以及他的著作的價值所在。
所以還未翻開書,我就感覺,在這些不容作假的大事之上去穿插虛構的小事,作者定然會給我們講述同樣精彩的故事。
如果這是一個讓我認識徐霞客的一個暈開的點,那麼這本書的故事,應該會是我認識徐霞客的一條線。這個系列或許會成為一個更大的面甚至是出於當時社會背景之下一個更廣的體。
作為歷史小說,尤其是懸疑類的,很大一部分或會和朝廷和奪嫡和爭天下有關。在《徐霞客山河異志》這本書中,也不例外。
徐霞客被捲入奪嫡之戰,是從他結婚當晚開始的。當天晚上,一柄飛刀破窗而入,釘在了徐振之(徐霞客本名)床的圍板上。刀尖上的紙條上寫著一行字:「預知乃父死因,即可北上入京」。
徐振之的父親三年前離家之後就未在返回,後來徐振之卻等來了父親冰冷的殘屍。對於父親的死,他一直鬱結於心。所以,為了追尋父親死去的真相,他於第二天離開了新婚的妻子和母親。只是,讓他沒想到的是,妻子許蟬放心不下,追隨丈夫一起前行。
路途之中,他們遇到了一個陰陽怪氣的老頭,這個老頭稱呼自己為「莊糊塗」,是「裝糊塗」的諧音,由此可見,他並不是一個簡單的人。他是一個說書人,雖然有些故事還只是創作了一半,他是一個「半仙」,知天文、曉地理,能掐會算、未卜先知。
認識之初,為了借宿,徐振之和許蟬在老人無意地「指引」下,到眠月山莊借宿,沒想到竟然捲入了福王與太子的奪嫡之戰。甚至,徐振之「出師未捷身先死」,在經歷一系列酷刑加身之後,生不如死的他想著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然而沒想到的是,之前的經歷的一切不過是試煉。是庶子出生的太子朱常洛身邊的太監,希望徐振之能對太子忠心,為他們做事。
一開始,徐振之並不同意,直到陳矩說出了自己和他父親的關係,甚至,當年他的父親死亡,就是為了保護他和太子母親。而且從他的口中,徐振之聽到了父親對他的期待,也是他的遺言:眉宇之間帶著煙霞之氣,可以承他衣缽。這也是他後面改名「徐霞客」的原因。當然作為一名文縐縐的書生,他是不可能和父親一樣有著出神入化的武功了。那這衣缽是什麼呢?是「地師」。這也是本系列圖書最吸引我的地方之一。
「地師」,是土脈那支的頭領。當年朱元璋平定天下之後,從民間招攬奇能異士,按金木水火土五行為基脈,各組了一支暗衛。徐振之的父親就是土脈一支的頭領。而五脈的頭領的武器,都由玄鐵製成。
徐振之從陳矩的手中得到了父親的武器——喚作「鎮厄」的尺子。不過讓他們都沒想到的是,許蟬從父親手中得到的嫁妝——名為「秋水」的劍竟然是五脈之一的金脈所打造的。而原本這把劍是金脈的首領贈送給振之的父親的。
在得知地師能以陰陽五行,結合山川地貌,創出奇門法陣的時候,徐振之才回想起從年幼時,爹爹就經常帶著他去攀涉名山大川,又讓他研習易理天象。所以現在,即使他不過是一個書生,卻可以自己堅強的體魄和對大自然天然現象的應用,戰勝訓練有素的敵人,解救有著身陷危機之中,有著高超武功的同伴。
當然,這是後話了。因為父親好友的委託,也為了更多地了解父親,徐振之決定幫助太子。他不僅破獲了三年來未有人破解的《鬼母揭缽圖》,還通過解密的密碼找到了傳國玉璽,在經歷了生死之後幫助太子鞏固了位置,也揭穿了福王的陰謀。
在這其中,我更感嘆的徐振之悶不做聲的洞察力。沒想到文章前面部分幾個小到幾乎可以忽視不見的小細節,竟然成為後面他洞察真相,揭開真相的線頭。這個對我而言的確是點睛之筆。看似意料之外,卻也在情理之中,加分不少。
當然,志在四方的徐霞客不會留戀官場。而太子在失去了「地師」的輔佐之後,也開始尋找其他的四脈的頭領,渴望得到他們的力量。
和其他懸疑小說有所不同的是,因為徐霞客「旅行鼻祖」的特殊性,所以在他尋找玉璽的途中,他路過的山川以及不凡的經歷,對於讀者而言,就是一個認識中國地理地貌的過程,所提到的風景點是什麼,都會忍不住讓我們去與現實生活中的存在做連結。這也是其中的亮點之一。
所以,從《徐霞客山河異志》這本書中,我覺得可看的線有三條:
一條是徐霞客的旅行路線,他走過了怎樣的山河大地,看盡了哪些風土人情;
一條是五脈頭領的尋找,尤其是「地師」徐霞客的成長;
一條則是本系列的懸疑部分,目前來看是太子的「登基」經歷,也許後面會有所變化也不一定。
這讓我非常期待這個系列後面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