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中文版分成四段,標題分別是:斥責推羅王、推羅王的結局、斥責西頓和以色列要蒙福。我們先介紹第一段。
作者說,耶和華的話又臨到他:人子啊,你去跟推羅的君王說,我老耶有話要斥責他:
你心裡高傲,說自己是坐在海中寶座上的神,但是你並不是神,只是一個人。
你覺得自己有神一樣的智慧,你心裡說:
看哪,我比但以理更有智慧,什麼隱秘事都瞞不過我(原文是第二人稱,比較彆扭,我改成第一人稱),
我靠自己的聰明和智慧得了那麼多金銀財寶,收在我的寶庫中,
我靠我的大智慧做貿易賺錢多多,我有錢,我高傲。
我老耶說:你竟然敢把自己比作神,我要派外邦人來教訓你,我要讓列國中的強暴者來到你這裡,他們將拔刀砍壞你用智慧得來的美物、踐踏你的榮光,
他們將推你入坑,然後在海中屠殺、取走你的小命,
當別人要殺死你的時候,你還會說自己是神嗎,
不,在他們的眼中,你只是一個人,而不是神。
我老耶預言:你將像那些未受割禮的人被外邦人殺死一樣被處死。
第一段結束。
這首詩的風格和水平回到聖經中大部分詩歌的風格和水平,跟上一首有明顯的區別。上一首詩我們分析說應該不是以色列人寫的,而這一首卻一定是以色列人寫的。也許這個作者收集了一首好詩,將之據為已有後,自己也詩興大發,於是就寫下這麼一首。當然,這裡還只是第一段,他這首詩寫得還挺長,下面還有一段。再接下去還有幾句寫西頓的是另外一首,因為水平有限,就寫得不多。
第2句說耶和華讓作者去跟推羅王傳話,且不說按以西結書3:26、24:27,作者此時還在裝啞巴(要裝到33:21說的第十二年十月初五為止),按以西結書前面的設定,他在被擄的巴比倫生活,他怎麼能到推羅去告訴推羅王呢,神讓他去做這事這神豈不是個傻神嗎。當然,以西結書前面寫大量的讓他跟以色列家說這個、說那個,其實都是犯了一樣的毛病,一方面他應該裝啞巴說不了,另一方面除非神教他飛翔術、遁地術、或者每次神都不嫌麻煩帶他飛回去,否則他也回不去說。明眼人當然知道,這些事都是作者隨便編出來的,不可能是實事。就算他真的能到推羅去找推羅王說話,當他咒詛完推羅王時,如果神不能出來用大能的臂膀保護他,他必定會被抓並且極刑處死。
在第26章的時候,作者給推羅一個嘲笑之罪,在這章,作者又給推羅王一個高傲之罪,這個罪名讀者應該也是相當熟悉,也是一個莫須有並且隨時可以祭出來的罪。聖經指責某人犯高傲之罪,根本不需有事實,而且不管男女老少或者高貴還是卑賤,都可以用。你運氣不好的時候,你就是被神懲罰,你被神懲罰就是因為不聽神的話,你連神的話都不聽當然是覺得自己比神高明,那你不是犯了高傲之罪了嗎。當然這個罪最好還是用在君王身上,聖經前面曾指大衛和希西家犯過這個罪。有一點不公平的是,聖經說大衛犯這罪他自己沒事,只是導致七萬百姓受瘟疫死亡,希西家犯這罪,他自己也沒事,只是導致百多年後猶大滅亡和以色列人被擄,而到這裡,作者說推羅王自己要被殺死。
聖經裡不光嘲笑之罪和高傲之罪不需要有事實,對聖經的作者來說,別的所有罪也都一樣不需要有事實。只怕想不到,不怕不能編。我們前面說過,以西結書作者指責摩押和以東犯報仇之罪,但是根據歷史書也是不講事實。
作者說推羅王自比為海中之神,這當然是他編造出來的。在那個時候,大部分人都是有神論者,他們都供奉有各種神,比如在海上營生的有海神,在河上營生的有河神,農牧業的則一般有天神、太陽神、山神、雨神等等。以色列人搞的一神信仰則是把所有神的功能都集中到一個神身上,這個神相對其它神就要忙一些,脾氣也要不好一些。可想而知,任何一個人或者神事情太多,他的脾氣都好不了。
聖經沒有寫推羅人信仰什麼神,但是在迦南那個區域,大體上應該都有信迦南人常見之神,比如巴力和亞舍拉、摩洛等。他們航海多,可能還有信與海有關的神,不過沒有資料可考。我們前面說過,在古代航海是件高風險的事,推羅人應該對宗教會比迦南地區的其它民族更加重視,在這樣的情況下,推羅王自比為神的可能性是比較小的。相反,倒是以色列人在猶大滅亡之後,很多人覺得反正命運都已經悲慘成這樣,也不怕更壞,所以裝先知編神的話,相當於就是冒充神。就是說,這些先知書的作者才是自比為神的人,他們自己幹下壞事,反說別人,這才是真正的無法無神。很多極端的基督徒也是這樣,他們愛把自己做的壞事換個主角就拿來指責別人。
第3句我們就明顯看到作者栽贓,他寫推羅王說自己的智慧超過但以理,試問,但以理就算真有其人也只是以色列一個被擄到巴比倫的人,推羅王怎麼可能拿別民族的人來比智慧呢。很明顯,這是作者編給以色列人聽的故事,所以就拿以色列已經流傳的智慧人來作對比。根據但以理書的描述,但以理書流傳之後,或者說但以理成名之後,巴比倫都已滅亡或者將滅亡,那時尼布甲尼撒早已死亡,他怎麼還能鑽出來幫耶和華懲罰推羅王呢。
作者的這句話提到但以理,顯示出這章內容寫的年代比較晚,而且也顯示出這裡面的時間矛盾,證明他寫的事情是假非真。
第3-7句說,你說自己這麼有智慧,你靠自己的智慧賺了那麼多錢,我就要叫外邦人來把你用智慧得來的寶貝都砍壞。這幾句話前面以推羅王的口吻自誇有智慧,其實應該是否定他有智慧的意思,但是最後說他們的寶貝是用智慧得來的,相當於就是承認他們的智慧,究竟推羅王是不是有智慧的,作者自己都寫糊塗了。
第8-10句寫推羅王要被殺死,所以他不是神,而是人。因為神是不可能被人殺死的。第10句作者還說他的死將像未受割禮的人被外邦人殺死一樣,這是什麼意思呢。據公元前五世紀希臘歷史學家希羅多德著的《歷史》說,腓尼基人和巴勒斯坦的敘利亞人也有實行割禮的習俗。腓尼基人就是指推羅、西頓幾個地方的人,敘利亞是指亞蘭人。有的經學家根據這個記載,說他們本是受割禮的,現在卻死得像未受割禮的人一樣,表示他們死於恥辱之中。他們這種說法的沒有道理呢,我覺得可能並沒有什麼道理。
聖經可能為了表示以色列的特殊性,把割禮寫成好像是猶太人專屬一樣,沒有提周圍其它民族也有割禮習俗的事,但是根據聖經舊約的記錄,我們可以看出非利士、赫人、亞摩利人、摩押人等應該是不實行割禮的。亞蘭人和推羅人有沒有實行割禮,從聖經裡看不出來,但如果不是聖經的作者們有意隱瞞,他們應該在當時是沒有割禮習俗的,或者說就算有也不普遍,否則的話,總有一些地方會露出親近的話語,因為他們有這一個相同點。
希羅多德生活的年代是猶大滅亡一百多年後(約前480年─前425年),他關於腓尼基人實行割禮的內容是這樣寫的:腓尼基人和巴勒斯坦的敘利亞人自己都承認,他們從埃及人那裡學到了這個風俗。而在鐵爾莫東河與帕熾特尼歐斯河沿岸地帶居住的敘利亞人以及與他們相鄰的瑪克羅涅斯人則說,這種風俗是他們最近從科爾啟斯人那裡學來的……我卻從這樣一個事實而很清楚地得到證實:即當腓尼基人中凡是和希臘人有交往的,他們就不在這伴事上模仿埃及人並且不給自己的孩子施行割禮。
這段話雖說腓尼基人有這樣的風俗,但是首先是剛學來不久的,其次是與希臘人有交往的就沒有這樣的風俗。要知道腓尼基人只要出去航海不遠就是希臘,他們與希臘人交往可不少,所以也可以說,腓尼基人中實行割禮的人並不多。我們綜合這些情況來看,腓尼基人在一百多年前普遍實行割禮的可能性小,所以作者為推羅王白受割禮、卻死得像未受割禮的人一樣這種可能性也幾乎等於沒有。再說聖經也沒有寫受割禮的人死了可以比不受割禮的人少受恥辱,再說他們就算割禮也沒有信奉耶和華,基督徒們經學說因信稱義,總不能說因割稱義,只要割禮就能受到什麼優待。
我覺得作者的這句話主要是寫給被擄的以色列人聽的。在作者寫這些文章的時候,因為以色列和猶大都早已滅亡,以色列人被擄之後雖然日子過得比較艱苦,但是戰爭的災禍已經過去,當時的戰爭都發生在沒有割禮風俗的那些國。作者這句話的言下之意可能是對以色列人說:受割禮的人現在安全,而未受割禮的人到處被外邦人屠殺,你們可要堅持信仰,堅持割禮,不要被未受割禮的人同化。當然這只是猜測,作者這麼寫,有特殊用意、沒特殊用意都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