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珠澳大橋奇蹟背後的高校力量

2020-12-25 高考網

  2018年10月23日,港珠澳大橋開通儀式在廣東珠海舉行,24日上午9時,大橋正式通車。這座動工於2009年12月,歷時9年,投資1200億元的世界最長跨海大橋終於與我們見面了。

  這是我們中華兒女的驕傲,一橋飛架三地,天塹變通途,被譽為人類歷史上的超級工程,港珠澳大橋歷時8年,總投資1000億元以上,全長55公裡。

  中國人類的建造奇蹟再次震驚全世界,港珠澳大橋是世界建築史上裡程最長、投資最多、施工難度最大、海底公路最深的跨海大橋。它被英國衛報評為「新世界的七大奇蹟」之一。當然在大橋的建設過程中,最重要的是離不開科學家和工程師們不畏艱難險阻的努力,創造了400多項新專,7項世界之最,填補了世界多個領域裡的空白。

  如此高難度的大橋建設,凝聚了無數科技工作者的心血。而國內高校在大橋的建設上也盡了自己的一份力量。今天小編就為大家介紹一下港珠澳大橋背後的高校實力。

  清華大學

  王牌專業:土木工程


  作為國內頂尖,同時也是工學第一的學府,清華大學(分數線,專業設置)的土木水利工程學院在此次工程中作出了很大的貢獻。

  清華大學的土木水利工程學院教授宋二祥教授帶領的團隊為港珠澳大橋的控制工程——島碎工程的設計和建設長期提供技術諮詢,特別是對沉管隧道「半剛性」管節實施方案的可行性提供了論據和關鍵技術支撐。土木水利工程學院李克非教授團隊曾針對港珠澳大橋中的控制性工程難題——混凝土鋼筋在強度腐蝕條件下的耐久性設計開展了長達近十年的攻關,為大橋使用壽命能達到120年提供了系統技術支撐。

  長安大學

  王牌專業:交通工程、道路與鐵路工程、地質工程


  港珠澳大橋管理局總工程師蘇權科陝西寶雞人,先後畢業於陝西的各所高校,1982年畢業於寶雞師範學院物理系(今寶雞文理學院),後就讀西安公路學院(今長安大學)橋梁與隧道專業。

  長安大學此次在港珠澳大橋建設過程中主要參與的研究有:沙愛民教授主持的港珠澳大橋主體工程導隧工程的關鍵技術以及劉建新教授主持的港珠澳大橋主體工程橋梁工程的專題研究成果,為港珠澳大橋的設計和施工提供了方案和依據。

  以賀栓海教授為首的工程控制團隊經過長期的高難度跟蹤分析,高精度梁測反饋控制,保證了大橋的精準匹配拼接和合攏,創造了外海特大跨徑橋梁建設精度的佳績。除了港珠澳大橋的總工程師蘇權科還有20多人都是總監理或總設計師。

  同濟大學

  王牌專業:土木工程、建築學


  同濟大學在此次港珠澳大橋建設中,多個研究團隊深度參與,破解諸多技術難題,主要為人工島的建設、沉管隧道接合與抗震、通航孔橋、抗風等貢獻了方案,確保了大橋如期建成並通車運營。

  西南交通大學

  王牌專業:橋梁與隧道工程專業


  西南交大這次最大的貢獻也是最關鍵的貢獻就是幫助大橋穩穩的紮根海床。

  土木工程學院的卜一之、張清華教授參與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港珠澳大橋跨海集群工程建設關鍵技術研究與示範,通過艱苦研究團隊助力港珠澳大橋120年的使用壽命,並為大橋鋼梁架設技術提出了有效建議。

  馬建林教授團隊主持了港珠澳大橋主體工程橋梁工程施工圖設計大直徑鋼管複合樁試驗專題研究,他們的不懈努力幫助港珠澳大橋穩穩的紮根於伶仃洋。

  天津大學

  王牌專業:土木工程


  天津大學(分數線,專業設置)王元戰教授課題組承擔了港珠澳大橋建設工程橋隧連接人工島沉入式鋼圓筒結構的穩定性及滲流分析工作,解決了波浪作用下軟土強度弱化、沉入式大圓筒結構破壞過程模擬等科學技術,為完善人工島設計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撐。

  港珠澳大橋建設的主體工程包括跨海橋梁、海底隧道和橋隧連接人工島,其中橋隧連接人工島是港珠澳大橋建設的關鍵工程之一。

  華南理工大學

  王牌專業:土木工程、建築學、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


  華南理工大學(分數線,專業設置)承擔了港珠澳大橋16公裡連續鋼箱梁和大跨徑鋼箱梁結構橋梁的瀝青鋪裝技術研究任務等。

  以王榮輝教授為首的多個教授博士生組成的施工監控團隊負責港珠澳大橋主體工程橋梁工程的監控工作。另外還有朱良生教授帶領的海洋與海岸動力學團隊所負責的「橋位現場波浪觀測」技術對大橋的建設工作起到關鍵作用,以及張肖寧教授帶領的團隊承擔了港珠澳大橋16公裡連續鋼箱粱和大跨徑鋼箱梁結構橋梁的瀝青鋪裝技術研究任務。

  中山大學

  中山大學、中交第一航務工程局、中交第四航務工程勘察設計院組成的技術攻關組,歷時三年共同完成了港珠澳大橋沉管隧道基床回淤監測以及預警預報系統研發與應用。此項研究榮獲中國航海學會頒發的航海科技進步一等獎。

相關焦點

  • 港珠澳大橋:世界奇蹟背後的中國智慧
    中國吸引力  港珠澳大橋:世界奇蹟背後的中國智慧  小時候,陳聰便在作文中寫道,長大後想當工程師,為國家建設作貢獻。隨著港珠澳大橋的落地、通車,他童年的理想和偉大的中國夢一同開花結果。  2011年,京滬高鐵項目完工後,陳聰從上海一路南下,來到珠海桂山島上,投身港珠澳大橋沉管預製廠建設。
  • 訴說港珠澳大橋背後的故事
    壯乎哉,港珠澳大橋!這座世界最長的跨海大橋,創造了建橋史上的諸多奇蹟。但你可知道,在這奇蹟背後曾有過多少驚心動魂的時刻?一群建設者又是怎樣默默承受了無數的艱辛?讓我們一起走近這座宏偉大橋和它的建設者們。  【推薦理由】這是一部關於港珠澳大橋的長篇紀實文學。
  • [分享]港珠澳大橋建了幾年資料下載
    港珠澳大橋跨越伶仃洋,東接香港,西接廣東珠海和澳門,總長約55公裡,是粵港澳三地首次合作共建的超大型跨海交通工程。     港珠澳大橋開通在即 你關心的都在這裡!  被稱為"世界奇蹟"的 港珠澳大橋究竟多壯觀? 真容終於全面亮相了!  ▼   ▲連接香港、珠海和澳門的港珠澳大橋全長55公裡。
  • 科研背後 | 港珠澳大橋設計團隊:大海上的奇蹟
    港珠澳大橋總設計師 孟凡超:港珠澳大橋工程品質一流1978年參加高考的孟凡超是恢復高考後第一批全國統一出題、統一考試、統一招生的大學生。在孟凡超的印象中當時有200多個學生參加考試,最後只錄取了20多人。作為這20多人中的一員,孟凡超堅定的選擇了橋梁與隧道專業。
  • 港珠澳大橋背後的科技支撐
    港珠澳大橋背後的科技支撐 原標題: 作為我國又一交通工程奇蹟,科技與創新的不斷碰撞是這座大橋與生俱來的基因與烙印。  中國製造支起世界之最  港珠澳大橋被英國《衛報》譽為「新世界七大奇蹟」之一。有人評價,它是交通工程界的「珠穆朗瑪峰」。對於這座目前世界上綜合難度最大的跨海大橋而言,每項榮譽的背後,都是一組組沉甸甸數據的支撐。
  • 港珠澳大橋鋼筋_2020年港珠澳大橋鋼筋資料下載_築龍學社
    它被英國衛報評為 「新的世界七大奇蹟」之一    這裡能看到360°無敵海景    「這麼長的橋,全程採用隔減震措施,在國內外都是沒有的。」 「新的世界七大奇蹟」之一    這裡能看到360°無敵海景   「這麼長的橋,全程採用隔減震措施,在國內外都是沒有的。」
  • 《虹起伶仃——逐夢港珠澳大橋》,帶您了解不一樣的港珠澳大橋
    港珠澳大橋是全球最長的跨海大橋,被外媒稱為新世界七大奇蹟之一。港珠澳大橋的建設創下多項世界之最,是我國綜合國力和民族志氣的體現。《虹起伶仃——逐夢港珠澳大橋》帶您了解不一樣的港珠澳大橋。  《虹起伶仃——逐夢港珠澳大橋》作者周強從新華社記者專業視角出發,全面記錄了港珠澳大橋從孕育到成長的全過程。
  • 港珠澳大橋通車!大國工程背後的交大力量!
    這項舉世矚目的超級工程背後,凝聚的是無數科研工作者的智慧和勞動者的汗水,在這其中有許多西南交大人的身影。一、卜一之、張清華教授團隊——攻克疲勞難題,為大橋120年壽命提供保障港珠澳大橋,設計使用壽命長達120年,比國內其他橋梁「長壽」20年,而「長壽」的秘訣就在於西南交通大學的一項抗疲勞關鍵技術。
  • 港珠澳大橋,你不止是一個奇蹟,你更是奇蹟的開始!
    港珠澳大橋,是難得一見的好電影,它形象的將,目前世界上最長的跨海大橋給隆重的介紹。這座大橋,是中國的奇蹟,同時,也是世界的奇蹟。它的創新手段,它的智慧結晶,它的種種艱辛,它的成之不易。中國,因為這座大橋,開啟了一個新的傳說,又是訴說著我國科技水平質的一種飛躍。
  • 世界的奇蹟——港珠澳大橋
    世界最長的跨海大橋,被英國《衛報》譽為「新世界七大奇蹟」,堪稱世界橋梁建設史上的巔峰之作——港珠澳大橋,跨越伶仃洋,東接香港,西接廣東珠海和澳門,是粵港澳三地首次合作共建的超大型跨海交通工程,全程55公裡。它集橋、島、隧於一體。有了它,連港珠澳,長虹臥波,天塹南北,通途無阻。
  • 港珠澳大橋:海天之間託起人類奇蹟
    本文轉自【環球網-文旅頻道】;【環球網文旅特約作者 米廣弘】走在珠海的香爐灣,站在香港的赤鱲角,登上澳門的制高點,都能看到這樣一座橋,它如一縷綢帶,將茫茫大海劃成兩半,而後蜿蜒伸向遠方,成就建築史上裡程最長、投資最多、施工難度最大的奇蹟,它就是港珠澳大橋
  • 港珠澳大橋對比照震撼全場 《圖鑑中國》展現奇蹟
    本期《圖鑑中國》將為你講述更多巨變背後拼搏的故事——女排姑娘趙蕊蕊、「吸管大王」樓仲平、港珠澳大橋總工程師蘇權科,三位時光分享人將帶來他們的對比照,分享他們的時光故事。10月24日,港珠澳大橋正式通車,作為「新世界七大奇蹟之一」,港珠澳大橋已經成為中國人的驕傲。
  • 北語中外學子現場點讚紀錄電影《港珠澳大橋》
    為營造濃鬱氛圍,凝聚奮進力量,黨委宣傳部邀請紀錄電影《港珠澳大橋》主創走進北語。紀錄電影《港珠澳大橋》以港珠澳大橋最後一節沉管E30沉放安裝過程為敘述主線,全面回顧了港珠澳大橋自2009年開工建設以來,中國橋梁建設者們自力更生、艱苦卓絕的奮鬥歷程。2018年10月23日,被譽為「超級工程」的港珠澳大橋的開通成為一件中外矚目的大事。
  • [分享]港珠澳大橋非通航段資料下載
    中國建設史上裡程最長、投資最多 施工高難度最大的跨海大橋 世界上最長的跨海大橋 港珠澳大橋 它被英國衛報評為港珠澳大橋跨越伶仃洋,東接香港,西接廣東珠海和澳門,總長約55公裡,是粵港澳三地首次合作共建的超大型跨海交通工程。 港珠澳大橋,珠海、香港、澳門三地口岸實行24小時通車、通關。 港珠澳大橋是我國繼三峽工程、青藏鐵路之後又一項重大的基礎設施建設項目,被英國《衛報》譽為「現代世界七大奇蹟」之一。在港珠澳大橋建設過程中,凝聚了廣大國企建設者的智慧與心血。
  • 港珠澳大橋總設計師——「橋痴」孟凡超,用匠心創造世界奇蹟!
    這句話的作者,就是港珠澳大橋的總設計師孟凡超——孟子第七十四代孫。孟凡超的父親是山東臨沂人,也是孟子後裔,抗日戰爭時期作為青年學生幾經輾轉到了四川遂寧。1959年,孟凡超出生在四川遂寧,是中國著名的橋梁專家。港珠澳大橋是世界上最長的跨海大橋,創造了世界奇蹟,是中國人的驕傲,而總設計師孟凡超是我們山東人的驕傲!
  • 港珠澳大橋創造了諸多世界之最 被稱為奇蹟之橋
    新華社記者 呂小煒攝   10月23日,港珠澳大橋正式開通。   這是一座奇蹟之橋,它創造了諸多世界之最:世界上裡程最長、設計使用壽命最長、鋼結構最大、施工難度最大、沉管隧道最長、技術含量最高、科學專利和投資金額最多。
  • 港珠澳大橋建設蘊含「南京力量」
    10月23日,港珠澳大橋正式開通。記者採訪獲悉,從橋梁吊裝到隧道施工,從電力配套到質量檢測……在港珠澳大橋的建設過程中,我市一批企業貢獻了自己的「南京力量」。南化:吊裝纜繩僅髮絲1/10粗,卻比鋼還強港珠澳大橋建設過程中離不開橋面吊裝。
  • 何建明《大橋》:揭秘港珠澳大橋背後的上海故事
    2018年10月,港珠澳大橋正式開通,這不是一座普通的大橋,而被稱為「圓夢橋」「同心橋」「自信橋」「復興橋」。整個工程的核心與難點在於中間一段6.7公裡長的海底隧道,以及深海之中連通海底隧道的兩個人工島。港珠澳大橋的建成,歷經艱辛,被譽為「新的世界七大奇蹟之一」。
  • 2019年,我們帶您見證中國奇蹟—港珠澳大橋
    連綿數十公裡的港珠澳大橋猶如一條彩練將茫茫大海劃成兩半,蜿蜒綿亙伸向遠方4、暢遊港珠澳大橋,我們將乘車經港珠澳大橋前往大灣區西岸的珠海和澳門,感受大橋的雄偉和國力的強盛。5、桂林體驗壯族民俗風情,特別贈送劉三姐大觀園。6、張家界遊覽世界吉尼斯紀錄的土家族民俗風情園;7、家門口起止的老年旅遊專列,全程不換車廂不換鋪,領隊保健醫生全程陪同,為您保駕護航。
  • [分享]港珠澳大橋島隧工程項目資料下載
    ,全程55公裡的港珠澳大橋,是世界上最長的跨海大橋,也是中國交通史上技術最複雜,建設要求及標準最高的工程之一,被英國《衛報》譽為「新世界七大奇蹟」。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它的美麗、雄偉世人有目共睹,但在實現這份美麗的過程中,那些辛酸和勵志的故事,卻鮮為人知,10月6日東南衛視《中國正在說》節目上,港珠澳大橋島隧工程總工程師林鳴先生,向全國觀眾講述了這項超級工程背後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