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珠澳大橋總設計師——「橋痴」孟凡超,用匠心創造世界奇蹟!

2020-12-21 閃電新聞

在世界橋梁界有著這樣一句話:世界橋梁建設,20世紀70年代以前看歐美,90年代看日本,21世紀看中國。這句話的作者,就是港珠澳大橋的總設計師孟凡超——孟子第七十四代孫。

孟凡超的父親是山東臨沂人,也是孟子後裔,抗日戰爭時期作為青年學生幾經輾轉到了四川遂寧。1959年,孟凡超出生在四川遂寧,是中國著名的橋梁專家。港珠澳大橋是世界上最長的跨海大橋,創造了世界奇蹟,是中國人的驕傲,而總設計師孟凡超是我們山東人的驕傲!

港珠澳大橋正式通車

2018年10月23日,港珠澳大橋正式通車運營,這一天中國製造贏得了全世界的稱讚!它是世界上最長的跨海大橋,擁有世界上最深的海底沉管隧道;它的建設,創造了400多項新專利、7項世界之最。大橋連接珠海、澳門特區和香港特區,實現了三地一小時交通經濟生活圈,對於粵港澳大灣區未來的發展,它的意義將無法估量。

解決登陸點之爭

然而,很少有人知道,當初大橋的設計卻經歷了一個艱難的過程。尤其在登陸點上,珠海和澳門發生了非常大的爭論。他們各自提出了一個方向截然相反的地點——橫琴島和情侶路。登陸點問題之爭,成了可行性研究的攔路虎。

2004年,孟凡超度過了一個刻骨銘心的春天,他帶領設計團隊沿著伶仃洋西岸一步一步去尋找最佳的登陸點。有一天,他們從澳門返回珠海,就在要進入拱北關口時,孟凡超突然發現在澳門關和珠海關之間有一個過渡地帶。孟凡超大喜過望,立即用腳步去丈量,有50米左右的寬度足以構成一個6車道的通道。苦苦尋覓的登陸點,竟然以這種方式出現了!

「四化」建設理念促環保

就在孟凡超帶領設計團隊日夜奮戰之時,一個有關中華白海豚的環保問題被提了出來,白海豚保護專家提出港珠澳大橋所跨越的伶仃洋海域正好經過中華白海豚棲息地。中華白海豚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被稱為「水中大熊貓」,專家們表達了強烈的反對意見。

孟凡超頂住壓力,帶領團隊仔細研究中華白海豚的生活習性,想盡一切辦法儘可能減少工程對中華白海豚的幹擾和影響。為此,他們創造性提出了大型化、工廠化、標準化、裝配化的「四化」建設理念。宗旨就是提高大橋建設的工業化水平,所有大型構件全部在工廠完成,再運抵海上安裝,最大限度減少海上作業的人員、時間和裝備數量,從而把對中華白海豚生活的幹擾降到最低。

而「四化」建設理念的提出,不僅僅是保護中華白海豚,它更彰顯了中國橋梁建設者的智慧,這也是世界橋梁界首次公開亮相的高端建設理念。事實證明,在港珠澳大橋建設期間,中華白海豚的損傷數量大大減少。

確定大橋設計方案

2005年,孟凡超帶領團隊完成了大橋三種總體設計方案,分別是全橋、全隧和橋島隧組合方案。然而,在總體方案論證會上,各類專家意見嚴重不統一。尤其是橋梁專家,一直堅持應採取全橋方案,而搞隧道的專家卻力主採用全隧的方案,這樣也可以有效解決對中華白海豚的保護問題。

伶仃洋靠近香港一側的水域,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水道之一,每天通過的船舶約4500艘以上,是我國重要的國際戰略通道,必須保證時刻暢通。如果是全橋方案,一旦大橋發生問題或者遭遇不測而垮塌,這個航道將被堵塞。不遠處就是香港國際機場,機場對航空限高,更是有極其嚴格的要求。

孟凡超記不清多少次和團隊一起乘船在這片海域穿行、踏勘,遙望香港、澳門和珠海,心中鼓蕩著一股熾熱的報國情懷。孟凡超是孟子第七十四代孫,孟子「仁義善」的思想更是牢牢刻進了他的骨子裡。「天將降大任於斯人,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作為孟子的後代,個性執拗的孟凡超始終傳承著祖先的精神。

隨著港珠澳大橋項目的啟動,孟凡超感覺只有奉獻最好的作品,才能無愧於國家和人民,無愧於這個美好的時代,而港珠澳大橋中的橋島隧方案就是他和團隊集體智慧的完美呈現。方案中,靠近香港的主航道採用海底隧道,這樣可以解決航道暢通和航空限高的問題。

我為你驕傲

2009年,港珠澳大橋工程建設拉開大幕,孟凡超的團隊開始進入大橋設計工作的具體實施階段。然而,孟凡超卻病倒了,20多個小時的手術,他卻全然沒當回事,腦海裡全部都是港珠澳大橋。還沒等拆線,孟凡超就組織團隊到病房裡繼續工作。

妻子歐陽華安看在眼裡,痛在心頭。她為了不讓孟凡超有心理壓力,一直都沒有講他的真正病因,而直到今天,孟凡超都以為自己得的是闌尾炎。

港珠澳大橋主體工程終於通過了驗收!這座設計使用壽命超過120年的大橋,開始接受世界的檢閱。走在回家的路上,孟凡超有一種熟悉的陌生感,妻子歐陽華安也是百感交集。幾十年間,丈夫有四分之三的時間出差在外,家裡家外只能靠自己獨自支撐,甚至常常被人誤解這是一位帶著孩子的單身母親。但是,她除了偶爾埋怨幾句,更多的就是在背後默默支持著丈夫。在她眼裡,丈夫在做利國利民的大事,她為他感到驕傲。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2019年,60歲的孟凡超延遲退休,擔任裝配化鋼結構橋梁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的理事長。聯盟吸引了我國這一行業比較有競爭力和創新能力的群體,目的在於增強研發核心技術的能力,走自主創新、共同提高的道路,一起探索先進的鋼結構橋梁建設理念,提升我國橋梁的設計建設水平。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40年的艱苦跋涉,孟凡超重新找到了自己的方向,走出設計師的軌道,進入一片更加廣闊的天地。對於未來,他依舊充滿信心!

周日18:27

山東影視《一張照片》

看超級工程背後的國之匠心

來源:山東廣播電視臺影視頻道

編輯:王春令

審校:楊本敬

大家都在看

2020高校錄取通知書花式大放送,網友:轉發能送一個嗎

泰安好物來了!「悟空」偷肥桃被當場抓包

夢想變現實,濟南中央商務區引爆項目再次迎來交付!

教育部:全面恢復教育教學秩序!山東一大批高校要開學了

相關焦點

  • 港珠澳大橋總設計師——「橋痴」孟凡超:用匠心刷新中國速度 創造...
    這句話的作者,就是港珠澳大橋的總設計師孟凡超——孟子第七十四代孫。孟凡超的父親是山東臨沂人,也是孟子後裔,抗日戰爭時期作為青年學生幾經輾轉到了四川遂寧。1959年,孟凡超出生在四川遂寧,是中國著名的橋梁專家。港珠澳大橋是世界上最長的跨海大橋,創造了世界奇蹟,是中國人的驕傲,而總設計師孟凡超是我們山東人的驕傲!
  • 港珠澳大橋總設計師孟凡超:用匠心刷新中國速度
    港珠澳大橋,是迄今為止世界上總體跨度最長、鋼結構橋體最長、海底隧道最長的跨海大橋,開創了世界橋梁建設領域的多個第一。這是中國交通史上技術最複雜、建設要求及標準最高的工程之一,從可行性研究到圓滿竣工,歷經15年時間,而其中僅可行性研究就長達六年。 有一種奇蹟,叫中國速度!
  • 港珠澳大橋總設計師孟凡超 為港珠澳大橋「痴狂」15年
    孟凡超 港珠澳大橋總設計師,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中國交通建設股份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中交公路規劃設計院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從2004年介入港珠澳大橋可行性研究至今,長達15年的耕耘與澆築,是參與到港珠澳大橋時間最長的設計者之一。
  • 港珠澳大橋總設計師是我們的四川老鄉!
    港珠澳大橋的總設計師,是遂寧老鄉!港珠澳大橋跨越伶仃洋,東接香港,西接廣東珠海和澳門,總長約55公裡,是粵港澳三地首次合作共建的超大型跨海交通工程。圖 新華社記者 梁旭 攝這可是世界上最長的跨海大橋它集橋、島、隧於一體從2009年正式開工建設到今年正式通車港珠澳大橋前後歷時良久早在2015年它就被英國《衛報》評為了「現代世界七大奇蹟」如此激動人心的時刻
  • 港珠澳大橋開通,近3000重慶人參與建設,對話總設計師……
    如今,文天祥發出千古慨嘆的伶仃洋(又稱零丁洋),已是世界上最繁忙的航道之一。在這片廣闊的海面上,有一座大橋於10月23日正式開通了。它,就是港珠澳大橋。這座大橋歷時6年論證、8年建設,全長55公裡,集橋、島、隧一體,創造了多項世界第一,獲600多項專利,堪稱世界橋梁史上的珠穆朗瑪峰。
  • 一橋飛架港珠澳 用匠心刷新中國速度
    港珠澳大橋總設計師孟凡超: 一橋飛架港珠澳 用匠心刷新中國速度   全長55公裡的港珠澳跨海大橋,一橋飛架。  今年10月份,港珠澳大橋將迎來通車一周年;再過兩月,它的總設計師孟凡超,就將步入花甲之年。  從1982年參與建設第一座橋梁以來,孟凡超先後主持、組織、參與完成了近30座大型橋梁的設計,見證了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橋梁工程的建設發展。  或者說,孟凡超本身,就是中國橋梁進化史的縮影。
  • 港珠澳大橋總設計師:我們造出橋梁界的瑞士表,工程師也要有自己的...
    他叫孟凡超,是中交公路規劃設計院副院長、港珠澳大橋總設計師。先來說說,咱們的港珠澳大橋,有多牛?這座全長55公裡的大橋是中國交通建設史上的裡程碑項目,也震驚了世界工程建築領域。TA是目前世界上在建的最長跨海大橋,被稱為「新的世界七大奇蹟」,TA擁有世界上最長的沉管海底隧道,是世界上最具挑戰性的超級工程之一。
  • 港珠澳大橋創造了諸多世界之最 被稱為奇蹟之橋
    新華社記者 呂小煒攝   10月23日,港珠澳大橋正式開通。   這是一座奇蹟之橋,它創造了諸多世界之最:世界上裡程最長、設計使用壽命最長、鋼結構最大、施工難度最大、沉管隧道最長、技術含量最高、科學專利和投資金額最多。
  • 科研背後 | 港珠澳大橋設計團隊:大海上的奇蹟
    港珠澳大橋跨越伶仃洋,東接香港特別行政區,西接廣東省珠海市和澳門特別行政區,總長約55公裡,是中國第一條外海深海沉管隧道、世界唯一的深埋沉管隧道、世界上規模自大的公路沉管隧道。歷時九年,突破重重困難,圓滿完成任務。
  • 解密現代世界七大奇蹟:港珠澳大橋怎樣活到120歲
    ——孟凡超 現代世界七大奇蹟 不久之前,英國《衛報》從全球即將竣工的工程中,評選出了「現代世界七大奇蹟」,港珠澳大橋是其中之一。 碧藍的天空下,無人機的畫面中,港珠澳大橋猶如一條橫空出世的巨龍,橫跨在伶仃洋上。
  • 橋梁界的珠穆朗瑪峰「港珠澳大橋」一個宏偉的構想讓全世界佩服
    港珠澳大橋可以說,這些中國橋,代表著中國形象,中國的力量,而其中最讓世人矚目,最讓人驚嘆的,自然還得是港珠澳大橋,它全長55公裡,集橋梁、人工島和海底隧道為一體,總造價達到1269億,是世界建築史上裡程最長投資最大施工難度,同時也是最大的跨海大梅,有「橋梁界的珠穆朗瑪峰」之稱,大橋通車後,英國衛報產即將它評為了新世界七大奇蹟之一。
  • 港珠澳大橋創下多項世界之最(組圖)
    (原標題:港珠澳大橋創下多項世界之最(組圖))   港珠澳大橋主體工程最終採用了橋
  • 巨龍,騰飛在伶仃洋上——港珠澳大橋開通儀式側記
    新華社珠海10月23日電 題:巨龍,騰飛在伶仃洋上——港珠澳大橋開通儀式側記  新華社記者霍小光、張曉松、王攀、周強  「港珠澳大橋正式開通!」  2018年10月23日上午10時,一個振奮人心的消息傳來。
  • 第77集 港珠澳大橋背後的前期規劃
    在這段時間裡,港珠澳大橋經歷了眾多建築者夜以繼日的攻關克難,可以說,在它的每一個節點都有著建造者們留下的印記。 2004年年初,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孟凡超被任命為主體工程總設計師,開始了港珠澳大橋的工程核心性研究報告的前期規劃。
  • 港珠澳大橋奇蹟背後的高校力量
    2018年10月23日,港珠澳大橋開通儀式在廣東珠海舉行,24日上午9時,大橋正式通車。這座動工於2009年12月,歷時9年,投資1200億元的世界最長跨海大橋終於與我們見面了。
  • 最高抵禦15級颱風的港珠澳大橋,遇到16級的颱風,結果怎樣?
    比如說世界第一高橋,貴州北盤江大橋,高達200層樓;世界最長高鐵橋,江蘇省丹昆特大橋,全長164.851公裡,為金氏世界紀錄第一長橋;還有世界第一拱橋,重慶朝天門長江大橋,主跨552米,是世界跨度最大的拱橋;就連美國舊金山的奧克蘭海灣大橋,抗震能力達到8級的世界第一,也是中國建造的。
  • 港珠澳大橋背後的科技支撐
    作為我國又一交通工程奇蹟,科技與創新的不斷碰撞是這座大橋與生俱來的基因與烙印。  中國製造支起世界之最  港珠澳大橋被英國《衛報》譽為「新世界七大奇蹟」之一。有人評價,它是交通工程界的「珠穆朗瑪峰」。對於這座目前世界上綜合難度最大的跨海大橋而言,每項榮譽的背後,都是一組組沉甸甸數據的支撐。
  • [分享]港珠澳大橋建了幾年資料下載
    港珠澳大橋是中國新的地標性建築之一,被譽為世界橋梁界的「珠穆朗瑪峰」,英國《衛報》稱之為「現代世界七大奇蹟」之一。大橋開通後,從香港到珠海、澳門陸路車程由3.5小時縮短至約45分鐘。然而,這個夢想從提出到實現,三地人民足足用了35年。
  • 「共和國超級工程」港珠澳大橋
    央廣網廣州8月2日消息(記者柴華 郭翔宇)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和報紙摘要》報導,今天推出第二篇:《港珠澳大橋》。正值暑假,往來粵港澳三地的旅客比以往更多。從這裡出發,原本需要3個多小時去往香港的航程現在乘車只需要45分鐘。
  • 世界的奇蹟——港珠澳大橋
    世界最長的跨海大橋,被英國《衛報》譽為「新世界七大奇蹟」,堪稱世界橋梁建設史上的巔峰之作——港珠澳大橋,跨越伶仃洋,東接香港,西接廣東珠海和澳門,是粵港澳三地首次合作共建的超大型跨海交通工程,全程55公裡。它集橋、島、隧於一體。有了它,連港珠澳,長虹臥波,天塹南北,通途無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