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評線】桂聲網評:讓非物質文化遺產融入尋常百姓生活

2020-12-25 廣西新聞網

2020年12月23日 11:54 來源:貴港新聞網 作者:劉天放 編輯:覃心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增強民族身份感和認同感的引航燈、社會和諧的助推器、國家發展的軟實力、促進民族團結的壓艙石,體現著民族精神,見證了中華民族的歷史脈絡和魅力,理應讓民眾更多地參與其中,讓非物質文化遺產在「尋常百姓家」永葆青春活力與魅力。

據中新社報導,北京時間12月17日晚,「太極拳」和「送王船」經委員會評審通過,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此前,中國書法、二十四節氣、京劇等均已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冊)。目前,我國共有42個項目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冊),數量位居世界第一。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世界各民族在與大自然的相互融合過程中所產生的傳統文化和傳統知識不斷傳承、創新和積澱的成果,是一個民族的生命記憶和文化基因,也是一個國家和地區文化精神的精華存留。「太極拳」和「送王船」成功申遺,表明我國非遺項目繼續顯示出強大實力,繼續領跑世界。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要深入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範,結合時代要求繼承創新,讓中華文化展現出永久魅力和時代風採。事實上,非遺對中華民族精神的構建有著潛移默化的作用,也具有很強的傳承性。如果民眾在平時深度參與其中,必將使我國的非遺項目入腦入心,讓非遺更好地得到保護和傳承。

而要讓非遺與時俱進地得到保護和傳承,就必須使其更貼近生活,讓其融入尋常百姓的日常之中。那些耀眼的工藝、美術、技巧、絕活、表演等,總是能被人們在生活中踐行。其實,非遺傳承的方式多種多樣,而「非遺即生活」就是最好的傳承方式。讓非物質文化遺產在生活中再現,就能令其魅力無窮,使人們生出對傳統文化的自豪感。

我國非物質文化資源十分豐富,涉及傳統技藝、民俗、曲藝、民間文學等方面,我們應進一步整合歷史文化資源,建立傳習基地,創新發展。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必須立足於現實,結合實際加以創新,使先進文化不斷豐富和發展,讓非遺服務於社會主義道德建設,使其代表人民群眾的共同利益,並為人民群眾所接受和喜愛。(劉天放)

相關焦點

  • 讓非物質文化遺產 融入尋常百姓生活
    12月17日,我國單獨申報的「太極拳」、我國與馬來西亞聯合申報的「送王船——有關人與海洋可持續聯繫的儀式及相關實踐」兩個項目,經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評審通過,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 【地評線】桂聲網評:「強治理」以「繡花」功夫推進城市精細管理
    今年以來,南寧市全面實施強首府戰略,將「強治理」作為一項關鍵工作,以「治水、建城、為民」為主線,高標準高水平推進綜合整治,不斷提高城市品位和文化軟實力,加快打造面向東協的區域性國際大都市。一城之美,在於精緻;一城管理,在於精細。城市治理應該像繡花一樣,從細節著眼、從小事著手。
  • 【地評線】南方網評:練好「繡花」功夫 精心呵護歷史文化遺產
    近年來,潮州通過「繡花」功夫推進古城文物建築、街區巷道、名人故居的保育修繕工作,按照修舊如舊原則,實施5個歷史文化街區和5個主題街區的微改造、微更新項目。在剛剛過去的這個中秋國慶假期,潮州接待遊客近200萬人次,總收入約8.9億元,當地古城文化旅遊特色區就是最受歡迎的旅遊目的地。
  • 融入生活讓文化遺產活起來
    當前,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知識水平的提高,文化遺產的價值正得到越來越多的認可,社會各界對其保護也給予越來越多的支持。從廣州而言,廣府文化遺產豐富多彩,但由於「時過境遷」,它們距離日常生活、距離年輕一代正漸行漸遠,對其傳承、發展也就壓力山大。近年來,從政府部門到民間機構、企業,從粵劇紅船、歷史建築名錄到「廣府文化進校園」,各方付出諸多努力,也取得了豐碩成果。
  • 【中國之治@文化解碼】漫評 | 讓非物質文化遺產更好融入人民生活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傳統文化的瑰寶,蘊含著人類文明中的智慧和精神。習近平總書記在山西考察時曾指出,歷史文化遺產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寶貴資源,要始終把保護放在第一位。  非物質文化遺產有其特殊性,最大的特點是不脫離民族特殊的生活生產方式,是民族個性、民族審美習慣的「活」的體現,所以人的傳承特別重要。近年來,各地都在積極組織開展非遺保護和傳承工作,把「非物質文化遺產」融入到民眾生活以及社區教育當中。同時,我們也要認識到,年輕人的加入能夠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增添更多可能性,增強生命力。
  • 詳述蘇州非物質文化遺產博物館
    蘇州非物質文化遺產博物館坐落於蘇州吳中區園藝博覽會會址東側。在園博會選址規劃以前,這片水繞三方風景秀麗的土地屬於一個離太湖不遠的古老村莊。由於園博園是一個以自然為主題的大型展場,因此新的建築該如何恰當地介入這塊場地來強化建築與自然的融合,成為了該館的設計出發點。
  • 城市公園讓文化融入百姓生活
    這不僅是城市發展理念轉變的寫照,更是一種城市文化的表達,在滿足城市快速發展要求之時,不忘增加城市的宜居性,讓百姓共享發展成果,提升百姓的獲得感、幸福感。而新理念指導下的城市公園,內部更是精益求精,將文化和精神越來越融入百姓的生活和情感。城市公園多以植物作為基礎景觀元素。
  • 宣漢縣:舉行2020年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展演
    為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讓非物質文化遺產走進千家萬戶,12月16日,宣漢縣舉行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展演。展演活動有11支代表隊、100餘名非遺傳承人參加。非物質文化傳承人 趙昌平:讓群眾能夠知道,能了解我們巴國的文化和巴國的非物質(文化)是什麼,永遠傳承下去。非物質文化傳承人 劉吉平:我們來參加了薅草鑼鼓賽歌會。我希望把我們的非物質文化繼續發揚光大、傳承下去。
  • 【地評線】金羊網評:善用禮儀文化 涵育文明新風
    原標題:【地評線】金羊網評:善用禮儀文化 涵育文明新風  近日,《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發布。
  • 市非物質文化遺產招賢寺廟會成百姓表演舞臺
    市非物質文化遺產招賢寺廟會成百姓表演舞臺南報網訊 (記者 耿海華)舞蹈表演、中醫義診、雨花石展……這些跟老百姓生活緊密關聯的活動,7月21日上午,在南京市非物質文化遺產——招賢寺廟會上一一亮相。
  • 《福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規定》明年元旦起施行
    福州新聞網12月23日訊(福州日報記者 李白蕾)市人大常委會22日召開《福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規定》頒布實施新聞發布會,該法規將於2021年1月1日起施行。這是我省設區市首部非物質文化遺產方面的地方性法規,對於加強我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具有重要意義。
  • 【地評線】南方網評:乘風破浪,勇做時代弄潮兒
    【地評線】南方網評:乘風破浪,勇做時代弄潮兒 2020-07-09 10:19 來源: 南方網
  • 【地評線】荔枝網評:讓思政之「鹽」成高校課程必要標配
    【地評線】荔枝網評:讓思政之「鹽」成高校課程必要標配荔枝新聞  作者:  2020-06-08 強化「兩評價」,確保思政之「鹽」發揮鑄魂育人預期功效
  • 甘食記:老闆,給我來一碗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美味!
    它為什麼這麼火:成都人一日三餐都愛吃它百年老店非物質文化遺產張靚穎謝娜張杰等推薦的請全程保持高度集中這一碗肥腸粉,還是美食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三代及三代以上的百年老店才能享有的盛譽,成都人怎能不好好珍藏和保護?
  • 陳偉強:非物質文化遺產地術拳的守望者_新聞頻道_福州新聞網_福州...
    陳偉強:非物質文化遺產地術拳的守望者  陳偉強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地術拳代表性傳承人,現任福建省地術拳協會會長。陳偉強:非物質文化遺產地術拳的守望者  2011年,地術拳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 2017北京非物質文化遺產時尚創意設計大賽展在天橋舉辦
    新京報快訊 12月29日,由北京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和北京市西城區文化委員會共同主辦,北京市各區文化委員會支持,北京市西城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北京服裝學院、北京聯合大學藝術學院聯合承辦的「民間瑰寶·魅力之都」2017北京非物質文化遺產時尚創意設計大賽活動閉幕展在北京天橋藝術中心舉行
  • 讓非物質文化遺產與自然遺產珠聯壁合
    除了絕版的風景,非物質文化遺產不斷融入到旅遊業,諸如「魅力湘西」、「天門狐仙」旅遊演藝和寶峰湖景區,以及我早些年策劃與組織的「張家界導遊萬裡行」輾轉華南、華北、華東和臺灣等客源地展示民族風情均運用到了陽戲、民歌、擺手舞等非物質文化元素。  旅遊是形,文化是根和魂。在文化與旅遊融合的大背景下,我對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與傳播也更加關注。
  • 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示
    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示  全市代表作品名錄推薦項目分8類24項,大鵬山歌等榜上有名  晶報訊(記者鄧妍)第一批深圳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品名錄推薦項目名單日前已公示。據了解,我市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產普查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果,初步普查出了123個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項目,確定了24項重點普查項目,成為第一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品名錄推薦項目,目前正在進行公示。深圳市文化局社會文化處的負責人告訴記者,這些項目都是深圳市文化部門在對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普查篩選後,又組織有關專家對各區項目進行論證和評審產生的。
  • 什麼是非遺,非物質文化遺產?——創雅文化帶你了解!
    非物質文化遺產:指各種以非物質形態存在的與群眾生活密切相關、世代相承的傳統文化表現形式。一其實,非遺並不神秘,它是隨口哼唱的民歌,它是喜聞樂見的民俗,它在尋常百姓的剪紙刺繡中,它也在文人墨客的筆墨紙硯中···讀到這裡,如果你還不知道什麼是「非遺」,再往下看啦!非遺是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全稱。
  • 為什麼還要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
    為什麼要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我覺得這個命題太大了,真不好回答。因為非物質文化遺產涵蓋的範圍很廣,國家用來公布名錄的分類就有十個大類,包括:民間文學、傳統音樂、傳統舞蹈、傳統美術、傳統技藝、傳統體育、遊藝與雜技、傳統醫藥、戲曲、曲藝、民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