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是北魏武川鎮還是魏帝行宮 武川土城梁古城為魏帝行宮

2020-12-15 騰訊網

土城梁古城位於武川縣西南20餘公裡的大青山鄉土城梁村西山顛之上。五十年代 張鬱先生調查發現,並考證為北魏"武川鎮"城址。這一觀點多年來被歷史學及考古學界普遍採用。筆者經實地調查及史料核對,認定此城是北魏皇帝行宮遺址,不是北魏武川鎮城址。

土城梁古城的具體情況,此處不再贅述,其規模與已考定的懷朔鎮和撫冥鎮相比,規模不及,做為皇帝之行宮,無需與軍鎮容納千軍萬馬的規模相比,這是客觀事實,依此去推翻它不是武川鎮城址是乎證據不足。其次,土城梁古城內所出遺物,諸如反映級別較高的大型覆盆式蓮花紋柱礎石和"富貴萬歲"瓦當,在其它六鎮城址中沒有發現,這充分體現了行宮與軍鎮在建築材料的使用上的等級差別。最主要的是從該城所的地理位置上來斷定。

土城梁古城處在大青山腹地古白道西岸山頂上,是白道嶺的中心地帶,南出白道有"白道城"守護,北出白道有長城防禦,如果土城梁做為軍鎮,它是起不到防禦作用,而是處於被防禦中。關於魏帝行宮的位置,酈道元在《水經注》中說:"芒幹水又西南,逕雲中城北,白道中溪水注之,水發源武川北塞中,其水西南流歷谷逕魏帝行宮東。世謂之阿計頭宮,在白道嶺北阜上,其城圓角而不方,四門列觀,城內惟臺殿已。其水又西南,歷中溪出山,西南流注入雲中城北"。這段史料為我們確定武川鎮及魏帝行宮的位置,提供了唯一可靠的史料依據。

酈氏作為當時人,記述當時事,特別是他親自調查並隨魏帝北巡六鎮,曾二次到過武川鎮,登臨大青山,在《水經注》中勾畫出一幅北魏時代的大青山風貌,這是目擊者筆錄。酈道元第一次是跟隨孝文帝元宏從西向東巡視邊鎮。第二次到武川鎮是由南而北,但未寫明時間。 通過相關史料可知,酈道元第二次到武川鎮明確地把魏帝行宮寫在白道中溪水西,而土城梁古城正處於白道中溪水西的山坡上。按照《中國歷史地圖集》所標"白道中溪水"的位置,對照現代地圖,應指武川縣境內的槍盤河,即水磨溝。在水磨溝的南口及北口均出土過東羅馬金幣,說明水磨溝在北魏時是大青山中的一條通道。但是許多史家及文物工作者在並未弄清縣境的槍盤河和白道中溪水具體位置,僅依據《中國歷史地圖集》所標的白道中溪水,就認定水磨溝之水即"白道中溪水",因而引起一系列的錯誤考證。 槍盤河的發源地在武川縣上禿亥鄉小西灘村一帶,向南流10餘公裡到東土城鄉後西南流;另在東土城鄉西北的點素不浪村南流之水,流經東土城又西南流,兩水在東土城匯合後又南流,經蘑菇窯鄉大、小鹼灘村,南入大青山鄉井兒溝,又南出武川進入土左旗店上村,後於雲中城北注入大黑河。這條水系並未經過古白道。"白道中溪水"經調查,是從今武川縣安字號鄉的定向營村、寬灘村東發源的數條小溪及山中泉水西流匯於縣城北的:一支西南流入槍盤河的支流昆都侖河;一支南流白道北口的沙登山口,進入白道,經大青山鄉西窯子村南入水泉村,經白道中的中店子村、牌樓館村到壩頂村,此水由於白道嶺阻擋,不能正南流,轉而從山間西南流。酈氏走白道到武川鎮見到的正是這支水流,因正處於白道,故在《水經注》中把此水稱為"白道中溪水"。這支水流在壩頂村西南流的同時,又從大青山鄉的薛臺凹村和蛇盤兔村發源的兩支水流交匯,南流經馬家店村,再南流到老園子村,又經烏素圖村南出山。這段水正是酈氏《水經注》中"其水又西南,歷中溪出山,西南流注入雲中城北"。酈氏在白道中北行,所見魏帝行宮在武川縣境內僅土城梁古城所觸地地理位置及水系與《水經注》的記載相符合。另外,孫秀川先生認為土城梁古城"僅是一座很小的土圍子","當是《山西通志》中所說的元代為了保護蜈蚣壩南北交通安全的需要,修建的戲甸城廢址"。同時認為"今水磨溝河水,確是北魏時的白道中溪水,今武川縣西15公裡的東土城古城,無疑是北魏時所建的武川鎮城址"。東土城古城筆者調查了十餘次,這是一座金元時代的古城,1960年城內出土了一件白地黑釉龍鳳罐。1974年出土了一件九疊文"監國公主行小差河北都總管之印"經考證是元代之物,現藏內蒙古博物館。八十年代初,筆者又將城內出土的一件磁州窯"都府"瓶徵集回武川縣文管所收藏。顯然該文作者未經實地調查,加以缺乏文物考古基本知識,便主觀描繪出"白道中溪水"、"西甸城"及"武川鎮"的錯誤論斷。

(作者為呼和浩特博物館館長武成)

(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2020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評選啟動,武川壩頂北魏祭天遺址入選
    張文平:對,現在就是說從呼市到武川路上是大青山的制高點了。 2019年開始,考古工作人員開始對該遺址進行考古發掘,才展現出如今的面貌,分布範圍約1萬平方米,遠望如一個圓形大土包,由矮土牆、環形壕等構築成,並考證其為北魏皇家祭祀遺址。
  • 北魏重鎮武川古鎮之行
    出於對北魏文化的愛好,隨老公自駕遊從北京到北魏首都平城,今大同,從大同到北魏重鎮,武川安頓好住宿,享受這裡的美食蒜拌羊頭第二天一早,尋找北魏古城遺址,今內蒙古武川縣西烏蘭不浪土城良村,尋找曾經帝王之鄉的痕跡
  • 國博館刊︱北魏六鎮防線的空間分析
    北魏六鎮長城北線戍堡視域範圍分析圖接下來再對北線長城的戍堡進行視域分析。從中可以看出北線長城戍堡的視域範圍除了在以烏蘭花土城子古城為核心的地區內與南線長城視域範圍重合外,主要面對的還是北部的廣大區域。八月癸卯,皇太子朝於行宮。甲辰,行幸陰山,觀雲川。丁未,幸閱武臺,臨觀講武。癸丑,幸懷朔鎮。己未,幸武川鎮。辛酉,幸撫冥鎮。甲子,幸柔玄鎮。乙丑,南還。這段文獻較為完整地記述了孝文帝在遷都之年北巡六鎮的時間和路線,此前日本學者松下憲一結合此段文獻中所提供的時間信息推測了武川鎮到撫冥鎮以及撫冥鎮到柔玄鎮的距離,並據此對武川和柔玄地望進行了推斷。
  • 極有可能是北魏武川鎮丨包頭市達茂聯合旗希拉穆仁鎮的城圐圙古城
    召河對岸的丘陵上有一道東北——西南走向的北魏長城。從這裡往南可經蜈蚣壩到達土默川平原,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古城牆體清晰可見,保存較好。大城位於小城之西約85米,平面略呈方形,東南角為折角,方向約為355°。古城東牆長388米,南牆長332米,東南角一段長114米,西牆長407米,北牆長440米。四牆正中設有城門,門寬約5米,高4~5米,門兩側有突出牆體約5米的高大土臺,無甕城。東門南側有馬面一個,西牆、北牆門兩側各設一馬面,北門外側左右各一個自然平臺,形若雙闕,城四角有角臺。
  • 北魏六鎮之亂,是北魏滅亡的導火線嗎?
    他見此情景,乾脆聚眾造反,殺了鎮將,改年號為真王,各鎮的漢族和夷族百姓紛紛前來響應。破六韓拔陵帶兵向南進發,派偏將衛可孤包圍了武川鎮,又攻打懷朔鎮。   尖山人賀拔度拔和他的三個兒子賀拔允、賀拔勝、賀拔嶽都有才幹和勇氣,懷朔鎮將楊鈞便提拔賀拔度拔為統軍,又提拔他的三個兒子為軍主,讓他們去抵抗叛民。
  • 包頭這個消失的古鎮,曾是北魏的咽喉要塞,還走出過幾位皇帝
    「從這道土梁一直到那棵樹南側的土堆,是古城的東牆。」蘇永利老師手指南方介紹。「從那個土堆一直到遠處井房子那裡,是南牆。從井房子一直到咱們剛才看的房後,是西牆……」沿著蘇永利手指的方向觀察,外行的我們根本看不出古城的輪廓,所謂的土梁其實僅僅比地面高出一點點。今天已難以看出痕跡的懷朔古城是如何被發現的?
  • 呼和浩特的古城述略
    三、魏晉南北朝時期古城 魏晉南北朝時期,呼和浩特地區新建的城市較少。重要的古城有盛樂城、雲中宮(城)、白道城和武川鎮等。除少數是新闢的城址外,大多古城都是在漢代的舊城址上沿用的。
  • 俄境內現唐代古城疑為公主行宮 圖揭世界十大神秘遺蹟
    俄境內現唐代古城疑為公主行宮 (資料圖)  人民網北京4月13日電  (陳苑)近日,位於俄羅斯境內的一座古城遺址引起人們關注,據了解,該遺址名為「博爾巴任」,遺蹟體現了中國唐代建築特色,應為回鶻人所建。
  • 從六鎮起義來看軍鎮制度,北魏的不恰當處理最終導致社會動亂
    在北魏入主中原後,為了加強對北方少數民族的防禦,徵發了十萬民工在上谷至河套,東西綿延千裡的邊疆地區修築了六個主要的軍事堡壘,,派大軍駐守,拱衛首都平城。這六大軍鎮,分別是沃野、懷朔、武川、撫冥、柔玄、懷荒,名為六鎮。六鎮雖然佔地廣闊,但並未有內地的郡縣制度,有獨立的管理制度。首先,六鎮是軍事要塞。
  • 南梁鍾離大捷,北魏枉殺賢王
    鍾離城外,韋睿於一夜之間就起了一座營壘,南梁軍隊這種鬼斧神工的技術,深深撼動了魏軍的士氣。北魏楊大眼勇冠三軍,他率領一萬多騎兵前來交戰,所向披靡,銳不可當。韋睿把戰車連接起來組成陣勢,楊大眼聚集騎兵圍攻。韋睿下令用兩千架強弩一起發射,箭矢穿透鎧甲直接射中,殺傷了大批北魏人馬。楊大眼的右臂也被箭矢射穿,於是退走了。
  • 武川國際燕麥文化節吉祥物「小燕子」首發亮相上海國家會展中心
    小燕子自我介紹我叫小燕子,我來自曾是北魏重鎮,現在是一帶一路倡議草原絲綢之路重要節點的內蒙古武川,這裡素有「中國莜麵之鄉」的美稱,是久負盛名的「燕麥故鄉」,光照足、原生態、無汙染,營養健康的燕麥,孕育了我。巍巍大青山,美食在武川!
  • 《中國》之關隴,北魏宇文泰鮮卑、漢文化融合,隋唐前沿
    公元534年,宇文泰,賀拔嶽武川是北魏鎮守的城池,關隴地區是北魏重要的中心,關隴軍人也是北魏強大的部隊。宇文泰28歲的時候被眾人推薦接任賀拔嶽領導權。孝武帝投靠宇文泰,封宇文泰為丞相,改號為西魏,史上這時有東魏、西魏、南梁三朝存在,東魏高歡年年侵犯西魏,兩國交戰之後,東魏因為國強恢復得很快,但西魏卻元氣大傷,每每都要面臨著威脅和滅亡。西魏宇文泰急需成立更強大的軍隊,來抵禦外部嚴酷危險的環境,他把鮮卑族優秀的人群和關隴地區的漢人精英組成了一支關隴軍事貴族集團。
  • 灰騰梁 山梁的上邊是個有故事的地方
    灰騰梁位於內蒙古中部的烏蘭察布市,距首都430公裡,是內蒙古距離北京最近的草原。灰騰梁的南面為全國三大燻雞名縣之一的卓資山縣,梁的北面是「草原人參紅蘿蔔」的故鄉察右中旗。兩地的人們都習慣上稱「輝騰錫勒」為灰騰梁。前幾天,乘著草原最後的一抹綠色前往灰騰梁。
  • 海州舊事|海州古城土改磚砌,經幾任州官曆時538個年頭
    《隆慶海州志》載「州城舊有土城,相傳梁天監十一年馬仙埤築。」梁天監十一年也即公元502年,州志載說為「相傳」,是為聽說梁天監十一年,到底是哪一年,史無確切說法,僅此海州有城歷史,已是距今1507年了。當初所建之城,算不上建制城市,只是馬仙埤為抵禦北魏進犯,用土堆築而成的軍事營寨。海州之名至27年後的東魏武定七年,也即公元549年,才以「海」命名為海州。
  • 六鎮之亂——北魏崩潰前的喪鐘
    既然東遷洛陽,為更好地管轄關東廣袤的領土以及安撫隨遷而來的鮮卑貴族,北魏孝文帝元宏選擇尊重門閥士族的等級劃分制度,將鮮卑王族以及各大鮮卑貴族、豪強同樣納入門閥士族的範圍之內,賦予其較多的政治地位和特權,史書記載「遷入河南者為羽林、虎賁,勳貴與士族同列」。
  • 考古發現​張家口康保西土城遺址考古掀起金代古城面紗
    張家口康保西土城遺址考古掀起金代古城面紗           目前,該項考古調查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成果,初步確定該遺址的主體年代為金代,西土城遺址的神秘面紗正被緩緩掀起。是武城還是居民生活城?這個都城為什麼能夠出土如此之多、如此之豐富的骰子等賭具?這裡究竟是一座古人留下的賭城還是賭具的集散地?如果是賭城,玩賭的人來自何方, 為什麼要聚在這裡?如果是集散地,其生產源頭和銷售又在哪裡? 因為當地也並沒有這種能夠燒制骰子的土質。通過散存在民間的器皿用具看,使用的人不乏來自上層社會,這又如何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