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港市地處東北亞、環渤海和環黃海三個經濟圈的交匯點,是連接中、朝、韓、俄、日五國的交通樞紐、歐亞大通道的重要節點,是東北東部地區重要的海陸門戶。東港是中國Z大的海蜇養殖基地 和梭子蟹養殖基地、國家級的草莓產研中心和最大的優質生產基地。
有山有水即為風景,東港的水既有滔滔黃海的壯闊,又有涓涓細流的清澈;既有溼地沼澤的豐潤,又有水庫池塘河流溝岔的星羅棋布。徜徉於山水之間,你總會感到一種音樂的流淌——或氣勢磅礴如雄渾的交響樂,或空靈清越如淡定的古琴聲;或鏗鏘跌宕如震撼的打擊樂;或清麗明亮如歡快的竹笛聲。
走進東港的鄉村,炊煙嫋嫋中,山水掩映下,溫暖的農家小院,樸實的農民一張張憨實的笑臉,你霎時會感受到一種別樣的寧靜。經歷了跌宕,在這裡你可以回歸自然的平靜、見識了大壯觀,在這裡你可以玩味精緻小景;感受了疲憊,在這裡你可以找尋心靈回歸的港灣。生活在這座美麗家園的人們,幸福地享受著天藍、地綠、水清的美好。
詩人王洪靜:你若來到我家鄉,Z好在九月,我陪你看山看水,看高貴的河鳥,飄過頭頂,看勤勞的山母,從一望無際的稻浪,淘出金燦燦的時光,你若到來,Z好在陽光明媚的清晨,或秋陽熱烈的午後,Z好趕在農人收割之前,或在這美麗的巨幅畫卷被季節之手收起畫軸之前。
稻浪翻滾
因為綿延125公裡的黃金海岸線,因為純淨的陽光、溼潤的空氣,因為海的碧藍與海天交匯的那一抹壯觀,因為萬頃溼地聲聲鳥鳴--東港,這個臨江臨海的美麗小城,成了每一位東港人心中永遠的驕傲。遼寧省東港市素有「北國江南,魚米之鄉」的美譽,鴨綠江畔,大孤山下,是一片片湧動著的金色稻田,是飽含著東港人辛勤汗水的沉甸甸稻穗。東港市全市糧田總面積有120萬畝,是全國200個重點產糧縣市之一。早在清代,東港市前陽鎮柳林村一帶的稻米就因納貢朝廷而享有了「宮廷貢米」的美譽。如今的東港大米更是聲名遠播,暢銷國內十六個省市和日本、韓國、俄羅斯、利比亞等國家和地區。
東港大米究竟好在哪裡?
這都來源於東港優越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氣候環境。東港屬於海洋性氣候,光照充足,四季分明,水質純淨,土地肥沃,土質是退海還田鹽鹼地,土壤中含有豐富的氫、磷、鉀等多種礦物元素及有機物質,特別適宜水稻的生長,源自無汙染的鴨綠江水系灌溉,再加上東北地區獨有的長達180天的超長無霜生長期,稻米獲得豐沛的日照時間,所以在這樣環境下生長的稻米顆粒飽滿,自然成熟。這些不可複製的優越的條件讓東港大米米質外觀飽滿,有光澤、蛋白質含量達到80%以上,富含十幾種人體所需的胺基酸。經過蒸煮的米飯,油光泛亮,香味濃鬱、柔潤爽滑。一輩輩的東港人就是吃著這樣的大米,大米成為東港人的Z愛。
2009年,東港大米被國家工商總局和國家農業部註冊為東港地理標誌商標。使用「東港大米」地理標誌商標的大米品牌有「鴨綠江」牌、「鴨綠明珠」牌、「蟹田」牌、「遼東」牌、「東港」牌等近20個品牌。
東港是東北唯一適合「越光」水稻生長的地方。越光大米米粒顆粒飽滿,晶瑩剔透,富含人體所需的多種微量元素,非常適合孕婦、嬰幼兒等對營養要求較高的群體食用,是米中珍品,被譽為「不用配菜的米飯」。東港人常把「東港越光大米」做為逢年過節,走親訪友的上乘禮品奉送。東港大米在市場上頻頻出現高價,先是「鴨綠江有機大米」、「越光大米」、「蟹田大米」「柳林貢米」特色精裝米與普通大米拉開明顯的消費檔次。其中,「越光大米」的高價被媒體稱為「天價」大米。
田園秋色(高春禾 攝)
「一條大河波浪寬,風吹稻花香兩岸……」如今,鴨綠江畔,勤勞、樸實、善良的東港人將憑藉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條件,不負「魚米之鄉」、「宮廷貢米」美譽,把優質「東港大米」源源不斷的送到國內外餐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