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彥縣高氏禾田米業全機械稻米生產線。
「老話說,水美魚肥,土沃稻香。這幾年,藉助高標準農田建設,我們巴彥的有機水稻種植,實現了從『一顆種子到一袋米』全程機械化作業,稻農和米企的日子越來越好了。新年剛開始,我們就已經接新訂單了。」作為省級重點龍頭企業,巴彥縣高氏禾田米業一直忙碌著稻米加工,「掌門人」高文峰說,又快到選種備春耕的時節,他們在篩選穩產高質的良種,想從源頭把控稻米的品質,繼續推廣訂單種植。
按計劃,今年「高氏禾田米業」的種植品種仍將在「龍稻」「綏粳」系列中選擇,深化合作規範化種植,上萬畝連片稻田只種一個品種。依託巴彥少陵河活水灌溉優勢,當地綠色有機水稻種植髮展迅速。入冬以來,「高氏禾田米業」的磨米生產線就沒停過,晝夜運轉趕製春節訂單,隨著江浙滬市場進一步打開,加工作業量正在逐年加大。
高文峰說,目前米業的3條生產線已經實現全機械化,年銷售量居於全省前十位。多年來,「高氏禾田」一直堅持種好每株稻,持續做大「米文章」。他說,如果比拼加工能力和水平,各家米企相差不是很多,最終看的還是稻米品質,供給側的農業種植結構調整,是決定市場終端競爭力的關鍵,這正是國家要打造「中國農業晶片」的意義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