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來,人們對於得道者的狀態,非常的嚮往。認為他們能瞬息間遨遊太虛,能御風而行,能白日飛升等等。有的人也覺得,能當一名得道者很了不起,能斬妖除魔,衛道於世間。當然了,這些多半出自人們的想像。其中,自是不乏鋤強扶弱的善心。
也許,這就是許多人想要修道的原因之一吧。由於修道艱難,這種艱難,並非是遇到困難很難過去,而是很多人在修道的過程中,得不到自己真正想要的東西,造成自己對修道的不理解,甚至最後以失望而告終。
為什麼很多人無法修道呢?對於這個問題,老子在《道德經》中就有很詳細的說明。
在《道德經》第七十章中,老子指出:「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在很多人的心目中,道是很神秘的存在。其實,真正的道,是非常簡單的。也是容易被人所理解的。因為天底下的任何事物,都存在道,或者說都是由道所構成的。正因為如此,老子才講了「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也就是說,不同的人,都能理解什麼是道,但是理解了道之後,他們的反應卻存在著不同。所以才有了這裡的「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那麼,為什麼會有「天下莫能知,莫能行」的現象出現呢?也就是說,為什麼你無法修道呢?通常說來,有以下兩個原因。
01第一個原因:欲望過盛
上文說了,每個人其實都夢想自己能知道什麼是真正的大道,然後都希望自己能達到那種得道的狀態。但是為什麼有了這個「夢想」,卻做不到呢?其中最重要的一個因素,就是欲望過盛。
人生在世,每個人都有一個就家庭,在絕大多數人的心目中,除了「獨善其身」之外,更希望自己家庭美滿,生活幸福。
老子認為,真正的幸福,就是「知足者富」。並且,這句話,其實每個人都知道,並能理解的。但是,真正能遵循這個道理去做的人,卻是少之又少。
老子有句話說:「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餘。」這句話裡的真正意思是說,天道規則,是去掉多餘的東西,來補全不足的東西。而人的行為,卻在損掉自己本來就很少的(德),來達成自己本來就很多的(欲望)。
因為一個人無論做什麼,其中都存在一個欲望。比如為了名,為了利,為了榮華富貴等等。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就是因為一個人的欲望,永遠都無法滿足。
特別是現在這個世界,物慾橫流,每個人為了金錢,欲生欲死。得到了一點,開心得不行;失去了一點,痛苦得不行。
也許有人會說,如果我不去追求,那麼就會被社會淘汰掉啊。一個人沒有對外界的欲望,日子平淡枯燥,那太難熬了。其實,《道德經》中所說的無欲,並不是不讓人去追求,而是讓人在追求自己想要的東西的時候,要放淡自己的欲望。
當你將欲望放淡的時候,很多東西照樣去做,照樣去最求,你會真正發現,真正的富有,物質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人的內在的滿足,在很多時候,其實是超越了物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