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走廊三伏天「熱極生風」!沙塵暴突襲敦煌玉門

2021-02-07 甘肅日報


莫高窟景區被沙塵籠罩


  接連幾天高達近40℃的高溫天氣,炙烤得酒泉、嘉峪關市民和遊客們幾乎喘不過氣來。俗話說「熱極生風」 , 8月2日,敦煌、瓜州、玉門等地出現沙塵暴天氣,部分地區能見度不足百米。


  近40℃的高溫天氣在敦煌、瓜州、玉門等地持續了四五天,當地市民和遊客驚呼「罕見」 , 順口溜「水掉地上冒煙,沙堆能煮雞蛋,樹下乘涼熱浪洗臉,吃個西瓜熱氣下咽」是寫照。更為罕見的是進入八月三伏天的沙塵暴天氣。8月2日凌晨1時許,敦煌、瓜州颳起五六級大風,沙塵隨之而來。酒泉市氣象臺8月2日6時40分發布沙塵暴黃色預警信號:未來12小時,該市範圍內將出現沙塵暴天氣,並有5-6級偏西大風。



  當日清晨,記者在敦煌市看到,整個市區和莫高窟等地的上空沙塵瀰漫,天昏地暗,莫高窟景區道路部分路面上厚積沙土,所有景物一片迷茫,環保部門和莫高窟等景區管理部門正在採取噴水抑塵、清掃地面沙塵等措施。


  當日午後,記者前往瓜州、玉門等地時,沿途沙塵瀰漫,車輛緩慢通行,部分路段的能見度只有一兩百米。


工作人員清理莫高窟景區道路上堆積的沙土


  高溫下的罕見「飛沙」給遠道而來的遊客帶來諸多不便。「晚點一個多小時,飛機下降用了20分鐘,窗外都是黃色,真怕飛機迷路……」來自北京的遊客「阿萌仔」當日中午稱。


  「來敦煌最大的心願就是走進莫高窟,親眼目睹精美絕倫的壁畫」,在河南遊客王小迪眼裡,儘管2日敦煌惡劣的天氣給旅途帶來一些波折,但經過長時間排隊等候,總算是親眼目睹了一回嚮往已久的莫高窟。


  記者注意到,伴隨此次強沙塵過程,河西走廊出現不同程度的空氣汙染,有多個城市空氣品質明顯下降。據甘肅空氣品質實時發布系統2日14時監測顯示,酒泉、嘉峪關兩市空氣品質指數達到爆表的「嚴重汙染」,而位於走廊中段的張掖市亦「重度汙染」。


來源:中新網、蘭州晨報


甘肅省出臺建設方案 支持蘭州大學建成世界一流大學

甘肅省紀委通報4起扶貧領域的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


相關焦點

  • 甘肅出現沙塵暴天氣 敦煌最小能見度僅二十米
    這是今年以來甘肅省出現的首次區域性沙塵暴天氣。  蘭州中心氣象臺介紹,此次沙塵暴是受蒙古高壓及南疆熱低壓的共同影響,截至今日十二時,甘肅共出現七站沙塵暴。其中,景泰為沙塵暴,玉門、瓜州、肅州、民勤、白銀為強沙塵暴,敦煌達特強沙塵暴,最小能見度為二十米。  在甘肅西部的敦煌,沙塵暴於今天凌晨二時三十分抵達。敦煌方面的消息說,當日,全市中小學停課避險,敦煌機場航班取消。
  • 敦煌一座只有20多米的土堆,居然是曾經揚名天下的玉門關
    甘肅敦煌是著名的歷史名城。說到敦煌,您總能想到四個高窟之一的莫高窟。在兩千多年前的西漢時期,敦煌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漢武帝將河西走廊納入西漢領土後,建立了四個縣。其中,敦煌縣位於河西走廊的最西端,是中原對外交流的窗口和喉嚨。
  • 甘肅敦煌玉門關,戈壁上的這座古城遺址曾是玉門關的糧倉
    敦煌雖然只是一個縣級市,但是在國際上的知名度極高,擁有眾多的旅遊資源。位於敦煌市區西北戈壁上的玉門關遺址,就曾經是一處重要的關口。漢武帝趕走了匈奴人,把河西走廊納入了漢朝的版圖,在敦煌設置了兩個關口,一個是玉門關,另一個是陽關。
  • 甘肅敦煌這座只有20多米的土堆,就是曾經揚名天下的玉門關
    在距今兩千多年前的西漢時期,敦煌的地位非常重要。漢武帝把河西走廊納入西漢的版圖以後,設立的四個郡,其中敦煌郡位於河西走廊最西端,是中原地區對外交流的窗口和咽喉。陽關和玉門關。玉門關如今只剩下遺址,位於敦煌市區西北的一片荒漠中,也是敦煌的一個知名旅遊景區。
  • 甘肅敦煌這座只有20多米不起眼的土堆,就是曾經揚名天下的玉門關
    甘肅敦煌這座只有20多米的土堆,就是曾經揚名天下的玉門關甘肅敦煌,是一座知名的歷史古城,提到敦煌總能想起四大石窟之首的莫高窟。在距今兩千多年前的西漢時期,敦煌的地位非常重要。漢武帝把河西走廊納入西漢的版圖以後,設立的四個郡,其中敦煌郡位於河西走廊最西端,是中原地區對外交流的窗口和咽喉。漢武帝在敦煌設立了兩座關城,分別是陽關和玉門關。這兩座關城都因為一些古詩詞的流傳而讓人們記住。
  • 《復古之路》徒步河西走廊1000公裡,敦煌者,吾國之傷心史也
    接下來,我就以連載的方式為各位呈現河西走廊的美麗與厚重吧!PS:文章為每天路上的朋友圈整理,非正式遊記。我們買的是A類票,值得誇讚的是數字體驗中心的電影,實在沒看夠,用紀錄片的手法和高科技為你講述敦煌莫高窟的由來及代表性壁畫雕塑的故事。
  • 河西走廊哪個景點最值得去?玉門關深度遊攻略:行程、看點、歷史
    知識功課:推薦紀錄片《河西走廊》;書籍推薦奧雷爾·斯坦因《從羅布沙漠到敦煌》。景點簡介:玉門關遺址地處河西走廊最西端,疏勒河南岸,四面為戈壁、荒漠、草甸等地貌。遺址區東起倉亭燧、西至顯明燧、南至南三墩。
  • 一部關於河西走廊的編年史——紀錄片《河西走廊》觀後感
    隨後西漢王朝在河西「列四郡、據兩關」,武威、酒泉、張掖和敦煌四郡先後設立,其名稱沿用至今,兩關則是陽關和玉門關,均在現今的敦煌市境內,絲綢之路以長安為起點,到達敦煌之後出兩關分為南北兩路,兩關自此成為了中原王朝通往西域的門戶,關內關外駝鈴聲聲,歷經千年而連綿不絕。
  • 春風不度玉門關:歷史上的三個玉門關,這春風不度的是哪個?
    西漢玉門關(今甘肅敦煌)玉門關始設於漢武帝修築長城時期,因從西域輸入玉石取道於此而得名。西漢最早設置的玉門關位於今甘肅省嘉峪關市西北約10公裡的石關峽,置關時間約在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年)左右。玉門關在西漢時期,位置就曾經幾度變化。除了甘肅省嘉峪關市,還曾出現在敦煌和瓜州縣。
  • 人間走筆 | 阿貝爾:河西走廊冊頁
    雨製造出諸多細節:溼跡、水流、風、白淨的瓦礫……被狂風折斷的帶著青蔥葉片的白楊枝,被雨水淋溼衣裳的女子,花花綠綠的雨傘……這一切,顛覆了人們習以為常的崇尚敦大的審美。雨水不斷地流進眼睛,帶著沙粒,看見的、感覺到的細節要比嘉峪關本身都多。離開嘉峪關,在夕照中趕往懸壁長城,與黑山有了近距離的接觸。
  • 第七天:敦煌-陽關-玉門關-敦煌
    昨晚沙漠玩太晚,今天九點半才出發第一程,敦煌-陽關,全程215國道轉303省道,大約一個小時到達,陽關作為歷史上有名的關口,類似於今天的海關,門票五十包電瓶車,進入大門後,導遊會告訴你幾點有免費講解,到時候大家跟著走就行了,到了都護府裡會讓你買通關文碟,有木頭的,紙張還有類似奏摺那種的,最便宜的三十元
  • 甘肅酒泉遭特強沙塵暴襲擊 黃沙漫天(組圖)
    4月23日,一輛拉載公路施工人員的三輪車在沙塵暴中行駛在酒泉市瓜州縣城郊的公路上。當日,甘肅省酒泉市的敦煌市、瓜州縣等地遭受特強沙塵暴襲擊,最小能見度不足20米。當日下午,酒泉市氣象臺發布沙塵暴紅色預警信號。
  • 敦煌西線遊之河倉城、漢長城遺址和玉門關
    踏上了敦煌西線遊的旅程,來到了玉門關景區,穿過了售票大廳,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小方盤城遺址的石碑,來不及細看就上了景區的遊覽車,按照景區的遊覽順序大方盤城遺址(河倉城)-漢長城遺址-小方盤城遺址(玉門關)進行遊覽。
  • 遊覽甘肅酒泉三關後的疑問:有了陽關和玉門關,為何還修嘉峪關?
    現在是工業時代,在玉門石油開採結束以後,代之而起的是剛剛修建起來的一個個大型風力發電場,一排排的風力的發電設備展現在河西走廊,蔚為壯觀,成為河西走廊的一道靚麗的風景,而保存完好的「天下雄關」更是展現了河西走廊古代的歷史文化。但不禁要問:在河西走廊西部已經有陽關和玉門關,明朝為何要在河西走廊中部修建嘉峪關?
  • 河西走廊撫今追昔——2020甘青大環線遊記(上)
    河西走廊撫今追昔——2020甘青大環線遊記(上)2020年夏末秋初,我們報團參加青甘大環線之旅。這條線路跨越青海甘肅兩個省份,走下來大約3000公裡。接下來的7天6晚行程,我們從青藏鐵路起點的西寧出發,向東北方向深入柴達木盆地,翻越祁連山,進入河西走廊,覽七彩丹霞地貌、賞大漠清泉奇觀,訪敦煌莫高洞窟,經過嘉峪雄關,玉門故地和陽關遺址進入青海,
  • 玉門關在哪裡,為什麼春風不度玉門關?
    為管理這些地區,設置武威、酒泉、張掖、敦煌河西四郡,並修建漢長城和玉門關、陽關,作為邊防設施,距今已有兩千多年歷史。玉門關的得名,是因為絲綢之路貫通以後,商人往來不絕,西域于闐(今新疆和田)的美玉經此關進入中原,故名玉門關。河西走廊在華夏民族發展歷程中,其意義和作用非常重大。玉門關扼守河西走廊西端,自然具有異常重要的地位。
  • 秦時明月漢時關 陽關 玉門關
    唐朝詩人王昌齡的這首《出塞二首 其一》許多人是朗朗上口,其中的關指陽關和玉門關。陽關和玉門關位於河西走廊最西側。河西走廊是青藏高原和蒙古高原之間的一個狹長、低矮地帶,裡面牧草豐美,是天然的一個好牧場。春秋時這裡為西羌人所據,後大月氏人佔領,西漢初,匈奴人趕走了大月氏人,在這裡放牧,並以此為據點,不斷騷擾關中。
  • 敦煌,戈壁大漠中讓人神往的玉門關漢長城,走入其中我已流連忘返
    蘭州飛敦煌,鳥瞰下面白茫茫一片,連一丁點綠植都看不到,只有一條公路像一根乾枯的樹枝躺在地上,這就是我嚮往已久的大漠。第二天我們直達玉門關,這是此次敦煌行的首要打卡點。一句「春風不度玉門關」讓這座在失去其軍事作用後被廢棄的邊陲關隘,千百年來依然迴蕩在人們的吟唱中。但它一度消失在歷史長河中,沒有人知道「玉門關」在哪裡?
  • 4000餘年歷史,玉門關、陽關、莫高窟,中國古代詩詞之敦煌篇
    敦煌,為甘肅省一縣級市,河西走廊西端,處於甘肅、青海、新疆三省交界點。總面積3.12萬平方公裡。歷史悠久,為古絲綢之路的樞紐城市,以莫高窟和玉門關、陽關而聞名。敦煌地名由來據考證,大多都認同為少數民族漢語音譯,意義不明。最早見於《史記.大宛列傳》,張騫報告漢武帝,說「始月氏居敦煌、祁連間」。
  • 敦煌玉門關景區假日旅遊迎高峰
    國慶長假,敦煌旅遊持續升溫,玉門關等西線旅遊景區也迎來遊客參觀高峰。景區講解員身著漢服,用標準化的講解服務為遊客細心講述玉門關悠久的歷史文化,耐心解答遊客提出的各種問題,努力讓每一名遊客乘興而來,滿意而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