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9月,阿里打造的新製造平臺「犀牛智造」在杭州亮相,引發了大量討論,算是今年產業網際網路領域的大事。雙十一前夕,犀牛智造第二個產業園在安徽宿州正式投產,工廠總規劃30萬平方,幫助淘寶天貓中小商家去快速反應市場,為爆款產品快速補單。
這是一種典型的共享製造的模式。在本專欄此前的一篇文章《注意!製造業正在掀起一場商業模式革命》中,我們提到,共享製造是新湧現的比較突出的商業模式,共享製造平臺向行業下遊提供製造產線、工業設計、供應鏈管理等能力,下遊企業不必有自己的製造產線,可以在共享製造平臺上按需來直接獲取這些能力。。
犀牛智造模式其實並不新,只不過因為是阿里在做,還把犀牛智造與新零售、新金融等熱門風口並列,所以才引發了廣泛關注。實際上在多行業已經有不少類似平臺出現。
工信部資料顯示,當前我國在機械加工、電子製造、紡織服裝、科研儀器、工業設計、檢驗檢測、物流倉儲等領域湧現出一批典型共享製造平臺,形成了產能對接、協同生產、共享工廠等多種新模式新業態,顯示出很大的發展活力和潛力。
例如在紡織服裝行業,出現了明星創業公司百布、智布互聯,均獲得了巨頭和知名投資機構的多輪融資。他們做的事就是在前期B2B的基礎上,通過IOT連接設備和廠房,做產能的上遊生產環節產能的智能化管理和有效分配。這個行業裡還持續有公司獲得融資,例如在今年11月份,內衣物料共享製造平臺輔布司宣布完成了超億元A+輪融資。
虎嗅Pro最近也接觸了一些共享製造案例,如電子組裝產品領域的雲工廠、紙產業裡的共享製造平臺雲印。
共享製造之風,正在被視為傳統行業的製造業中興起。今天我們就來一起看一下:
共享製造有哪些有意思的玩法?
共享製造可以帶來什麼價值?
目前落地情況如何,落地主要難點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