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手車電商平臺交易五大「陷阱」:退款難、購車變「租車」……

2020-12-11 騰訊網

導讀:

3月11日,廣州市消委會發布了《2019年廣州市二手車電商平臺服務質量調查報告》(以下簡稱《報告》)。該《報告》顯示,二手車電商平臺交易常遭遇五大「陷阱」。

這五大「陷阱」分別是:

買家支付費用後難退款;

買家實際支付金額與預計貸款金額不一致;

買家購買到問題車;

賣家不能按約定時間獲得車牌指標;

銷售人員誘導籤約。

通過二手車電商平臺分公司下單了一輛二手車,車沒見到就被要求先交首付,最後銀行不放款車也沒到手;銷售人員口頭承諾給手續費後可免費換一次車,車主換購時卻被要求多交手續費;付了首付連續供車11期,才發現合同寫了「以租代購」……

這些奇葩、糟心的買車「陷阱」,

你是否也曾遭遇過?

近日,廣州市消委會發布的《2019年廣州市二手車電商平臺服務質量調查報告》(下文簡稱「報告」)顯示,二手車電商平臺交易存在五大「陷阱」:買家支付費用後難退款,買家實際支付金額與預計貸款金額不一致、買家購買到問題車、賣家不能按約定時間獲得車牌指標以及銷售人員誘導籤約。

【案例】

車沒見到就被要求先交首付

最後銀行不放款車也沒到手

P先生通過二手車電商平臺分公司下單了一輛二手車。可是,P先生連車都還未見到,平臺的工作人員就叫他交首付,說銀行放款後就可以提車。平臺工作人員還告訴P先生,如果銀行審核失敗可以全數退款。然而P先生交首付後銀行沒有放款,車也沒到手。工作人員的解釋是,銀行審批不通過是P先生的問題,辦理退車要罰近萬元的違約金,否則不退款。

與P先生有類似遭遇的L先生,在某二手車電商平臺上訂購了一臺二手車,支付了4888元手續費。籤訂合同時L先生授權商家工作人員籤名,銷售人員承諾給手續費後可以提供一次換車的機會。隨後L先生發覺另外一輛車較好,向銷售人員提出想換購另外一臺。銷售人員建議L先生先支付第二臺車的手續費,口頭承諾會退回第一臺車4888元的手續費。結果L先生支付了第二臺車手續費後,第一臺車的手續費卻遲遲不退還。L先生稱自己多次聯繫銷售人員,甚至聯繫分公司管理層,對方均表示會退款,但卻沒有實際行動。最後L先生向廣州市消委會投訴,才最終得到退款,「銷售人員態度一般,分公司管理層雖態度真誠,但也沒法解決問題。」

付了首付連續供車11期

才發現合同寫了「以租代購」

通過二手車電商平臺的實體門店購車會不會更有保障?花都的x先生在某二手車電商平臺的實體門店籤約購車,付了首付後連續供了11期,且無逾期記錄,後發現當初籤的電子合同其實是「以租代購」的形式。x先生發現,如果要成為車主,則需要在12期付款後再次申請審批分期直至期滿,這將產生更多隱藏的額外費用,令購車價格高出市場價;如不續約,則x先生必須將車輛退回,那麼11期購車供款只相當於租金。

x先生一直以為11期供車款是購車的供款,應該繼續供車,而不該重新申請審批。他與平臺多次協商未果,只能退車了事。x先生稱已交了首付、供車款、服務費、退車賠償金共計4萬餘元,一直以為是購車,結果只相當於租車,令他十分憤慨。x先生認為平臺經營者在籤合同時完全是誤導消費者,銷售人員催促他點擊電子合同上的「確認」按鈕,沒有時間給他閱讀,也沒有聲明和解釋重要條款,更沒有籤名環節,令他掉以輕心。但因這份電子合同確實寫了「以租代購」等條款內容,x先生認為平臺有意鑽法律空子,欺騙消費者,令他維權艱難。

【消費提醒】

二手車電商平臺

小心五大交易「陷阱」

L先生等消費者遭遇的問題,只是眾多二手車電商平臺交易「陷阱」中的幾個典型案例。日前,廣州市消委會通過線上問卷調查數據以及網上抓取此類消費關鍵詞的情況,歸納出消費者在二手車電商平臺交易中常遇到的五大「陷阱」:除了買家支付費用後難退款,還有買家實際支付金額與預計貸款金額不一致、買家購買到問題車、賣家不能按約定時間獲得車牌指標以及銷售人員誘導籤約。

如何進一步提昇平臺服務水平?廣州市消委會表示,二手車電商平臺的服務應包括售前服務、售中服務、售後服務三大部分,任何一個環節都不能落下。在售前,平臺可通過自身強大的網際網路紐帶,將各種車況數據、客情數據加以沉澱,為顧客提供更便捷的精準服務。在售中,即交易的各個環節,平臺經營者可設置醒目提醒,提示消費者交易注意事項。售後方面,經營者可設立對外解疑窗口或投訴熱線,建立專門的投訴應對機制。對於有爭議的投訴,應開啟綠色通道,優化處理時效,及時介入調查,積極解決問題。

交車與付款交接均應留痕

付款一般建議用轉帳方式

二手車市場的車輛質量參差不齊,消費者在選購二手車時應注意什麼?廣州市消委會提示消費者,應理性對待廣告宣傳,對平臺、車輛信息多加甄別,避免「低價」誤購事故車輛、水泡車、火燒車等。購車前注意檢查車輛手續是否齊全,避免購買信息不公開不透明的二手車。

廣州市消委會強調,交車與付款交接均應留痕,付款一般建議用轉帳方式,如是現金交易也須有收據,以免發生不必要的糾紛,也方便日後舉證。當消費者遭遇消費糾紛時,應注意留存證據,先向平臺商家溝通協商,協商未果可選擇撥打當地12345政府熱線,或者向消費者組織尋求幫助,也可通過直接提起訴訟的方式進行維權。

為促進廣州二手車電商平臺向著良性健康的方向發展,共同解決現有的問題,共建和諧的消費環境,廣州市消委會建議建議國家有關部門及時出臺專門針對二手車電商平臺監管的法律法規,制定具體的規範和要求。一方面可以借鑑國外成熟的經驗,探索建立可查可控的誠信交易體系,減少信息不對稱現象。另一方面,健全二手車交易制度,包括透明的車輛檔案追溯制度、清晰的價格浮動參考制度、科學的金融貸款計算模式等方面的制度規範。倒逼二手車電商平臺在交易過程中自覺自律,做到車源透明、價格透明、收費透明等,實現宣傳中的「沒有中間商賺差價」。

【專家觀點】

電商平臺內部人士自爆:架構尚待完善

對於近年來二手車電商平臺存在的投訴,現任職某大型二手車電商平臺的內部人士私下透露,其實,電商平臺目前依然存在網際網路平臺的通病——線上線下業務對接及處理流程上有較大提升空間。在他所在的電商平臺為例,消費者一旦需要向平臺反映問題,存在對接難及處理效率低的現象。在電商平臺的整體架構中,缺乏一個專職高效處理這方面事務的部門,而且架構調整頻繁,更使這類部門難以穩定地存在於平臺中。這也是大型二手車電商平臺在架構上尚待完善的地方。

而近年以租代購模式在二手車電商平臺方面也出現不少糾紛,以他處理過的一些糾紛來看,有一部分屬於平臺本身的銷售人員業務問題,導致誤導了消費。也有部分是對方在不清楚合同條款的情況下,出現了錯誤解讀。

因此,他建議如果要在二手車電商平臺上選擇以租代購方式,一定要對合同的條款理解清楚,並注意區分正規的以租代購與套路貸,確認對方是否存在收取的利息、首付每月保持不一致,是否會巧立名目收費(如GPS費用)。

律師建議:

理解好條款細則至關重要

廣東明思律師事務所曹培傑律師告訴南都記者,通過一系列案例,可以看到目前二手車電商平臺暴露出來的問題。比如,對於二手車交易中普遍存在的調表(隱瞞公裡數),隱瞞水泡、火燒、碰撞等欺詐行為的,很可能會導致退一賠三的法律後果。由於部分二手車電商平臺車源提供方是實體經銷商,而怎麼保障這些經銷商能夠提供真實的車況信息,也需要有嚴格的檢測環節。可是,他在一些傳統交易市場也曾經聽到過一些二手車經銷商的真實聲音,對於二手車調表的做法,他們居然質疑:車輛沒有調表怎麼做生意?!因此,他建議二手車商、消費者在交易中選擇評估公司對車輛進行鑑定,以維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也促進整個行業良性發展。

曹培傑認為,在二手車交易中,無論是傳統二手車交易實體經銷商,還是近年新興的各大電商平臺,在銷售過程中,除了要提高銷售人員的專業知識,還需要提高銷售人員的法律意識。從他近年處理過的一些投訴案例中可以看出,往往經銷商存在隱瞞車況、涉嫌欺詐的行為,交易過程中,對於汽車的基礎信息沒有如實告知,導致消費者感受到自己的知情權被剝奪了,最終引致其後的消費糾紛。

另外,也提醒汽車消費者要懂得合理維權。對於車輛存在質量問題的,首先要清楚是否在相關法律的保障範圍內,然後要確定質量問題所在,從而判斷是否為可更換、退貨的質量問題,還是只能選擇修理的質量問題,如果消費者一概強行要求換車退車,就會缺乏法律依據。一旦消費者在和經銷商協商無果之下,可以採取向消費者協會投訴、訴訟或仲裁等方式依法維權。

(採寫:南都記者 楊麗雲 梁羅喆 通訊員 穗消宣)

《信息時報》消費提示

1、消費者應理性對待廣告宣傳。通過諮詢、網絡搜索等對平臺可靠性進行判斷,注重實際的信譽評價而非廣告宣傳,並結合鑑定評估機構的檢測結論以及身邊專業人士的建議多加甄別。

2、檢查車輛手續是否齊全。車輛手續含車輛登記證、行駛證、原車發票、車輛購置稅完稅憑證、車輛保修憑證、養路費及交強險等,否則在車輛使用過程中會有無法年檢、購買保險、受損索賠等諸多麻煩,還有可能購買到抵押車、盜搶車、走私車等法律限制或禁止轉讓的車輛,存在車輛被追回的風險。

3、注意交易車輛的詳細信息。包括二手車的品牌、標識號碼、汽車代碼、車輛主要配置、顏色、款式、價款等基本要素;還有車輛的使用、檢驗、事故、修理以及是否辦理抵押登記、報廢期、繳納稅費等真實情況信息;避免購買信息不公開不透明的二手車。

4、籤合同時仔細閱讀條款。在籤合同前耐心閱讀,尤其對於違約責任規定,一定要仔細關注,對於自己不同意或者要求加上的條款在合同上以文字形式固定下來。

5、二手車過戶後還要一併辦理「保險過戶」。交強險「隨車不隨人」,但也有很多二手車有購買了商業險,商業險則是「隨人不隨車」,按照合同相對性原則,保險過戶是非常必要的。

6、交車與付款交接均應留痕。籤訂合同後,注意交車和付款這兩個環節,按照法律規定,原車主證明或過戶是交車的證明方式,但穩妥起見仍建議白紙黑字寫明何年何月交接車鑰匙、行駛證、所有權證書等。付款一般建議用轉帳方式,如果是現金交易則須有收據,以免發生不必要的糾紛,也方便日後舉證。

7、提高保護自身權益的意識和能力。消費者當遭遇消費糾紛時,應注意留存證據,先向平臺商家溝通協商,協商未果可以選擇撥打當地12345政府熱線,或者向消費者組織尋求幫助,也可通過直接提起訴訟的方式進行維權,廣大消費者應提高維權意識,積極維權。

微信公眾號:二手車大智慧潘潘(id:carman228)

對本文有任何看法,請將頁面拉至底部留言評論

歡迎投稿:文風犀利、觀點鮮明、文採出眾、顏值擔當者必上頭條

歡迎爆料:鮮為人知、一針見血、直擊真相、入木三分者必上頭條

歡迎約稿:企業名流、創新模式、巔峰玩法、人物傳記等必上頭條

相關焦點

  • 廣州市消委會發布《2019年廣州市二手車電商平臺服務質量調查報告》
    隨著二手車交易與「網際網路+」概念的結合及政府對二手車交易政策的放開,二手車電商行業潛能得以進一步釋放,大量資本紛紛投入二手車電商的藍海,行業呈現快速發展的態勢,多種不同商業模式的二手車電商平臺湧現,輔助消費者選車、購車,幫助車主評估、售賣車輛,使信息更加透明可循,推動了二手車交易流程逐步線上化,導致了二手車流通體系的變革。
  • 電商巨頭阿里介入,閒魚二手車布局線下交易
    除了賣車之外,如今閒魚二手車還可以線下體驗。7月11日,由阿里巴巴旗下閒魚二手車聯合金恆德集團旗下愛車巴巴共同打造的「愛車 閒魚二手車」線下體驗店首家店面正式亮相杭州,這也是中國首家4S店標準的二手車平臺線下服務門店。對此,業內專家認為,伸長觸手的電商巨頭可能是未來最大贏家,也表示看好。
  • 調查顯示電商亂象待解
    剛剛過去的2019年,在電商消費維權領域發生了不少熱點事件,諸如汽車新零售平臺分期金融購車模式爭議、社交電商頻現「涉嫌傳銷」質疑、二手潮鞋交易平臺深陷消費投訴「漩渦」、生鮮電商配送時效待解以及在線外賣平臺、商家和用戶三者關係呈現「緊張化」......讓消費者在享受電商帶來的便利同時也深受其擾,這些事件不僅僅關乎當事消費者的權益,也關乎你我的權益,更涉及電商行業或平臺長期累積的問題
  • 毛豆新車網:買車為何變租車?
    「當時他(毛豆新車網銷售)跟我說是買車,不是租車。」呂女士說。但現在手裡的購車合同變身一份「融資租賃合同」,行車證也不是呂女士的名字,還需要她每月掏5000塊錢分期。「是給別人掏錢,不是給我自己的車掏錢。」呂女士的遭遇並非個案。多名消費者爆料,在毛豆新車網買車卻成了租車。
  • 提速網籤過戶二手車交易還需解哪些痛點
    一位二手車電商平臺工作人員對北京商報記者表示:「買賣雙方在平臺上達成交易後,相關人員會協助雙方預約線下過戶並辦理相關手續,但過戶時還需本人到現場提交資料,如果有特殊情況或涉及京外購車者本人不能到場,辦理中也需按規定通過現場視頻確認過戶,對於京外人員來說,二手車過戶需要花費更多時間成本。」
  • 提速網籤過戶 二手車交易還需解哪些痛點
    「一邊海水,一邊火焰」,近日的兩則消息,讓年底的二手車市場再度成為焦點。北京商報記者了解到,為解決京外購車用戶購車效率問題,北京市商務局正督促二手車過戶面籤改為網籤。不過,在二手車過戶效率提升待解的同時,明年將正式實施的北京搖號新政策中,有關個人名下多個指標限制更新次數的規定,也讓通過個人「背戶」進行交易的部分二手車商犯了難。
  • 二手車電商「三國大戰」升級,瓜子二手車真的「遙遙領先」?
    不過說起來二手車電商交易平臺的戰爭也打了這麼久了,孫紅雷、黃渤這兩兄弟,每天你方唱罷我登臺,霸佔了公司、家、各個寫字樓的所有電梯間。小編相信每個人都被洗腦過... 所以在這條消息出來之後,我們鯨準本著看(ceng)熱(re)鬧(dian)的心態,以及對數據一絲不苟、嚴謹的工作態度,費盡心血整理出了這份《二手車電商研究報告》。
  • 【報告】《2019年度中國電商消費主題調查報告》發布-化工網
    剛剛過去的2019年,在電商消費維權領域發生了不少熱點事件,諸如汽車新零售平臺分期金融購車模式爭議、社交電商頻現「涉嫌傳銷」質疑、二手潮鞋交易平臺深陷消費投訴「漩渦」、生鮮電商配送時效待解以及在線外賣平臺、商家和用戶三者關係呈現「緊張化」......讓消費者在享受電商帶來的便利同時也深受其擾,這些事件不僅僅關乎當事消費者的權益,也關乎你我的權益,更涉及電商行業或平臺長期累積的問題,
  • 買二手車,在網上交易平臺上買怎麼樣?
    電商行業的發展,無疑給人們生活帶來便利,無論是小商品還是奢侈品甚至技術都可以買到,如果買輛車?在網上買是否靠得住呢?二手車的網絡交易平臺逐漸完善,並形成了完整流程,大多公司實現了全國流通的業務,當然車輛的流通還要看當地車管政策和車的年限及排放標準,網上購車也存在著優缺點,一起來了解一下,對於想買二手車的朋友可以參考。網上購車的優點:1、省力,不用東奔西跑逛二手車市場,只需要手機或電腦可以瀏覽全國車輛,車多選擇性就多,體現了可選性高。
  • 58同城推出「放心購保障計劃」 全方位構建二手車交易安全防護網
    針對二手車交易中可能出現的種種「坎坷」」,58同城推出「放心購保障計劃」,從交易流程的五大方面構建二手車交易安全防護網,為廣大消費者放心購車保駕護航。「放心購」上線全程保障購車安全二手車市場是個典型的信息不對稱市場,消費者不僅對車況缺乏深入了解,也容易陷入商家的各種「套路」,從而蒙受損失。
  • 二手車電商三足鼎立,瓜子是如何護得蜀地的
    最後,二手車電商業務已經不局限在C2B2C的某一細分領域,目前二手車電商已經嘗試觸及全鏈條和整個汽車產業鏈的下遊環節。只通過二手車交易及相關的金融業務,最終二手車電商模式終將趨同,但產業鏈擴張後,差異化戰略將明顯出現。
  • 瓜子二手車的商業模式到底是什麼,二手車平臺or金融公司? - 牛車網
    著名經濟學家張五常曾經在一次演講中說:一個地區的交易成本越高,這裡的人就越窮;交易成本降低一點點,人民生活就會快樂很多。那麼,一路斥巨資砸成二手車電商平臺明星的瓜子二手車,它所秉承的商業模式,讓二手車交易成本降低了嗎?顯然沒有!
  • 二手車電商激烈換擋
    都是追加投資,一共只有兩次,很難想像這是2020年接近尾聲時二手車頭部電商的融資總次數。兩三年前完全不是這樣,瓜子二手車、優信二手車、人人車隨便拎出一家來,幾乎每隔半年就能拿到新一輪融資。 今年顯然不是二手車電商的福年。
  • 58同城衝出差異化競爭之路,打造平價實用二手車大平臺
    二手車行業龐大的市場份額吸引了眾多二手車電商,從2012年起,各種垂直類電商不斷湧現,目前國內二手車電商及相關平臺已達59家。不僅是創業玩家紛紛入局,資本也對二手車市場青睞有加。優化服務,突出開放賦能優勢二手車市場一直被譽為信息不對稱的「檸檬市場」,車況不透明、一車一況難了解、買賣難匹配是長期困擾行業的痛點。58同城旨在破解上述痛點,突出中立可靠的平臺定位,不斷創新業務模式,為打造行業領先二手車大平臺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 鄭州二手車交易「冰火兩重天」車商稱一輛車利潤僅千元
    二手車的銷售目前有兩種渠道,一種是實體店銷售,另外一種是電商平臺銷售,如瓜子網、人人車、優信二手車等平臺。這兩種銷售平臺各有所長,實力不相上下,也進一步激發了二手車市場的活力。 28歲的李女士最近剛剛在電商平臺上賣出了自己的愛車,說起選擇電商平臺的原因,李女士說,「我平時工作很忙,沒有時間去實體市場,直接在網上發布車輛信息,很快就有工作人員找上門,我的車四天就賣出去了,操作非常方便。」 那麼,這兩個平臺分別都有什麼優勢呢?
  • 買二手車該去哪個平臺最靠譜
    現在國內幾個二手車做的比較出名的平臺啊!瓜子二手車 人人車 優信 好車無憂和二手車之家這五個平臺。排名不分先後1瓜子二手車是在2O2領域,專注於二手車和汽車服務市場。瓜子的話,他是專注於推動全國各種二手車市場的發展,還是直接買家以賣家的交易服務平臺省去中間商的環節,以網際網路連接買家到賣家給雙方更多的便利。
  • 二手車電商燒錢不止盈利難
    二手車電商燒錢不止盈利難時代周報記者 李子慧 發自北京成立6年的二手車交易平臺人人車,正經歷最艱難的時刻。近日,多家媒體報導稱,人人車正初步計劃以1萬港元(約合人民幣8586元)的價格將主要資產出售給58同城。這筆潛在交易已得到人人車投資方騰訊和滴滴出行的支持。這是繼10月15日,李健正式退出後,人人車傳出的又一「壞消息」。
  • 二手車電商不止盈利難
    成立6年的二手車交易平臺人人車,正經歷最艱難的時刻。 近日,多家媒體報導稱,人人車正初步計劃以1萬港元(約合人民幣8586元)的價格將主要資產出售給58同城。這筆潛在交易已得到人人車投資方騰訊和滴滴出行的支持。
  • 瓜子二手車併購PP租車,租車服務會共享嗎?
    前不久,二手車交易平臺人人車被傳聞破產、欠薪、裁員;汽車經銷商龐大集團債務纏身,2018年巨虧60億元。3月4日早間,有消息稱瓜子二手車母公司車好多集團已收購共享租車公司PP租車。對此,經濟觀察網記者第一時間與車好多集團內部相關人士加以求證,經證實,「PP租車團隊已經和瓜子一起辦公了。」關於收購金額,上述內部人士表示只知悉了這一收購交易完成,具體數額卻不清楚。
  • 瓜子二手車涉足新車市場 「毛豆」以租代售或難解車源問題
    二手車電商認為通過低首付降低購車門檻,完全可以吸引更多消費者,從而在與汽車4S店的競爭中獲得優勢。但據業內人士分析,目前,這類平臺運營新車業務的難點在車源上,「車企願意提供的車型多是滯銷車和庫存車,這對消費者的吸引力顯然不如暢銷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