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一館>臺中自然科學館

2021-02-07 北京天文館

新年伊始,臺灣臺中自然歷史博物館迎來開館30周年紀念日。1986年元旦,位於臺灣臺中市北區的自然科學博物館隆重開幕。該館是臺灣十二項建設文化建設項目下興建的首座科學博物館。臺中自然科學館由科學中心、太空劇場、生命科學廳、人類文化廳、地球環境廳與植物園等六部分組成。每年參觀人數居臺灣博物館第二(僅次於臺北故宮博物院),平均三百萬人次左右。臺中市霧峰區的九二一地震教育園區與南投縣鹿谷鄉的鳳凰谷鳥園及竹山鎮的車籠埔斷層保存園區也屬於自然科學博物館的館外園區。

建館歷史

1981年,自然科學博物館籌備處成立。工程分四期建設完成,第一期:太空劇場、科學中心,第二期:生命科學廳,第三期:人類文化廳,第四期:地球環境廳。1986年元旦,第一期科學中心與太空劇場,行政中心及戶外庭園完工,對外開放。1988年8月,由英國設計師葛登納(James Gardner)設計,英國Beck and Politzer公司製作的第二期工程-生命科學廳完工。1993年,第三、第四期工程的人類文化廳與地球環境廳、連同鳥瞰劇場、立體劇場及環境劇場等設施,同時落成。1995年,自然科學博物館文教基金會成立。1998年,成立自然學友之家。1999年,建設植物園。2004年9月21日,九二一地震教育園區對外開放營運,隸屬於科博館的一個展館。2007年全區對外開放。2007年11月,承辦在宜蘭縣、南投縣、嘉義縣、臺南縣、高雄縣、屏東縣、臺東縣的「自然史教育館」業務。2008年5月21日,地球環境廳地下一樓的SOS劇場正式啟用,是美國以外第一個引進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開發的球面科學展示系統的博物館。2013年元旦鳳凰谷鳥園納入科博館,更名為自然科學博物館鳳凰谷鳥園生態園區。車籠埔斷層保存園區完工,5月正式營運。2014年6月,國際主題公園協會發布2013年全球人氣最旺的前20名博物館,臺中自然科學博物館以339.6萬人次排名世界第18名。同年成立科學學習中心,專門培訓中學教師。2015年4-7月,各類劇場軟硬體陸續更新。

太空劇場

從1986年開幕以來,臺中自然科學博物館的太空劇場一直在臺灣天文館界引領潮流。太空劇場跟科學中心是臺中自然科學博物館的一期建設項目,是臺灣第一座以全新現代化概念規劃設計的博物館。她摒棄了陳舊的教育方式,以動態、互動以及活潑有趣的方式傳達科學知識。直徑23米,300個同向座椅,傾角30度的太空劇場,擁有臺灣第一座IMAX大型球幕劇場以及日本伍藤(GOTO)公司的光學天象儀投影的逼真的人造星空。30年來,太空劇場已經累計服務了超過1300萬人次的民眾,平均臺灣每兩個人就有一個人看過科博館的太空劇場。

隨著時光的流逝,科博館2015年在教育部的支持下對太空劇場進行了數位化升級改造。此次更新引進了美國益世(E&S)公司的數字天象儀系統Digistar 5,這是一套畫質更好、影像更穩定而且功能更強大、內容更多元而生動活潑的新系統。該系統由6架SONY高清數字投影機SRX-T615 (5+1),以及25架高速運算計算機組成,可以投射出真實達到8.0K的180度半球形全天域畫面,畫質的實際效果超過傳統的15片孔/70毫米大底片膠捲影片,同時也可以投影出與傳統光學天象儀媲美的星空。數字天象儀的動態畫面效果可以呈現星空的變化,可以超越時空的限制,帶領觀眾到宇宙中的任何一個時間與空間,甚至可以前往其他的宇宙。唯一能夠限制的,就只有人類的想像力了。

太空劇場更新為數字播放設備之後,原有的IMAX-15/70放映機以及GOTO的光學天象儀停止使用。IMAX放映機將原狀保留於劇場一進門的大玻璃房(原放映室)內做靜態展示,並且將會為它們製作說明圖板,再加上天象儀所使用的特殊幻燈機、超級計算機也會在這裡展出,讓劇場參觀的朋友可以緬懷太空劇場輝煌的歷史。而原本位於劇場中心位置的紫色伍藤GSS-I光學天象儀從劇場中央移除,核心的天象儀的投影球部分移到科學中心三樓的天文展示廳內做展示,並且會將一部分的星空投影單元恢復功能展出,讓懷念它的觀眾可以繼續看到它的英姿。

30周年紀念

 為紀念開館30周年,臺中自然科學博物館舉辦了一系列的慶祝活動。各式特展及活動接連登場,本次推出科博館的故事特展、聲影回顧展,立體劇場同步推出年度新片《小動物大世界》,不間斷的能量,將延續一整年!館慶當天上午8:40科博館館長孫維新等代表於館前路廣場揭幕(建館館長漢寶德先生墨寶),並有一系列的音樂、舞蹈表演等館慶活動,當天觀眾可免費參觀科博館展示場(不含收費特展),更有科博館吉祥物發送來館禮,邀約大家一起為科博館慶生!

  館慶特展元旦正式登場,將展至9月11日。在科博館第二特展室中,可看到科博館如何從荒蕪之地發展到今日的規模,以及科博館在搜藏、研究、展示與教育等四大博物館功能中的工作與建設。特展由科博館人類學組、地質學組、生物學組等專業研究人員,精選30件搜藏精品,傳達自然科學深度意涵,包括阿波羅11號登陸月球時採集的月巖、已滅絕的隆鳥所產之隆鳥蛋等。  

另外,還有小型出版物展覽,展示科博館歷年來出版的館訊及科普書籍。這些書刊深入淺出、生動有趣地傳遞了科普知識,它們是科博館工作人員研究心血的結晶。館慶當天到館參觀的民眾,也可選購科博館館慶紀念品,紙膠帶以及館慶限量紀念票等。陪伴科博館成長的大小朋友們,將成長點滴的紀念帶回家珍藏。

臺中自然科學博物館開館30周年以來,帶給臺灣民眾迥異於以往的全新科學學習體驗。(郭霞摘編自臺中自然科學博物館網站)


臺中自然科學館網站:http://www.nmns.edu.tw


相關焦點

  • 臺中景點探尋:自然科學博物館(組圖)
    成立於1986年的自然科學博物館,是島內第一座將自然科學生活化、趣味化的大型博物館,透過生動有趣的展覽解說,將看似高深難懂的科學知識,融於生活中,引領參觀者深入神奇奧妙的科學世界。  由市中心沿臺中港路西行,行至與館前路交叉口,可見路旁一巨大的錐翼風車,象徵人與大自然的和諧關係,此即科博館的象徵標誌;由此沿著綠樹掩翳的生命史演化步道,即可展開這趟科學之旅。
  • <每周一館>香港太空館
    1995年天象廳安裝了影片與廳內觀眾互動系統,可以用作通過觀眾投票而選舉影片的發展,並作為問答比賽時的按鍵。2004年,為答謝何鴻燊捐助2,000萬港元弘民基金,太空館天象廳被命名為何鴻燊天象廳,為期15年。2008年11月,香港太空館耗資約3,400萬港元,對天象廳進行大型翻新工程。
  • 臺中特產亮相臺中館被秒殺
    5月30日,遼寧(鐵嶺)臺中周暨兩岸少兒文化展演節開幕。眾多臺中的特產亮相位於凡河城區「有巢氏」市政花園廣場內的臺中館,現場湧進了上千人,把幾十個參展攤位擠得水洩不通,臺中的高粱酒、土鳳梨酥、小太陽餅、香菇蘇打成為了鐵嶺市民的最愛,而一款產自臺中的高粱酒更是在兩個小時左右的時間被秒殺賣完。
  • 臺灣之情:臺中花博看全臺灣最大的竹跡館
    2018臺中世界花卉博覽會(簡稱臺中花博)從即日起登場,臺中市政府在此次花博共規劃3大主要園區,其中位於豐原的「豐原葫蘆墩區」是此次花博唯一能免費入園的園區,園內最大看點,就是剛入圍2018建築界奧斯卡WAF世界建築獎的全臺最大「竹跡館」,白天能感受光影穿透竹編縫隙間產生的多樣變化
  • 成都直飛臺中航線正式開通 3小時可直達臺中
    6月19日,成都直飛臺中航線正式開通。航線由中國國際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執飛,每周往返各三班。至此,成都已開通的國際及地區航線數量達到83條,居我國中西部地區首位。成都直飛臺中航線由國航西南分公司執飛,採用158座的空客A320客機執行。
  • 臺中花博館讓他很舒服 柯P自爆:差點睡著!
    (王文吉攝)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    華夏經緯網3月26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臺中花博發現館採用再生塑化磚興建,使視覺穿透引入綠意、降低空調耗能,臺北市長柯文哲25日率團前往參訪,對於「綠能建材」很感興趣,還稱讚「坐在裡面很舒服,可以聽到蟲鳴鳥叫,差點睡著!」
  • 臺中市景點探尋:自然科學博物館(圖)
    自然科學博物館,位於臺中市館前路,國內第一座擁有最現代化的設備,規模可與先進國家比美。在1986年元旦開放,館內可分科學中心、太空劇場、生命科學廳、中國科學廳與地球環境聽五大館。科學中心∶設有電腦室、視聽室等,具有新穎與現代的脈動和富有啟發性。生命科學廳∶展示人類學與地球環境生態保育。
  • 【建築一點點】綠.臺中(一)
    草悟道是臺中市中心一整段大範圍的綠園道。帶狀的都市綠園道以完善的公共建設及深度文化,創造都會綠化再生的城市舞臺,範圍由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前經國園道(含市民廣場)至國立臺灣美術館到美術園道之間綠帶,全長3.6公裡,讓新與舊的自然混搭匯聚全球的文化力,體現了文化的深度與質感。草悟道有著特殊的臺中藝文氛圍,置身其中能感受到臺中人的生活點滴。
  • 2016天津臺灣名品博覽會落幕 臺中主題館首次全數售完
    2016天津臺灣名品博覽會落幕 臺中主題館首次全數售完 2016-07-13 21:30:00來源:央廣網
  • 竹藤.前沿 | 臺中花博看全臺灣最大的竹跡館!
    2018臺中世界花卉博覽會(簡稱臺中花博)已經登場,臺中市政府在此次花博共規劃3大主要園區,園內最大看點就是剛入圍2018建築界奧斯卡
  • 吉林大學校史館、科學技術館開館
    【中國科學在線】中國社會科學在線吉林訊(記者陳曦) 10月19日,吉林大學校史館、科學技術館開館儀式在中心校區舉行。吉林大學黨委書記陳德文、校長李元元等校領導及校內相關職能部門負責人,各校區專員及教師和學生代表參加開館儀式。
  • 吉林大學舉行校史館、科學技術館開館儀式
    10月19日,吉林大學校史館、科學技術館開館儀式在中心校區舉行。校領導陳德文、李元元、趙繼、韓曉峰、張曉林、張向東、劉曉民、杜莉、王冠軍,校內相關職能部門負責人、各校區專員及教師和學生代表參加了開館儀式。儀式由常務副校長趙繼主持。
  • 臺中自然科學博物館館長孫維新到重慶科技館考察交流
    【每日科技網】   11月8、9日,臺灣大學物理系教授、臺中自然博物館館長孫維新來到重慶科技館考察交流,不僅與科技館員工進行了工作交流會,還參與了重慶科技館館校結合綜合實踐活動,應重慶科技館之邀走進人和街小學,開展了題為《星空之美和宇宙之奇》的科普講座。
  • 晨報赴臺交流團參訪臺中自然科學博物館、日月潭
    這一天,交流團造訪了臺中自然科學博物館。小團員們已經迫不及待地拿出紙和筆,寫下了第一篇參訪手記。  臺中自然科學博物館:  感受中國傳統科技文化的博大精深  當天上午,交流團達到臺中自然科學博物館後,便安排分作兩隊,分別跟隨志願者講解員李昭南、曾國傑兩位白髮爺爺,去探訪與生活息息相關的自然科學世界。
  • 花博后里森林園區發現館:在臺中看見半個地球
    2018 年臺中「世界花卉博覽會」於 11 月 3 日盛大開幕,迄今已經正式邁入第三個月,「發現館」是后里森林園區中的最大亮點之一。
  • 濟寧市圖書館今日起有序恢復開放 實行預約入館
    每周一閉館。本次開放區域為2A報刊期刊閱覽區、3F自然科學借閱區、社會科學借閱區、文史借閱區、3A自修區。2F少兒借閱區、4F全部區域及24小時自助圖書館暫不開放。「我們目前需要讀者先從濟寧市圖書館的公眾號中進行預約登記入館,每天預約400名額,滿額即止。並對每日入館總人數及同一時段在館人數實行總量控制,同一時間段在館人數不超過300人。」
  • 川農大女生成館霸 每天早上8點入館晚上9點離館沉浸在學習中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川農大女生成館霸 每天早上8點入館晚上9點離館沉浸在學習中 她是826次,成為川農大 的館霸。這位圖書館常客是來自四川農業大學大三學生的端木笑盈同學。四川農業大學近日發布了一份2016年度圖書館大數據,端木在全校學生中上圖書館次數名列第一,達到826次   原標題:川農大女生成館霸 每天早上8點入館晚上9點離館沉浸在學習中     她是826次,成為川農大 的「館霸」。
  • 臺中花博樂農館稻田收成,虎爸下田體驗農民豐收喜悅
    臺中花博外埔園區「樂農館」去年9月由馬鳴國小學生在館內種下水稻,近期結成結實纍纍的稻穗。臺中市政府農業局副局長蔡勇勝、花博發言人黃意涵、水稻養育職人賴來安、花博吉祥物虎爸一起代表花博歡喜收稻,吸引遊客目光。
  • 臺中原來還可以這樣玩!
    地址:臺中市東區雙十路二段30號開放時間:上午9:00至下午17:00 星期一休館門票:免票參觀如何到達:臺中客運8.14.15.34.35.36.40. 41.42.60.63.100.102(白牌).108路2.仁友客運1.2.7.20.21.31路公車可達請於一心巿場、錦中街口、體育場、雙十國中附近下車。
  • 好消息,開封這三個館明天都開了!
    為切實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我館將實行網絡實名制預約參觀,具體辦法如下。1.開放時間周二至周日9:00—17:00(16:00停止入場),每周一全天閉館(國家法定假日除外)。本館將視情況分區域分階段開放展廳及公共空間。2.疫情期間暫停旅遊團隊、學校組織遊學團隊的接待,僅接受散客(個人)預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