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這種魚能賣到2000元一斤,如今不到100,卻少有人吃

2020-12-13 文史研究所

物以稀為貴,這是大家都知道的道理。

有很多商人就是採用這個模式來推銷自己的產品,什麼「全球限量」、「這一批賣完就沒了」……老百姓輕而易舉地就走進了他們的套路裡面。

商家們利用各種戰術哄抬價格,造就了很多東西的輝煌。比如說「瑪卡」,在最受市場歡迎的時候,就賣到了3400元每斤的高價,現在想想可真的是瘋狂。但是在市場恢復正常之後,瑪卡的價格迅速跌落,而其在市場上也鮮有人問津。

除了瑪卡,還有一種大家常見的東西,這種東西在10年前,曾經賣到2000元一斤的高價,但是如今價格大跌,每斤不到100塊,卻沒人吃了。這種東西就是中國大鯢

就在十年前,有一種會發出嬰兒哭聲的物種悄悄走紅,這個物種就是中國大鯢。一時之間這種酷似壁虎形狀的大怪物被市場瘋狂炒賣,價格也是高到不得了。有人看到了商機,全國各地養殖市場掀起了養殖中國大鯢的熱潮。

中國大鯢是一種珍貴的保護動物,說到這肯定很多人覺得困惑,既然是保護動物,那怎麼還能拿出來售賣,吃呢?

其實大鯢作為中國瀕危保護二級動物,並沒有被禁止養殖,老百姓可以通過養殖出售大鯢賺錢。大鯢也就是我們尋常人口中所說的娃娃魚,取這個名字是因為大鯢會發出類似嬰兒的叫聲。

在2010年的時候,娃娃魚的市場是很大的,因為肉質鮮美,老百姓都很喜歡吃,大鯢的價格也隨之上漲。本身這種養殖產品是沒有一個確切的定價的,也不像黃金這些東西是有自身價值的,大鯢的價格就是市場說了算,大家喜歡吃的時候,價格貴也願意買,當時大鯢的價格賣到了2000元一斤。

但是在那之後,大鯢的價格迅速跌落,到了2017年的時候,一斤售價為70元。大鯢的價格會跌的這麼慘,主要有兩個原因。

第一個原因是消費者的消費觀念在變化。之前消費者喜歡大鯢,沒嘗過鮮都想試試,所以市場哄抬價格,而當消費者恢復理性消費之後,就會明白花這麼多錢是不值當的,買的人少了,價格自然是會下降的。與此同時那麼多的養殖戶都在養,供大於求,這是買家市場,價格不高也正常。

還有一個原因是國家政策所導致的。當年全國各地都在扶持養殖,但是銷量並不理想,後來國家政策在公費上縮緊,高消費水平也急劇下降,像大鯢這種售價高的產品自然也就不會有什麼市場了。

大鯢與市場上常見的魚類區別還是很大的,大鯢不像其他魚類那樣,市場空間巨大。大鯢屬於小眾的產品,一般人也不願意去買這樣的高價貨,再者大鯢外形比較嚇人,一般消費者也因為害怕不願意嘗試。

而大鯢的瘋狂高價,如今也成了時代記憶,只留存於我們的回憶中了。

相關焦點

  • 以前農村河流,七星魚到處都是,如今幾乎絕種,200元一斤買不到
    如今早已進到夏天,許多 地域都遭受了洪水災害的危害,許多 田地被侵泡,稻穀生長發育也遭受非常大的危害。就在前幾日,我跟好多個村內的群眾到水稻田邊查詢稻穀遭災狀況。可是出現意外的發覺了在排水溝裡有幾個如今非常少看到的魚。
  • 全身花紋常誤認是黑魚「變異」,以前少有人敢吃,如今50元一斤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如今在飲食上大家不僅要求吃得飽,還要吃得營養健康。許多農村地裡的野菜,山上的野果,河裡的野生魚,成為稀罕野味被端上家庭餐桌。說起農村的野味來,自然繞不過河裡的野生魚,農村植被茂密空氣新鮮水質清澈,因而野生魚的肉質比養殖魚口感更細膩營養更為豐富。
  • 被人誤會最多的魚,明明比鯽魚營養,卻因冷凍6元一斤少有人買
    現在我們的生活條件也是越來越好,在日常生活中總會吃到各種各樣的美味食物,尤其是在過年期間,餐桌上最常見到的就是各種的肉類,相比較於牛肉羊肉我最喜歡的還是魚肉,魚肉營養價值高,口感也是非常的細膩軟滑,對於女人還有老人孩子來說多吃魚對身體非常的好,魚的種類非常的多,有價格便宜的也有價格可能很貴的
  • 這種魚被譽為「餐桌上的營養師」,肉多刺少,市場價上百元一斤!
    現在我們餐桌上的菜餚種類越來越豐富了,魚是很常見的一種家常菜,吃了對人身體有很多益處,目前市場上魚的品種越來越多,你除了四大家魚還吃過哪些魚呢?如今有很多人還會偶爾買些珍貴的海魚吃,像鱈魚就很受人們歡迎,它主要是生活在海洋底層和深海中下層的冷水性魚類,由於現在野生鱈魚的匱乏,人工養殖也逐漸興起。鱈魚的肉質鮮嫩,厚實刺少,營養價值很高,是魚類中蛋白質高、脂肪低的優質品種,在歐洲還被譽為「餐桌上的營養師」。現在鱈魚的品種有很多,普遍能賣到一百多元一斤,有些人出高價還不一定能買到,因此市場需求量很高,養殖前景很是廣闊。
  • 它是吃海鮮的必備調料品,幹品賣到100多一斤,有人靠它發了財
    在我家房子周圍,路邊的空地上生長著一種野草,每年都會生長,在石頭縫裡都能生長,它對土壤要求比較低。這種野草叫做紫蘇,每年都是自然生長的,秋天種子成熟掉落地上,春天又會長出許多的小紫蘇來。每次我家裡煮魚、蝦、泥鰍、黃鱔等帶腥味的食物吃時,都會去採摘點紫蘇葉子放進菜裡面,能提鮮去腥,味道鮮美。同時也會採摘一些葉子來曬乾,在冬天沒有新鮮紫蘇葉採摘使用。
  • 雞樅菌下的「寶貝」,補氣堪比人參,1斤能賣2000元,採挖的人少
    導讀:雞樅菌下的「寶貝」,1斤價值2000元,很少有人採挖它,為什麼?今年夏天特別炎熱,有的地方雨水也多,在高溫多雨的情況下,特別容易生長野生菌。特別是雲南一帶,野生菌更多,隔一段時間,就能爆出雲南某地吃見手青看到「小精靈」,「小動物」啥的了,那是吃野生菌中毒的報導。
  • 在青島海鮮市場,新鮮的魚只有幾元錢一斤,卻不好賣
    小編看到海鮮市場的人不多,三三兩兩的人從海鮮攤位前經過,有時他們停下來問價錢,然後就走開了。其中一些被稱為海鮮,或者滿意兩到三斤。在孫先生的海鮮攤位前,小編看到攤位上擺滿了海鮮,裡面有河豚、鯧魚、旗魚、墨魚等海鮮,他們看起來都很新鮮,連小編也忍不住買了幾斤在家裡嘗鮮。
  • 這種魚只在淺海活動,漁民捕獲曬乾後能賣120元一斤,你吃過嗎
    導讀:這種魚只在淺海活動,漁民捕獲曬乾後一斤能賣120元,你吃過嗎生活在海邊的人,都吃過各種各樣的海產品,但對於那些生活在內陸的人來說,它們對沿海人們食用的海鮮卻不怎麼感興趣,覺得海鮮有一股腥味但對於在海邊生活的人來說,海鮮不僅美味,還能產生很大的經濟效益,今天筆者要和大家分享一種海產品,在海洋裡,這種魚只在淺海活動,當地漁民捕獲後,一般都是曬乾來銷售,新鮮的乾貨一斤能賣到一百二十元,咱們今天就來了解這種海產品,看看你吃過沒。
  • 曾經賣到60元一斤,如今降價到10元,農戶這樣處理
    小龍蝦的價格正是一個典型的代表,3年前每斤小龍蝦高達60元,仍很多人購買。但是,如今每斤只要10元,卻無人問津。小龍蝦深受人們喜愛,成為餐桌上一道常見的美食。正是因為其受到大家的喜愛,越來越多的養殖者加入了,它的價格曾經一度高漲到60元1斤。價格高漲後迎來的是價格的迅速下降。
  • 這種野生魚類,素有「水中霸主」之稱,數量稀少,如今賣45元一斤
    這種野生魚類在民間素有「水中霸主」、「魚中之王」、「淡水霸王」之稱,屬於肉食性魚類,體型極大,經常可以看見三十斤以上的大魚。這種魚的官方學名就是鱤魚,有的地方又把鱤魚叫做銅頭魚、水老虎、竿魚、黃鑽等,現在野生鱤魚的數量稀少,市場價格可賣到45元一斤。那麼鱤魚可不可以進行人工養殖?市場前景又怎麼樣呢?鱤魚市場價格多少錢一斤?
  • 我國這種茶葉很特別,曾是皇室貢品,賣到600元一斤,原材料是魚
    我國這種茶葉很特別,曾是皇室貢品,賣到600元一斤,原材料是魚現在大家都忙著拜訪親戚,很多人都在糾結要送什麼禮才顯得大氣和尊敬呢?對於長輩來說,其實最好的禮物還是茶葉,送出去倍有面,也是長輩們比較喜歡的一款禮品。
  • 在國外「地位」很高,引入我國後從3元一斤炒到30元,卻少有人吃
    我國的北方地區,有著很多的乾貨品種,勤勞的人們會製作出非常多的乾果來吃,相比新鮮的果實來說,乾果要貴很多,但是這也不影響它在市場上受歡迎的程度。不過,凡事都有例外,今天咱們就來說這樣的一種果實,它也非常適合做成乾果,在國外「地位」很高,引入我國後從3元一斤炒到30元,卻少有人吃。
  • 3年長不到4釐米,常錯認是小雜魚,40元一斤卻少人知其價值
    常錯認是小雜魚,3年長不到4釐米卻性情兇猛,30年前撈不完,如今40元一斤卻少人知其價值。 ,對於老人、兒童及體弱的人來說經常吃魚有很好的滋補效果。
  • 清明時節吳川吳陽海「馬午」魚連續大豐收,賣到400元一斤!
    今年清明節前幾天和今天,吳川吳陽海的大網連續捕獲大量珍貴的「馬午魚」,海邊漁市及當地市場瞬間聚焦了大量回鄉過節的吳陽土豪!為了得到這些「威物」,吳陽土豪簡直是不惜代價,「馬午魚」竟賣到400元一斤!知情人稱,這幾天的馬午魚汛,是多年來所罕見,一堂大網下去,竟能捕獲成千斤!到今天(4月6日),依然有吳陽大網捕獲大量馬午魚,依然能賣到兩三百元一斤!
  • 冬季海兔子上市 批發4元一斤 曬乾能賣30元一斤 針亮魚14元一斤
    海兔子魚和針亮魚批量開始上市,鮮活八帶帶籽,現在也許是冬季最後吃鮮活海鮮的時節了,到了冬至以後,天氣更加寒冷,漁船出海越來越少,代替新鮮海鮮的將是冰凍海鮮了。圖中一位攤販展示2條海捕大鱸魚,30塊錢一斤。這是漁民處理好的海兔子魚,魚籽還是留在魚身上。海兔子魚也叫海孩子魚,批發價4元一斤,一般是曬魚乾,5-6斤能曬一斤魚乾,曬好的魚乾一斤能賣到30元。
  • 湖南新化100元一斤的煙燻乾魚,是這樣製作出來的,你吃過嗎?
    湖南新化100元一斤的煙燻乾魚,是這樣製作出來的,你吃過嗎?在小吳家鄉湖南新化農村,再過幾天,就是一年一度的秋收了,在外打工的朋友們,家裡有種田的都要回家幫忙收稻穀了。小吳家鄉種有田的鄰居朋友們,會在3-4月間把田犁過來,關好水,然後去買魚苗回來放在田裡,慢慢長大,吃的是田裡的浮遊生物,和一些農家肥料,不施化肥或者少施化肥,到了收稻穀的時候 ,為了方便收稻穀,就把田裡的水放幹,把魚捉回來,大的吃了,或者做成煙燻乾魚,小的有水田的話繼續養起來,到第二年再吃。
  • 這種「泥鰍」60元一斤,過去被農民嫌棄,抓到就扔掉,不多見了
    摘要:曾被農民嫌棄,抓到後用來餵鴨子,如今60元一斤,遇到要珍惜 文/農夫也瘋狂 在南方這個季節晚稻也早已經收割了,因為秋冬季節降雨少了,這個時候的水稻田裡基本也沒有水了。而農民也沒什麼農活了,有些農民就會去水田裡面挖泥鰍、抓黃鱔。
  • 「垃圾魚」入侵廣東水域,3元一斤無人理,在越南卻賣到「脫銷」
    關於物種入侵這一件事,幾乎每個國家或多或少都遇到過,有的地方遇到的情況比較嚴重,有的地方遇到的比較少,這種事情都是說不準的。但是共同的一點是,如今世界各國都對外來物種管控得很嚴,如果你要出境,在過海關、安檢等流程的時候,都要嚴格檢查。
  • 小時候常吃的一種「草根」,味道甜絲絲的,如今賣到十幾元一斤!
    記得小時候經常跟隨著爺爺一起去下河玩耍,爺爺也總是變著花樣的給我弄來野果子吃,印象最深的就是農村生長的一種野草的根,這種草根味道甜絲絲的,像是一個縮小版的甘蔗一樣,白白嫩嫩一節節的,不過這些都是小孩子才喜歡吃的,大人一般都不稀罕這東西,頂多也就嘗一下,但是如今這種草根在市場上價格賣到十幾元一斤
  • 這種蘑菇,在農村窮人才會吃的東西,賣到城市近100元一斤
    讓全世界都了解到了咱們中國的美食,中國農村的風俗。這種蘑菇,在農村窮人才會吃的東西,賣到城市近100元一斤農村中很多天然的食物對咱們來說是非常具有價值,而且在作為飯菜之後非常的美味。有一種叫做雞腳蘑菇的植物在《舌尖上的中國》第2期總令人印象深刻。但是很多人不知道啊,這種長在白蟻巢穴旁邊的植物,做出來的菜這麼好吃。甚至很多人從沒聽過這種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