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線旅遊告別價格「看人下菜」?消費者舉證仍存困難

2020-10-15 清河縣普法

原題:《在線旅遊戴上「緊箍咒」》

10月1日起,《在線旅遊經營服務管理暫行規定》(下稱《規定》)正式施行。根據新規,不合理低價遊、評價權保障、旅遊信息使用等將納入監管,一直飽受消費者詬病的大數據「殺熟」(價格歧視)等不良經營行為也成為重點規範領域。

新規出臺:對不良經營行為「強監管」

近年來,我國在線旅遊企業和平臺數量不斷增多,促進了旅遊消費,帶動了行業發展,但存在的問題也成為行業健康發展的掣肘。從各地文化和旅遊行政部門收到的舉報和投訴等方面所反映出來的問題來看,一些企業和平臺涉及的問題主要集中於旅遊安全保障和救助義務、消費者權益保障、虛假宣傳等諸多方面,侵害了遊客的合法權益,擾亂了旅遊市場秩序,亟須通過健全法律法規來加以規範。

業內人士指出,此前旅遊領域只有旅遊法、旅行社管理條例和相關實施細則,現有的法規儘管有一定的約束力,但在實際監管的過程中仍存在一些「邊緣地帶」,《規定》針對目前行業內突出存在的問題也有了具體規定,其出臺可謂正當其時。

「在線旅遊行業近幾年飛速發展,目前消費者大多數都是通過線上預訂,這其中就涉及一系列新的問題,比如大數據『殺熟』、虛假預訂等新型用戶權益保護問題。一些問題在解決過程中,涉及經營者資質、供應商等都超出了傳統旅遊法的管理範圍。」中國政法大學傳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新規起草立法專家朱巍表示,新規的出臺將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網絡安全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商務法》更好地互補與互相銜接。

去哪兒網相關負責人表示,除了指導在線旅遊經營者的經營行為外,《規定》還對未來工作方向設定了原則、提出了要求,將為國內旅遊行業的整體復甦提供法律支撐,也為在線旅遊經營者合法經營、穩定發展提供了堅實後盾。

具體來看,《規定》中強調,在線旅遊經營者應當提供真實、準確的旅遊服務信息,不得進行虛假宣傳;未取得質量標準、信用等級的,不得使用相關稱謂和標識。平臺經營者應當以顯著方式區分標記自營業務和平臺內經營者開展的業務。在線旅遊經營者為旅遊者提供交通、住宿、遊覽等預訂服務的,應當建立公開、透明、可查詢的預訂渠道,促成相關預訂服務依約履行。

對於備受消費者詬病的點評權問題,《規定》要求在線旅遊經營者應當保障旅遊者的正當評價權,不得擅自屏蔽、刪除旅遊者對其產品和服務的評價,不得誤導、引誘、替代或者強制旅遊者做出評價,對旅遊者做出的評價應當保存並向社會公開。在線旅遊經營者刪除法律、法規禁止發布或者傳輸的評價信息的,應當在後臺記錄和保存。

事實上,今年以來一些企業也開始進一步強化「點評」管理。以攜程為例,該平臺在7月宣布更改酒店點評規則:客戶在提交點評後,無法自行刪除或修改,只能通過攜程App追加點評內容,攜程客服也不再有權限查詢、修改或刪除點評。環球旅訊特約評論員程超功表示,無論是電商法還是《規定》,平臺不得刪除點評已經成為一條剛性規定,但執法難度較高,更多地需要行業自律和全社會監督。

價格告別「看人下菜」?消費者舉證仍存困難

針對頗受詬病的大數據「殺熟」問題,《規定》要求,在線旅遊經營者不得濫用大數據分析等技術手段,基於旅遊者消費記錄、旅遊偏好等設置不公平的交易條件,侵犯旅遊者合法權益。

北京市消費者協會去年7月公布的一項調查顯示,88.32%的被調查者認為大數據「殺熟」現象普遍或很普遍,56.92%的被調查者表示有過被大數據「殺熟」的經歷,在網購、在線旅遊、網約車領域問題較為突出。

「比如同樣的機票、線路產品,不同的手機同時刷,價格往往都有不同程度的價差。新用戶價格也比老用戶優惠。很多時候,我們是感受到了價格歧視,但是又沒有辦法。即便是投訴,舉證也很難。」在線旅遊平臺老用戶鄭女士坦言,「對用戶來說,現階段也只能多幾臺手機、多幾個帳戶一起比比價。新規出臺是好事,但是究竟如何舉證大家還是比較迷茫,也沒有案例可以參考。」

在實際操作過程中,由於數據掌握在平臺手裡,消費者往往很難順利取證。各平臺此前也稱,價格由航空公司、酒店和景區制定,平臺對所有用戶報價一致,不存在大數據「殺熟」,只是由於不同的優惠活動有不同的折扣,相關規則在活動界面有具體說明。

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黎智鵬指出,認定大數據「殺熟」本身就存在證據收集難度。消費者的自行搜索和投訴是發現大數據「殺熟」的線索之一,但難以證明在線旅遊經營者是否利用了大數據手段。

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研究員管育鷹指出,在與商家的博弈中,消費者仍處於弱勢,要真正遏制大數據「殺熟」,相關部門需要拿出更實際的措施,破解「取證難」。要積極主動、及時介入,提高規定的可操作性和執行力度,讓監管更加公正有力,同時還需完善相關配套制度建設。

監管持續加碼,進一步規範市場秩序

根據文化和旅遊部數據,今年國慶中秋8天假期,全國共接待國內遊客6.37億人次,實現國內旅遊收入4665.6億元。旅遊市場在快速復甦的同時,各地監管部門也在不斷落實監管責任,強化行業秩序規範。

湖南省市場監管局數據顯示,國慶、中秋假日期間,湖南省市場監管系統出動執法檢查人員81575人次,檢查食品生產經營單位57468戶次,檢查旅遊景區1931個次,重抓專項整治。

為維護旅遊市場秩序,峨眉山市市場監管局也嚴厲打擊虛假宣傳、不明碼標價、欺客宰客等違法行為,共檢查經營戶132家次,行政指導86次。

長假期間,雲南通過加大違法違規行為查處力度,相關部門加強市場巡查檢查,組織第三方人員開展暗訪,及時發現問題線索並查處「不合理低價遊」等違法違規行為;暢通旅遊投訴舉報熱線,實行遊客投訴「零暫存」及涉旅案件快速處置等機制。

海口市也加大對街頭亂髮「旅遊優惠卡」行為的打擊力度,堅決打擊非法營運、甩客、宰客等違法行為,重點打擊「不合理低價遊」、強迫購物、強迫增加自費項目等侵害遊客合法權益的行為,確保遊客人身和財產安全。

長假前夕,四川省旅行社協會與成都旅行社協會也發布「2020年四川旅遊線路參考價」,參考價格分為淡季、旺季、平季三種,如果旅行社報價低於該參考價的三分之一,則可斷定為不合理低價團,遊客據此可避免掉入「不合理低價團」;雲南省也發布了相關旅遊線路和旅遊產品參考成本,雲南省旅遊業協會相關人士表示,發布該消費提示,旨在引導遊客正確選擇雲南旅遊線路產品,減少因參加「不合理低價遊」產品產生的各類糾紛,進一步規範旅遊市場秩序。


來源:新華網客戶端

相關焦點

  • 大數據「殺熟」再上熱搜,消費者該怎麼辦?
    而今年10月1日起根據《在線旅遊經營服務管理暫行規定》大數據殺熟行為已被明令禁止《在線旅遊經營服務管理暫行規定》規定明確:在線旅遊經營者不得濫用大數據分析等技術手段,侵犯旅遊者合法權益。但旅遊產品價格能否告別「看人下菜碟」呢01大數據殺熟當下,隨著大數據的普及,其應用卻逐漸本末倒置,用戶交出信息後換來的往往不是「服務畫像」卻是「消費畫像」,這也導致近年來大數據殺熟備受詬病
  • 在線旅遊戴上「緊箍咒」
    10月1日起,《在線旅遊經營服務管理暫行規定》(下稱《規定》)正式施行。根據新規,不合理低價遊、評價權保障、旅遊信息使用等將納入監管,一直飽受消費者詬病的大數據「殺熟」(價格歧視)等不良經營行為也成為重點規範領域。
  • 在線旅遊戴上「緊箍咒」大數據「殺熟」將納入監管
    新華社北京10月15日電(記者韋夏怡)10月1日起,《在線旅遊經營服務管理暫行規定》(下稱《規定》)正式施行。根據新規,不合理低價遊、評價權保障、旅遊信息使用等將納入監管,一直飽受消費者詬病的大數據「殺熟」(價格歧視)等不良經營行為也成為重點規範領域。
  • 難獲真假鑑定報告 消費者維權難舉證
    究其原因,除了網購投訴渠道不暢,溝通難度大等原因,更主要的是大部分消費者認為網購平臺的舉證要求刁鑽,消費者難以舉證。  除了電商平臺,很多實體店售後也存在相似情況。記者曾在體驗中購買茅臺酒、睫毛膏等多種商品,所涉廠家都明確表示不針對個人出具鑑定報告。
  • 防止在線旅遊網站大數據殺熟 專家支招:模糊畫像,貨比三家
    9月1日,文化和旅遊部公布了《在線旅遊經營服務管理暫行規定》,將在10月1日實行,規定明確在線旅遊網站不得大數據殺熟。【在線旅遊網站屢遭投訴】《在線旅遊經營服務管理暫行規定》明確,在線旅遊經營者不得濫用大數據分析等技術手段
  • 在線旅遊網站不得大數據殺熟 新規能否解決老問題?
    央視網消息(王靜遠 闞純裕):8月31日,文化和旅遊部印發《在線旅遊經營服務管理暫行規定》(以下簡稱《暫行規定》),將於2020年10月1日起正式施行。針對大數據殺熟、非法刪評論等現象,《暫行規定》明確要求在線旅遊經營者不得進行虛假宣傳;不得擅自屏蔽、刪除旅遊者對其產品和服務的評價;不得濫用大數據分析等技術手段,基於旅遊者消費記錄、旅遊偏好等設置不公平的交易條件等。
  • 百名消費者體驗京津冀旅遊 在線旅遊平臺退團體驗差
    河北新聞網9月21日訊(記者張娜)名為消費者、實為體驗員,近日,百名「神秘消費者」體驗了京津冀三地旅遊服務情況。今天,北京、天津、河北三地消費者協會在北京發布《京津冀旅遊消費體驗式調查報告》,其中,在線旅遊平臺退團體驗差評最多。
  • 在線旅遊新規能否嚇退大數據「殺熟」
    10月1日起,《在線旅遊經營服務管理暫行規定》(以下簡稱《規定》)將正式施行,其中明確提出,濫用大數據分析等技術手段對旅遊者消費記錄、旅遊偏好等設置不公平交易條件的行為將被禁止。也就是說,在線旅遊經營者利用大數據「殺熟」將「此路不通」。
  • 在線旅遊新規能否嚇退大數據殺熟?
    10月1日起,《在線旅遊經營服務管理暫行規定》(以下簡稱《規定》)將正式施行,其中明確提出,濫用大數據分析等技術手段對旅遊者消費記錄、旅遊偏好等設置不公平交易條件的行為將被禁止。也就是說,在線旅遊經營者利用大數據「殺熟」將「此路不通」。
  • 百度一下,告別在線旅遊?
    再見,百度旅遊繼百度殺毒和百度瀏覽器之後,百度旅遊也把告別擺到了檯面上來。再往百度旅遊的官微和官博上瞧一瞧,最後一次更新均是停留在了2018年8月20日。如此看來,百度旅遊的退出,已經是正在進行時了。但有些人和事啊,在告別的時候總是會引發一番熱議,百度旅遊亦是如此。在社交網站上,不少網友發出了這樣的感嘆:
  • 在線旅遊平臺的「大數據殺熟」?下次還敢
    正好最近看到了文旅部出臺了《在線旅遊經營服務管理暫行規定》,預計在10月1日正式執行,其中第十五條的規定就是「不得濫用大數據分析侵犯旅遊者的合法權益」。這一條也就是劍指我們常說的「大數據殺熟」。比如,自己打開的商品頁面的價格要比別人貴,自己叫的車比朋友叫的車多出幾塊錢,自己經常訂的機票、酒店的價格要比新手高出不少。為什麼稱為「殺熟」,就是這些網際網路電商、OTA(在線旅遊平臺)對你越了解,就越知道你的價格承受度和是否有比價習慣,一旦認定你是價格不敏感用戶,就會很容易對你下手,反而是新用戶,這些平臺為了留存還會給予一定的優惠,當然也留出一段「養熟期」。
  • 害怕在線旅遊網站大數據「殺熟」?專家教你怎麼做
    8月31日,文化和旅遊部公布了《在線旅遊經營服務管理暫行規定》,將在10月1日實行,規定明確在線旅遊網站不得大數據殺熟。《在線旅遊經營服務管理暫行規定》明確,在線旅遊經營者不得濫用大數據分析等技術手段,基於旅遊者消費記錄、旅遊偏好設置等設置不公平的交易條件,侵犯旅遊者合法權益。
  • 大數據殺熟被叫停,在線旅遊行業往何處去?「圖」
    一、在線旅遊平臺概況2020年8月31日,文化與旅遊部宣布《在線旅遊經營服務管理暫行規定》將在同年10月1日起正式生效,其中針對公眾普遍反映的在線旅遊平臺利用大數據「殺熟」的現象,《規定》明確:在線旅遊經營者不得進行虛假宣傳;不得濫用大數據分析等技術手段
  • 消費者投訴在線旅遊平臺高分自營團「刷好評」
    人民網北京4月12日電(李易)近期,人民網旅遊3·15投訴平臺接到投訴,郭女士在某在線旅遊平臺上為父母訂了跟團遊,因為考慮到旅遊品質和舒適度,選擇了該平臺的自營產品。可是在整個旅途中,導遊一直催促兩位老人寫好評,還要看好評內容。 郭女士抱怨,在上班時收到好幾個電話催促寫好評。
  • 在線旅遊從價格惡戰轉向細分市場
    另一方面,在線旅遊行業已逐漸從2014年惡性價格戰的模式中抽身,轉攻各自的細分市場。品牌美譽度將更加重要。在線旅遊爆漲每年十一黃金周對整個旅遊大盤都是一場狂歡,而今年,在政府大力倡導「網際網路+」旅遊模式的背景下,市場熱度繼續攀升,更多消費需求藉助網際網路線上旅遊平臺。
  • 關於規範在線旅遊平臺價格行為的提醒告誡書
    中國網10月1日訊 9月30日,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發布「關於規範在線旅遊平臺價格行為的提醒告誡書」,要求在線旅遊平臺銷售相關商品和提供服務,要按照規定實行明碼標價,公開標示商品價格等有關情況。全文如下:關於規範在線旅遊平臺價格行為的提醒告誡書各在線旅遊平臺:「十一」旅遊出行旺季臨近,為規範網絡預訂機票、火車票、住宿、景區門票等在線旅遊市場價格秩序,預防價格違法行為,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
  • 區塊鏈+在線旅遊:不輕言顛覆和洗牌,只為消費者提供更多可能
    在線旅遊平臺扮演的是中介角色,連接了住宿提供方與消費者,當中介力量過大,掌握了定價權,成為強中介,行業形成不完全競爭乃至壟斷的風險便會增加,同時也會導致在線旅遊平臺與酒店民宿方的關係不對等,酒店民宿方需要向在線旅遊平臺支付較高的佣金,而高佣金又會轉嫁到消費者身上,形成高預訂費用。
  • 財經辣評丨向「大數據殺熟」說不,消費者更有底氣了
    文/羊城晚報財經評論員 李志文文化和旅遊部最新公布的《在線旅遊經營服務管理暫行規定》(以下簡稱《規定》)將於今年10月1日起正式施行,明確規定在線旅遊經營者不得濫用大數據分析等技術手段,侵犯旅遊者合法權益。這也就意味著消費者向「大數據殺熟」說不有了明確的法規可依。
  • 阿里旗下「去啊」攪局 在線旅遊再拼價格
    四巨頭激戰在線旅遊市場 三家產品、價格有差異   在線旅遊市場迎來重量級選手,近日阿里巴巴將旗下「淘寶旅行」升級為全新獨立品牌「去啊」,大舉介入挑戰行業龍頭攜程、去哪兒,網際網路在線旅遊四巨頭激戰升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