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百家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最近,煮茶的人越來越多。
天氣冷了,喝點熱乎的,身體更舒服。
這幾天,也一直在與列位看官分享關於煮茶的細節。
像,煮茶壺怎麼挑,電陶爐怎麼選等等。
有不少茶友都來反應說,已經選到了自己心儀的茶具了。
能給茶友些個人的小建議,幫助到茶友,我心裡也很開心。
本來呢,是想按部就班地一點點與茶友們分享,煮茶的那些事。
可是有位茶友等不及了,來說,我裝備都配備齊全了,教我煮茶吧。
應茶友的要求,和她分享了如何煮茶。
煮茶,第一步是選茶(陳白茶或者老白茶),第二步,煮幹茶還是葉底。
於是,茶友就像個好奇寶寶一樣。
她問我,煮幹茶好還是煮葉底好?
那麼,便來聊一聊這個話題。
《2》
一,怎麼煮,看經驗
煮葉底,適合剛開始煮茶的茶友。
煮茶,本身就是一件很有意境的事情。
天氣這麼冷,手腳總是冰涼,喝點茶暖暖身子是個不錯的選擇。
在冬日的午後,搬出煮茶的工具,在落地窗前煮上一壺老白茶,享受靜謐的下午,放空自己,給自己一片安靜的小天地。
感悟這個冬天。
煮幹茶還是葉底,列位看官可以根據自己時下的經驗和心情,做出選擇。
葉底,也就是已經泡開了的茶葉。
煮葉底,也就是將已經衝泡過幾次的茶葉,拿出煮茶壺煮一壺,慢慢喝。
葉底在衝泡的過程中,已經釋放過一些內含物質,在煮茶的時候,滋味物質釋放的速度會慢些。
煮茶新手對於煮茶的時間掌握得還不是很熟練的話。
若是直接煮幹茶的話,很容易煮出一壺苦澀的茶湯。
我們煮茶,首選的當然是老白茶。
老白茶內含物質豐富,若是煮茶的時間掌控不當,不僅會使得湯水不好喝,還會導致浪費了好茶。
上了年份的品質出眾的老白茶,很是難得,浪費了很可惜啊。
故而,對於煮茶經驗尚淺的茶友,更加推薦煮葉底。
用蓋碗先衝泡幾次後,喝它香氣滋味層次的變化,感受那股歲月的滋味。
獨坐茶室,用蓋碗泡上幾衝後,覺得不盡興,便可將葉底投入煮茶壺內開始煮茶。
有的人覺得煮葉底,會沒有滋味。
其實不然,優質老白茶內含物質豐富,簡單地泡上幾衝很難將其完全的內含物質釋放出來。
將泡過的葉底,用高溫煮上一會後才可以讓其深層次的內含物質釋放出來。
這樣也就可以將老白茶的價值發揮到極致了。
《3》
二,怎麼煮,看情況
前段時間,去赴了一個煮茶局。
和幾位大忙人喝茶,記得當時人數大概在7人。
人數較多,煮茶喝是個很便利的招待方式。
平時使用大多數都是標準蓋碗,容量在100-110毫升左右。
若是需要同時招待7人的話,一泡茶還不夠分。
招待客人,自是想要照顧周全,不失禮,給客人留下美好的印象才是。
所以,煮茶時,若是煮葉底的話,就需要找出一個容量比較大的蓋碗來泡茶,讓茶湯能夠均勻地分給客人。
但是為了保證茶湯的滋味,當蓋碗的容量變大了,投茶的數量就要隨著比例增加。
(一般情況下,蓋碗泡茶的話,建議110毫升左右的蓋碗,投5克幹茶)
用一隻大蓋碗泡茶,按照比例增加了投茶量後,泡茶喝湯水不夠分的問題倒是解決了。
但是,煮茶的時候就犯難了。
煮葉底的話,推薦的茶水比例是5克葉底,注水300-400毫升水,如此煮出的茶湯滋味適合大部分茶友的口味。
但是呢,當要煮增加了投茶量的,大蓋碗中的葉底時,我們不好控制茶水比例。
當然了,按照比例增加注水量也是可以。
但是這一切,顯得過於麻煩,過於繁瑣,都沒有了喝茶的輕鬆愉快。
故而,個人推薦在招待客人人數比較多的時候,煮幹茶。
煮幹茶,比較方便。
直接將幹茶投入水中便好了,煮上一會便可直接倒出品嘗。
直接煮幹茶的話,就顯得不那樣慌忙,慢條斯理,煮茶倒茶,一壺也可以喝好久。
喝完了,接水繼續再煮一壺便好。
說到這,腦海中已經浮現了老蘇,身著寬袖白衣,懶懶地坐在院子內煮茶的場景。
枝頭的梅花開得正盛,東北風拂過,在枝頭搖搖欲墜的花瓣飄落,在空中劃出了一道好看的弧度,最後落入翻滾的茶湯中。
水中帶著梅花香,妙哉。
古人煮茶十分有意境,如今煮茶招待客人,也可輕鬆大方自然。
喝茶的那種閒適感,在一杯茶湯中,盡顯無遺。
《4》
煮茶,有些細節不可忽略。
無論是煮幹茶還是葉底,茶水比例和煮茶時間,控制得當煮出的茶湯滋味才會好。
上文也有提過幾句。
例如,煮葉底,5克葉底,搭配上300-400毫升的水。
煮葉底,便可以冷水投茶。
所謂的冷水投茶,也就是煮茶壺內裝入純淨水後,便可將葉底投入其中,讓其隨著水溫不斷升高,在其中不斷釋放內含物質。
因為葉底是泡過幾衝了,煮茶是為了將其深層次的內含物質釋放出來。
前段時間,有位茶友問,煮葉底是煮老白茶的葉底還是新白茶的?
說到這點,茶友倒是給我提了個醒。
平時所說的煮葉底,這葉底指的是衝泡了幾次後的老白茶的葉底,不是新白茶。
新白茶不太適合煮,它的內含物質處於很活躍的狀態,用來煮的話,很容易煮出一壺苦澀難耐的茶湯。
故而,茶友們不要會錯意,煮葉底,煮的是老白茶的葉底。
而直接煮幹茶的話,投茶量就與煮葉底有很大的區別。
煮幹茶,投茶2-2.5克,注水300-400毫升左右的水便好。
看到這裡,是否已經發現了區別。
煮葉底投茶5克,煮幹茶2-2.5克,這便是二者區別之一。
除了茶水比例不同之外,它們之間投茶時間也有區別。
煮幹茶的話,建議大家水燒沸騰之後再投茶。
幹茶的滋味物質充足,沸水投茶,才不容易煮出一壺又苦又澀的茶湯。
很多茶友會來問,煮茶時間多久才合適。
關於這個問題,真的無法給出一個很準確的數據。
因為每個人家裡的電陶爐功率都不同,功率大,時間短,功率小,時間長。
故而,大家可以根據湯色來判斷關火的時間。
當茶湯顏色變成赤金色後,便可關火止沸,靜待片刻便可倒出品嘗。
這個方法,煮幹茶和煮葉底均適用。
《5》
冬天喝杯熱熱的茶湯,身心都暖和了。
溫暖,是一個很普通的詞語。
但是細細掰開來看,卻並不簡單。
一直覺得溫暖,是對一個人或者事物很高的評價。
像我們說,這個人好溫暖。
說,這件衣服好溫暖。
……
喝杯茶,好溫暖。
冬天到了,煮茶好溫暖。
大家一起來煮茶吧,溫暖一下這個冬天。
煮茶,無論是煮幹茶還是葉底,均可。
列位看官,可以根據自身的情況,做出選擇。
喜歡才最好,合適自己才最棒啊!
原創不易,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請幫忙點個讚。
關注【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巖茶的知識!
小陳茶事村姑陳,專欄寫手,茶行業原創新媒體「小陳茶事」主筆,已出版白茶專著《白茶品鑑手記》,2016年-2020年已經累計撰寫超過4000多篇原創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