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乎每一個欣賞者都可以真切地感受到中國古典園林特有的藝術魅力,儘管它們千妍百媚,各具丰姿,儘管南方庭院中的小橋流水,扮垣低坑不同於北方宮苑中的蒼巖深壑,碧水浮天;儘管同在業京北海之中,「畫舫齋」的精麗端方迥異於『澡波間」的淡泊完曲,然而人們還是不難從它們中休會到萊種共通的意趣,這就是品賞家常說的「意境」或「境界」。園林無不是由山、水、建築、花木千具體景觀組成的,但在中國古典園林的創作和欣賞中,最高的美學層次並不是這一景一物的工拙奸技,而是襯「境界」的追求。看到中國古典園林的這一特點並非難事,因為前人甘此已有許多說明,如杜甫《重題鄭氏東亭》雲:「華亭入草徽,秋日亂清暉」,題目點出的雖是園中之辛,但意在表況的卻是建築、因林與大自然相融合而形成的意境。
後人時此說得更透徹,如明代郊彪佳寫其園林中之辛:山之勝,不能以窩山收,蓋緣身在山中也,子瞻於匡廬道之類。此亭不暱於山,故能盡有山,幾疊樓臺,嵌入蒼崖翠壁,時有雲氣住來縹緲。掖層霄而上,仰面貪看,恍然置身夭際,若並不知有是亭也。倏然回目,乃在一水中。激石穿林,冷冷傳響。……夫置嶼於池,置亭於嶼,如大海一漚然,而眾妙都焉,安得不動高人之欣賞乎,。內淵明、元好問泳園林景色,有「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寒波澹澹起,白鳥悠悠下的名句,後來王國維以為此四句詩有「無我之境,,他們的著眼處當然也是在園林和味園詩的「境界」。說到這裡還可以順便指出,在士大夫藝術體系中,園林『境界」與詩、畫等其他藝術的「境界」是一脈相通的。其實這也不是我們的發雙,前人對此的論說稱得至詳至明了。如錢起*寺因曰:「房房佔山色,處處分泉聲。詩忍什間得,道心松下生』;這明白道出先要置身園林勝境之中,「詩思」才有著落。南宋洪适記其園林之景曰:「艾茬彌望,充初四澤,煙樹球流,帆檢上下,類畫手鋪平遠之景,柳子所謂『迷延殲綠,遠混天碧』者、這已是將園林、繪畫、文學的境界融貫如一了。歷代如「湖上春來似畫圖」「薰雲舊山水,終是活丹青」之類言園、畫、詩之境界相通的話可以舉出無數。畫家們品賞園林時的感受當然說得更其休了,如北宋文同居闢幽軒中,「視遠峰,若畫工引淡墨作巒嶺,嶷嶷時與煙雲相蔽兮。」因為類似的話在古人那裡隨處可見,它們又是令天的文藝乖美學研完者熟知的,所以不必做更多的引述。本編的目的則在於說明:「境界」的內湯究竟是什麼?官與中國古代文化獨有的內湧有何必然聯繫?園林、山水畫、山水詩等中國古典藝術為什麼不約而同地以「境界」作為審美的最高層次?等等。
我們首指出,不論是上古的靈臺、靈沼,秦漢苑固中的汰海仙山,抑或中店以後的「壺中天地」,園林實際止都不過是人們理想中的宇宙之藝術再現而已。因此,認識中國古典園林境界的關健乃在於了解中國古代宇宙觀的特點,在於了解這特點與中國古代社會形態特.汽之間的必然聯繫,以及中國古代社會的發展對宇宙觀的影響等問題。「宇」的本義只是屋簷,然而它卻被引伸為天地間萬事萬類的根本,僅此一例也可以說明在中國古代文化中,最普通的事物與最深邃的哲學之間本有著不可分刻的聯繫,而中國古典園林甘宇宙觀的表瑰即是又一個典型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