驛站「取代」快遞員 送貨上門服務縮水誰收了我的快遞?

2020-12-17 大眾網

  驛站「取代」快遞員,誰來「送貨上門」?

  快遞驛站競爭激烈,市民持兩極化態度

   水母網11月12日訊(YMG記者 徐峰 攝影報導) 「你好,快遞給你放豐巢了」、「快遞在驛站憑取貨碼可取」……曾幾何時,收快遞的「姿勢」從坐在家中等包裹上門,變成了帶著「編碼」去驛站、豐巢「接頭」取貨。快遞該不該送貨上門?城市裡的快遞驛站又扮演著何種角色?在雙11過後,快遞的問題值得每個人深思,我們買來的究竟是哪樣的快遞服務?顧客、驛站、快遞員間剪不斷理還亂的關係該如何梳理?記者經多方採訪,解開「送貨上門」疑問。

   市民遭遇:有了驛站,快遞不上門

   「快遞員已經很久沒敲過我家的門了。」萊山區林女士滑動著手機屏幕中的訂單頁面說,她屬於典型的「買買買」人群,每隔三兩天就會有包裹信息,可是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包裹的目的地「被」變成了小區附近的「豐巢」、「菜鳥驛站」和「媽媽驛站」,本來可以坐在家裡等快遞,如今變成了要跑腿取快遞,心裡多有不快。「有的驛站並不在單元樓跟前,去一趟需要15到20分鐘,不明白為什麼花了快遞費卻不能送貨上門。」

   記者在採訪中發現,林女士的情況幾乎在每個人身上都發生過。芝罘區的齊志超就曾多次因送貨上門的問題與快遞員協商,結果卻被告知「件太多來不及送,想上門下次選順豐」。「好說話的答應全部送完後給我送上門,有的直接拒絕讓我理解一下。」齊志超說,起初自己還生氣投訴過,可下一次又出現同樣的問題。「我曾在備註裡寫過,不要送到菜鳥驛站或是豐巢,要送貨上門,但每次包裹還是在代存點。」她無奈道,以前快遞員還會打電話通知,現在大多只會收到一條系統生成的取件碼簡訊。一來二去自己也最終與快遞員間實現了「零溝通」———「時間久了,不想再理論」。

   催生原因:快遞送驛站省時省力,不再被「滯留」罰錢

   為什麼大多數快遞不再送貨上門?這是由現實原因和個人原因催生的。「一天一個小區平均下來要送上百件,雙11的時候是平時的好幾倍,要是全部挨家挨戶去送,一天也送不完,況且也不是每個人都在家,以前有的件要送好幾次才能到客戶手上。但每個當天到的件都有送貨時限,超過了時間,快遞滯留,我們就要被罰錢。」一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快遞員告訴記者,他們「計件拿錢」,自己送過多家快遞公司的快件,除了順豐和自營快遞(京東、天貓超市等)外,其他快遞公司每送一件快遞的薪酬在1.2-1.5元之間,同樣的時間若「送貨上門」直接導致送件數量下降,或當天完不成送件被罰款,「遇上沒有電梯的小區,體力也吃不消」。

   「現在統一送到驛站去,由他們來聯繫收件人,我們只需將小區的快件從公司全部攬收,再整個『倒『給驛站或豐巢,這樣下來很快就能送完一天的貨,節省了大半時間可以自由支配,更不用擔心快遞滯留了。」快遞員說。

   當然,除了個人原因,還有客觀限制讓他們放棄了「送貨上門」。「好多小區已經實現封閉式管理了,人車也分流了,我們進不去,只能讓客戶出來拿。」他說,自從有了豐巢,快遞直接進櫃,又省去了等待客戶取件的時間。

   工作機制:低價快遞全年無休,快遞員借驛站縮短送貨時間

   「並不是所有快遞都不送貨上門。」曾有過一年菜鳥驛站經營經驗的從業者(下稱前從業者)告訴記者,除了順豐外,還有自營平臺的快遞會送貨上門,相較於「三通一達」(中通、申通、圓通、韻達)、天天快遞等,這些快遞公司的快遞量並不大,一個小區每個快遞公司每天的送件量在10個左右。以圓通為例,每個快遞員每天至少會送60-70個快件。造成這樣數量差別的原因之一是快遞費用的差別。經記者查詢,以「三通一達」為代表的快遞公司快遞費最低在8元左右,而順豐的快遞費則在13元左右,網店選擇包郵的快遞也因此集中在那些「平價快遞「上,除非加錢才可改換。

   除了快遞量的倍數關係,全年無休的「工作機制」也是這些公司的快遞員不願意送貨上門的原因。「順豐和自營快遞的工作模式好一些,拿順豐來說,快遞員一周最少調休一天。」前從業者說道。

   也就是說,當快遞員將手中的快遞全部「倒」給驛站時,無休的工作狀態也隨著快遞一起移交給了驛站,快遞員由此得到了休息時間。「快遞驛站的活太綁人了,雖然不是什麼累活,但是每天都要從早9點開到晚9點,一刻也不能離開人,每天掙多少錢從早上快遞到的時候就能知道,不像超市多開一小時多賺一小時的錢。」前從業者直言,這也是他轉行的原因之一。

   驛站服務:驛站實為代存,有送貨上門服務

   當人們將享受不到「送貨上門」便利的矛頭指向各類快遞驛站時,其實並未清楚地了解驛站的「服務細則」,記者查閱各類驛站官網得知,驛站設立的初衷實為「代存」,是為了給那些家中無人收件、不能及時與快遞員取得聯繫的用戶,讓快遞員將他們的包裹暫時寄存起來,一來確保安全,二來解決包裹不能投遞的困難。

   「菜鳥驛站其實有送貨上門的服務,如果收件人有這樣的需求,可以向驛站提出來。」前從業者告訴記者,像菜鳥驛站這樣的「代存點」由所屬官方平臺來監管,是比較規範的。每個月平臺會通過巡檢驛站衛生、查閱系統快遞數量和好評率來補貼驛站,通常在500元左右,也就是說菜鳥驛站的服務優良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補貼金額的多少。雖然規定如此,但提出讓快遞驛站送貨上門要求的只佔極少數,在快遞員不送貨上門的前車之鑑下,大多數市民選擇「沉默」,「因為與小區快遞驛站的經營者是鄰居,更不想打麻煩了」。

   可情面歸情面,件丟了又該找誰?「如果包裹送到菜鳥驛站,收件人在取件時發現包裹丟失,由菜鳥驛站來負責理賠。如果沒有收到取件碼,最終發現丟件,由快遞公司負責理賠。」這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前從業者說,若收件人發現包裹破損,則需要跟快遞員聯繫,協商理賠事宜。

   市民態度:對驛站態度兩極化,是否按需送貨是癥結

   快遞驛站的設立到底是好事還是壞事?採訪中,市民對快遞驛站的看法呈現兩極化,對於租客和朝九晚五的上班族來說,他們認為包裹放在快遞驛站是好事———正好解決了無法及時收件的難題。「白天上班不可能回家取快遞,等我下班了快遞員也下班了,要麼就幾天拿不到,要麼就冒險放樓道,現在有了快遞驛站方便多了。」王婷斐是一名公司白領,有驛站對她來說是好事———「十幾分鐘就能取到件,這樣更安全」。

   相反,對於那些自由業者、家庭主婦和老年人來說,去驛站取件是一件費時費力的事。市民周越梅年過六旬,放在驛站的快遞,幾乎都是第二天讓兒子回來代取,和她處境相似的家庭主婦劉海清則是因為家有年幼的孩子走不開,無法獨自出門取快遞。「家裡一堆事,本來網購就是為了節省時間,現在還得自己去豐巢取,太不方便。」劉海清認為,快遞員在送件時應區別對待,對於那些不方便去驛站取件的人,應直接將包裹送到家。由此看來,對快遞驛站的癥結點仍在於是否按需送貨。

   驛站競爭:驛站加入門檻低,競爭逐年加劇

   不管市民對快遞驛站的態度如何,現實情況顯示,近兩年間煙臺各類快遞驛站迅速崛起蔓延,同行業間的競爭也十分激烈。記者經採訪得知,市面上見到的驛站分屬不同公司,比較常見的有阿里旗下的菜鳥驛站、圓通旗下的媽媽驛站和順豐旗下的豐巢等。

   與激烈的競爭相比,加入的門檻卻不高。前從業者告訴記者,當時他開設驛站時只需要一間店鋪、押金和專門發快遞信息的手機(掃件把槍)。可以專門開設,也可以在自己原有的其他種類的店鋪基礎上引入驛站元素,賣貨發件兩不誤。

   「入行」門檻雖低,開設前期的運作卻不易———每個驛站都需要自己聯繫快遞員協商送貨。「都是自己找快遞員談價格,從他送件的薪酬裡面抽成,有的會按照小件賺五毛,大件賺一塊來抽。」前從業者說,只要能談妥,一個驛站可以引入多個快遞公司的快件,掙錢多少取決於快件的數量。「以我曾經所在的小區為例,居民在900戶左右,平時一天的快件數量在250-300件之間,一個月驛站收入7000元左右,雙11時會達到500件,除去水電雜費,收入還是十分可觀的。」如果沒有同行業競爭,確實如他所說「收入尚可」,但隨著各類驛站的推廣覆蓋,一個小區同時有幾家驛站(豐巢)的現象出現,這也就意味著,不同快遞公司的快遞員會在驛站選擇上有所差別。前從業者說,抽成的多少也決定著是否能留住這個公司的快遞,當快件數量流失,最終也導致驛站收入減少。

   官方解釋:正常地區範圍內均有送貨上門服務

   快件放在驛站無法實現送貨上門,官方就此是何說法?記者撥通了申通、中通、圓通和韻達的客服熱線,得到一致回答:「有送貨上門服務,正常範圍內都能上門送件,若未履行送貨上門可撥打熱線投訴。」

   在諮詢中,中通客服告訴記者,正常派送地區範圍是指除了鄉村鄉鎮以外的市區範圍。其中,申通和韻達根據記者的收件地址,提供了當地網點電話,告訴記者若快遞員未送貨上門,除了可撥打官方熱線(申通95543、中通95311、圓通95554、韻達95546)投訴外,也可撥打當地網點電話要求網點安排快遞員送貨上門。

   不僅如此,記者發現,市民還可通過網絡進行投訴評價。以淘寶為例,打開「我的淘寶」在「我的訂單」裡找到相應訂單,在訂單詳情中點開「查看物流」,通過星級評價給驛站打分並貼上相應「標籤」予以評價。採訪中,更有不少市民通過微博直接@快遞官方投訴相應事宜。

   政策支持:首個快遞暫行條例規定收寄投遞規則

   國家在2018年1月23日,發布了《關於推進電子商務與快遞物流協同發展的意見》,2月7日,通過了《快遞暫行條例草案》(以下簡稱《條例》),完善了快遞服務規則,明確各方權利義務,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包括明確快件收寄規則、投遞規則;細化無法投遞、無法退回快件的處理規則和快件損失賠償規則;專門規定用戶個人信息保護制度,對於出售、洩露或者非法提供快遞服務過程中知悉的用戶信息等違法行為,規定了嚴格的法律責任。

   其中針對封閉小區不讓進車問題,條例中要求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公安、交通運輸等部門和郵政管理部門應當加強協調配合,建立健全快遞運輸保障機制,依法保障快遞服務車輛通行和臨時停靠的權利,不得禁止快遞服務車輛依法通行。

   對於快遞是否送貨上門問題,在快遞服務章節第二十五條規定,經營快遞業務的企業應當將快件投遞到約定的收件地址、收件人或者收件人指定的代收人,並告知收件人或者代收人當面驗收。收件人或者代收人有權當面驗收;第二十六條規定,快件無法投遞的,經營快遞業務的企業應當退回寄件人或者根據寄件人的要求進行處理;屬於進出境快件的,經營快遞業務的企業應當依法辦理海關和檢驗檢疫手續。

   快遞相關法規發展歷程

   2005年,國務院出臺郵政體制改革方案,實行政企分開、 重組國家郵政局,並在31個省(區、直轄市)設立郵政管理局。

   2009年,新《郵政法》實施,確定了民營快遞企業的合法地位;《快遞業務經許可管理辦法》實施,未經國家許可,不得經營快遞業務;國家郵政局頒布《郵政普遍服務標準》,對郵政普遍服務的業務範圍、申訴賠償等內容明確規定;國家郵政局通過《快遞業務員職業技能鑑定辦法》,規定對快遞員進行職業技能培訓和考核;《物流業調整和振興規劃》出臺,鼓勵現有運輸、倉儲、貨 代、聯運、快遞企業的功能整合和服務延伸,加快向現代物流企業轉型;國家郵政局發布《長江三角洲地區快遞服務發展規劃》、《珠江三角洲地區快遞服務發展規劃》、《京津冀地區快遞服務發展規劃》。

   2011年,公安部將在全國推廣快遞「實名制」。

   2012年,郵政快遞率先推行實名制。

   2015年,中國首部強制性郵政行業標準《郵政業安全生產設備配置規範》實施;國務院印發《關於促進快遞業發展的若干意見》;快遞實名制登記正式開始。

   2016年,國家郵政局出臺《郵政市場監督約談辦法(試行)》,規定加入市場主體有寄遞服務質量問題突出、侵害消費者合法權益、安全隱患突出、違反快遞業務經營許可管理規定等十類情形之一但沒有造成危害後果的,郵政管理部門可對其進行約談;《快遞業「十三五規劃」》對快遞企業做出規定,同城快遞服務時限不超過24小時、國內異地快遞服務時限不超過72小時;《快遞安全生產操作規範》實施,規定收寄快遞必須出示本人身份證等有效證件、快遞單必須實名、包裹必須經快遞員驗視。

   2017年,《快遞條例(草案)》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突出以規範促行業發展,規定簡化快遞布局設點手續、提供車輛通行停靠便利以降低物流成本等措施。

   2018年,《快遞暫行條例草案》通過並實施。

  中國快遞業務發展大事記

   1980年 中國郵政EMS開辦全球郵政特快專遞業務。

   1984年 開通國內快遞業務。

   1993年 申通率先成立,創始人聶騰飛、詹際盛開啟「人肉運貨」新模式。同年,王衛在深圳和香港間開展業務創辦順豐,用背包和拉杆箱運貨被稱為水貨佬。

   1994年 詹際盛和詹際煒創立天天快遞。

   1999年 聶騰雲創立韻達快運。

   2000年 喻渭蛟創立圓通速遞。

   2002年 賴海松創立中通速遞。

   2003年 順豐開闢航運市場,與揚子江快運籤下合同,租用揚子江快運的5架737全貨機,其中3架用於承運快件,順豐成為國內第一家,也是當時唯一一家使用全貨運專機的民營速遞企業。

   2006年 申通通過加盟和承包等方式形成。

   2007年 京東自建物流。

   2008年 中通速遞成為淘寶網推薦物流之一。

   2009年 新《中華人民共和國郵政法》出臺,首次明確快遞企業的法律地位。

   2009年11月11日,淘寶平臺首次推行網銷打折活動,當天的銷售額達到5200萬,眾多快遞企業來不及反應,爆倉嚴重、運送慢、耗費幾周時間才逐步將所有快件處理完畢。

   2013年5月28日,菜鳥網絡成立,股東除了阿里巴巴、銀泰、復星,還包括富春投資、順豐和三通一達(申通、圓通、中通、韻達)等。第一期投資額達1000億元,第二期2000億元。

   2015年5月28日,阿里巴巴舉行首屆菜鳥江湖大會,菜鳥網絡總裁童文紅首次對外解讀菜鳥戰略,稱菜鳥定位於「社會化物流協同、以數據為驅動力的平臺」,並且明確五大戰略:快遞、倉配、跨境、農村和驛站。

   2015年 申通打響上市第一炮,宣布與天天快遞進行重大戰略重組。

相關焦點

  • 新聞調查丨快遞運到驛站,就不需送貨上門了?
    快遞驛站客觀上加速物流「家門口100米」的運轉效率,但快遞員和快遞驛站的服務缺失,也成為突出現象。更多收件人發出的疑問是:快件放到驛站,我可以選擇自提,但不想自取時,驛站是否該送貨上門?媳婦到現場一看,根本拎不動,只好返回家叫他過來取,「小件可以到快遞驛站取,大件還是希望快遞員或接件的驛站送貨上門,個人自提太折騰人了。」住在上和園著的張先生告訴記者,其小區門前陸續開了3家快遞驛站,快件多時,他要三家快遞驛站輪流跑一圈,比他在小區門口直接收快遞跑的路程還完。「有時我明明在家,快遞員也不聯繫我。
  • 「菜鳥驛站」被曝「強制代收」? 官方:快遞員需送貨上門 如果驛站...
    與此同時,也有網友表示現在有些快遞員不僅僅將快件私自放到「菜鳥驛站」,也會未經允許放到智能快遞箱、門衛處等。那麼,問題究竟是出在哪裡呢?有了「菜鳥驛站」、智能快遞箱等第三方平臺後,反而讓有些消費者難以享受到快遞送貨上門的服務了嗎?「菜鳥驛站」代收服務 方便了市民還是被強制?
  • 關於快遞員到底是不是要送貨上門?菜鳥驛站的出現,又有了變動
    平常小編在閒時刷短視頻時,可能是因為職業原因,導致我手機上的各大平臺都會給我推送一些快遞方面的新聞或資訊,一般我也會去看,去評論,最近我發現了一個很有意思的問題,那就是「快遞公司的快遞員派送快遞,是不是要送貨上門」這個老掉牙的問題。
  • 為什麼快遞員更喜歡把快遞放在各種驛站,而不是快遞櫃?
    在網上很多網友對這樣不經允許就放驛站的行為很反感,但是沒有辦法,如何讓快遞公司尊重收貨人的意願呢?菜鳥快遞員小楊:放不放驛站這個問題現在一直是大家爭論的話題,拋開話題本身,為什麼會出現這麼多驛站,自提櫃這種新興事物?首先說,有它的出現就有它的市場,要不阿里也不會搞菜鳥驛站,說送上門的那一些你們能保證一天都在家等快遞!家裡保證都有人?
  • 快遞到驛站後還能送上門嗎?菜鳥驛站:無派送能力,由快遞員和客戶...
    日前,有人反映,自己的快遞曾選擇需要送貨上門,但當快遞到達菜鳥驛站時,對方卻打來電話稱快遞無法入庫,需把設置改成暫存到驛站。「我設置了送貨上門為什麼不送呢?」記者就此詢問一菜鳥驛站,該驛站工作人員回復,驛站沒有開通「送貨上門」的服務,而且人手確實也不夠。
  • 你的雙十一快遞送貨上門了嗎?
    可是收包裹的這個過程卻讓雙十一的快樂大打折扣,這是為什麼呢?在採訪中很多小區住戶表示,包裹送達小區後,大部分快遞員會撥打電話詢問是自己下去拿快遞還是放入小區的快遞驛站,而對於「送貨上門」這一服務卻很少有快遞員主動詢問,一般只有送家電或家具的物流公司或送貨員才會主動提及「送貨上門」服務。
  • 想要快遞送貨上門,怎樣阻止菜鳥驛站、快遞櫃代收?
    其次,與之相關聯的是,驛站的出現方便了快遞員的配送效率,再也不用到處找收件人、打電話找人等半天。但是,凡事都是有利有弊的,驛站、快遞櫃出現後,快遞員送貨上門的是越來越少,一些消費者對此非常不滿意。這些消費者的理由主要有以下幾點:1.快遞服務原本就是送貨上門的,自己支付了費用,就該享受到相應的服務;2.菜鳥驛站或者快遞櫃設置不合理,自己取個快遞需要跑太遠,有的時候甚至要找半天,非常浪費時間;3.家裡有老人或者東西比較重,取快遞很累人不說,有的老人也不知道如何操作
  • 深圳中通快遞員吐槽,現在到處都是菜鳥驛站,為何還要送貨上門?
    據了解,深圳中通快遞員吐槽,現在到處都是菜鳥驛站很方便,為何還要送貨上門?現在到處都是菜鳥驛站,取件很方便,為何還要送貨上門?不然別在網上購物。現在多出來的代收點什麼鬼?沒電話聯繫直接放代收點然後發條信息讓去代收點拿,這誰定的規矩。
  • 快遞末端存難題 菜鳥驛站推廣多元快遞服務
    為解決快遞員通知難、上門難等末端難題,在行業內,菜鳥驛站率先推出免費存放包裹、派送前「知心選」、消費者在線設置是否放驛站等方式,探索推廣消費者快遞選擇權,帶來更高效、更便捷的服務體驗。■快遞員人手短缺 上門派送壓力增大多年來,中國快遞行業一直保持快速發展。
  • 菜鳥驛站對於快遞員就業的衝擊,到底是不是危言聳聽?
    從科技設備上保證了菜鳥驛站收寄等主要業務開展的專業性。驛站經營的綜合性毋庸置疑菜鳥總裁萬霖在阿里巴巴2018全球投資者大會上表示過,智能物流骨幹網在多個領域已經取得突破性進展。其中在極具挑戰的最後1公裡服務上,菜鳥末端網絡日均處理包裹已經超千萬件。
  • 快遞小哥又被投訴:顧客點了送貨上門,包裹卻被放在菜鳥驛站
    導讀:網購方便了大家的生活,坐在家裡等快遞員把東西送上門就可以了,現在又推出了菜鳥驛站,快遞小哥如果不把貨送上門,可以放在菜鳥驛站,顧客自己上門去取,也是很便捷的,可是有些人卻對這樣的取貨方式感到不滿。
  • 順豐快遞員吐槽上海人難伺候,菜鳥驛站解決存放,卻抱怨不送上門
    據了解,順豐快遞員吐槽上海人難伺候,菜鳥驛站解決存放問題,卻抱怨不送貨上門。真是人最難伺候,出來了個菜鳥驛站解決了問題大家存放問題,然後又開始抱怨菜鳥驛站不給送,作為人永遠都沒知足時候,包括我自己。朱先生分析,京東和順豐送貨上門,噹噹的如果買書多也會體貼送貨上門因為快遞箱放不下,其他的說是快遞其實都不是,最痛苦的就是買大件,冬天太冷哆嗦著,帶著孩子拉個貨車去取貨,夏天取個件滿身大汗水洗一樣,立馬覺得快遞和物流一樣卻收了比物流多十倍的錢非常不值。
  • 快遞員能拒絕送貨上門嗎?官方:不能!也不應收上樓費
    「一個電話沒有給我打過,也沒有徵得我任何同意,就私自放到了菜鳥驛站,和霸王條款似的,『你的件就在菜鳥驛站,你必須自己去取』,那『送貨上門』這4個字還要它有什麼用?」李先生說。 1月16日,記者隨機走訪了日照東港區的幾個小區。在小區快遞驛站門口,記者看到,來取快遞的人絡繹不絕。「不可能給你送家裡,都是自己去取。」「快遞員也不給你打電話,直接放在這,就發個發信息。」
  • 菜鳥驛站的出現,究竟是利還是弊?對於快遞員和消費者誰更有利?
    菜鳥驛站的出現,究竟是利還是弊?對於快遞員和消費者誰更有利?隨著網際網路技術的不斷發展,國內有一些行業也在逐步興起,其中最突出的幾個行業應該就是電商、快遞、外賣、自媒體了。而順豐和三通一達(申通、圓通、中通、韻達)就是如此,所以阿里巴巴、銀泰、復星和富春投資以及上面的幾家快遞公司就在2013年成功建立了菜鳥網絡,並讓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馬雲擔任菜鳥董事長。菜鳥驛站的出現,究竟是利還是弊?對於快遞員和消費者誰更有利?喜歡購物的小夥伴都清楚,為了安全和統一管理,現在許多快遞都已經取消了送貨上門到家籤收的服務,更多的是將快遞放在較為固定的快遞點。
  • 曾幾何時,送貨上門的包裹多變成了快遞櫃和驛站自提
    首先,我要說明一點,本文僅代表作者親身經歷和感受,可能大家所處的環境和待遇會有不同,僅供參考:其實「自己取快遞包裹」這件事曾經讓我反感了很久,因為之前送貨上門真的非常方便,也造成了我喜歡網購的習慣。但是,印象中好像從2013年開始,快遞員的服務就開始懈怠了,經常是塞快遞柜子裡(菜鳥驛站是下半年才開始的好像),然後一條簡訊提示:自取!當時還投訴過幾次,但終歸「胳膊細」,擰不過「圓通」,「中通」,「匯通」等等這些所有的快遞公司(現在一場疫情下來,連順豐也塞柜子了,文末我會細述)。
  • 菜鳥驛站:四大舉措給消費者快遞選擇權 2.8萬站點可送貨上門
    面對快遞未經許可投放代收點、不上門等消費者快遞痛點,菜鳥驛站目前已推出四大舉措,在行業內率先探索還消費者快遞選擇權。這四大舉措包括消費者可在線設置是否放驛站、快遞包裹試行派送前「知心選」、包裹首次進入驛站前電話徵求許可和智能櫃自主設置等。
  • 快遞憑啥不送上門 市民槓上菜鳥驛站
    採訪中,記者發現,同一個收貨地址,有的快遞公司送貨上門,有的快遞公司放在菜鳥驛站;同一家快遞公司,有的快遞員送貨上門,有的快遞員選擇放在菜鳥驛站。一名送貨上門的快遞員稱,將包裹放菜鳥驛站是趨勢,他也不知道何時將被通知「放菜鳥驛站」。中通快遞溫嶺公司負責人伍迎春說,目前他們已和菜鳥驛站合作,一些包裹已放在菜鳥驛站裡。
  • 合肥市民吐槽,5元快遞收6毛派送費還少啊?圓通快遞員被氣哭
    據了解,合肥市民吐槽,5元快遞收6毛派送費還少啊?圓通快遞員被氣哭。我一直拒收中通順豐為啥?我也不知為啥。我一個魚竿一個漁輪,一個單號兩個物品,一個放自提櫃,一個放保安室,導致超時收費。我寫很明確的收貨地址,是不是應該送到?
  • 菜鳥驛站的出現,究竟是為了方便消費者還是快遞員?
    伴隨這幾年國內科技的發展,網購成為了大部分人購物的方式之一,而快遞行業也隨之誕生。因為網購的普及,讓國內眾多的快遞公司珠逐漸壯大起來,因為門檻低吸引了不少人做快遞員相關工作,快遞行業的競爭也在逐漸加大,一開始僅僅需要順豐就能夠邁上國內快遞公司第一的位置。
  • 以後快遞都要去代收點自取?拒送貨上門是不合規
    資料圖:快遞員使用智能快遞櫃投送包裹。韓章雲 攝中新網客戶端北京4月11日電(記者 邱宇) 你平常一般怎麼收快遞呢?近幾年,快遞代收點和智能快遞櫃越多越多,讓人不用因為家裡無人收件而苦惱,但卻引發出新的問題——家裡明明有人,快遞員卻不願送貨上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