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綠色發展與生態保護實現新提升

2021-01-17 瀟湘晨報

2020年,林業產業總產值預計199.18億元

經過修復優化,露天礦生態公園成為市民日常休閒活動的好去處。記者 閔燦 攝

2020年,我市牢固樹立和堅決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全力衝刺國家森林城市創建工作,狠抓森林資源培育,加大森林資源管護力度,發展壯大綠色惠民產業,林業各項工作取得實效。2020年林業產業總產值預計199.18億元。

創建國家森林城市取得新成效

我市自2016年率先在粵西地區提出創建國家森林城市以來,結合城市擴容提質、鄉村振興、中小河流治理、美麗旅遊鄉村等工作,全力推進各項重點生態工程建設,著力提升城市森林的綠肺和休閒功能。經過幾年的建設,我市40項創建國家森林城市指標已全部達標,茂名市露天礦生態公園和博賀沿海防護林帶被評為「廣東生態修復十大樣板工程」。

2020年,我市繼續加大力度推進國家森林城市建設,信宜、高州、化州三個縣級市啟動創建縣級國家森林城市工作,並已經獲得國家林草局備案。信宜、高州創森總體規劃通過專家評審。基本完成創建國家森林城市驗收「三大報告」,並將相關佐證材料全部整理歸檔。開展「網際網路+全民義務植樹」「共建森林城市共享生態文明」「第二屆廣東省森林文化周茂名分會場系列活動」等34場創森活動,出版《茂名市古樹名木》和《濱海綠城好心茂名——茂名市創建國家森林城市巡禮》畫冊,積極宣傳茂名創森工作,培育森林城市文化。茂名創建國家森林城市已家喻戶曉,愛綠、植綠、護綠成為全社會的共識和自覺行動。

高質量完成年度造林綠化任務

近年來,我市開展多種形式的義務植樹活動,義務植樹蔚然成風,全市已有森林面積63.77萬公頃,有林地面積53.12萬公頃,森林覆蓋率55.80%,主城區綠化覆蓋率42.34%、人均公園綠地面積16.26平方米。開展創森以來,全市共有1152萬人次參加義務植樹活動,植樹3796.44萬株,全民義務植樹盡責率達96.9%。

2020年,我市積極實施綠化提速行動,做到早安排、早部署,全力推動造林綠化任務落實,結合創建國家森林城市和新一輪綠化茂名大行動,大力開展林業重點生態工程建設,高質量完成年度造林綠化任務。全市完成造林更新17.14萬畝,完成森林撫育面積22.69萬畝,建設鄉村綠化美化示範點147個、開展綠美鄉村建設8個。

森林資源管護成效明顯

2020年,我市紮實推進自然保護地整合優化工作,制定《茂名市自然保護地整合優化預案》(送審稿),並及時上報省林業局審核。發放生態公益效益補償資金共1.326億元,佔應發資金的96.7%。嚴格執行森林採伐限額,全市林木蓄積總消耗量達52.07萬立方米,佔省下達採伐限額的80.75%。2020年森林督查工作順利通過國家級驗收。採取強有力措施加強野外火源管控,強化森林防火宣傳,派發小冊子、海報等宣傳資料6萬多份,營造「森林防火,人人有責」的濃厚輿論氛圍。切實做好森林病蟲害監測預警、檢疫御災、防治減災等工作,突出抓好松材線蟲病、薇甘菊等重大林業有害生物防控,「四率」指標均在省規定指標範圍。堅決打擊涉林違法犯罪,全力保護生態建設成果,去年以來全市先後組織開展了「集中打擊整治涉野生動物違法犯罪專項行動」等多項打擊行動,查處涉林刑事案件48宗、林業行政案件77宗,林業行政處罰77人(次)。

記者 梁雪玲 通訊員 吳亮

【來源:本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創建國家森林城市|茂名綠色發展+生態保護實現新提升
    去年,我市牢固樹立和堅決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全力衝刺國家森林城市創建工作,狠抓森林資源培育,加大森林資源管護力度,發展壯大綠色惠民產業,林業各項工作取得實效。2020年林業產業總產值預計199.18億元。
  • 【我們的城市,我們的茂名⑦】綠色產業撬動「濱海綠城」耀眼崛起
    ,推動茂名綠色生態經濟高質量發展,撬動「濱海綠城」耀眼崛起。事實上,推動傳統石油化工向綠色化工和氫能產業轉型升級,這是市委、市政府打造「好心茂名濱海綠城」城市名片和文化名片中的一項戰略舉措,也是打造綠色產業鏈,推動茂名綠色生態經濟高質量發展,撬動「濱海綠城」耀眼崛起的一個新引擎。
  • 粵海洋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實現雙贏
    例如,在深圳灣、茂名水東灣,當地依託紅樹林資源建設濱海休閒帶、溼地公園,改善濱海城市景觀,打造宜居宜業宜遊的綠色環境,提高濱海地區人民生活品質;廣州南沙、惠州大亞灣大力推動濱海溼地建設,發展生態旅遊,讓人民群眾享受綠色發展成果;湛江、惠州考洲洋創新開展紅樹林生態養殖、生態旅遊,引導漁民轉產轉業,促進當地農漁民創收,改善了民生,有效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
  • 生態保護呈現"新格局" 綠色發展跑出"加速度" ——懷寧縣月山鎮新...
    作為安慶的北大門,月山鎮牢固對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堅持生態添「景」、招商重「綠」等系列新發展舉措,使當地顏值提升的同時,也助推當地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貧窮不是生態文明,富美才是可持續發展。生態小康村建設,關鍵是「環保」,重心在「富民」。怎樣讓生態美與百姓富融為一體,實現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為此,查正嚴結合美麗鄉村、林長制建設等工作,在村莊內、道路旁、房前屋後見縫插綠,使該村森林覆蓋率達到了60%以上。像查正嚴這樣致力於綠色生態建設的能人大戶在月山鎮有不少。近5年來,月山鎮人工新增綠面積近1.2萬畝。
  • 茂名石化:以嚴格標準打造綠色企業靚麗名片
    茂名石化把綠色低碳發展作為重要的企業戰略,主動作為,執行最嚴環保發展標準,以「凡是環境保護需要的投資一分不少,凡是不符合環境保護的事一件不做,凡是汙染和破壞環境帶來的效益一分不要」為發展原則,持續加大環保投入,去年以來該公司綠色發展投入資金達53億多元,僅環保投入就達7.36億元,實現了「無洩漏裝置、無異味廠區、花園式工廠」的目標。
  • 綠色高質量發展 | 張智華:以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助推經濟高質量發展
    綠色高質量發展 | 張智華:以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助推經濟高質量發展 2020-12-08 17:1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天津舉行「保護溼地生態、推進綠色發展,開創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新...
    三、主要成效  通過一系列保護措施和保護修復工程的實施,七裏海溼地的水環境、生態環境和生物多樣性均得到有效改善,七裏海溼地整改及保護修復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初步實現了溼地功能修復、生態環境改善與綠色高質量發展的有機統一。  一是遏止了溼地環境逐年退化的趨勢,生態面貌持續向好。
  • 四川鹽亭:生態打底 描繪綠色發展新畫卷
    四川鹽亭:生態打底 描繪綠色發展新畫卷 2020年10月,生態環境部公布第四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縣名單,四川省綿陽市鹽亭縣成功登榜。近年來,鹽亭縣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堅定踐行新發展理念,揚生態之長、做山水文章,優生態環境、強生態產業、創生態財富,加快推進生態經濟強縣和美麗宜居鹽亭建設,走出了一條生態振興、產業興旺、生活富裕的綠色發展之路。
  • 綠色高質量發展 | 張振文:強化環境科研創新 提升環境保護水平
    綠色高質量發展 | 張振文:強化環境科研創新 提升環境保護水平 2020-12-08 17:1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羅源積極探索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新路
    石材業曾是羅源經濟發展的重要產業支柱,為了守住綠水青山,羅源頂住巨大壓力和困難,以壯士斷腕的決心,舉全縣之力關停退出石材產業,同時投資1.27億元推動5066畝地質環境恢復治理,打贏生態修復治理的硬仗,讓荒山重新披上綠裝。如今的羅源,河道變清、山體復綠、空氣清新、村莊靚麗,實現綠色轉型,打造出礦山治理的「羅源樣本」。
  • 生態環境保護與旅遊業發展怎樣實現相互促進
    同時,旅遊業的健康發展也可以培養人們熱愛生態環境的自覺意識,並籌集資金促進生態環境的保護。所以,我們需要努力建立生態環境保護與旅遊業發展相互促進的理念、行為與機制。 《規劃》從倡導綠色旅遊消費、實施綠色旅遊開發、加強旅遊環境保護、創新綠色發展機制、加強宣傳教育等5個方面提出了促進生態環境保護與旅遊業正循環發展的要求。
  • 茂名曾經的『傷疤』,如今的新名片-茂名露天礦生態公園
    在茂名市區西北角留下了一個礦坑,面積達10.07平方公裡,最深處距地表超過百米,被稱為茂名的一道傷疤。現如今那道傷疤變成了一道靚麗的風景線,整個茂名也有了新的面孔,曾經的廢棄ku已經建設成為融合山水園林礦和休閒於一體的大型開放式生態公園。
  • 實現綠色發展 壯大特色產業
    建設中國綠色有機谷•長白山森林食藥城,思路與市委的召喚對接,產業向生態方向調整,幹勁向綠色發展上凝聚,全市廣大幹部群眾頭頂藍天、腳踏熱土,合力攻堅、奮發進取,綠色產業異軍突起,產業增加值佔比達到62.1%、佔財政收入的55.2%,「一谷一城」建設旗開得勝,生態優勢開始顯現。
  • 堅持保護生態和發展生態旅遊相得益彰 讓綠色成為全面振興全方位...
    他強調,要牢記習近平總書記殷殷囑託,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理念,堅持保護生態和發展生態旅遊相得益彰,把查幹湖建成人們夢中的天堂、人人嚮往的地方,讓綠色成為新時代吉林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的亮麗底色。金秋時節的查幹湖,碧水長天、煙波浩淼。景俊海沿岸察看生態保護和生態旅遊發展等工作進展。
  • 大河奔流擘畫綠色發展新畫卷——黃河流域生態保護與高質量發展...
    新華網北京10月9日電 題:大河奔流擘畫綠色發展新畫卷——黃河流域生態保護與高質量發展調研記  新華網 李函林  黃河流域是我國重要的生態屏障和重要的經濟地帶,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重要區域  奔騰河水向東流,氣象萬千滿目新。記者近日實地走訪甘肅、寧夏、河南三省區調研發現,隨著國家對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持續發力,「山河相依、人河相親、城河相融」的新局面正在逐步開啟。  打造水清岸綠的生態河  金秋時節的黃河兩岸,稻穀飄香,從西向東,一幅幅五彩斑斕的生態發展畫卷鋪展開來。
  • 韶關市委書記王瑞軍: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奮力爭當北部生態發展區高...
    今年8月25日,省委十二屆十次全會對高質量加快構建「一核一帶一區」區域發展格局進行再動員再部署,要求北部生態發展區要突出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正確把握生態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的辯證關係,按照「面上保護、點上開發」原則,提高生態安全保障和綠色發展能力,推進產業生態化和生態產業化,打造「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廣東樣本。
  • 天水市水產綠色養殖實現新發展
    &nbsp&nbsp&nbsp&nbsp水產養殖面積達2400畝 產值達2500萬元&nbsp&nbsp&nbsp&nbsp我市水產綠色養殖實現新發展&nbsp
  • 堅持生態優先 綠色發展 推動內蒙古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
    內蒙古自治區主席 布小林習近平總書記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深刻闡述了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強調保護黃河是事關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千秋大計,為新時代推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根本遵循。
  • ...湖北省科技廳印發《科技支撐長江經濟帶生態保護和綠色發展實施...
    湖北日報訊(記者文俊、通訊員龍華、李鬥林)12月15日,省科技廳印發《科技支撐長江經濟帶生態保護和綠色發展實施方案》,圍繞長江大保護生態保護和綠色發展,制定「5個一批」目標,到2022年,引進培養一批綠色技術領軍人才,攻克關鍵核心綠色技術30項以上,引進轉化綠色科技成果30項以上,
  • 發展濱海生態旅遊 實現生態產品價值
    一方面,需要政府進行財政轉移支付,實施生態補償,增加政府購買,核算生態產品價值,推進生態區耕地林地指標置換等;另一方面,需要開展碳匯交易,發展綠色產業,增加生態產品消費等。對地方政府和企業來說,目前最具有可操作性的是大力發展綠色產業。下面以深圳市大鵬新區為例,探討如何通過發展濱海生態旅遊業,實現生態產品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