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韌性視角下的歷史街區保護與更新 —以汕頭小公園歷史街區、佛山祖廟東華裡歷史街區為例

2021-02-08 規劃師雜誌

在歷史街區的改造過程中由於不同利益群體有不同的投入偏好,不同的改造政策、模式與背景等必然產生不同的改造績效,而能否調動一切力量保護歷史文化的價值決定了歷史街區保護的制度韌性。

專家學者關注歷史街區的文化價值。政府由於需要通過舊城開發改善民生和實現土地財政收益,比開發商更加看重歷史街區的社會價值,如在佛山地方政府的官方文本中,包括祖廟東華裡歷史街區更新在內的佛山「三舊」改造計劃被賦予了促進城市發展的政治內涵。然而,單靠專家學者與政府的努力,歷史街區保護往往停留在想像與理論層面,難以付諸實踐。

歷史街區的活化必須引入開發商的資本。在「嶺南天地」項目中,佛山市政府通過引入瑞安集團進行商業開發的方式使其成為推動地區價值增長的極點。而瑞安集團在協商時,提出可以為政府補貼資金,但前提是開發商要有全權的開發話語權。開發商利用改造前的土地出讓金及改造後的利益分配對政府施加影響,而政府出於改造資金來源的壓力和政績的考慮,政策的天平也容易傾向開發商。地方政府與開發商的聯合代表著政治權力與資本權力的結合,兩者共同形成了「城市增長聯盟」。

而作為空間的使用者,街區居民則關注歷史街區的經濟價值,還形成了原住民的維權聯盟。在祖廟東華裡歷史街區更新改造過程中,整個街區有3萬多居民通過論壇發帖、聚集討論與聽證會等一次次博弈,爭取空間重構利益的話語權,最後公布的「被拆遷戶最高將得到6500 元 /m²的拆遷補償,或可按『面積近似』原則從三大安置小區地塊選擇安置房屋」的方案,遠遠超出大部分居民意料,很多居民第一時間就籤定拆遷合同。可見,「嶺南天地」歷史街區商業化的空間重構模式整合了政府、開發商與居民三者的利益,強有力地推動了更新改造。

此外,近年來興起的民間保育組織對歷史文化保護的促進作用也不容忽視,小公園歷史街區的爛尾促進了社會參與的崛起。2012年,由汕頭籍本土大學生發起的民間歷史建築關注小組—汕頭山水社,通過組織寒暑假工作坊、文化導賞與展覽交流等方式,對街區的遺產信息進行採集,對街區居民進行民意普查,在此基礎上向政府相關部門建言獻策,以影響政府的決策和開發商的空間實踐。

歷史街區保護的社會參與從最初的精英對文化價值的認同走向了文化保育組織「外地」力量與本地居民「在地」力量結合的「反增長聯盟」,在其推動下,2013年11月,市政府對舊城區實施保育修繕總體規劃,將永平路及其附屬街道作為啟動項目;2014年6月,實施了《汕頭經濟特區小公園開埠區保護條例》;2014年9月,開埠公園一期建設工程已動工 ( 圖 9)。

相關焦點

  • 北京歷史街區深度旅遊體驗研究--以前門地區為例
    [2]牛玉,汪德根.基於遊客視角的歷史街區旅遊發展模式影響機理及創新——以蘇州平江路為例[J].地理研究,2015(1):181-196.[3]黃勇,石亞靈.國內外歷史街區保護更新規劃與實踐評述及啟示[J].規劃師,2015(4):98-104.
  • 汕頭小公園順昌街區將打造成魅力街區,不斷煥發新活力
    小公園開埠區,是目前我國保存最完好的開埠區之一,近年來,隨著保育活化工作的持續推進,小公園歷史文化街區不斷煥發新活力。近日,作為聯繫老媽宮和中山紀念亭的核心街區,順昌街區的保護利用項目規劃設計方案也正式通過專家評審,根據規劃,順昌街區將用繡花功夫,打造成為精細化品質化的魅力街區。
  • 歷史文化街區保護:從開發商"虎口"奪回街區地塊
    原標題:歷史文化街區保護:從開發商"虎口"奪回街區地塊  記者探訪福州三坊七巷保護更新之路 發現「政府主導」是其成功改造的重要因素   「歷史文化街區保護更新之路·尋城記」   系列報導之「遷」字篇   文/圖廣州日報記者林洪浩   編者按
  • 「歷史街區保護與改造」夢回前朝 還原歷史街區的魅力
    明確歷史街區保護主題保護城市歷史街區的地方性就是保護世界文化的多樣性,也是保護城市的靈魂和特有魅力的需要。保護城市歷史街區的基本目的「不是要留住時光,而是要敏銳地調適各種變化力量,保護是從歷史資產和改造者的角度對當代的一種理解。真正的保護不在於重拾過去的風貌,而是要保留現存的事物並指出未來可能的改變方向。
  • 構建歷史文化街區保護體系
    南京老門東和小西湖歷史文化街區保護更新工作成果為我區歷史文化街區保護更新工作打開了思路、提供了參考、堅定了信心。保護歷史文化街區,不僅要實現制度創新,還要構建好保護規劃體系。   首先,要高度重視歷史文化街區保護工作,在規劃修編、項目推進、宣傳推廣等方面做足工作。
  • 活化保護歷史街區 是為城市留底蘊
    原標題:活化保護歷史街區 是為城市留底蘊   近日筆者走訪遼陽幾個歷史
  • 世界級大咖眼裡的廣州歷史街區、嶺南建築
    本次論壇上,歷史文化遺產保護界的兩位大咖——巴黎聖母院前修繕工程總負責人、法國建築學會主席班傑明·穆棟,以及上海新天地、佛山天地總設計師班傑明·伍德分享了對廣州歷史街區、嶺南建築的思考和保護利用建議。班傑明·穆棟 巴黎聖母院前修繕工程總負責人為一德路「把脈」班傑明·穆棟(Benjamin Mouton)是法國遺產保護界的泰鬥級人物,也是巴黎聖母院前修繕工程總負責人。日前,穆棟受邀參與了廣州聖心大教堂及其周邊地區更新改造的研究工作,為一德路歷史街區「把脈」。
  • 哈爾濱市修改花園街歷史文化街區保護更新改造規劃
    原標題:哈爾濱市修改花園街歷史文化街區保護更新改造規劃   哈爾濱市花園街歷史文化街區改造一直備受市民關注。25日,記者從哈爾濱市相關部門獲悉,哈爾濱市對花園街歷史文化街區保護更新改造項目規划進行了新一輪修改。
  • 城市案例|臺北是怎麼保護歷史街區的
    容積移轉的機制澎湃新聞:臺北進行歷史街區保護,採取了怎樣的措施?魏孝宇:在文化建築保護方面,臺灣地區有清楚的法規,會在特定街區劃設歷史街區特定專用區。這裡主要牽涉兩個議題。一是歷史街區保護,要怎樣保護,之後又該如何利用;二是歷史街區建築物的所有者權益如何保障。       以迪化街為例。在臺北發展歷史上,迪化街是很重要的一條街道。它是老臺北的商業大街,南北貨齊聚,也是臺灣目前幾個主要企業的發跡地。大概在1970年代末,有學者眼見在迪化街開始有地主改建房屋,建築系也有學生將此議題作為畢業設計題目。該議題逐漸受到文化界關注。
  • 關於歷史文化街區保護的幾個問題
    第一,堅持歷史街區整體保護的原則:像北京這樣重要的歷史文化名城,必須堅持街區整體保護的原則,將街區整體保護與個體文物保護相結合。因為只有個體保護,沒有整體保護,就留不下歷史文化名城的特有風貌。整體保護包括保留城市的基本輪廓、格局和街道、胡同系統。   第二,堅持歷史風貌保護優先的原則。
  • 核心區亮相首個歷史街區保護更新項目 將助力中軸線申遺保護
    這條全長1.7公裡的斜街始於元代,是《首都功能核心區控制性詳細規劃(街區層面)(2018年—2035年)》批覆後,核心區首個重點推進完成的歷史街區保護更新項目,將助力中軸線申遺保護。提升後的鼓樓西大街,形成了「探訪一處元代碼頭、漫步兩段古蹟高牆、體驗四個口袋公園、了解多個歷史典故」的景觀結構,呈現元明清三朝文化元素。
  • 北京中軸線裡的「歷史文化街區」
    北京中軸線的規模起始於元代,成型於明代,傳承發展至今,已有750餘年歷史。北京中軸線南起永定門、北至鐘鼓樓,長約7.8公裡,符合「天人感應」的理念整體為南北方向。是包括城門、廣場、宮殿、御苑、壇廟、歷史街區等遺產並由歷史道路聯繫起來的城市空間整體。
  • 《北京歷史文化街區風貌保護與更新設計導則》徵求意見
    為了體現首都風範、強化古都風韻、展現時代風貌,近日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委編制了《北京歷史文化街區風貌保護與更新設計導則》(以下簡稱《導則》),旨在從技術上規範北京歷史文化街區在風貌保護與更新中的「宜」與「忌」,使街區在具體規劃、設計及建設時有規可依、有章可循。據了解,該《導則》今日開始在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委網站公示,公示期為7天,市民可到網上查詢《導則》的相關內容,並通過電子郵件、信函等方式建言獻策。
  • 建築訴說歷史 街區閒適生活|西城街區更新讓城市更加有溫度
    不可移動文物數量及歷史文化街區面積更是北京之最。街坊鄰居們在胡同裡閒坐嘮家常自從胡同慢行系統建成之後,孩子上學、放學路上安全多了,還能在胡同裡和小夥伴們一起玩耍,老年人也可以和老街坊們坐在長椅上曬曬太陽
  • 探訪汕頭小公園街區:海內外潮汕鄉親的精神家園
    中新社汕頭8月14日電 題:探訪汕頭小公園街區:海內外潮汕鄉親的精神家園  中新社記者 李怡青  廣東汕頭市小公園街區位於汕頭老城區,涵蓋安平路、昇平路、國平路、中山紀念亭、南生百貨大樓、郵電大樓等見證「百載商埠」歷史的建築、道路。作為汕頭老城的核心地標和文化標誌,隨著歷史的變遷,小公園街區已成為聯結海內外潮人的親情紐帶、精神家園。
  • 城市更新白皮書:歷史文化街區的活化迭代
    今日頭條,華建集團華東建築設計研究總院與第一太平戴維斯在第三屆進博會上聯合發布《歷史文化街區的活化迭代》(如需下載,請在後臺回復「歷史文化街區」)白皮書,開啟雙方在城市更新領域的深入研究。歷史文化街區作為城市更新的重要內容及文化的承載實體,更新街區即是將空間、功能、活動以及人進行有機聯動,並落實社會價值、經濟價值、文化價值的深度共構。在推進城市更新的實踐中,既要強化「保護」理念,也要做好歷史空間的活化利用,以保護為前提,以活化為支撐,通過兩者結合,激發歷史文化街區的內生動力,讓歷史文脈得以真正存續。
  • ...學院教授張杰:城市更新改造中的歷史文化街區和歷史建築保護要...
    為在城市更新改造中進一步做好歷史文化保護工作,各地要加快推進歷史文化街區劃定和歷史建築確定工作、加強對城市更新改造項目的評估論證和監督指導。同時,各級住房和城鄉建設(規劃)部門要會同有關部門,落實管理責任,在城市更新改造中加強歷史文化保護傳承工作,切實做到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
  • 廣東佛山「最受歡迎」街區,城市的新名片,128幢歷史建築全免費
    前面我們一起走進佛山的 「廣東省粵劇博物館」,了解了「粵劇」文化和聽了粵劇「私夥局」,然後又參觀了佛山名字來源的初始地「塔坡崗」(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翻閱前面的文章),今天我們繼續遊玩佛山,逛逛佛山「最受歡迎」街區,佛山的城市新名片:嶺南天地。
  • 佛山蓮花南歷史文化街區,蓮花聖地,有佛教仁壽寺和基督教賚恩堂
    蓮花南歷史文化街區位於佛山老城(禪城區)中部,街區形成於清朝年間,蓮花南歷史文化街區核心區域保留了清代末年和民國建築風格和城市格局,街區民居建築主體保存較為完整,街區內有多座青磚石腳古老大屋,真實地保存了歷史發展的痕跡,蘊涵了豐富的傳統文化遺產,是目前佛山老城內宗教文化和傳統居住氛圍濃厚的街區
  • 保護提升傳統中軸線歷史文化街區
    &nbsp&nbsp&nbsp&nbsp廣州日報訊 (全媒體記者廖靖文通訊員穗協宣)昨日下午,廣州市政協主席劉悅倫帶隊赴越秀區開展保護和提升廣州傳統中軸線歷史文化街區專題調研,市政協副主席李瑾、黃炯烈、柯珠軍等參加了調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