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胡同裡的的美食,您吃過幾個?

2020-12-14 不止是院

關注「順益興四合院」,每日更新四合院信息、新鮮資訊,北京政策等……記得關注!

能讓老北京人津津樂道的小吃,一般都有著輝煌的歷史,北京除了故宮、頤和園這樣的人文建築瑰寶外,最能吸引中外遊客的就是老北京的那些特色小吃了。老北京小吃已經有近千年的歷史,作為都城,由於朝代的更迭,因此北京小吃也融入了眾多其他民族的特點,並且承襲了宮廷風味特色,在眾多小吃中獨樹一幟。

老北京奶酪

奶酪

奶酪作為北京小吃,是夏天的人們最喜歡的清涼食品。由牛羊乳汁製成的半凝固食品,乳白滑潤,入口即化,香甜爽口。奶酪在元、明、清三朝宮廷,曾是皇家御膳之珍品,其工藝秘方從不外傳,因此當時,即便是官宦巨富也難得一嘗。那時的奶酪,是一種身份的象徵。它不同於西方奶酪,它從蒙古傳入清朝宮廷,並在宮廷得到提升,最後流傳落戶於北京民間的老北京傳統小吃,如今我們可以很方便的就能嘗到這道曾經的宮廷甜品。

蜂糕

蜂糕

蜂糕是用麵粉或米麵加糖、果料等蒸製而成的一種糕點小吃。因為這類糕點掰開後,內有許多蜂窩狀的小孔,而因此得名。民間習俗在九九重陽節那天,用麥麵和酒發酵,再加上各種水果,用籠蒸好後切開。以吃蜂糕來助登高之興。

果子乾

果子乾

果子乾是早年北京人在冬季做的一種特色傳統名點,是由杏乾兒、柿餅、鮮藕和葡萄乾兒等果品製成的。由於原料大多產於秋冬季節,加之做好的果子乾鎮涼了吃最可口,因此人們都在數九之後才做這種小吃。柿餅呈琥珀色,大甜杏幹呈橙紅色,加上雪白的藕片,上面澆上桂花汁,放在果盤裡用冰鎮著,吃到嘴裡涼絲絲,脆生生,酸甜爽口,深受廣大老北京人的喜愛。

焦圈

焦圈

焦圈是一種老北京傳統的特色小吃,色澤深黃,形如手鐲,焦香酥脆,風味獨特。在老北京,男女老少都愛吃焦圈。北京人吃燒餅愛夾焦圈,喝豆汁的時候也愛就著焦圈。

焦圈是一種古老的食品。蘇東坡曾寫過一首詩,相傳是中國第一首產品廣告詩:「縴手搓成玉數尋,碧油煎出嫩黃深,夜來春睡無輕重,壓褊佳人纏臂金。」明代李時珍的《本草綱目·谷部》也有記載:「入少鹽,牽索扭捻成環釧之形,油煎食之。」焦圈可貯存十天半月,質不變,脆如初,酥脆不皮,是千百年來人們喜愛的食品。

豆汁

豆汁

豆汁是老北京獨具特色的傳統小吃,根據文字記載有300年的歷史。豆汁是以綠豆為原料,將澱粉濾出製作粉條等食品後的剩餘殘渣進行發酵產生的,具有養胃、解毒、清火的功效。

豆汁兒本來是北京普通百姓的最愛。乾隆十八年(1754年),有人上殿奏本稱:「近日新興豆汁一物,已派伊立布檢查,是否清潔可飲,如無不潔之物,著蘊布募豆汁匠二三名,派在御膳房當差。」於是,源於民間的豆汁成了宮廷的御膳,乾隆皇帝命人把豆汁兒引入宮廷,並召集群臣共同品嘗這民間飲品,結果眾大臣喝完齊聲叫好。就這樣,豆汁兒同樣成為宮廷飲品。

硬面餑餑

硬面餑餑

硬面餑餑的特點筋道香甜,過去均在夜間,有走街串巷的手藝人出售,吆喝聲在夜間傳得很遠。故《食品雜詠》中稱:「餑餑沿街運巧腔,餘音嘹亮透燈窗,居然硬面傳清夜,驚破鴛鴦夢一雙。」蕭乾的《吆喝》中也提到了「從吆喝來說,我更喜歡賣硬面餑餑的:聲音厚實,詞兒樸素,就一聲「硬面--餑餑」,光宣布賣的是什麼,一點也不吹噓什麼。」由於人們生活習慣改變、生活水平的提高,走街串巷賣小吃的減少,這種小吃也斷了檔。

麵茶

麵茶

麵茶是一種流行於京津地區的特色傳統風味小吃。山西晉中、太原等地,也流行一種麵茶。麵茶不是茶湯,而是黍子面或小米麵煮成的糊狀物,表面淋上芝麻醬,芝麻醬要提起來拉成絲狀轉著圈地澆在麵茶上。

老北京人喝麵茶,講究不用勺不用筷,而是要一手拿碗,先把嘴巴攏起,貼著碗邊,轉著圈喝。麵茶很燙,其實用吸溜更加恰當。碗裡的麵茶和麻醬一起流到碗邊再入口中,每一口都是既有麻醬又是麵茶,要的就是這種感覺,這種味道。

杏仁茶

杏仁茶

最初是由宮廷傳入民間的一種特色傳統茶飲。它選用精製杏仁粉為主料,用龍鳳銅製大壺燒制的沸水衝制,配以杏仁,花生,芝麻,玫瑰,桂花,葡萄乾,枸杞子,櫻桃,白糖等十餘種佐料。色澤豔麗,香味純正,是滋補益壽的佳品。

油茶

油茶

油茶是北京小吃中的滋補佳品,它是用麵粉放入鍋內炒到顏色發黃,麻仁也炒制焦黃,另加桂花和牛骨髓油,拌搓均勻,然後將搓的均勻的麵茶放入碗內,加上白糖,用開水衝成糊狀。

艾窩窩

艾窩窩

艾窩窩是一種歷史悠久的北京風味小吃,頗受大眾喜愛。製作時的主要食材包括,糯米粉(江米)和麵粉製成的外皮。其內包的餡料富有變化,有核桃仁、芝麻、瓜子仁、山藥泥等營養豐富的天然食材,質地粘軟,口味香甜,色澤雪白,常以紅色山楂糕點綴,美觀、喜慶。因其皮外糝薄粉,上作一凹,故名艾窩窩。

艾窩窩歷史悠久,明萬曆年間內監劉若愚的 《酌中志》中說:「以糯米夾芝麻為涼糕,丸而餡之為 窩窩,即古之『不落夾』是也。」另外一種傳說是艾窩窩來自於維吾爾族,與乾隆的寵妃香妃有關。艾窩窩營養豐富,為溫補強壯食品,具有補中益氣,健脾養胃,止虛汗之功效。因糯米較難消化,脾胃虛弱者宜適量食用。

驢打滾

驢打滾

驢打滾,是東北地區、老北京和天津衛傳統小吃之一,成品黃、白、紅三色分明,煞是好看。因其最後製作工序中撒上的黃豆面,猶如老北京郊外野驢撒歡打滾時揚起的陣陣黃土,因此而得名「驢打滾」。

「驢打滾」的原料有大黃米麵、黃豆面、澄沙、白糖、香油、桂花、青紅絲和瓜仁。它的製作分為制坯、和餡、成型三道工序。做好的「驢打滾」外層粘滿豆面,呈金黃色,豆香餡甜,入口綿軟,別具風味,豆餡入口即化,香甜入心,黃豆面入嘴後可以不嚼,細細品,是老少皆宜的傳統風味小吃。

豌豆黃

豌豆黃

豌豆黃,是北京傳統小吃,也是北京春夏季的一種應時佳品,原為民間小吃,常見於廟會之上,後傳入宮廷,因慈禧喜歡吃而出名。製作時通常將豌豆磨碎、去皮、洗淨、煮爛、糖炒、凝結、切塊而成。成品後,外觀呈淺黃色,味道香甜,清涼爽口。

切糕

切糕

有詩曰:「燕市攤車賣切糕,白米棗豆有低高。涼宜夏日冬宜熱,一塊一蘸一切刀。」由黑白糯米或黃米麵製成的糕,多和以紅棗或豆沙,刀切零售,故名。賣切糕者一般都會走街串巷在胡同中售賣,用一個小稱來計算切糕的分量。賣切糕的叫賣聲很特別,非常具有辨別性。

山楂糕

山楂糕

山楂糕是一道流行於北方地區的傳統民間糕點,取山楂果汁,配以白糖、瓊脂,凍結成板。口感爽滑細膩,甜美冰涼可口,是一種很不錯的有藥用食品。其味甘冽微酸,具有消積,化滯、行瘀的食療價值。

冰糖葫蘆

冰糖葫蘆

冬春之夜消閒的著名蜜餞,酸甜適口,老少皆宜。作為北方冬天常見的小吃,一般用山楂串成,糖稀凍硬,吃起來又酸又甜,還很冰。 將野果用竹籤串成串後蘸上麥芽糖稀,糖稀遇風迅速變硬。

在宋朝年間便開始了古式的做法:冰糖葫蘆,乃用竹籤,貫以山裡紅、海棠果、葡萄、麻山藥、核桃仁、豆沙等,蘸以冰糖,甜脆而涼。茶樓、戲院、大街小巷到處可見,現已成為中國傳統小吃。冰糖葫蘆具有開胃、養顏、增智、消除疲勞、清熱等作用。

冰糖葫蘆不僅好吃,還十分好看,紅彤彤的山楂果按大小排列在竹籤子上,外面裹著晶瑩透明的糖稀。賣糖葫蘆的老大爺往往把一支支冰糖葫蘆都穿插在特質的木棍上,像一顆結滿碩果的小樹,煞是誘人。

編輯丨Nikky編輯整理原創

來源丨《北京胡同》

如侵權,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原創:老北京胡同
    來到北京、一定要逛逛胡同,是那種老北京最原始的胡同。想要逛胡同最好到前門外。從前門大街中路往南走,再往東拐經過臺灣會館,然後就能看見一條條古色古香的老北京胡同了。胡同裡的路面都是用瀝青鋪成的,平整乾淨,街邊設有公共廁所,是那種能衝水的廁所。胡同裡街道兩側長有高大的槐樹和石榴樹,如果是在夏天,樹上的知了會集體鳴唱,那陣勢,真真的是四面楚歌一般。
  • 老北京的好東西都藏在了胡同裡,您知道多少
    來北京旅行,只知道天安門,紫禁城和北海,頤和園,那您是要錯過不少好東西呢。北京胡同遊,您聽過沒?老北京的胡同都是歷史遺存,不只是人們腦海裡的灰牆灰瓦,只要您串上幾個胡同就會發現,每個胡同都有屬於自己的故事。北京的胡同不僅僅是城市的脈絡,還是老百姓生活起居的地方。
  • 老北京胡同裡的文創
    可能您已經猜到了,這幅影像的取景地正是東城區前門三裡河地區,聞名遐邇的「最北京」體驗地、生活區、拍照地。一到夏天,這裡碧水悠悠、鳥語蟬鳴,映襯著老北京特有的紅門灰瓦、青磚石橋,讓三裡河有說不盡道不完的古都意蘊。您瞧,就算是在前門草廠二條胡同住了60多年的老住戶藺鑫元,拿起相機也是拍得停不下來。
  • 胡同裡簡陋麵館,做一碗麵臨失傳的老北京「爛肉麵」,你吃過嗎?
    人們常說大隱隱於市,酒香不怕巷子深,其實美食也是如此,很多好吃的美食店都開在不起眼的巷子裡或者老城區裡,一般人真找不到,也只有真正的吃貨才知道了。像北京一家超有名的麵館,就開在小胡同裡,沒有指示牌,能不能在胡同裡找到這家店就得靠運氣了,這就是律姥姥麵館。
  • 老北京靈境胡同,二合益西單大腸頭,記憶裡的老北京
    今兒依然圍繞著咱老北京的地界兒聊聊老記憶,今兒繼續說胡同,要說起胡同來,老北京的胡同太有特點了,有長有短,有寬有窄,您比方說最長的胡同,東交民巷到西交民巷,這條胡同有三公裡,最短的無疑是琉璃廠靈境胡同已經很難尋覓到它的老身影,一座座居民樓矗立在胡同兩旁,而且這條胡同還通了公交車,上個世紀50年代的時候,靈境胡同沒有商店,是來來往往的挑著擔子賣各種東西的人,滿足著老街坊們的生活需求,相聲大師侯寶林大師就在相聲裡就繪聲繪色地描述了老北京城當年挑擔賣菜的情景
  • 最能感受到老北京味道的「北京十大胡同」,看您去過幾個?
    北京的胡同有很多,主要集中在東城區和西城區,這些藏在老北京的胡同,總是能讓人深深感受到老北京的味道。最有名的北京十大胡同分別是南鑼鼓巷、菸袋斜街、帽兒胡同、國子監街、琉璃廠、金魚胡同、東交民巷、西交民巷、菊兒胡同和八大胡同。南鑼鼓巷位於北京市東城區,地處北京的市中心。
  • 北京著名的9大胡同,你去過幾個?感受老北京的濃鬱氣息就來這裡
    北京著名的9大胡同,你去過幾個?感受老北京的濃鬱氣息就來這裡在以前的時候,我聽過有一位人這樣說過北京的胡同,他說胡同是老北京人的靈魂,如果一天不在胡同裡轉悠的話,就好像是丟了魂一樣。北京著名的9大胡同你去過幾個感受老北京的濃鬱氣息就來這裡,接下來我們一起看一下是哪9個胡同吧!
  • 【暖暖的味道】老北京胡同美食才是這個城市的味道!
    胡同,被譽為是北京的血脈。隨著時代的突飛猛進中,胡同的意義也在發生著一些變化。這裡不僅是城市中地理意義上的通道,更是聯繫著現在與過去的歷史意義上的血脈。在北京的胡同裡品味各色美食的時候,才懂得了為何總有人說:老北京的胡同既在城市之外,又在這座城市的最深處。
  • 南鑼鼓巷裡,老胡同裡的慢生活,藏著老北京不一樣的煙火
    北京來過不下十次了,相信很多人都和我一樣,最開始旅行時或是來京出差的空檔,已經把故宮、長城、鳥巢水立方等這些知名景點遊覽過了,是不是覺得再去北京都沒啥地方可玩了?玩過這些知名景點之後,你覺得你對北京的印象如何,在你眼中北京是個怎樣的城市?怎麼樣,是不是有點答不出來。
  • 地道老北京人的胡同故事
    我們的生活和文化被裝在了一個小盒子裡,不停地、不停地被壓縮成更小的立方。很多情感的事物也在不停的被拆除,最後只能活在我們的緬懷裡。城市,並不是一個代名詞,更多的是我們對它的歸屬感,我們在這裡需要的不是走馬觀花快餐、遊客式的生活。我希望我們能相互伴隨就像《地道老北京人的胡同故事》一樣,脈脈的、回憶是甜的。
  • 在五道營胡同裡尋找老北京的味道
    現代的,傳統的,喧鬧的,安靜的——你可以迷失在三裡屯的夜色中,也可以沉醉在後海的霓虹裡,還可以將自己淹沒在洶湧人潮裡……老北京以胡同出名,但現在,胡同正在從我們視線中慢慢消失,留下的一些,也在慢慢的改變著。如今,想在北京尋一處慵懶清淨的胡同,已經很難了,當然,也還可以找到幾條,比如雍和宮旁邊的這條五道營胡同。
  • 胡同裡的樂趣:既吃吃喝喝,又「沾花惹草」
    今天繼續「胡同裡的樂趣」,這是第三集了,今天的主題是吃吃喝喝與「沾花惹草」,講的都是胡同裡地道的煙火氣。先說吃的,胡同裡的老北京小吃可是多的數不過來。這是孝友胡同的九門小吃。大柵欄地區胡同裡的老北京美食是比較多的,再加上遊客比較多,大小飯莊可謂雲集。這是2006年的大柵欄西街,一家經營滷煮火燒的店鋪櫥窗,看起來十分誘人,餓不餓的都想來上一碗吧。
  • 真正的美食都藏在街邊的蒼蠅館子裡!京城這30家蒼蠅館子您吃過的有幾家?
    和西單翅酷齊名的但評星只有三星的五哥雞翅(在小編心裡一萬個星)。小店在2米寬的胡同裡,不盯著地圖很難找到,門口寫著對聯:「愛來不來還要來,愛吃不吃常想吃」。花市大爺果然熱情,一聽就是老北京。要了一份灌腸,現炸的,幾分鐘就出鍋了。蘸著店裡調製的蒜汁,咬上一口,外酥裡嫩呀~真的和別家不一樣,十幾塊錢也算物有所值了!人均:13元地址:天雅珠寶城斜對面(天雅珠寶城)22方磚廠69號炸醬麵
  • 《北京念想兒》——回首五十年代老北京胡同裡的日常生活
    《老北京念想兒》,就是一個老北京人對於建國初期、五十年代的老北京的一種懷念,對於自己童年和少年時代的老北京胡同裡生活的追憶。作者李傢,生於一個藝術家庭,父親喜歡繪畫,自己從小受到薰陶。因此,書裡也繪製了大量的簡單插圖,此書還有個副標題——《手繪胡同裡的故事》。作者住的胡同叫「水大院」,周圍還有兵馬司胡同、高柏胡同等等。
  • 老北京胡同裡的恬靜棲居
    小橋、流水、書香、人家——老北京胡同裡的恬靜棲居不同於前門大街的熱鬧喧囂,走進這條不到500米的胡同內,身邊的一切都安靜了下來。一座座古香古色的書局,一個個充滿文創元素的小店,用獨具特色的「文化味兒」,體現著北京胡同的風韻。  胡同深處,在藤蔓綠植的掩映下,一家名為濟安齋的小店吸引不少遊客駐足。它的前身是一間中藥鋪,現在則是一個充滿文藝氣息的咖啡書吧兼家庭博物館。  小店的主人是中藥鋪第21代傳人王秀仁。
  • 身為老北京人,這些老胡同你都去過嗎?
    在所有嚮往老北京文化的人心裡都有這樣一個暢想:陽光溫暖的午後,穿梭在北京的胡同裡,或漫步,或乘坐人力車,聽著路旁的老北京人操著純正的北京腔相互問好"吃了嗎您吶"。胡同的起源北京的胡同是北京最具特色的建築,也是京味文化的代表性符號。北京胡同大致發軔於元朝,經過明、清兩朝的發展,其數量不斷增加,形制更加熟。到了民國時期,由於受社會環境的影響,胡同的數量略有下降,但仍是北京居住建築的主體。可以說,胡同院見證了北京數百年的歷史變遷,是北京歷史的活化石。
  • 住進老北京胡同,一夜穿越百年
    在紅牆碧瓦下品嘗中式美食 酒店裡的望春食閣是家網紅餐廳,抱著試試看的心態去吃,沒想到遠超期待,往裡走還藏著一個小酒吧。硬菜出挑,米粉和面也味道極好。菜單根據時令而換,凸顯專業及用心。公寓房坐落在另一個獨立的蘭舍裡,有旗人大炕床的電影房,適合朋友歡聚;舒適現代兩層空間的Loft,適合全家人入住;「隱匿」在可以看到鼓樓的另一個胡同小巷裡,穿過充滿著生活氣息的小徑,與老北京人為鄰。
  • 隱藏在北京胡同裡的美食
    老話說的好,酒香不怕巷子深,深藏在北京胡同中的餐廳雖然交通不便,道路狹窄,但是,它們濃厚的胡同氛圍,獨特的北京地域文化,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和老外驢友的目光,今天小編就給你搜羅幾個有特色的胡同美食。從小在北京胡同裡長大的孫立女士就是這裡的常客,她說,坐在古樸典雅的冰窖小院餐廳裡吃著老北京私房菜,總是能喚起她對童年的美好記憶。身處這獨一無二的冰窖餐廳,感覺很不一般。她說:「一進到那個小院以後就眼前一亮,那個冰窖我感覺挺震撼的,覺得中國人的智慧很偉大,覺得我們國家那麼早就有這種天然冰箱的雛形,挺為這個民族自豪的。」
  • 北京的胡同旅遊:真的還能體驗老北京時代的古都韻味嗎?
    體現老北京時代胡同風情的要點,目前來看,主要有三個方面:仿古的四合院建築人力三輪車老北京風情的小吃要在現在的北京找出滿足老北京風情的地方,其實還是非常容易的,比如北京南鑼鼓巷地區的東不壓橋胡同,就是典型的幾個老北京胡同特徵都具有的地區。
  • 北京「窮人」才吃的5種美食,全吃過的絕對是正宗的老北京人!
    北京「窮人」才吃的5種美食,全吃過的絕對是正宗的老北京人!這5種食物是北京「窮人」才吃的,全吃過的一定是正宗的老北京人!你吃過幾種呢?滷煮火燒。以前吃糖葫蘆,可不是超市裡商場裡買的,都是坐家裡聽胡同裡一聲吆喝:「冰糖葫蘆呦」~然後你就看吧,三五成群的小夥伴就都從家裡跑出來了~雖然現在賣糖葫蘆兒的都打著「老北京」的旗號,內容也越來越豐富,神馬香蕉的、橘子的、菠蘿的、獼猴桃的……但是,最愛的還是那酸裡面透著甜的山裡紅!!老北京焦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