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餘次在清江電捕魚,三人放生7.5萬尾魚苗向清江贖罪

2021-01-17 瀟湘晨報

楚天都市報1月4日訊(記者陳俊 通訊員邵貞溪 童文)「我們希望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彌補之前的錯誤,向清江悔罪,今後一定以此為戒,遵守法律,保護生態資源。」在恩施市備用水源地喻家河水庫邊,違法在清江河段電捕魚的三名捕魚人將自費購買的7.5萬尾魚苗投放。

恩施市檢察院4日介紹,在組織開展的公益訴訟增殖放流活動中,此前在清江河段實施電捕魚的曹某、王某甲、王某乙三人在人民監督員、律師、當地水利局和農業農村局工作人員的見證下,將自費購買的120.32kg成體魚、75200餘尾魚苗投放到恩施市備用水源地喻家河水庫,活蹦亂跳的魚兒為恩施市的「母親河」清江注入新活力。

據悉,當天上午,恩施市檢察院就該起非法捕撈水產品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案召開聽證會,邀請人民監督員、律師擔任聽證員,恩施市水利局、農業農村局工作人員列席會議,系該院首例公益訴訟案件公開聽證。

辦案檢察官林芳介紹,2019年5月至10月,曹某、王某甲、王某乙前後共10次在恩施市清江河紅旗大橋至清江河段通過電魚的方式進行捕魚。2019年10月11日,三人被公安機關現場查獲非法捕撈的水產品60.16斤。恩施市檢察院對曹某三人非法捕撈水產品一案,擬提起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並委託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對三人在禁漁期非法捕撈導致生態損失進行了評估。

聽證會上,案件承辦檢察官就案件辦理經過、事實認定、證據情況、法律適用情況進行闡述,並介紹了檢察公益訴訟促進生態環境保護、保護社會公共利益的意義。

通過對曹某等三人的釋法說理,他們認識到非法捕撈的行為不僅觸犯了刑法,也破壞了國家對水產資源的管理制度,嚴重損害水產資源的生存和發展,損害國家公共利益,不僅應當依法承擔刑事責任,同時應當依法承擔生態修復的民事責任。三人均表示對評估報告無異議,當場認錯、認責、認罰。

三人在聽證員、恩施市水利局、農業農村局工作人員的見證下簽署《責任確認書》,三人針對非法捕撈對漁業資源造成的影響,自願承擔民事責任:通過補償性魚類放流的方式進行生態修復,補償性增殖放流的種類的規格和數量,以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的評估報告為準;承擔鑑定費3000元;在市級媒體上公開賠禮道歉。

三名聽證員一致認為該起公益訴訟案件符合終結審查的條件,可以作終結審查處理,不必再提起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

「訴訟不是目的,維護公益才是目的」現場監督放流的恩施市檢察院公益訴訟工作負責人童文表示,這是該院首次在訴前引入增殖放流補償機制,不僅有利於及時修復清江生態資源,保護農村生態環境,守護社會公共利益,以公開聽證方式進行訴前責任確認使當事人充分認識到非法捕撈行為的社會危害性,同時節約司法資源,提高辦案效率。

【來源:楚天都市報-看楚天】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放生7.5萬尾魚苗向清江贖罪!恩施一起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案訴前...
    點擊上方「恩施市人民檢察院」可以訂閱哦「我們希望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彌補之前的錯誤,向清江悔罪,今後一定以此為戒,遵守法律,保護生態資源。」12月15日,在恩施市檢察院組織開展的公益訴訟增殖放流活動中,此前在清江河段實施電捕魚的曹某、王某甲、王某乙三人在人民監督員、律師、當地水利局和農業農村局工作人員的見證下,將自費購買的120.32kg成體魚、75200餘尾魚苗投放到恩施市備用水源地喻家河水庫,活蹦亂跳的魚兒為恩施市的「母親河」清江注入新活力。
  • 5名非法電魚者向母親河懺悔,購買250萬尾魚苗放生長江
    楚天都市報6月28日訊(記者向清順 通訊員崔軍鴻 李偉超)今天上午10時許,在長江鹹寧嘉魚縣的潘家灣鎮汽渡碼頭,長江航運公安局武漢分局聯手武漢市江漢區檢察院、鹹寧漁政、海事、水產局等部門,組織開展了一次非法捕撈案的公益訴訟暨魚苗放生活動。5名非法電魚者為了向母親河懺悔,主動購買250萬尾魚苗放生長江。
  • 科學放生!4萬多尾魚苗在這裡安了家
    10月3日 沙縣民間河長協會 與沙縣菩提公益小組 在沙縣龍湖舉行 「科學放生,我們在行動」活動
  • 日照民眾臥佛寺祈福 放生萬尾魚苗
    10月12日,日照嵐山臥佛寺舉行祈福法會與放生活動。日照民眾臥佛寺祈福,隨後統一搭乘漁船前往黃海深水區放生牙鮃魚。據了解,日照嵐山臥佛寺每年都會舉行魚苗、蝦苗、貝苗等放生養海活動,今年共放生牙鮃魚10500餘尾,對日照近海生態起到保護與調節作用。
  • 45.5萬尾魚苗遊向大海
    當日,廈門放流黃鰭鯛10萬尾、黑鯛10萬尾,放流1齡中華鱟1萬尾、綠海龜4隻。金門放流遠海梭子蟹10萬隻、黃鰭鯛2.5萬尾、四指馬鮁12萬尾。 這場活動也拉開了2020年廈門市海洋科普系列宣傳暨「6·6」全國放魚日、「6·8」全國海洋宣傳日廣場主題活動的序幕。
  • 長江十年禁漁首日 10萬餘尾魚放生嘉陵江
    2021年1月1日是長江十年禁漁啟動的首日,高坪區積極響應,在嘉陵江放生10萬餘尾魚,組織百名市民現場參與放生活動,修復生態環境,為新年祈福,共同見證這歷史性時刻。1月1日早上八點,記者在高坪區青居鎮明光村四川中藍國睿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的養魚基地看到,工作人員正在用漁網對魚兒進行打撈,相關部門和鄉鎮負責人等在現場指揮,活蹦亂跳的魚兒不一會兒就被裝框倒入罐車,運送到嘉陵江邊進行放生。這樣的放生活動,不僅起到了保護生態環境作用,更有很強的教育和宣傳意義。在元旦節當天,讓很多市民印象深刻,意義非凡。
  • 非法電捕魚 衡山縣6人被罰購買優質魚苗一千餘尾投放湘江
    衡陽生態環境天藍地綠水清土淨12月10日,衡山縣人民檢察院聯合縣農業農村局等職能部門在湘江衡山段投放價值3000餘元的優質魚苗一千餘尾,為此「買單」的是6名非法捕撈人員,他們在湘江衡山段禁捕水域捕魚,涉嫌非法捕撈水產品罪,因而支付生態環境修復費。
  • 5萬尾魚苗重回母親河懷抱
    然而,由於以前的電捕撈、密網捕撈,大小魚種損失慘重的狀況亟待改觀。當天的活動現場,社區的工作人員、退捕漁民以及長航公安南通分局水上消防支隊、天生港發電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員,紛紛端起裝滿魚苗的放流盆,走上放流臺,將一尾尾魚苗緩緩放入長江,讓它們回到「母親河」的懷抱。整個活動共同放生了5萬餘尾鰱魚、鱅魚、白條、草魚等魚苗,為長江生物多樣性貢獻了一份力量。
  • 江西銅鼓釣魚協會增殖放流37000餘尾魚苗,價值57000餘元!
    隨著第一桶魚倒入水庫,冬季放流活動正式開始,一尾尾魚快活地遊向河水深處,從此修河源頭又增添了一群「新生機」。本次活動銅鼓釣魚協會將在大塅水庫放流價值5萬7千餘元的3萬7千餘尾魚苗。銅鼓縣釣魚愛好者已經連續3年進行了自發的增殖放流活動。這些生命力旺盛的魚苗回到河湖之中,為銅鼓水生態保護注入新的生命和活力。
  • 6400餘尾珍稀魚苗放流赤水河
    封面新聞 記者 田之路10月31日,在瀘州市合江縣真龍鎮集中村赤水河段,丁某某在檢察官、法官的見證下,將6400餘尾中華倒刺䰾魚苗放入河中。合江縣人民檢察院依法向合江縣人民法院提起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經審理,法院以非法捕撈水產品罪依法判處被告人丁某某拘役兩個月,緩刑兩個月,沒收作案工具,責令被告人在赤水河水域增殖放流,修復生態。
  • 8萬餘尾魚苗放回伶仃洋
    南方日報訊 (記者/尚黎陽 通訊員/穗南檢)隨著檢察官宣讀文書的聲音,5日上午,8萬餘尾黃皮鯛、黑鯛等魚苗,被12名非法捕撈水產品案的被告人,親手放歸伶仃洋。原來,2019年禁漁期期間,陳某等12人未經捕撈許可,攜帶電魚工具在禁漁期、禁漁區內的南沙水域非法捕魚,被民警現場查獲。案件移送檢察機關後,廣州南沙檢察院認為,陳某等人違反保護水產資源法規,嚴重危害海洋生態環境和漁業資源的可持續發展,已構成非法捕撈水產品罪。
  • 通燧舉行長江增殖放流活動,5萬尾魚苗重回母親河
    然而,由於以前的電捕撈、密網捕撈,大小魚種損失慘重的狀況亟待改觀。當天的活動現場,社區的工作人員、退捕漁民以及長航公安南通分局水上消防支隊、天生港發電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員,紛紛端起裝滿魚苗的放流盆,走上放流臺,將一尾尾魚苗緩緩放入長江,讓它們回到「母親河」的懷抱。整個活動共放生了五萬餘尾鰱魚、鱅魚、白條、草魚等魚苗,為長江生物多樣性貢獻了一份力量。
  • 海峽兩岸漁業資源增殖放流活動啟動 372萬尾魚苗投向臺灣海峽流域
    漁業部門和群眾一起在馬江碼頭放生魚苗、毛蟹等東南網9月14日訊(本網記者 顏財斌 實習生 陳虹虹)今日上午,以「兩岸攜手增殖放流,齊心共護海洋生態」為主題的2013海峽兩岸漁業資源增殖放流活動在福州海事局馬江處碼頭舉行,372萬尾魚苗在600多名群眾的協助和見證下分別在馬江碼頭和閩江口川石島立樁礁附近海域放流。
  • 雲南投放20萬尾魚苗入赤水河
    雲南投放20萬尾魚苗入赤水河 記者 謝毅 攝雲南網訊(記者 謝毅)9月28日,省農業農村廳、昭通市政府在昭通市鎮雄縣大灣鎮羅甸村共同舉辦赤水河流域(雲南段)漁業資源增殖放流活動,20萬尾魚苗被投放到赤水河中。
  • 涉嫌汙染環境買20萬尾魚苗「補過」
    隨著水噴流而出,無數尾魚苗沿著通道湧入湖中,東江湖邊下起了一場「魚雨」。此次放生的魚苗共20萬尾,出資購買的是資興市一家廢舊蓄電池拆解工廠的老闆。據悉,該工廠因採用粗放的分解方式,導致當地環境受到汙染。為此,經資興市檢察院批准,由該廠出資購買等值的魚苗,進行水體異地修復。目前,這起涉嫌汙染環境案正在進一步處理中。    當天下午三點多,東江湖邊的增殖放流平臺上格外熱鬧。
  • @所有人,恩施清江水域未來10年禁捕!
    電魚、炸魚、毒魚等非法捕撈方式不僅影響魚苗生長而且會對自然生態環境造成毀滅性打擊▲恩施清江恩施州人民政府近日發布《關於恩施州長江流域重點水域禁捕退捕工作的通告》,自2021年1月1日0時起,恩施境內清江水域實行為期10年的常年禁捕。
  • 54萬尾魚苗 「入住」珊溪水庫
    1月7日,珊溪水庫舉行增殖放流活動,共投放鰱鱅魚、翹嘴魚、鱖魚等魚苗約54萬尾,以期實現水庫內水生生物多樣性,改善水域生態環境的目的,活動將持續3天。珊溪水庫是我市最大的飲用水水源地,有溫州「大水缸」之稱,保護水源也成了重中之重。
  • 利川:清江的魚又回來了 作為老漁民的他為何不打漁?
    在清江上打了40年魚的譚澤軍兩年前卻收起了漁網,他現在的身份是清江「護水人」。  57歲的利川市都亭街校場社區8組村民譚澤軍,從12歲起就在清江上以捕魚為生。「那時候2米多深的清江水看得見底」,吃水、玩耍甚至洗澡,他日夜與清江為伴。靠著父輩傳下來的手藝,譚澤軍一天最多能打100斤魚。
  • 利川投資15億元開發清江 意欲打造城區成為5A級風景區
    60多歲的譚澤軍感嘆,12歲開始在清江上捕魚,對於城區裡的清江河段的每一處變化,他如數家珍。 八百裡清江,源頭在利川。清江作為利川的母親河,為近40萬利川人提供飲用水和灌溉用水,部分城鎮沿江而建。然而,因工業汙染、農業面源汙染等,清江水質一度惡化。
  • 武勝201萬尾魚苗今日投放嘉陵江
    攝影/周順強 今天上午,在武勝縣中心鎮東門碼頭舉行了「武勝縣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增殖放流活動」,約201萬尾魚苗被投放到嘉陵江中,縣財政局、